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卷第3期  
2
017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3  
May,2017  
绿色法治论略  
陈驰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绿色法治是我国为解决严峻的生态危机实现法治本身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对生态法治的扬弃而提出的  
概念所谓绿色法治,就是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性为哲学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法理念为价值取向,以法  
治绿色化的整体主义为思维方式,以绿色法治化的合作治理为行为模式,以低碳节约的消费方式为生活态度的理  
念系统和绿化过程它是绿色理念系统绿色制度系统与绿色行为系统的有机统一,是理念制度和行为的天然融  
绿色法治的基本内容和行为要求包括:法律规范科学化是绿色法治的制度支撑;执纪执法法治化是绿色法治  
的行为要求;司法裁判公正化是绿色法治的最后屏障;守法信法大众化是绿色法治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绿色化;绿色理念;绿色法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3-0030-08  
继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之后,十八大 201511,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把绿色发展与  
报告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  
在之后的四中全会中专题阐述了如何将法治融入到  
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并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我  
们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作为工作重点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  
府在应对生态危机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方面,统筹  
思考协调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的信心与智慧,  
将生态法治提升到绿色法治的高度其实,这样的  
科学考量与政治抉择,本身就是一次绿色法治行动。  
生态文明绿色化再到绿色发展理念”;从  
五位一体建设的各方面,以及依法治国的战略目  
任务和要求从此,生态法治理念和路径建设等  
思想就在学者和领导的讲话中盛行起来中国的生  
态法治观就在中央的系列文件和国人要求美丽中  
的口号下,深入人心然而,资源约束趋紧环境 依法治国战略生态法治观再到绿色法治理  
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现实,迫使人们需要进  
一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使之在法治思维和法治  
方式下有序推进有鉴于此,20155,中共中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反映的不仅仅是地位的提升和思想的重视,更  
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发展理念的革命。  
绿色法治的提出背景:法治绿化理由  
从简单的字面上看,“绿色法治就是绿色与  
》,首次提出绿色化这个概念,将其与新型工业 法治的合成词,是绿色法治化和法治绿色化的统  
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为新五化”。  
绿色化概念的提出,既是中央重视生态文明的态  
度和决心,也是国家发展的一种趋势过程和要求,  
显然,这样的理解虽然不错,但未免肤浅结合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转型特点和绿色发展的紧迫形  
,以及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阐释,  
更是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重大调整半年之后, “绿色法治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生态背景和法  
收稿日期:2017-02-08  
作者简介:陈驰(1970—),,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0  
绿色法治论略  
治原因。  
同为世界的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利益仅仅  
首先,绿色法治是我国解决严峻的生态危机以  
及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是人的一个很小的目标,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已  
经很高的情况下,公平正义社会秩序和优美环境才  
是人的更大追求,人们可以为这些价值目标而放弃  
经济利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共荣就成为必然  
选择当然,绿色发展也就成了人类的必然选择。  
从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也需要绿色  
法治的保护和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国家发  
展的战略,也是人们的幸福生活所必须的但在巨  
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人们往往会舍弃生态环境。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地方保护部门利益短视观念、  
政绩思维搭便车行为等这些都与没有法制或者  
法治实施不到位有关。“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  
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使其在  
经过了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取得  
了世界第二的好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环境的加  
速恶化,生态系统的极度脆弱,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国  
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学者将之  
概况为生态五失”:经济生态失调环境生态失衡、  
[1]  
社会生态失真文化生态失范制度生态失管这  
种由粗放型高能耗高消耗带来的环境资源高成  
,不仅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吞噬已经取  
得的改革成果虽然我国和其他工业化的国家曾经  
也在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方面做过很多努力,但收  
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将生态观念绿色理念  
和科学稳定的法治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没有  
将绿色法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贯穿于政治经  
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毫  
不夸张地说,环境公地悲剧折射出的经济竞争的失  
社会发展的无序社群关系的疏离公民互信的  
流失,唯有在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形成广泛的合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 。所  
,法治可以很好地克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功  
利行为,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稳定性生态  
文明建设必须在法治的指导与保护下进行,才有可  
能真正实现这是世界各国长期实践所得到的结  
。“法治与生态的联姻,是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重  
[
2]  
[3]  
作共识,才能真正有效地应对环境危机” 。由此可  
,绿色法治不仅是有效治理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  
还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要标志” 。必须将绿色法治的精神与理念融入到  
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与各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才  
不会缺钙而有骨力”。  
实际上,这是如何协调和处理好经济发展绿色  
理念和法治保障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目标;绿色  
理念是指导;法治是保障三者必须要有机地融合,  
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市场经济以经济  
人理性为指导,利用市场规则和人无限的逐利本能,  
实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  
源匮乏和环境恶化这是因为在没有绿色法治指导  
下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都是各自发展相互割裂  
没有绿色理念的经济发展,人是第一位的自私  
而逐利的,自然被放置在被利用的客体的位置,是可  
以任意被占有使用和支配的对象,为了追逐利益,  
环境和生态是可以被忽略或者被损坏的同样,没  
有绿色理念指导下的法治也是仅仅沦为经济发展服  
务的工具,法律的价值取向也沦为以满足人的无限  
欲望为指导,“法律体系以为核心,财产法契约  
其次,绿色法治是法治本身实现现代化转型的  
必然选择,是法自身净化的结果。  
法治自身也有一个不断提高和优化的过程良  
法与善治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认识水平  
的提高而日益走向现代化的奴隶和封建时代的立  
法与执法,主要关心统治者的利益以及社会秩序的  
维护,其强制性和单向性很明显,公平正义和效益几  
乎不考虑,以调整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婚姻法和  
刑法就很发达到了资本主义时代,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人身解放和经济利益成  
为人们的主要诉求,民商法经济法就繁荣起来,法  
的自由和效益价值受到空前的重视,但自然正义的  
本意却成为稀有资源到了社会主义和后工业时  
,除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外,人们  
更希望有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空间于是,环境法的  
繁荣生态制度的健全,以及整个法制的协调与严格  
遵守,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法治本身需要关照的价  
值就更为丰富与多样,秩序效益自由正义和谐  
等都应在法治中体现法不仅要维护社会秩序促  
[3]  
法占据主导地位” 。相反,一旦有了绿色法治理  
,绿色和法治便自然融为一体,国家和社会生活中  
的人就不仅仅是经济人,他还是自然人和社会人,世  
界的主体也不仅仅是人类,还有自然———人与自然  
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进经济发展保障生态健康,而且也要适应时代的要  
,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法自身价值目标的调整  
以及法制体系的协调。  
和方式来建设和保护生态的过程。“生态法治是一  
种法治过程,它是国家借助法制手段调节人们之间  
的生态利益生态关系以及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  
的法治过程;它是法治理念渗透在生态环境保护领  
从法的价值目标看,现代法治除了上诉的秩序、  
效益自由与正义外,和谐是很重要的价值标准这  
里的和谐,不仅指不同法律部门的和谐,也包括法律  
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和谐,更  
涵盖以法律为统帅的整个人类社会应当与自然的和  
法治不仅是五位一体建设的保障手段,也是  
五位一体有机融合起来的制度形式如果没有  
绿色理念的指引,“五位一体的制度将很难融合,法  
治也会蜕变为没有生命力的强制工具由此,法治  
也应当接受绿色理念的洗礼和改造———法治也需要  
绿色净化”,即法治绿色化”。在这个法治绿化过  
程中,洗掉的是零碎的杂乱的甚至是冲突的法律  
制度,披上的是系统的整体的和谐的法律制度与  
体系;洗掉的是单纯以人为本的片面法治观念,换  
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主义法治观这种绿  
色法治要求法治的所有过程和环节都必须接受自然  
规律和生态逻辑的约束,在法律的制定执行司法  
和守法的各方面都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  
观要求否则,法不仅不能很好地保障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其本身也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由是观  
,法律必须以绿色的方式净化转型:一切符合生  
态伦理和自然规律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只有将  
保护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作为价值目标的法治,才  
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法治法治也只有实现了以整体  
主义和生态理性为指导的绿色化转型,才可以实现  
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5]  
域中的体现” 。而绿色法治则除了含有生态法治  
化和法治生态化双向互动的意思之外,还有法治本  
身的现代化革命的意蕴,即法治的绿色革命和绿色  
理念的指引这样,绿色法治不仅丰富了生态法治  
的内涵,还创造性地升华了生态文明法治思想以及  
发展理念,对三者具有统帅和指引作用所以,绿色  
法治是对生态法治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发展理念生  
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一场思想革命这也是为什  
么我们党在提出了生态文明之后,继续提出绿色化  
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原因。  
绿色法治的时代内涵:法治绿化理念  
正如前文所言,绿色法治的内涵至少包括绿色  
法治理念的价值旨趣法治系统绿色化和绿色产业  
法治化等方面的内容概言之,所谓绿色法治,就是  
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性为哲学基础,以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良法理念为价值取向,以法治绿色化的整  
体主义为思维方式,以绿色法治化的合作治理为行  
为模式,以低碳节约的消费方式为生活态度的理念  
系统和绿化过程其中,生态理性基础良法价值观  
念和绿色思维方式是绿色法治的理念系统;法治绿  
色化是绿色法治的制度系统;合作治理的行为模式  
和低碳节约的生活态度是绿色法治的行为系统整  
个绿色法治就是绿色理念系统绿色制度系统与绿  
色行为系统的有机统一,是理念制度和行为的天然  
融合遵循这样的思路,绿色法治的时代内涵应当  
从如下逻辑展开。  
最后,绿色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要求,是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绿色法治是对传统法治观念的扬弃,也是对生  
态法治的继承和发展自从生态文明建设和依法治  
国方略为国人认可后,生态法治就被许多人奉为上  
”。当然,生态和绿色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时  
首先,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性是绿色法治的哲学  
基础。  
任何科学概念的提出总是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作  
为支撑理论,绿色法治也不例外在处理人类与自  
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以人为中心  
的经济理性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性前者强调人是  
世界万物的中心,自然是客体,是为人服务的”,  
人类为了经济利益和个人消费,可以任意地利用和  
改造自然这种观点的致命缺点就是片面地割裂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整体意识和长远眼光后者  
主张人与自然是合一,都是世界的主体,人类应  
甚至就是一个意思,经常被同义反复但仔细分  
,我们会发现,二者还是有细微的区别生态侧重  
指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状态;绿色则除了健康的和  
谐的美的这些意思外,还有希望安全自然生命、  
生机以及青春等意思,这些意境是公众更希望和更  
容易接受的同时,从二者与法治的结合上讲,生态  
法治主要是指法治生态化的过程,即运用法治思维  
32  
绿色法治论略  
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自然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  
利用应当符合自然规律,保持适度理性,以人与自然  
能长久的共荣共生为利用限度,不可盲目地无序利  
,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  
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伤害谁或缺掉  
谁都是对另一方的不公这种生态理性体现的是  
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认识,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  
的法治体系,必然超越个人的眼前的局部的经济  
利益,将人类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纳入法律的范  
然的无序利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三,法治绿色化的整体主义是绿色法治的思  
维方式。  
法治绿色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立法绿色化,  
即立法理念和立法程序要绿色化立法理念绿色化  
就是要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到所有法  
律的制定中,使每一部法律都能体现生态理性和绿  
色思维立法程序绿色化就是要求:立法程序公开、  
参与主体多元化,即公众参与程序简洁高效立法  
的公开民主与高效,其实就是立法的绿色化二是  
法律制度绿色化,它又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  
,要有一套完备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  
法律制度,这是狭义上的法律制度绿色化;另一方  
,整个法律制度是和谐一致相互统一没有冲突  
的有机整体,体现为法制内容的完备性法律关系的  
系统性与协调性以及法律功能的整体性,这是广义  
上的法律制度绿色化三是要有一套充满绿色理念  
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要将尊重自然和尊重他人  
变成每个人的日常理念思维和话语体系;要让绿  
低碳循环高效节约生态等字眼成为贯穿法  
律文件和人们思维的稳定模式;要让绿色法治成为  
一套尊重自然与尊重人性的话语体系过去的法制  
是冰冷的生硬的强制的没有颜色和人情味的制  
度系统,绿色法治应当是一套有人性色彩的和谐的  
话语体系无论是法律内容和条款,还是执法司法  
和守法,绿色法治都充满着人性的光辉这样的绿  
色话语体系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它因为干  
可人”,因为有温度而备受尊崇。  
[3]  
” 。在此方面,我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的自然  
观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的伦理观是典型代表董仲舒  
认为:事物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二为  
老子也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他们都主张天人等的和谐统一这是人应  
当尊重和顺应自然的理性基础,也是绿色法治应当  
遵循的哲学根基。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法理念是绿色法  
治的价值取向。  
如果说天人合一的生态理性是绿色法治的思想  
基础的话,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则  
是绿色法治的价值取向因为,自然不仅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还是人化自然的一部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直接是自然存在  
[6]120  
” ,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从根本上讲,掠夺自然破坏自然,其实就是破坏和  
掠夺人类本身因此,必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遵  
守自然规律进言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其实  
就是在与自然不停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实现  
改造自然和改造人类本身的进化过程这即是说,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的  
历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发展的历史因  
,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也就成了人类所有活动(包  
括法治活动)所必须遵循的自然准则既然法的本  
质就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那么,人与自然的这种相  
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就必然要作为法治活  
动的指导准则和价值导向所以,只有尊重自然顺  
第四,绿色法治化的合作治理是绿色法治的行  
为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都强调,要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绿色化这实际上是要求  
国家治理的各方面都要贯穿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都要以法治的方式实现治理与合作就法治方式  
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法,才是良法,也只有在这样的 (法治思维上面已经讨论过了)而言,绿色法治化涵  
良法指导下进行一切人类活动,才是健康的绿色  
。“我国目前资源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正是源于  
发展理念过分追求人类经济利益,忽视了人与自然  
和谐一体的基本事实,从而导致资源环境的恶化,人  
盖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国家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都要在法  
治的框架与方式下推行,实现各领域的法治化二  
是国家发展的重点行业和方面,比如新型工业化城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也要在法治的框  
[7]  
与自然的背离” 。绿色法治正是在人类反思对自  
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架和方式下推行,实现各产业和行业的法治化上  
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实就是各行业各产业和各领  
域的法治化问题保障各行业和产业的法治化,其  
实就是保障各行业和产业的运行合作和担责等都  
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整个国家的各领域和  
各方面自然就是绿色的和谐的,这正是绿色法治化  
的题中之义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  
,绿色法治要求政府以及各社会主体都必须做到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仅限党政部门)、公  
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合作谦让实际上就  
是法律对各主体的资格能力和行为的全方位法治  
要求若各主体都各司其职()、诚信合作,整个社  
会的行为都是绿色的和谐的,这正是绿色法治化的  
第三层意思另外,从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讲,“转变  
环境治理模式,是环境保护法治变革的核心问  
方式方面应当倡导勤俭节约低碳环保和健康的  
消费理念,践行主动选择绿色产品绿色出行抵制  
一次性产品和奢侈浪费限制过度包装支持垃圾分  
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使上述消费理念和行动成为  
人们的习惯和风尚这是一项需要日日践行久久  
为功的工作它必须全主体全时空全领域都要树  
立以节约环保健康为荣,以浪费奢侈铺张为耻  
的绿色文化理念。“理念只有转化为文化,才能被信  
[9]  
仰和坚持,成为行动指南和行为习惯” 。一旦全社  
会养成了节约环保和健康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绿色法治甚至美丽中国就近在眼前了。  
绿色法治的基本内容:法治绿化要求  
绿色法治是绿色发展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绿色理  
制度形态和行为要求绿色理念属于前文讲的  
绿色法治内涵问题制度形态和行为要求则是绿色  
法治的基本内容和绿化标准问题。“绿色既是希  
,也是标准言其希望,是说人民希望有环保健  
康和物产丰富的生产与生活;说其标准,是说为了实  
现这样的绿色的生产与生活,我们应当全方位地在  
各行业各领域推行绿色标准和绿色行为从科学  
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这个法治实施  
的环节上讲,绿色法治的实现必须在立法执法司  
法和守法每个环节上都要设置绿色标准,实施绿  
行为所以,绿色法治的基本内容和行为要求主  
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8]  
” 。北京大学的王锡锌认为,应改变原来的以主  
体单一权责不对应程序不透明为特征的管理控制  
型法治形态,建立以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问责制为  
主要特征的合作治理型法治模式其实,这样的合  
作治理,其精髓就是打破部门和行业的界限,以治理  
对象为龙头,合作共治我国当前正在摸索的长江  
流域的河长制就是绿色法治化的代表。  
最后,低碳节约的消费方式是绿色法治的生活  
态度。  
绿色法治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包含三个层面  
的绿色理念:一是要有低碳节约的绿色文化理念;二  
是要有高效节约的资源利用理念;三是要有勤俭节  
约的生活消费理念绿色文化理念是人们关于生产  
应当节能高效生活应当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应当和  
谐共荣等的观念思维和价值观的总和绿色文化  
理念是绿色法治的思想灵魂和文化根基其中绿色  
价值观和绿色思维是主要的方面前者是人们对于  
绿色法治乃至整个绿色发展方式等都要持低碳节  
环保高效的态度,并且要人人时时事事处处  
都坚持后者是人们关于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思  
想方法和谋划策略,它要求人们习惯和善于用系统  
思维谋划战略全局,用共赢思维开拓发展境界,用导  
首先,法律规范科学化是绿色法治的制度支撑。  
科学立法是实现绿色化转型的制度保障,只有  
制定科学有效的符合绿色伦理要求的法律规范和  
法制系统,绿色化才能真正实现为此,法律规范的  
科学化应当满足三个要求一是更新立法理念将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良法理  
念融入到现代法治的所有立法过程中,并以此为指  
,提高法律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系统性整  
体性和制度效益,从而形成保护生态的制度合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贯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优先  
原则和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保障二是以法治绿色  
化的整体主义思维方式来统筹评估和修订所有法律  
规范避免过去那种在立法中缺乏整体思维和统一  
布局,各部门法因为仅考虑部门利益和行业利益而  
各自为政的不足,逐步对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  
法等传统部门法采取绿化措施,即把环境保护的  
要求和环境权益的公平和公正要求平衡地融入传统  
[9]  
向思维引领发展实践我国是资源严重不足的国  
,所以,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  
资源,树立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用水、  
排污碳排等分配制度,严格各种上限”、“底线和  
红线”,推动形成高效节约的社会风尚绿色生活  
34  
绿色法治论略  
[10]  
的公法和私法规范之中” ,特别是将生态文明和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写入宪法;将公民的环  
境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写入宪法三是重点建立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  
护制度(源头保护制度过程控制制度损害赔偿制  
生态修复与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严格的  
资源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保护制度大  
气资源保护制度林业资源保护制度资源生态红线  
制度准入与退出制度资源管理与交易制度等);官  
公共产品,每一次司法活动的进行和司法程序的展  
,都是一次司法绿化行动为了保障实现绿色  
司法的顺利推进,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  
明确绿色司法的三公标准,即程序公开审判公  
结果公信绿色化要求司法改革应当程序简化  
而且公开;审判的过程要便民而且公正,真正实现立  
案易审判易执行易;裁判的结果公正可信,没有  
冤屈要让老百姓敢打官司打得起官司而且通过  
打官司相信司法和法律正如十八大报告中说的,  
员政绩考核制度(加大绿色化考核指标和资源环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  
境离任审计制度);绿色社会制度(绿色教育制度绿  
色信息宣传制度绿色采购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  
其次,执纪执法法治化是绿色法治的行为要求。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建设绿色法治的过程  
,实际上是要将绿色立法形成的绿色理念和绿色  
制度不折不扣地在全社会落实展开从执法的主体  
上讲,结合十八大报告和四中全会关于完善党内法  
规体系的相关精神,应当有两个执法主体:各级党  
委和各级政府党委执纪与政府执法都是建设绿色  
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党委的领导责任,还  
是政府的主体责任,都必须融入绿色法治理念和绿  
色法治思维要让党委和政府在执纪执法的资格、  
程序方式结果和责任担当等方面做到法治化从  
执法内容和程序上讲,执法主体应当资格合法,持证  
上岗;执法依据应当集体决定,公开公示;执法程序  
应当依法进行,不增不减;执法方式应当规范合法,  
文明人性;执法过程应当全程录像,接受监督;执法  
标准应当严格依法,宽严有度;执法结果应当严格落  
,经得起检验总之,整个执法的内容和过程都应  
当体现绿色标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从执法重  
点和力度上讲,绿色法治要求对破坏环境和生态的  
违纪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与惩罚力度,尤其要加  
强对资源浪费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查  
罚力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提  
高环境执法的威慑力。  
公平正义”。公开公正公信的标准既是司法本身  
回应群众对绿色化的要求,也是整个司法实现绿色  
化的标准二是要建立绿色司法专业化队伍随着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案件也  
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司法战线的工作人员不仅要丰  
富和提升自己的绿色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加  
强学习和锻炼专门化和专业化的生态环境知识,提  
高生态环境科技知识和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知识,以  
有效提升绿色司法水平当然,培养和保持一支廉  
洁高效拥有司法良知的司法队伍也是绿色司法的  
题中之义三是创新绿色司法诉讼制度由于生态  
环境诉讼具有传统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不同的特  
;公法手段对私法领域的介入;个人利益与社会公  
共利益裁量;适用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  
[11]318-332  
,“这些特点要求建立专门的诉讼机制:专  
[12]  
门的程序专门的法庭专门的证据规则等” 。因  
,进行生态诉讼制度创新是必要的目前,一些地  
方在此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的已经建  
立了巡回法庭环境审判法庭跨区人民法院和检察  
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等制度虽然理论界对检  
察院提起公益诉讼仍有争议,但鉴于我国急需解决  
大量的环境问题,我们坚决主张先由检察院提起诉  
,同时培育和扶持一些绿色组织和个人代理起诉,  
逐步形成国家机关利害相关人和绿色公益组织都  
可以起诉的局面。  
第三,司法裁判公正化是绿色法治的最后屏障。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  
惠的民生福祉司法机关通过公正的司法裁判,既  
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让每个得到公正裁判的公  
民都能真切地感到公平正义的温暖,又可以通过具  
体的案件来保护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  
和谐与美好所以,公正的司法裁判就是最绿色的  
最后,守法信法大众化是绿色法治的群众基础。  
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美丽国家,光靠立法执法、  
司法这些技术手段是不够的,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  
极配合才是根本之道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有无限的  
力量法律也只有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才会有生命力。“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  
[13]序言  
” 。绿色法治一旦被人们信仰,就会转化为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们的行动自觉和习惯,具有生生不息的自然活力。  
因此,守法信法的大众化不仅仅是绿色法治的主体  
标准,也是得以长久发展的群众基础人民大众是  
个抽象的主体,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讲,具体表现为企  
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企业是经济活动最直接  
的主体,也是影响资源环境的最大主体,加强企业的  
守法规制和信法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就绿色法治而  
,企业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方面,要诚信经营合法  
生产,让企业的所有行为都符合法律规定,这是绿色  
法治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要依法投资绿色产业、  
生产绿色产品严控排污等,这是绿色生产为此,  
企业要树立底线思维严守生态红线控制资源消  
耗上限,将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把控好,……建立源头  
保护生态的关键要让他们学会并熟练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和维护稳定的能力要避免拍脑子做决定拍胸脯  
做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人治思维,避免唯GDP至上  
的经济思维,避免老子天下第一的权力思维,避免  
一哄而上的运动方式,避免盲目超前的大跃进方式,  
避免赶超工期的献礼方式等,尽量做到依法律程序  
办事依自然规律办事依群众要求办事人民群众  
是建设绿色法治的最广大最深厚的基础全民守  
法主要就是说人民群众要守法如何做到全民守法  
?学习宣传和教育是人民信法守法的基本途径。  
要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和绿色理念,让人  
人都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  
靠法的习惯,养成尊重自然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  
习惯,养成诚信节约守法的习惯,最终在全社会形  
成尊法守法信法用法护法以及生态绿色低  
环保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14]  
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 。领导干  
部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执行者,也是社会风气的主  
要引领者,他们的绿色法治意识和绿色法治思维直  
接关系到法治国家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所  
,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实现法  
注释:  
比如人们说某种食品是生态的,其实就是说它是绿色的,反之亦然生态和绿色都是指健康的没有污染对身体没有伤害  
。  
关于绿色化的概念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周宏春认为,像生态绿色循环低碳等很多新概念出得太多太快,基层干  
部群众对前一个概念的精神还没有完全吃透,新概念又出来了,如果新概念不能用于指导实践,势必导致中央政策出不来  
中南海的结果因此,应以绿色发展或绿色化统领,以利于公众理解,也利于地方实施参见:周宏春绿色化是我国现代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环境管理》2015年第3。  
除此之外,有学者主张,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化思想,这些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的自然  
仁爱万物的伦理观天道生生的价值观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参见:方兰陈龙《“绿色化思想的源流科学内涵及推进  
路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  
福建省就在创新生态审判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司法福建样本:全面树立观念性司法;大力开展修复性司法;积  
极开展公益性司法;努力开展化解性司法;竭力开展品牌性司法;着力开展联动性司法;适时开展建议性司法;竭力开展便  
民性司法参见:祝昌霖绿色司法法治导向》,《学习与思考》2015年第8。  
参考文献:  
[
1]朱德明.绿色化转型与法治创新[J].唯实,2015,(9).  
2]柯坚.共逐绿色发展之梦:环境合作治理及其法治展开[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吕忠梅.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路线图[J].中国社会科学,2013,(5).  
4]孙佑海.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陈凤芝.生态法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4,(4).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陈晓景.绿色发展的法治路径[J].知与行,2016,(5).  
8]陈怡西,夏云娇.绿色法治的前沿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9]王晓东.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变革[N].人民日报,2016-05-23(7).  
10]常纪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绿色法治工作[J].中国环境法治,2006,(1).  
[
[
[
[
[
[
[
[
[
36  
绿色法治论略  
[
11]吕忠梅.环境诉讼初探———有没有环境诉讼?[C]//环境资源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2]吕忠梅.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考[J].法学杂志,2014,(5).  
13]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4]王铃,李文生.打造生态绿色化的法治路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1).  
[
[
[
OnGreenRulebyLaw  
CHENChi  
CollegeofMarxism,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
Abstract:Greenrulebylawistheconceptionsponsoredinordertodealwiththesevereeco-  
logicalproblemandthemodernizationoflegislationbasedontherevisionofecologicalruleby  
law.Greenrulebylawisasystemandgreenprocesswithecologicalrationalityoftheharmony  
betweenmanandnatureasphilosophicalbasis,thegoodlawoftheharmonybetweenmanand  
natureasvalueorientation,theholismofgreenrulebylawasthinkingmode,thecooperative  
governanceofgreenrulebylawasbehaviorpatternandthelowcarbonconsumptionpatternas  
livingattitude.Themaincontentsandbasicpracticerequirementsincludethescientificlawasits  
legislationsustaining,thelegislationofthelawenforlementasitspracticerequirement,thejus-  
ticeofjudicialadjudicationasitsfinalguaranteeandthepopularizationoftheobedienceofandbe-  
liefinlawasitsmassbase.  
Keywords:green;greenconception;greenrulebylaw  
[责任编辑:苏雪梅]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