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卷第5期  
2
016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3,No.5  
September,2016  
曾巩续元丰类稿》、《外集考  
于晓川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30)  
摘要:曾巩诗文集除元丰类稿以外,尚有续元丰类稿》、《外集》,可惜后二者已佚。《续元丰类稿》、《外集的  
亡佚时间及内容学界虽曾有考辨,但仍有缺憾二者初编本在明嘉靖年间尚存于世,其内容包含了今存之金刻南  
丰曾子固集的部分内容,亦包含曾巩南丰杂识的内容,而历来大多认为是史学著作的隆平集亦可能包含有  
续元丰类稿》、《外集的内容。  
关键词:曾巩;《续元丰类稿》;《外集》;嘉靖年间  
中图分类号:I25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6)05-0121-09  
北宋文学家曾巩流传后世的作品主要有元丰类稿》(以下简称类稿》)隆平集》。《隆平集多被认为  
是史学著作,《元丰类稿则是曾巩的诗文总集。《类稿已知最早的版本是南宋九世孙曾文受重刊本,流传  
到元代时则有两个版本,至明成化年间南丰县重刊递修之后遂广为流传。《类稿在明代至少有11个版本,  
[1]  
清代则至少有8个版本至上世纪80年代初,始经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整理,形成今日之曾巩集》 ,此集  
又经后世学者考辨辑佚,现已知曾巩诗歌约455,2,完整的文章821类稿只是曾巩作品  
的一部分,元丰六年(1083)曾巩去世,曾肇为其兄撰写的行状言:“公未尝著书,其所论述,皆因事而发既  
[1]796  
,集其稿为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 《类稿今存世,续元丰类稿》  
(以下简称续稿》)、《外集的内容及流传情况一直未有定论,本文试对此进行探寻。  
曾肇行状中所提到的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流传后世后,最早而完备的考述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  
解题》:  
元丰类稿五十卷,《四十卷,《年谱一卷中书舍人南丰曾巩子固撰王震为之序。《年谱》,  
朱熹所辑也:韩持国为巩神道碑,类稿五十卷,《四十卷,《外集十卷,本传同之及朱公为  
谱时,《类稿之外,但有别集六卷以为散逸者五十卷,别集所存其什一也开禧乙丑建昌守赵  
汝砺丞陈东得于其族孙潍者,校而刊之,因碑传之旧,定著为四十卷,然所谓外集,又不知何当,则四  
[2]504  
十卷亦未必合其旧也。  
陈振孙载赵汝砺重刊元丰类稿,于曾巩族孙潍处所得校而刊之,所得续稿》、《外集抑或兼  
别集语焉不明,但可知赵陈氏所重校刊者有元丰类稿外之文,新刊除类稿》,另有新辑之续稿四十卷,  
收稿日期:2016-02-12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曾巩文学思想研究”(31920150138)成果。  
作者简介:于晓川(1981—),,满族,河北青龙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宋代文学。  
1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1874  
计九十卷马端临文献通考》  
承接陈振孙之说,所记与直斋书录解题基本一致,从略在曾巩集的  
流传过程中,在元及后世类稿诸多版本序跋逐渐已不见提及:  
洪家食时,尝睹先生元丰类稿于邑之元氏,欲手钞之而未暇……过宜兴,访友人邹大尹孟旭,宿留  
累日,为洪道其始得类稿写本于国子司业毗陵赵公琬,谋刻之,继又得节镇南畿工部左侍郎庐陵周  
[4]812  
公忱示以官本,彼此参校,刻梓成矣,试为我序之。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五十卷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类稿宜兴板行矣,《续稿》、《外集世未有  
[5]329  
行者,南靖杨参来令南丰,刻宜兴板于县学,属伦叙之。  
先生之集,盖刻自元大德甲辰此为元丰类稿》。宜兴有刻,为乐安邹君旦丰学重刻,为南靖杨  
君参缙绅章缝,遂有善本争相摹印,人人得而观之。……历岁兹远,板画多磨,虽尝正于谢簿普,再补  
[6]816  
于莫君骏,顾旋就湮至不可读。  
至于先生续稿外集》,南渡后已散轶,见于吴曾能改斋漫录》、庄绰鸡肋编文鉴》、  
文粹中者得十三首,拟附于后舍人闻而韪之,因又出圣宋文选见示,复得七首共二十首,分为上  
[7]824  
下卷,题曰南丰先生集外文》。  
这些说明在元丰类稿流传过程中,《续稿》、《外集世间实难以见到那么续稿》、《外集何时亡佚的?  
明有何乔新书元丰类稿后:  
南丰曾先生之文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二十卷,南渡后续稿》、《外集》  
散佚无传开禧间建昌郡守赵汝砺始得其书于先生之族孙潍,缺误颇多,乃与郡丞陈东合续稿》、《外  
[8]2428  
校订而删其伪者,因旧题定注为四十卷,缮写以传,元季又亡于兵火。  
何乔新认为续稿》、《外集南渡后散逸无传,开禧间经赵汝砺重编后,元季又亡于兵火。《四库提要几  
[9]1344  
乎只是对何乔新所说稍加删改,“袭取之以为己说” 。余嘉锡对这一做法颇为不屑,并对续稿》、《外集》  
毁于南宋,重编后于元亡佚之说加以辩证:  
遂初堂书目有曾子固元丰类稿》,续稿》,则南渡以后续稿亦未尽散佚,故吴曾庄绰之徒  
尚能引用其文,朱子作谱之时,偶未见耳。《黄氏日钞卷六十三读曾南丰文》,自诗起至金石录跋尾》  
,此序悉与类稿,而无一言及于续稿》,是必汝砺之所重编,至宋末已不甚显,以黄裳之博学,亦未  
[9]1343  
之见,宜乎日久遂至于亡。  
余嘉锡认为,南宋续稿》、《外集尚存世,因此吴曾能改斋漫录》、庄绰鸡肋编能引用不见类稿之  
但黄裳黄氏日钞续稿》、《外集只字未提,可能是由于赵汝砺重编后重编之事已不显,续稿》、  
外集确已渐不传上世纪80年代初,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时亦持南宋散佚重编后毁于元兵火之  
[1]前言  
骆啸声则认为,到了元代,“《类稿仍在,《续稿年谱》,只是元初才有记载”,并引刘埙隐居通  
卷十四关于南丰先生学问的论述,推断刘起潜所见到的续稿》,可能是陈东校订的刻本……稍后,不  
[10]  
知何故,《续稿年谱都不见记载” 。上世纪90年代末,祝尚书又有了新发现,认为续稿》、《外集究  
竟亡于何时,余嘉锡仍未考辨清楚:  
今按成化四年(一四六八)李绍作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谓曾氏全集经赵汝砺编次,“已传刻,至今  
盛行于世”。赵氏编次本即续稿》。明文海卷二四八载李玑重刻曾南丰先生文集序:“公集有  
元丰类稿五十卷,《续稿五十卷,《外集十卷。《类稿刻久矣,《续稿》、《外集》,成化间刻之于本邑。”  
此序诸家皆未引及,颇可注意李玑乃应侍御黄伯容之请,而为翻刻本安如石南丰文粹》(当时称文集)  
作序,时在嘉靖间,去成化不远,其说应可信会稽钮氏世学楼珍藏图书目》、《两集成化间  
既有刻本,何以未见著录,也未见流传至后代? 尚待研究要之,曾巩文集,今存唯元丰类稿》  
[
11]282-283  
。  
祝尚书注意到李绍作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及于明文海李玑序均言续稿》、《外集》,续稿》、《外  
在明代亦传,但诸家书目都不见著录,不知为何,因此存疑但祝尚书此说并未引起后人注意,后世学者  
在对续稿》、《外集的考辨仍记云:  
122  
于晓川曾巩续元丰类稿》、《外集考  
元代续稿》、《外集皆亡,仅余正集五十卷……《元丰类稿从北宋成书算起,经过元民国几  
,刊刻已经无数次,其作品内容也因流传而异,《续稿》、《外集五十卷,在宋南渡后散佚,虽经赵汝砺整  
[12]  
,但遭元代兵火,从此再无重见天日之期。  
历代亦有少数学者曾对续稿》、《外集中之内容进行揣测,何乔新跋元丰类稿后:  
太学生赵玺访得旧本悉力校雠,而未能尽善,余取文粹》、《文鉴诸书参校,乃稍可读。《文鉴》  
[8]2428  
载杂识二首,书魏郑公传后》,《类稿无之,意必续稿所载也故附录于类稿之末。  
何焯在这一基础上又于古文渊鉴发现了在集外者六篇余嘉锡认为,“除何义门所举诸篇外,存  
[9]1346  
者盖少,然其篇目犹有可知者”,这些篇目即刘埙隐居通议卷十四所论续稿的内容 余嘉锡这一判  
断极有价值,但后世学者并未予以重视至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整理曾巩集,陈杏珍先生跋北京图书馆  
藏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中叙云:  
南丰曾子固先生集所收的诗文,很多是元丰类稿中没有的,《圣宋文选》、《曾南丰先生文粹所  
收的曾文,皆备见于此本最可宝贵的是,它保留了其它书中不见的曾巩诗文,:《喜晴赴田中》、《上杜  
相三首》、《寄王荆公介甫》、《读孟子》、《杜鹃等诗和号令辨》、《说学》、《议茶》、《财用》、《为治论》、《上欧  
[13]  
阳龙图》、《喜似赠黄生序等散文这些作品,很可能就是续元丰类稿外集中的作品……  
很有可能之说,说明尚存靠的证据难以下断定。  
综合前说,多数学者以为续稿》、《外集元代已亡佚,仅祝尚书认为尚存于嘉靖,但仍存疑因此,《续  
稿》、《外集之流传与亡佚时间仍是值得辨析的问题,续稿》、《外集所录内容亦可进一步考叙。  
南宋时元丰类稿》、《续稿》、《外集皆于世有传。《两宋名贤小集:“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易占长  
,嘉佑二年进士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为集贤校理,出知福明等州,神宗朝加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卒,元  
[14]723  
丰类稿》、《续稿》、《外集》。”  
但此集只是记录,并未提及内容。  
[15]680  
郡斋读书志:“《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右南丰先生遗文也,建昌郡丞陈东书鲁刊而叙之。”  
此处  
明确提到续稿四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稍晚于郡斋读书志》,两相印证,可见建昌收赵汝砺守陈东  
重刊元丰类稿并整理续稿之说不虚,《郡斋读书志作者又明确了此次整理元丰类稿后有陈东所作之  
。  
[16]22,29  
尤褒遂初堂书目中记载有“《曾南丰杂志》”,又载有曾子固元丰类稿》,续稿》” 。但这一记  
载过于简略,不言外集》,类稿》、《续稿多少卷的基本信息都未言明,曾南丰杂志与其他记载皆不  
[17]379  
王称东都事略:“《元丰类稿五十卷,《外集十卷。”  
有可能因单独成集而在流传过程中各自分开了。  
这里又不言续稿》,可见续稿》、《外集很  
南宋诸家记录中,刘克庄所记较详,其言元丰类稿续稿:  
昔南丰元丰类稿五十卷,《续稿四十卷末后数卷如越州开胡顷亩丁夫齐州籴米斗斛户口福建  
调兵尺籍员数,条分件列,如甲乙账微而使院行遣呈覆之类,皆著于编,岂非儒学吏事洒言细语同一机  
[18]7545-7546  
? 有不可得而废欤?  
刘克庄生于1187,其仅言续稿四十卷末后数卷,并未言及外集,推其所见,很有可能是赵汝砺陈  
东所编订的新续稿四十卷(赵汝砺等重编时间为开禧年间,1205ꢀ1207年之间)。曾巩离开史馆十年外  
任期间,曾到越州齐州等多地任职,其收入元丰类稿中的越州鉴湖图序》、《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广德湖  
等文,即以条分缕析数据详实为重要特点刘克庄所说末后数卷的内容及特点,与曾巩的外任经历及文  
章特点都是相符的曾巩越州鉴湖图序:“巩初蒙恩通判此州,问湖之废兴于人,未有能言利害之实者。  
及到官,然后问图于两县,问书于州与河渠司,至于参核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故为论  
[
1]208  
熙宁二年(1069),曾巩通判越州,他对湖之兴废尤为关注据此段文字可知,曾  
23  
,庶夫计议者有考焉。”  
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巩到任后广泛查找相关资料,撰写了详明的关于鉴湖的文字材料,绘制了鉴湖图,并为之写序。《永乐大典》  
中存曾巩一篇越州论开浚鉴湖状》,部分内容如下:  
越州山阴,会稽两县所管,鉴湖,周边三百五十八里,自来蓄水以备旱岁,溉荫民田九千顷,及通行公  
私舟舡累有法令,禁民盗种为田,而奸民冒法不已,以致积渐堙塞,蓄水不多,稍遇天旱,湖港即先干  
,前后累经相度,欲行开浚,……今若将前项开深五尺计定,工料日限分作七年开浚各深五尺,每亩  
纽计三万尺,每工开浚八十尺每年只于水涸农隙之时,自十月一日与工,止于次年正月三十日住工,日  
役三万七百九十六人,每人各役一百二十工,每年止上项月日计役三百八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工,开得  
湖一百一顷七十四亩二角五十二步四尺,每开方一里计五顷四十里,每年计开得方一十八里零四顷五十  
[19]819-820  
四亩二角五十二步四尺……  
刘克庄所言之越州开胡顷亩丁夫等内容于此切合,很可能即是这一资料。  
曾巩齐州杂诗序又曰:“余之疲驽来为是州,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未期囹圄  
[1]215  
多空,而枹鼓几熄,岁又连熟,州以无事故得与其士大夫及四方之宾客,以其暇日,时游后园。”  
(1072),曾巩由越州通判改知齐州军州事,到后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囹圄多空”,诗序中所言  
岁又连熟是关键性的信息曾巩注重实证考察与资料收集,刘克庄所言齐州籴米斗斛户口不见于元丰  
类稿所录曾巩齐州所作文章中(《齐州北水门记》、《齐州二堂记》),有可能是知任时齐州时逢年岁丰稔,曾巩  
熙宁五  
[20]21  
经调研后形成的资料性文字熙宁十年(1077),曾巩以直龙图阁移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铃辖 ,“福建调  
兵尺籍员数相关文章可能为在福州任上所作综合看来,刘克庄所言“《续稿四十卷末后数卷之内容,应  
类稿中所涉及的曾巩在齐州福建等地任职时所作的考察资料等。  
关于续稿的情况,所述最详者为元初刘埙隐居通议》。历代学者惟余嘉锡对刘埙所言续稿内容予  
以关注,但未经论证,亦因未见金刻南丰曾子固集而无从知晓其中各版本的关系,其他学者亦未见涉及。  
因此,刘埙所言续稿内容的重要价值仍待挖掘。  
刘埙所见,既涉及后世所传元丰类稿的内容,亦见于金刻南丰曾子固集》、《南丰曾先生文粹》,亦有诸  
本皆无的文章。《隐居通议卷十四文章二南丰先生学问》、《秃秃记原文、《南丰县学记》(曾巩父易占  
所作,又传为曾巩十八岁代笔之作)、《曾文宗西汉》、《喜似》、《杂识及朱熹后来所增年谱》、《年谱序》、《年谱  
后序陈振孙曾记元丰类稿》“五十卷,《四十卷,《年谱一卷中书舍人南丰曾巩子固撰王震为之  
[2]504  
年谱,朱熹所辑也” 。由此可推测,刘埙所见与陈振孙所见的大体为同一版本先且将其中涉及元  
丰类稿》、《续稿的内容节录如下:  
濂洛诸儒未出之先,杨刘昆体固不足道欧苏一变,文始趋古,其论君道国政民情兵略,无不造妙。  
然以理学,或未之及也当是时,独南丰先生曾文定公议论文章,根据性理。……元丰类稿》,则览  
之熟矣近得续稿四十卷,细观其间,或多少作,不能如类稿之粹,岂公所自择,或学者诠次如庄子  
内外篇,山谷内外集之分欤? 其间如过客论则仿两都赋》,诏弟诰则仿客难》、《僮约》、《进学  
》,襄阳救灾记则仿段太尉逸事》。文公谓其多摹拟古作,盖此之类又有释疑一篇,亦仿西汉  
文字前辈谓此乃公少年慕学,借此以衍习其文耳观后听琴序》、《题赵充国传》、《题魏郑公传诸篇,  
皆其妙者,盖不可及也上李连州书》,十五岁所作,前集秃秃记》,二十五岁所作公生于真宗天禧  
己未岁,至仁宗嘉祐二年丁酉及第时,年三十九矣神宗元丰五年壬戌四月试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九  
月二十八日,母仁寿太君朱氏卒,公丁忧明年癸亥四月丙辰,公卒于江宁府,年六十五,归葬南丰朱  
[21]147-148  
文公作年谱,具载其本末如此。  
[21]148-149  
公之文,源流经术,议论正大秃秃记》,则实自史汉中来也。……《秃秃记……  
南丰续稿》,喜似一篇,为介甫作,尊敬甚至及其得志,则与之异过介甫归偶成:“直  
[21]150  
道讵非难,尽言竟多忤,知者尚复然,悠悠谁可语。”  
[21]150  
南丰续稿杂识二三兵事,多放(仿)史汉文,可观。《宋史备要》,多采用之。  
刘埙对曾巩文学成就的评价无甚新奇,但他所提续稿的内容部分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据他所言,可  
124  
于晓川曾巩续元丰类稿》、《外集考  
:第一,《续稿部分的内容不及元丰类稿内容精粹,“岂公所自择,或学者诠次如庄子内外篇,山谷内外集  
之分欤”,刘埙不能确定是外人还是曾巩自己所选编刘埙还辨识出多篇文章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前辈谓此  
乃公少年慕学,借此以衍习其文耳”。显然,在刘埙之前,世间已多见这些文章,也即续稿在刘埙前确已流  
第二,与他集相对比即可发现,刘埙所言类稿》、《续稿四十卷内容与今见之类稿》、无锡安如石所刻  
南丰文粹》(下简称明刻文粹》)、《南丰曾子固集等诸本书目均有交叉,却又有不同这证明了刘埙之言的  
可靠性,又可补诸家之阙第三,《南丰曾子固集》、《南丰文粹的一部分的确来源于续稿》。第四,刘埙隐  
居通议中所录朱熹年谱序》、《年谱后序与后元丰类稿诸本所录皆基本相同,其中又言朱熹年谱》,此年  
谱后世已佚,经刘埙叙可窥一二。  
刘埙所提前集秃秃记今见于类稿》。刘埙明确表明出于续稿,过客论》、《诏弟诰》、《襄阳救灾  
》、《释疑》、《听琴序》、《题赵充国传》、《题魏郑公传》、《上李连州书》、《喜似杂识三等十篇内容,其  
出处如表1所示。  
1  
集名  
续稿》  
宋文鉴》  
圣宋文选》  
明刻文粹》  
南丰曾子固集》  
元丰类稿》  
题魏郑公传√  
清顾松龄辑佚  
清顾松龄辑佚  
听琴序》  
过客论》  
招弟诰》  
襄阳救灾记√  
释疑》  
题赵充国传√  
上李连州书√  
喜似黄生序√  
杂识二首》  
清顾松龄辑佚  
杂识二首》、《题魏郑公传》(原题为书魏郑公传》)、《听琴序》、《喜似》(全名则为喜似赠黄生序》)均可  
见于他集,并已被陈杏珍晁继周辑佚至曾巩集》。过客论》、《诏弟诰》、《襄阳救灾记》、《释疑》、《题赵充  
国传》、《上李连州书等诸篇于今曾巩集及历代元丰类稿》、《曾子固集》、《文粹皆不见著录,释疑》、  
过客论过客论道者残篇残句已被学者通过永乐大典辑佚这十篇文章,加之刘克庄所见越州  
开胡顷亩丁夫齐州籴米斗斛户口福建调兵尺籍员数等内容(《越州开浚鉴湖图》),《续稿的一部分面貌似  
可还原。  
明代关于续稿的记载亦见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黄希宪刻元丰类稿所录李玑序:  
公集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类稿刻久矣,《续稿》、《外集成化间刻之于  
本邑,无锡安氏迩选其粹列之,乃御史黄君伯容谓未之广也,又版多脱谬,爰檄苏守王君翻刻之,因属余  
[22]  
以序。  
李玑序云“《续稿》、《外集成化间刻之于本邑,无锡安氏迩选其粹列之”,这给我们提供了侧面了解续  
稿》、《外集的信息其说是否可靠?明刻文粹之前,既有的元丰类稿版本有元刊本(黑口白口)、明正  
统本明成化本明嘉靖王抒本明嘉靖秦重刊曾文受本以及金刻南丰曾子固集》。现将明刻文粹与这些  
版本部分目录对比(如表2)。  
1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元刊黑口  
(正统)  
成化本  
(8)  
嘉靖王  
抒本  
明秦潮  
重刊本  
金刻南丰  
曾子固集  
宋刻文粹元刊白口  
明文粹  
讲官议》  
救灾议》  
相国寺维摩  
院听琴序》  
听琴序》  
越州鉴湖图  
》  
送蔡元振序》  
上欧蔡书》  
×
×
×
×
×
×
×
×
×
×
序越州  
鉴湖图  
序越州  
鉴湖图  
送蔡元  
握序  
序越州  
鉴湖图  
送蔡元  
握序  
序越州  
鉴湖图  
送蔡元  
握序  
序越州  
鉴湖图  
送蔡元  
握序  
鉴湖  
图序  
越州鉴  
湖图序  
×
×
×
×
×
×
×
×
×
×
代上蒋密学  
×
×
×
×
》  
允书》  
代人上石中  
×
×
×
×
×
×
×
×
答王深甫论  
杨雄书》  
齐州二堂记》  
×
×
×
×
×
赐高丽诏》  
请令州贰长  
自举士属官剳 √  
》  
×
×
堡剳子》  
请减五路城  
(手书  
补整页)  
×
×
×
策问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策问一道 √  
策问一十四道 √  
策问一十道 ×  
策问二  
策问三  
国体辨》  
邪正辨》  
说势》  
号令辨》  
时俗辨》  
说用》  
读贾谊传》  
×
×
:目录对比中黑体者为明刻文粹较宋刻文粹多出的篇章。  
明刻文粹在卷内较宋刻文粹多出上欧蔡书》、《代人上蒋密学书》、《代人上石中允书》、《听琴序,  
卷末又注补遗文五篇国体辨》、《邪正辨》、《说势》、《说用》、《读贾谊传》。前文李玑序言安如石所刻明刻文粹  
出于续稿》、《外集》。根据以上对比可发现,以上九篇文章的确并非出自安如石之前诸版元丰类稿》,而金  
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中皆录不难推断出,以上见于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的文章即为安如石所本续稿》、  
外集的内容而将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元丰类稿部分文章收录情况相对比,鉴湖图序》、《相国寺维  
摩院听琴序,几乎都是此有彼无的情况陈杏珍先生亦曾推测:“《南丰曾子固集中保留了其他书中不见  
[23]  
的散佚诗文,这些诗文很可能就是已佚续元丰类稿外集的作品。” 这一推测由于李玑序的内容,似  
126  
于晓川曾巩续元丰类稿》、《外集考  
乎更见确凿了。  
由于刘埙并未提及外集》,《南丰曾子固集》、明刻文粹不见于元丰类稿中的另一部分文章是否来源  
外集》,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南丰曾子固集中所录上欧蔡书》、《代人上蒋密学书》、《代人上  
石中允书》、《听琴序》、《国体辨》、《邪正辨》、《说势》、《说用》、《读贾谊传等不是在续稿就是在外集,而  
综观整部金刻南丰曾子固集》,可知其中不见于类稿的诗文确为续稿》、《外集的一部分。  
除旁证了续稿》、《外集的内容,李玑序还提供了几个重要的信息第一,其所言无锡安氏指安如石,  
其于嘉靖己酉年(1549)曾刻文粹》,李玑序明确提到安如石所刻文粹是在元丰类稿》、《续稿》、《外集的  
基础上粹选而得,这是其他藏书家及后世学者所未能辨明的第二,“《续稿》、《外集成化间刻之于本邑”,  
说明成化间丰城即有续稿》、《外集存世,而后世多不言,可能因流传不广关于续稿》、《外集的记录还有  
[
24]692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朱修伯云:嘉靖本一百卷,尚佳。”  
类稿》、《续稿》、《外集之一百卷与李玑序对照,可见明代依然有续稿》、《外集传世,时限可至嘉靖年间。  
续稿在成化间流传的情况还见于成化四年( )李绍作重刊苏文忠公全集序》,序谓曾巩全集经赵汝砺  
洋洋一百卷,其内容应为曾肇行状所言  
1468  
编次,“已传刻,至今盛行于世”。前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言赵汝砺重编续稿四十卷以合原数,那么  
赵编曾巩全集应为九十卷,并无外集》,因此李绍说成化年间盛行于世者亦应为无外集的九十卷内容。  
这样看来,明代流传于世的不仅有赵汝砺重新编定的续稿四十卷传世,至嘉靖己酉年(1549)还有最初  
曾肇所言的类稿》、《续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传世。  
至此,关于续稿》、《外集的内容与流传似乎都已明了但结合历来关于曾巩著述的记载,依然有些问  
题尚不明确曾肇只言类稿》、《续稿》、《外集》,但后世亦见曾巩南丰杂识》、《隆平集》,此二集出于何处?  
关于曾巩之杂识》,上世纪90年代已有王河曾巩佚著<南丰杂识>辑考做过简要考辨及辑佚:  
南丰杂识一书,宋代目录书记多未著录,仅南宋尤褒遂初堂书目小说类著录为曾南丰杂志》,  
元代不撰人群书通要卷九已集引录该书佚文,也作南丰杂志》。元代脱脱编纂的宋史·艺文志著  
录有曾巩杂职一卷宋代不撰人锦绣万花谷》(四库全书本)引录了该书三条佚文,其中一条写作南  
丰杂识》,二条写作南丰杂记》;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五朝名臣言行录》(四部丛刊影宋本)所录该书  
佚文均作南丰杂识》;四库全书本的朱熹所编的宋名臣言行录所录佚文,也均作南丰杂识》。可见曾  
[25]  
巩此书有杂识》、《杂记》、《杂志》、《杂职四种不同名称。  
又经考辨,王河认为,诸家之说以杂识为原书名最为合理,并确为曾巩所撰。  
王河所辑佚的文章有王洙修经武略》、《仁宗命文彦博富弼为相》、《孙甫蔡襄为谏官》、《尹洙好善之心》、  
孙甫不党》、《狄青破侬智高》、《台官共谏濮王事等七篇经笔者再次考察,这些文章片段多为南宋笔记、  
史学著作引用这证明王河对曾巩杂识的考辨与辑佚是可靠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曾巩杂职一  
(《杂职已经王河考辨为杂识之误)。但曾巩杂识是否为独立于类稿》、《续稿》、《外集之外的另一卷  
曾巩文?前文所提刘埙隐居通议似乎可提供一丝线索刘埙记:“南丰续稿杂识二三,兵事多仿史  
[21]150  
汉文,可观宋史备要》,多采用之。”  
王河所辑七篇中所言内容非政即兵,《狄青破侬智高言北宋大将狄  
青帅兵破侬智高叛乱的过程,叙述精简生动,虽不一定即指刘埙所说杂识》,但其内容主题合刘埙所记至  
于其言“《杂识二三”,并非言杂识只有二三篇,而是指其中的二三篇内容为兵事,在风格上仿史汉文风。  
基于此可认为,《宋史·艺文志等典籍所载曾巩杂识事实上为续稿中的内容。  
通常被视为史学著作的隆平集二十卷,已经学者辨明,为曾巩所作关于隆平集的史料价值亦多学  
者进行论证,但王瑞来却认为:“《隆平集中记载的史料,近乎原生态,这便显得极为难得而可贵因此赞扬  
隆平集的史笔精湛,并不能给曾巩本人增添多少光彩。《隆平集就是曾巩录自国史实录的一种修史资料  
汇编而已。……正因为如此,在曾巩去世后,包括其弟曾肇所撰行状韩维所撰神道碑以及其他曾巩的传记  
12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资料,均未将这部修史资料汇编视为曾巩本人的著作而加以提及余氏推测说:‘肇之行状,必作于未葬之  
,巩此书或以弃之敝簏之中,肇盖未之见耳。’在我看来,‘弃之敝簏或为事实,但并非未之见’,而是明知  
[26]  
而不录的无视。” 在余嘉锡王瑞来等学者看来,《隆平集是独立于类稿》、《续稿》、《外集之外的曾巩所  
作资料汇编,因曾肇认为其价值不高,故不提。  
但若真如余王二人所言,《隆平集被曾肇弃之敝簏”,那么隆平集何以保留下来呢?当然余王二说  
可能是有夸张的成分,意在说明曾肇因隆平集所录内容并非原创,而不加重视,王瑞来还认为曾肇是明知  
而不录的无视”。但事实恐非如此重新检读曾肇之行状》,或有新的认知:  
公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读书数百千言,一览辄诵年十有二,日试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也未  
,名闻四方是时宋兴八十余年,海内无事,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  
,遂与文忠公齐名自朝廷至闾巷海隅障塞,妇人孺子皆能道公姓字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  
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世谓其辞于汉唐可方司马迁韩愈,而要其归,必  
[27]791  
止于仁义,言近指远,》、《之作者未能远过也。  
曾巩在学舍记曾有自述:“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  
[1]284  
,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这说明曾巩幼时启蒙并不早,后  
[1]217  
虽受欧阳修赏识却亦曾感叹:“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曾肇的行状更言与司马迁韩愈齐名,甚  
“《》、《之作者未能远过也”,显然多有溢美之词,乃至为后世文人诟病曾巩曾奉勅修五朝国史》,若  
隆平集果真为修五朝国史而录的资料,这对曾巩家族来讲亦是值得大张旗鼓炫耀之事尤其在斯人已  
去之时,在曾肇这种极力溢美的表述倾向下,《隆平集若独立于类稿》、《续稿》、《外集之外,曾肇怎可不提?  
从内容上来讲,刘埙见了赵汝砺所重编之续稿内容,亦认为不及类稿精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  
[
28]3314  
九云:“曾喜模拟人文字,《拟岘台记是仿醉翁亭记》,不甚似。”  
少作因此,《续稿》、《外集可能在内容上不如类稿更能代表曾巩之长,而传之不广。  
从流传上来看,后世选录或提及曾巩之文的,还有曾巩之本朝政要策一卷、《元丰题跋,皆出自  
何焯刘埙皆疑续稿中之文多有曾巩  
元丰类稿》,这些并非最初独立成集,而是曾巩文集在流传过程中后人辑出之内容。《隆平集正因得以保存  
续稿外集,才得以在南宋因修史等需要而被辑出,并广为征引。  
综合以上考证,笔者认为,曾巩杂识》、《隆平集》、《类稿》、《续稿》、《外集》,曾肇言有一百卷之巨,其所包  
含之内容应该非常丰富,今存金刻南丰曾子固集之不见于类稿的内容刘克庄言越州开胡顷亩丁夫  
(《越州论开浚鉴湖状》)、齐州籴米斗斛户口福建调兵尺籍员数之内容曾巩杂识一卷、《隆平集二十卷  
皆为续稿》、《外集之内容。《续稿》、《外集至少在明嘉靖年间依然流传在世。  
注释:  
陈杏珍先生在<曾巩集>的流传与版刻》(《文献》1984年第9)一文中提到:“自成化刻本行世,《元丰类稿开始广为流  
,此后的翻刻本也多起来,明代较有影响的有: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九世孙曾文受刻本……”《元丰类稿》(国家  
图书馆藏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刻本)王玺序曰:“先时元丰类稿》,九世孙居查溪讳文受文忠者已经校刻,第原本存县久,  
多残缺。”曾巩九世孙曾文受曾文忠在世时间约在南宋淳祐年间,虽九世孙曾文受本已不传于世,但可断定为元丰类稿》  
最早刊本。  
曾巩集共收入曾巩诗歌4431798,后又经王河邹陈惠仪李俊标方艳金程宇等学者辑佚考辨,各体  
篇数有所增加其大致情况见于拙文《20世纪以来曾巩文学研究述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  
〕。  
书魏郑公传》、《邪正辨》、《说用》、《读贾谊传》、《上田正言书》、《上欧蔡书等六篇。  
据栾贵明先生所作永乐大典索引》,方艳李俊标对永乐大典中的曾巩佚文进行了辑佚考辨,其中越州论开浚鉴湖状》  
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见栾贵明《<永乐大典>所收曾巩佚文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金程宇  
新发现<永乐大典>残卷中的曾巩佚文》,《学术月刊》2004年第9。  
128  
于晓川曾巩续元丰类稿》、《外集考  
方艳《<永乐大典>所收曾巩佚文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辑佚了曾巩文章十篇,其中除本文所  
提之外,又有诒弟教》,疑为诏弟诰同文不同名。  
虽然有些文章真伪未辨,但可确知收在了刘埙所见之续稿。  
惟傅增湘将明安如石所刻文粹与宋刻文粹相校对,发现明刻文粹并非本于宋刻文粹》,因此他怀疑明刻文粹》“别有  
所本”。  
转引自: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年版,282。  
清康熙顾松龄曾辑佚此篇,收入今曾巩集,杂识二首之一。  
本朝政要策一卷见于澹生堂藏书目》,《元丰题跋最早有明汲古阁本,1976年台北艺文印书馆曾出版,1985年中华书局  
曾将元丰题跋东坡题跋合出一集。  
参考文献:  
[
1]曾巩集[M].陈杏珍,晁继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姜洪.重刊元丰类稿序[M]//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5]罗伦.元丰类稿序[M]//王更生.王更生先生全集·曾巩散文研读.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0.  
6]陈克昌.南丰先生文集后序[M]//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7]顾松龄.曾南丰全集跋[M]//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8]何乔新.书元丰类稿后[G]//黄宗羲.明文海.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9]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骆啸声.曾巩及其元丰类稿考释[C]//中州书画社.宋史论集.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11]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吴芹芳.元丰类稿版本考略[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3,(4).  
13]陈杏珍.跋北京图书馆藏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J].文献,1985,(4).  
14]陈思.两宋名贤小集[G].陈世隆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62.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5]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M].万有文库影印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16]尤褒.遂初堂书目[G]//丛书集成初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17]王称.二十五史·东都事略[M].孙言诚,崔国光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0.  
18]刘克庄,辛更儒.刘克庄集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9]谢缙,.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0]王琦珍.曾巩评传[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0.  
21]刘埙.隐居通议[G]//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22]李玑.重刻曾南丰先生文集序[M]//元丰类稿.黄希宪刻本.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23]陈杏珍.谈曾巩集的流传和版刻[J].文献,1983,(4).  
24]邵懿辰,邵章.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5]王河.曾巩佚著南丰杂识辑考[J].江西社会科学,1999,(7).  
26]王瑞来.隆平集考述[M]//曾巩,王瑞来.隆平集校正.北京:中华书局,2012.  
27]曾肇.行状[M]//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28]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