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碧
批判性阐释与多维度运用———托尼·贝内特的符号学方法及其实践
[
17]45
彼此结合在一起。”
在互文效应下生产出的文本
理论被用于批评实践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考察到
诸多互文性文本间的生产逻辑,并通过实证方式,对
隐藏在互文性文本之后的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辨
析,从而使其批评实践呼应了自己对“探究文化如何
与前文本形成了具有逻辑关系的统一性,不断生产、
改造或传播着前一文本的意识形态。
其次,各种邦德文本基本是在同一社会文化语
境中被生产出来,因此如仅仅通过对这一整体语境
的考察,无法确定划分诸多单个邦德文本所具有的
独特客体属性,而唯有将这些文本置于与其他文本
的互文性关系中,通过对它们之间媒介转换关系的
审视,确定其各自的文化、意识形态属性之间的关系
及差异,才能实现对单个文本客体性的检审,亦即
[18]438
在不同社会关系语境中发挥作用”
旨趣的马克思主义式界定。
的文化研究
综上所述,贝内特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立场上,对索绪尔结构主义符号学传统进行了本体
论层面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并以此为据,从符号学
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角度进行了一系列文学及文化批
评实践,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批评理路,
极大地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批评传统的方法视域,同
时也在客观上彰显出作为“普遍方法论”的符号学在
“
在媒体形式的消费形式被调整时,将诸多单个‘邦
德文本’从互文性关系转换中抽取出来并使其稳定
[17]90
化” 。
可见,贝内特准确地意识到意识形态在互文性
[19]85
人文社会科学批评方面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
1]BENNETTT.PopularCultureand“TheTurntoGramsci”[M]//BENNETTT,MERCERC,WOOLLACOTTJ.(eds.)
PopularCultureandSocialRelations.MiltonKeynes:OpenUniversityPress,1986.
2]HAWKEST.StructuralismandSemiotics[M].LondonandNewYork:Taylor&FrancisGroup,2004.
3]BENNETTT.FormalismandMarxism [M].LondonandNewYork:Taylor&FrancisGroup,2005.
[
[
[4]TYNJANOVJ.JACOBSONR.ProblemsintheStudyofLiteratureandLanguage[M]//MATEJKAL,POMORSKAK,
ARBORA.(eds.)ReadingsinRussianPoetics.Michigan:MichiganSlavicPublications,1978.
[5]JAMESONJ.ThePrison-HouseofLanguage[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72.
[6]VOLOSINOVVN.MarxismandthePhilosophyofLanguage[M].NewYorkandLondon:SeminarPress,1973.
[7]苏珊·佩特丽莉,奥古斯都·庞奇奥.亚当·沙夫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语言哲学及社会批判[C].张碧译//四川
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符号与传媒:总第7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
8]SCHAFFA.HistoryandTruth [M].TorontoandFrankfurt:PergamonPress,1976.
9]EAGLETONT.CriticismandIdeology [M].LondonandNewYork:Verso,2006.
10]BENNETTT.OutsideLiterature[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2005.
11]BERGESENA.TheRiseofSemioticMarxism[J].SociologicalPerspectives,1993,36(1):1-22.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张碧.马克思主义的潜在符号学意识[C]//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外文化与文论:总第30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015.
14]DELLAVOLPEG.RousseanandMarx [M].AtlanticHighlands:HumanitiesPress,1979.
15]BENNETTT.Text,Readers,ReadingFormation[J].Literatureand History,1983,9(2):214-227.
16]张颖.从对话到互文性———回应克里斯蒂娃[C]//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符号与传媒:总第3辑.成都:四川
大学出版社,2011.
[
[
[
[
[
2
[
[
[
[17]BENNETTT.WOOLLACOTTJ.BondandBeyond:ThePoliticalCareerofaPopularHero[M].London:Mcmilan
Education,1987.
[18]BENNETTT.TheMultiplicationofCulturalStudies’Utility[J].Inter-AsiaCulturalStudies,2013,14(3):438-441.
[19]郭鸿.作为“普通符号学”起点的科学符号学[C]//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符号与传媒:总第10辑.成都:四川大
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唐普]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