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卷第2期  
2
017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2  
March,2017  
初衷与现实:  
就近入学政策的困境与走向  
刘秀峰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就近入学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及教育的实现,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人为遏制了择校的需  
,造成弱势群体的就学机会更加不利,学生学业负担没有实质上的减轻就近入学政策陷入了落实困境,需要对  
其背后的择校治理观进行反思:择校是民众的正当权利,该疏而不该堵;教育均衡无尽期,治理择校不应寄希望于  
教育均衡未来应将提供就近的教育服务与学生入学政策区别开来,推进有序择校,重新反思小升初考试以及以  
分择校的合理性。  
关键词:就近入学;教育均衡;择校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2ꢀ0085ꢀ06  
980,小  
1
上哪所学校,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和择校费等怪现  
[3]  
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力求使学校布局和  
办学形式与群众生产生活相适应,便于学生就近上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  
策是教改中的南辕北辙现象”,认为小学生的学业负  
担并没有因为免试入学而减轻,“以考试分数论教学  
水平高低论学生学习好坏的观念并没有变校与  
校之间不排队了,而校内班与班之间学生之间的排  
[
1]9  
的政策,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之  
。1986,《义务教育法正式将就近入学的政策  
写入法律,《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  
[4]  
队仍然存在” 。在学术争议存在的同时,政府却一  
再强化就近入学政策,但时至今日,在某种程度上  
,这项政策并未完全落实,可以说是一项未竟的  
政策那么这一项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实施后的现  
实如何?本文试图对就近入学政策的由来与发展进  
行梳理,并分析其政策落实困境的根源,对其未来走  
向提出若干思考。  
[2]14  
少年就近入学” 。此后,80年代末,随着以废除  
小升初入学考试为核心的初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推  
,就近入学政策逐渐与初中招生制度统一起来,就  
近入学政策演变为一项小升初入学制度然而,这  
项政策在实施之初就争议重重如在上世纪90年  
代初就有学者认为,“就近入学政策是一个未完的话  
”,认为按学区就近入学,一条胡同就决定你必须  
就近入学政策的初衷  
收稿日期:2016ꢀ08ꢀ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县域内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问  
题与走向研究”(CJF15012)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三十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学术思想史研究”  
(15YJA88003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秀峰(1985—),,山西岚县人,教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  
村教育教育史。  
8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推行义务教育之初的应有之义  
各校间生源质量基本均衡,这有利于减少生源对教  
育均衡造成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后的实然状况  
要推进义务教育,必须保障公民就近入学的权  
,这是各国在推进义务教育之初的普遍做法世  
界上不少国家在推行义务教育的同时,都对学生的  
入学半径作出明文规定,如若就学距离超过入学半  
,则家长有权以距离远为由拒绝送子女入学如  
前文所述,我国义务教育法也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  
入学由此可见,就近入学政策是义务教育制度的  
应有之义,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必然要求政府提供充  
足的便利的免费的教育供给,否则强制性无从谈起。  
以上三点是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初衷,但是伴  
随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  
时间范围内达到了预期的部分效果,但是总体而言,  
就近入学政策却衍生出各种不正常的问题,使得这  
一政策饱受争议。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及教育的实现  
国家将就近入学写入义务教育法,将就近入学  
作为国家推进义务教育的原则之一,有助于地方兴  
办教育,以便使民众送子女就近入学尤其在山区,  
由于人口分散影响了学生的入学率,就近入学政策  
能够让地方政府从政策上得到支撑,为各处学生的  
入学提供保障即使是近些年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调整中,为应对乡村学校的盲目撤并,很多人会以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利民之法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教育供给尚不充足  
的情况下,考试必然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拔制度,用来  
甄别和筛选学生但是考试也会助长教育的竞争  
,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在国家能够提供充  
足的入学机会的前提下,免试就近入学似乎是一种 就近入学为由来抵制不合理的学校撤并如有学  
很好的政策选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素质教  
育理念的提出和推行,为小升初免试入学政策提供  
了思想背景,全国各地开始实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  
学政策,以减轻学生负担,抵制应试教育。“进行初  
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就是为了缓解这种追逐考分追  
求升学率的激烈竞争,给小学的领导教师松绑’,  
给小学生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以促使学校全面贯  
彻教育方针,全面关心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  
者提出:“方便受教育者就近入学应成为义务教育  
[6]  
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有之意。” 从这一点上讲,就近  
入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定程度上人为遏制了择校的需求  
就近入学政策本意是想让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义  
务教育,但是当有学上已不成问题的时候,就近入  
学政策使适龄儿童的升学范围束缚在房产所在的学  
区范围内,这反而人为地抑制了民众的择校需求。  
当强烈的择校意愿与按学区就近入学政策发生冲突  
之时,不良择校现象即应运而生最普遍的就是以  
房择校,通过购买学区房而取得名校的入学机会,更  
有甚者,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使择校演变为权力寻  
租和权钱交易正是由于就近入学政策的某些不合  
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引发了不规范择校和不  
良择校问题。  
[5]  
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  
不必再为能够升学入学而去争来抢去,就近即可入  
,在这种逻辑下学生的学业负担应该会减轻。  
()促进教育均衡的必由之路  
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它的顾客不仅是接受教  
育服务的消费者,而且还要为这个市场提供原材料,  
而这种原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它的最终产品的  
质量因此,一旦完全按分择校,会人为地造成各校  
间最重要因素———生源质量的不均衡,使学校差距  
越拉越大,这将使教育均衡的路子永远望不到边,教  
育均衡将无从谈起就近入学政策在推广之初,已  
经隐含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上世纪80年  
代中期,小升初主要按分数来录取学生,高分优先被  
重点校录取,进一步强化了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  
差别,不利于教育走向均衡因此,通过学生就近入  
,弱化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区别,从逻辑上讲,有助  
于教育走向均衡发展实行就近入学后,理论上讲  
()弱势群体儿童的就学更加不利  
如果从对教育普及程度的贡献上讲,就近入学  
政策在实施之初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从教育公  
平的角度讲,就近入学政策使弱势群体处于更为不  
利的地位在就近人学政策背景下,经济社会文  
化方面弱势的群体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有以下  
几方面原因第一,由于历史发展地域环境等原  
,城市优质学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优势群体所  
居住的区域,各种自然人文环境通常较好,拥有更  
多的教育资源,能吸引更好的教师;而弱势群体所居  
86  
刘秀峰初衷与现实:就近入学政策的困境与走向  
住区域则没有这种优势,所在区域附近学校质量较  
列不好的后果,使得这一政策从其实施之日起就一  
直饱受争议,陷入了难以落实的困境。  
,因而通过就近入学就读优质学校的机会较低。  
第二,在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政策约束下,如果被分  
派到薄弱学校,优势群体仍然可以通过买房择校”  
或就读民办学校等方式放弃就近入学机会,而弱势  
对就近入学政策落实困境的分析  
就近入学政策之所以陷入落实的困境,我们认  
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就近入学政策有违  
人们择校的意愿,与人们择校的权利相悖而行第  
,我国在解决择校问题时,对教育均衡寄予不切实  
际的期望,使得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理想的执行空间。  
第三,择校政策的选择,掺杂着多元利益需求和教育  
公平问题,使得新的择校制度的选择存在两难要  
走出就近入学政策的落实困境,需要对其背后的择  
校治理观进行反思。  
[7]  
群体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因此,比起小升  
初考试的以分择校,就近入学政策在推进教育公平  
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划片就近  
入学”,实质上就是以房择校”,买房择校成为家长  
择校的最佳途径,而在买房择校这一场没有硝烟  
的战争中,中上阶层凭借丰富的经济文化社会资  
本成为买房择校的成功者,资本量微薄的弱势阶  
层则成为买房择校的失败者。“买房择校使名校  
成为中上阶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合法途径,“以促  
进教育公平为出发点的就近入学成了试图将择  
合法化的推手,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优势阶层  
聚合这样反而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从而导致低  
社会阶层期望通过接受教育来实现自身向上层社会  
流动的愿望变得更加难以实现,加剧了社会阶层固  
()就近入学政策有一定的适切性,但不应全  
国一刀切  
政府试图通过就近入学来推进就近办学,以满  
足民众就近入学的需求就近入学对于满足民众基  
本的教育需求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贫困地区尤其  
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就近入学政策仍然有很大  
的政策优势,是这些地区义务教育能够普及的政策  
基石但是除开这些地区,就近入学的政策优势已  
逐渐不明显有研究显示:“中小学的择校行为主要  
集中在城区,……其发生比约是郊区家庭中学生的  
[8]  
化和教育机会的定格” 。  
)学生学业负担没有实质上的减轻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初衷之一便是希望通过小  
(
升初免试入学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现实 9可见,择校行为发生比例在城乡之间具有明  
[
9]  
的状况是学生的学业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可能  
更重这是因为,第一,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考试将  
是永恒的主题,即使废除了小升初考试,依然会有期  
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学校仍然会以考试  
成绩作为考核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让孩子  
不落后于人,突出竞争永远是我们这种人口大国家  
长的心理特质第二,对于一些试图择校的孩子来  
,分数成绩又是很重要的,而就近入学政策又让  
政策允许的择校空间不断缩小,形成所谓公办不择  
择校到民办的格局,而这进一步加剧了择校的  
难度,使得择校的门槛越来越高,进而使难度很大的  
奥数成为选择名校的敲门砖,这也助推了奥数热,使  
奥数在我国变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就近入学  
政策不会使学生学业压力下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追求得越来越强烈,在政  
策不变的情况下,择校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业  
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显差异。”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学上已  
得到逐步解决,上好学成为现在最大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继续坚守就近入学政策显得有  
些不合时宜,在一些地区,就近入学政策反而成了民  
众试图择校的绊脚石”。如果说就近入学政策是教  
育资源稀缺情况下的一项利民政策的话,在教育资  
源不再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对就近入  
学政策的坚守就有些不合时宜,制定更合理的择校  
制度势在必行。  
()择校是民众的正当权利,该疏而不该堵  
随着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择校  
问题产生我国目前对择校的治理主要采用限  
”、“禁止的思路和手段,试图用严格执行  
就近入学政策的方法来择校之门”,但这一  
思路和手段并没有解决好择校问题,择校现象愈演  
愈烈,可以说,择校已成为很多家庭的教育需求,而  
且这种需求不以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就近入学政策  
只会让这些择校家庭付出更大的血本”,如选择私  
立学校,这反而造成义务教育不义务”,使义务教育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就近入学政策并未完  
全实现其初衷,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反而造成一系  
8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制度走向变形择校是民众的正当权利,而非义务,  
我们应尽量满足民众的这一需求以此来看,在学  
生入学升学上坚守就近入学政策有着不合理性,自  
由择校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校的问题,而我国所讲的择校是学校如何选择学生  
的问题当然,如果将学校完全推向市场,由学生来  
选择,那么出现美国现在的学生分化学校分化问题  
也是必然的因此,完全自由地由学生择校在我国  
不现实,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学校如何更公平地  
选择学生的问题,即学校按哪种规则来选择学生的  
问题。  
(
)对教育均衡的理解有误区,治理择校不应  
寄希望于教育均衡  
当前我国治理择校问题的做法就是:一方面坚  
守就近入学政策不动摇,一方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处理择校问题  
的治本之策,认为只要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就近入学  
就具有公平性,择校问题就会根除其实这样的逻  
辑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对教育均衡的理解存在误  
教育是不可能完全均衡的,教育的均衡有一定  
的限度教育均衡的视线范围应该在硬件方面,如  
若追求办学质量的均衡,则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教育均衡是相对的,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永远不会均  
,择校也永远不会停歇教育无止境,教育需求也  
无止境因此,试图通过学区制等措施来缩小教育  
差距,促进教育均衡的方法似乎也是缘木求鱼一  
个区域总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若干所优质学校,即使  
通过大学区制实现了某一学区教育的均衡,区域之  
间仍存在差距,亦会引起择校学校间将永远都存  
在差距,择校也是永无尽期的若认为教育均衡后,  
择校就会停止,只是臆想而已。  
就近入学政策的未来走向思考  
我国现行的就近入学政策,实质上讲是以房择  
”,在民众要求上好学的背景下,这种择校方式  
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就近入学政策的落实存在很  
大的困境,选择一种更加合理的择校方式成为未来  
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未来就近入学政策  
的走向,我们认为应淡化就近入学政策,重新审视以  
分择校,将学区制与以分择校相结合。  
()淡化就近入学政策,将提供义务教育服务  
与学生入学政策区别开来  
以往坚守就近入学政策的原因在于,这一政策  
是义务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障地方政府  
提供便利的学校,是推进义务教育的基本。“就近入  
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政策,其根本宗旨在  
于保障儿童少年的就学权利,是对政府行为做出的  
必要规范,但并非学生及其家长必须履行的责任,或  
[11]  
必须作出的行为” 。但是提供基本义务教育服  
,与要求学生就近入学并不能划一政府提供基  
本的学校服务是义务,而学生有入学的义务,但不必  
有就近入学的义务应把这两者区别开来,提供教  
育服务是政府的义务,选择学校却是公民的权利,不  
能因为强调义务教育而将就近入学政策作为清规  
戒律”。  
(
)义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学生不可能完全自  
由择校  
既然就近入学政策有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择校  
是大势所趋且不可能终结,那么全面放开择校又是  
否可行呢?一些学者对自由择校的美国教育进行考  
察后认为,“我国不宜推行择校制”,“至少在近若干  
年内还是应该坚持就近入学政策”。这是因为美国  
的自由择校导致学生和学校的分化,“受欢迎的学校  
往往能够招收到大量的中产阶级的子女,因为他们  
互相选择其他不受欢迎的学校,只能招收大量有  
特殊教育要求的被其他学校排挤出来的学生,这些  
学生往往来自贫困家庭,或者在学习上有困难由  
,那些处境不利的学校将雪上加霜,甚至变成收  
()树立正确的均衡观,认识到择校的合理性  
与长期性  
通过前文分析,要走出就近入学政策陷入的思  
维困境,必须对教育均衡发展观重新厘清。  
第一,教育均衡是一个过程,但没有尽期,教育  
没有绝对的均衡,教育均衡也没有时间表,“均衡发  
展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且也只能是相对的均衡发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  
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寻求暂时的相对的均衡  
发展这是我们探讨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前  
[10]  
留弃儿的垃圾场’” 。如前文所述,就近入学政策  
使弱势群体更加不利,难道自由择校也同样会让弱  
势群体更加不利? 其实,我们将美国的择校政策与  
中国的择校问题对比,可以看出:美国的择校问题与  
中国不同,美国所讲的择校是由学生自由地选择学  
[
12]  
” 。教育均衡不会有尽期,教育均衡是相对的  
均衡,不均衡是常态,这就决定了认为只要教育均  
88  
刘秀峰初衷与现实:就近入学政策的困境与走向  
衡就可以从根本上阻止择校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教育均衡无尽期,择校也将无尽期我们该做且能  
做到的教育均衡仅是指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化,至  
于学校在办学条件均衡化基础上的发展,则不是政  
府和社会所能为的事情了。  
报道中这样适得其反的问题产生另外,多校划片,  
将入学的机会更多地交给了随机的摇号,这在本质  
上仍是不公平的。  
()重新审视以分择校,将学区制与以分择校  
相结合  
第二,教育均衡不能与教育公平划等号均衡  
与否是事实判断,而公平与否则是价值判断,虽然教  
育均衡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但教育均衡并不代表  
教育公平如前所述,就近入学政策有助于让教育  
均衡的最重要因素———受教育者较为均衡地分布于  
各学校,有利于校际间的均衡,但是这样的均衡其实  
有损于教育公平,因为每个人的禀赋不同学习成绩  
不同,为了单纯追求教育均衡,反而不能够使教育者  
因材施教,实质上损害了教育公平的精神如有论  
者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源均衡是以部分好学  
当前,以分择校似乎成为学术界谈论的禁区,只  
要谈以分择校似乎就会与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业负  
担等问题无端地联系起来,使得学术界对以分择校  
敬而远之其实,我国在实行就近入学政策之前,正  
是通过以分择校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升学问题即  
使在实施就近入学政策后,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以分  
择校,但在现实中,以分择校这种择校方式从来没有  
消失过,虽然国家规定公立学校不能举办小升  
初考试,但是学生要在部分热点学校和民办学校的  
择校中取得胜算,以分择校仍在暗地里通行着正  
是由于对以分择校避而不谈,甚至谈分色变”,导致  
国家对以分择校没有很好的规范和引导,反而逼着  
学校通过偏题难题来考察学生,普通家庭为了孩子  
能够在择校中有胜算,不惜血本让孩子参加辅导班、  
学习奥数,造成学生的压力不降反增。  
[
13]  
生为代价调动普通校和薄弱校的教学积极性。”  
我们不能为促进教育均衡而损害教育公平,将手段  
与目的相混淆,执指为月的错误。  
()择校不可能停歇,应推进有序择校  
既然民众选择优质教育的需要是不可能消除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走入良  
性轨道当前,在就近入学背景下,使得学区房问题  
凸显目前我国试图采用多校划片的方式来为学区  
房降温多校划片实质上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一种  
改进,较单校划片扩大了人们择校的可选余地但  
是由于历史原因,优质学校往往集中布局于城市某  
些区域,这就导致这些大的学区的择校竞争会更加  
激烈正如某些媒体预言,“多校划片的结果是在  
不减少既有学区房的基础上,让更多原本不是学  
区房的房子摇身一变成了学区房”;“多校划片等  
一系列意图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让拼房子愈发猛  
:北京老牌学区房价格依然坚挺,新晋学区房也在  
实际上,对于一般民众而言,以分择校是最为公  
平且最能接受的一种择校手段一项针对北京中小  
学择校问题的调查显示,75%的非重点校校长赞成  
完全按照分数来录取学生,40%的重点校校长也认  
[9]  
同这一方式,可见多数校长赞同采取完全按照学  
生成绩来录取择校生的方式因此,合理运用以分  
择校,用合理的考试来规范中小学教育,才是正确的  
道路选择考试并不必然导致学习压力,不规范不  
合理的考试才是学习压力增加的罪魁祸首。“考试  
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升学竞争在短  
期内不可能消除,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也将长期  
存在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  
制度,利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教学双方朝着素  
蹭蹭地上涨,一些从前无人问津的老旧小区迅速  
[
15]  
变成了香饽饽”;一项旨在缓解学区房问题的教  
质教育的目标前进” 。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小  
升初考试以及以分择校,考量以分择校和就近入学  
各自的利弊,在坚持多年来探索出来的学区制基础  
,试点以分择校,既保证就近入学,又保证相对的  
教育公平。  
育政策,反而沦为学区房的推手,不能不引人深  
[14]  
虽然多校划片的初衷是通过降低以房择校  
成功的概率,来遏制学区房蔓延的态势,但是如果学  
校划片时热点学校分布不均的话,仍会造成如上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实施处.义务教育法规文献汇编[G].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2]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现行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3]彭司华,彭司兰.“就近入学未完的话题[J].教育与经济,1993,(3):25ꢀ26.  
4]钟岩.教改中的南辕北辙现象———对初中招生改革的观察与思考[J].北京工人,1994,(2):6ꢀ8.  
5]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改革初中招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1991,(9):33ꢀ34,43.  
6]胡劲松,吴晓梅.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保障受教育者就近入学的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98ꢀ103.  
7]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12ꢀ23,189.  
8]王代芬,王碧梅.“买房择校”:被定格的教育机会[J].教育学术月刊,2016,(4):48ꢀ54.  
9]胡咏梅,卢珂,薛海平.中小学择校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J].教育学报,2008,(2):74ꢀ78.  
10]朱家存.从限制到鼓励:国外择校政策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12):75ꢀ79.  
11]朱家存.就近入学:是权利还是义务[J].中国教育学刊,2001,(6):9ꢀ12.  
12]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8):70ꢀ72,93.  
13]李欣茹.生源均衡合理性质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0):31ꢀ34.  
14]瞿玉杰.“多校划片是给择校热火上浇油[N].中国商报,2015ꢀ04ꢀ07(2).  
15]任建胜.素质教育与考试[J].教育研究,1998,(7):64ꢀ69.  
[
[
[
[
[
[
[
[
[
[
[
[
DilemonaandTrendonNearbyEnrollmentPolicy  
LIUXiuꢀfeng  
(
FacultyofTeachereducationandPsychology,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Abstract:Althoughnearbyenrollmentpolicypromotestherealizationofuniversaleducation  
toacertainextent,italsoartificiallycurbsthedemandforchoosingaschool,Itisdisadvantaꢀ  
geoustovulnerablegroupsaccesstoschoolandincreasesthestudentslearningburden.Nearby  
enrollmentpolicyhasrealisticdilemma,whichneedsrethinkingontheviewpointofchoosinga  
school.Choosingaschoolisthelegitimaterightsofthepeoplesothatitshouldbeslackeninstead  
ofblocked.Thereisstillalongwaytogotoachieveeducationalbalance,whichisnotthesoluꢀ  
tiontocontrolchoosingaschool.Inthefuture,theprovisionofthenearesteducationalservice  
shouldbeseparatedfromnearbyenrollmentpolicy.Besides,choosingaschoolshouldbepromoꢀ  
tedorderly.Finally,therationalityoftakingexamstogetintojuniormiddleschoolsandenrollꢀ  
mentaccordingtoexamscoresshouldbereconsidered.  
Keywords:nearbyenrollmentpolicy;educationalbalance;choosingaschool  
[责任编辑:罗银科]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