43卷第3期  
2
016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No.3  
May,2016  
过时的双基与过激的三维目标  
王璞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双基作为教学目标,其提出过程虽然科学严谨,但其内容范畴过于狭隘,且容易导致知识灌输的问  
,显得有些过时;三维目标虽然吸纳了最新理念成果,但又过于自大,结构混乱,且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因  
而又显得过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既要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又要在操作上讲究实验探索和重视经验总结。  
关键词:教学目标;双基;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6)03-0162-06  
新课改以来,批判双基并代之以三维目标”,  
成为基础教育中一个突出的趋势有人认为,“‘双  
为什么说双基是过时的?  
所谓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9523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暂行规程(草  
)》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双基这一概念时至今  
,已经60多个年头了不可否认,“双基目标曾  
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起过积极作用,但笔者认为,目前  
来说,“双基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过时特征。  
()“基础知识的范畴过于狭隘  
[1]  
理论是旧教育观念在新中国的顽固遗留” ,应  
[2]  
摒弃双基理论,树立儿童本位的课程观” 。  
与之相反,“三维目标则旨在恢复科目本身固有的  
多元价值,拓展科目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科目知  
识的过程同时成为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和形成正确  
思想观念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仅仅在  
于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更在于加深对知识思想文化  
双基的理论体系当中,“‘知识双基中  
[3]  
[7]  
内涵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但迄今为止,经  
的核心,‘技能居从属地位” 。在这里,有必要对  
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三维目标的实践尝试却 基础知识的内涵做一番澄清我们通常以为,“基  
[
4]  
被形容为一大难点” ,“在实践中的落实并不顺  
[5]  
础知识是指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使用到的,对绝大  
多数学生都有用的知识,然而准确地说,这类知识应  
该被称为基本知识”。所谓基本知识”,就是无论  
” ;最近还有学者认为,“三维目标在自身理论  
体系上还比较混乱,“都把人搞糊涂了”,因此主张重  
[6]  
[8]63  
新回到双基的轨道上去孰是孰非,耐人寻味。  
笔者认为,“双基三维目标之争,关系到基础教  
育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的问题,需要得出一个具  
有共识性的结论如果长期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百  
家争鸣”“百花齐放”,将使得基础教育迷失前进的方  
。  
从事哪种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的知识” 。例如  
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关于用火用电的安全知识,关于  
水的沸点和冰点等等这些知识对任何职业的人来  
,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是日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须  
但事实上,“双基中的基础知识其实与之不  
,指的是对于掌握更高深的知识所必须的知识,是  
收稿日期:2016-02-10  
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720151008)支持。  
作者简介:王璞(1978—),,湖北武汉人,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课  
程史。  
162  
过时的双基与过激的三维目标  
为了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的知识,而非人人都需  
追求迫使学生从事的是对应试技术的操练而非真正  
[7]  
[9]  
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虽然基础知识基  
本知识在知识内容上有很大重叠,但其功能和指向  
并不相同双基提出的背景来看,当时国民的  
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素养不高,因而提高国  
民的文化程度成为当务之急,“基础知识的设置就  
是为了帮助学生有能力更进一步地学习更加高深的  
知识,它更多地具备奠基性”;基本知识则更看  
重的是应用性”。客观地说,“双基在当时的国情  
条件下,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起了很大作  
用的对于许多学科的知识而言,基础知识是不  
在从事知识学习有人则认为,“满堂灌输之所  
以存在,是因为我们关于的已有研究不够深入,在  
[10]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方面的本领还不够强” 。因  
,当务之急不是抛弃知识传授,否定双基”,而是  
[11]  
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的科学化程度 。  
应该说,这些反驳意见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它们  
成功地证明了知识传授并不必然导致知识灌  
”,因而以基础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双基依然有其  
存在的合法性但需要明确的是,“不必然导致知识  
灌输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导致知识灌输”,就如同  
,长期和感冒患者频繁接触的人并不一定感冒,但  
他却有较大的几率患上感冒同样道理,有高超教  
学技巧的老师可以做到生动活泼高效地传授知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老师的知识传授都能达到这  
一水平就现实情况而言,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  
教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灌输的问题,这并非是  
他们不愿意提高教学的科学化程度”,而是由于这  
样的传授式教学实在是标准太高要求太难,多数一  
线教师努力一生也未必能达到这个水平因此,在  
力所不及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传授基础知识这一  
教学目标,只能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  
[7]  
能直接在生活中应用的” ,当有的学生不打算继续  
深造的时候,这些以为高深知识奠基的形象出现  
基础知识”,其价值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而,  
双基论导致差生陪优生读书”、“是精英主义教  
育观的体现”,这样的指责是有一定根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作为奠基  
性的基础知识显然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能只是掌握了基础知识有能力  
进一步深造的人才,同时也应该是对现实生活有一  
定的了解有能力处理好自己同日常生活世界的关  
系的个体因此,教学的目标不能局限于基础知  
”,而是应该扩展为基本知识”。“如果没有这种  
知识,就不能成为一个现代的受过全面教育的  
为什么说理想的知识传授难以实现呢?这有两  
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保证教师拥有精致的教学语  
比如说,需要让讲授语言随时随地都能够吸引  
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一边专心听讲一边还能够主  
动地思考而不是被动静听,而且,还能进行分层次的  
知识传授,使上智下愚之人都能理解所讲内容……。  
而一旦某个教师的教学语言真的如此精良,其高超  
的语言表达技巧又很容易让他习以为常地占据了课  
堂的话语权,形成满堂灌输的局面,让学生失去表  
达自己思想和看法的机会所以,通过语言来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其次,以知识传授为核  
[8]63ꢀ64  
” 。因而,“双基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扩展,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固然不  
能舍弃,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性的知识  
内容也应适当加入这样,知识对学生的意义则体  
现得更加明显,对学生丰富人性的发展也有所裨益。  
(
)“不必然导致知识灌输容易导致知识  
灌输”  
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目标,自然容易  
让人联想到知识灌输现象多年来,知识灌输填鸭  
式教学一直是基础教育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双基”  
遭受的批评也多源于人们对知识灌输的不满这里  
的逻辑是:如果传授知识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量的多少就不会成为衡量教学  
成功与否的标杆,因而老师也不会通过灌输这种效  
率最高但也机械片面的方式让学生记住知识结论  
。  
[12]  
心的课堂,注重的是效率 ,传授的效率越高,留给  
学生思考内化的时间必然就越少,“灌输的特征就  
越明显虽然知识传授并不排斥学生的自主思  
,但当思考时间不足的时候,学生就只能是名义上  
应该思考,实际上只能接受所以,“以知识传授为  
核心双基教学,仅仅是在理论上鼓励学生主动  
思考,但实践中往往让学生陷入被动接受老师灌输  
有学者对双基导致灌输进行了反驳,认为导  
致教师满堂灌的原因在于考试的压力,对分数的  
1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识的深渊。  
因此,虽然说双基并不必然导致知识灌输”,  
(智力能力创造力)、价值(理智的道德的审美  
)、情意(情感动机态度意志)和行为(动作技  
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第三个是各部分和各要素  
的发展水平着眼于这三个维度进行分类,便可形  
但却存在着容易让老师采用灌输式教学的风险。  
这也是值得双基论的倡导者反思和探索的地方。  
[
17]53ꢀ59  
为什么说三维目标是过激的?  
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三维立体结构 应该说,  
今日三维目标的全部内容,在这一关于教学目标  
的表述中已经全部涵盖进去了。“三维目标和早已  
被人提出的三维立体结构之间,除了文字表达不  
,其实质内涵几乎都是一致的就连三维目标”  
强烈批判的凯洛夫教育学》,当中其实也能找到三  
维目标的影子:“我们共产主义的观点和信念,不单  
是认识周围现实的结果,而且也是以一定的情绪,来  
看周围现实的结果;这些观点和信念不单影响儿童  
的意识,而且也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意志的范围,帮  
助培养儿童爱人民爱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对苏联  
三维目标的提出,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中的一个亮点,它旨在纠正双基中存在的误区,  
试图让教学走出唯知识论的束缚然而,“三维目  
在理论和实践当中都表现出了过激的倾向,是  
值得我们警惕的。  
(
)过于自大  
有学者说,“三维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教育思  
想的进步”,“是对传统双基论的一种超越,体现了  
崭新的学力观”,“是对传统学科观的一种扬弃,体  
[13]  
现了现代学科的内在价值” 。也有人认为,“三维  
目标的提出,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  
,尤其是吸取了当代知识观的最新成果,对知识和  
知识教育所作的全新认识科学的界定和全面的落  
[18]56ꢀ57  
各民族的亲善以及憎恶剥削制度的情感。”  
,“三维目标当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  
实也只不过是对凯洛夫教育学中相应思想的借鉴  
和发展而已因此,非要给三维目标加上首次”  
[
13]  
” ,“各门课程标准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  
态度目标,概无例外地明确陈述出来这在新中国 第一”“最先进等诸多头衔,就让三维目标显得  
[
14]144  
成立以来是第一次” 。如果事实真如上述研究  
所说,那么说三维目标首次”“最新”“最科学”  
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一点都不夸张。  
过于自大,不符合实际。  
()结构混乱  
关于三维目标自身的逻辑结构,有很多学者  
都进行了批评有人认为,完全混淆了整个教学  
论体系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之间的逻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史当  
,虽然此前并没有人明确提出过三维目标的概  
,但类似的思想却很早就有了有人指出:“我国  
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掌握科  
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体力、  
[19]87  
辑关系” 。有人则把这种混乱的逻辑关系表述  
得更为具体:“‘过程是一种持续的行为,它是天然  
存在的,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会有一个相应的过程。  
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 知识过程的目标,如果把过程也作为一个  
[15]163ꢀ166  
情感与态度”  
说这是80年代提出的  
目标,那么达到这一过程目标过程又是什  
[9]  
三维目标似乎也未尝不可,只不过第二维度是体  
?” 正因为三维目标的自身结构还存在着问  
,因此在理论界内部出现了很多混乱的情况。  
例如,“三维目标的倡导者指出:新课改是把  
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而非今天所说的过程  
与方法”。还有人提出:教学的任务就应该包括向学  
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学生获得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知识与  
[20]  
感情态度,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使学生形成良  
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但也有  
[16]33ꢀ34  
好心理和行为习惯几方面任务 这一90年  
代初期就已经提出的表述,和今天的三维目标非  
常相似同一时期还有学者写道:对教学的一般目  
标进行分类时,可以从三个主要的维度展开,第一个  
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简称为德智体美劳;第二是通过教育  
教学要形成的学生个性心理要素,包括知识智能  
人认为:“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从来就不是等值  
[
5]  
重要的” 。课改专家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指的  
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基本学习方式  
[13]  
和生活方式” ,属于学生发展的过程与方法”,但  
也有人将过程与方法解读为过程是指为达到教  
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  
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  
164  
过时的双基与过激的三维目标  
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让学生亲历一系  
列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等思维和认识  
历史文化原因在大的教育制度框架和学校教育的  
实际价值诉求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依靠三维目标”  
来促使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转向,可以说是教  
学的不能承受之重”。  
[21]  
活动” 。在这里,“过程与方法被理解为教的过  
程和学的方法当理论界对三维目标的理解都还  
存在着自相矛盾的情况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用其指  
导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呢?  
理想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制定?  
很显然,“双基三维目标各有其优势,也各  
有其弊病笔者当然没有能力提出一种理想的”  
再比如,我们通常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完美的教学目标,但任何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应该  
牢基础,才能获得能力的提升三维目标的倡  
导者在借用日本学者梶田叡一的四层冰山模型来  
解释三维目标的时候,却说:“假定有一座冰山,浮  
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倘若露出水面的  
一层是显性学力———‘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记忆’,  
那么,藏在水面下的三层则是支撑冰山上方显性学  
力的隐性学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力’、‘兴趣与  
遵循科学合理的规范如果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  
时候对这一规范进行了充分考虑,那么我们制定出  
来的教学目标应该就会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充分吸纳先进的教  
学理念,在思想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1996,国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  
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当中提出:“委员会从它  
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开始就坚决地重申了一个基本原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  
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  
发展”,“使人们学会做人,实现个人全面发  
[13]  
意欲以及体验与实感’” 。这样一来,诸如思  
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兴趣与体验之类反而  
成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究竟谁是谁的基础,或  
者说应该是互为基础,目前还缺乏谨慎的研究和合  
理的判断。  
[23]85,76  
” 。有学者解释说:“学会做人在这里超越  
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做人’……在这个意义  
上说,学会做人与我国教育方针强调的在德体  
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相吻合,正是  
()过于自信  
很多学者对三维目标寄寓了很高的希望,认  
为它能够解决目前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的很多问  
,如应试教育问题价值观教育问题等有专家  
:“‘三维目标是荡涤应试教育的一帖解毒  
[24]  
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和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 。  
因此,当前的教学要培养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而绝  
不仅仅是掌握大量知识的人知识虽然可以作为情  
责任感道德品质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并不会必  
然转化为其他方面,因此诸如爱心意志品质情感  
等都应该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双基背后蕴含的  
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果我们继续恪守双  
”,继续将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中心,就很容易  
排斥其他的目标维度。“三维目标的提出,就吸纳  
了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最新  
研究成果,它在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之外,也重视  
让学生体会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希望学生成为一  
个由内而外全方位立体发展的人,而不只是知识的  
储蓄罐因此,在吸纳先进理念方面,“三维目标无  
疑是现阶段教学目标的发展方向眼下我国正在倡  
导的核心素养”,其实也是和三维目标一脉相承  
。  
[13]  
” ,“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  
[22]  
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 。还有学者认为,“三维目  
”“将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从课程功能的完整性、  
整合性的角度去规定,从而建立起新的基于完整课  
[14]142  
程功能观的学校道德教育理念” 。按照上述理  
,似乎只要践行了三维目标”,长期困扰我们的很  
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但时至今日,“三维目标已经在实践中倡导了  
多年,“素质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应试教育依然  
被抓得扎扎实实诸如高考吊瓶班最牛高考标语  
等在网络上的走红,都表明应试教育并未随着三  
维目标的推广而得到缓解,“素质教育也未能随之  
得以落实如果我们正视现实,就不得不承认,“三  
维目标并不是万能的,甚而至于,它在面对应试教  
难题的时候是万万不能解决的这是因为,  
应试教育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用考试和分数决定升  
学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教育制度的安排和社会的  
其次,任何理想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应该植根于  
1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对教学实践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  
基础上稳步推进教育史上,任何对教育产生过实  
质性促进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背后都离不开大规模  
的教育实验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例如拉尔夫·泰勒  
提出课程教学的目标模式是在长达八年的大规模  
教育实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完善的。“八年研究不  
仅对泰勒,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课程与教学  
活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赞可夫提出高难度高  
速度理论知识主导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  
得到一般发展的教学五项原则,是基于他创建并领  
导的实验教学论研究室”,就小学教学和发展的关  
系问题进行了长达20年的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  
不仅如此,赞可夫还坚持对实验教学和传统教学的  
做法和结果进行了长期的对照研究,在对实验研究  
的全面总结基础之上,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发展性教  
学理论。“双基的提出延续了这一思路,它是我国  
教育工作者在对中国国情的把握的基础上,经过长  
期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之后得出的一个本土化的教  
学目标,是在学习苏联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和理念建构,缺少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也缺乏有效  
的实践经验总结结果导致:有的学者在论证三维  
目标适用于学科教育的时候,没有实践证据,而只  
能说因为日本文部科学省实施的全国义务教育学  
[26]  
力调查就是以这三个维度为测试标准的 ;在阐  
述三维目标的合理性的时候,提供的理由为“‘三维  
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共同  
[27]  
元素” ,而对三维目标的实施效果则更是缺乏  
充分的观测和研究比如说,数学课程标准组的有  
关负责人就曾明确表态说:推进速度太快的批  
,我们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能有更充分的  
时间来实验与总结,许多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做得更  
[28]  
扎实做得更好,也许问题就不会这么突出了” 。  
相比之下,“双基理论从苏联教育学那里吸取了营  
,并结合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和中国当时的国情进  
行了改造,在中小学教育中曾得到过有效的总结和  
反思从这个方面来衡量,“双基的提出过程就显  
得比三维目标的提出要严谨得多。  
总的来看,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要  
保证理念的先进性,也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总结;既  
要充分吸纳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也要根据自身的  
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如果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  
,能如双基的出炉一般严谨,又能如三维目标”  
的倡导者一般放眼全球最新教育教学成果,那么得  
到一个真正理想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应该不会是一个奢望。  
[25]200  
实际形成的 虽然说双基的内容如今已经  
显得有些过时,但一个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和严密论  
证的教学目标,至少在当时来说,是符合当时的社会  
特点和教育发展需求的,因此即便双基已经过时,  
但却不能抹杀其提出过程的严谨性。  
反观三维目标的提出,它更多的是吸纳当代  
西方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成果之后进行的逻辑推演  
参考文献:  
[
1]刘晓东.“双基理论有悖于教育学的现代观念———与李涛同志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  
2]刘晓东.摒弃双基理论,树立儿童本位的课程观[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3]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  
4]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5]魏宏聚.新课程三维目标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与归因———兼对三维目标关系的再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1,(5).  
6]王策三.“三维目标的教学论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  
7]汪潮,吴奋奋.“双基论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1996,(12).  
8]〔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55级学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周序,管浏斯.评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的地位之争[J].教育学报,2007,(5).  
10]黄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谈为思维而教”[J].教育学报,2008,(5).  
11]郭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1).  
12]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  
3).  
13]蔡铁权.从知识观解读课程三维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14]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
[
[
[
[
[
[
[
[
[
(
[
[
166  
过时的双基与过激的三维目标  
[
1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6]唐文中.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17]李秉德.教学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8]〔凯洛夫.教育学[M].沈颖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  
19]丛立新,陈荟.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0]赵小雅.对话钟启泉教授:义无返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12-15(5).  
21]王月芬,徐淀芳.论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10,(2).  
22]刘春梅.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蕴[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  
2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习———内在的财富[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4]周南照.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J].书摘,2003,(11).  
25]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6]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若干认识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  
27]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  
28]储召生,赵小雅.对话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N].中国教育报,2005-06-01(3).  
[
[
[
[
[
[
[
[
[
[
[
[
[
OutdatedDoubleBasesandOver-datedThree-dimensionObjectives  
WANGPu  
InstituteofEducation,Xiamen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5,China)  
(
Abstract:Asateachinggoal,theproposedprocessofdouble-baseisrigorandscientific,  
butthescopeofthisconceptistoonarrowanditiseasytocausetheproblemofknowledgeinfu-  
sionsoastomakedouble-baseoutofdate.Althoughthree-dimensiongoalabsorbsthelat-  
estachievementsofteachingconcept,butitistooarrogantandunstructured,andevenhasthe  
problemofuniversalapplicationsoastomakeithypercorrection.Theformulationofteaching  
goalsshouldbeadvancingwiththetimesontheconceptandpayattentiontotheexperimentand  
explorationaswellassummarizingteachingexperience.  
Keywords:teachinggoals;double-base;three-dimensiongoal  
[责任编辑:罗银科]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