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192-193
化书写方面丰富了台湾电影的面向。第四代是目前
台湾电影创作的主力,形成了类型探索与多元本土创
作的主流。这一代有两大类:一类是影视行业世家或
科班背景的,如蔡岳勋、钮承泽、魏德圣、冯凯、瞿友宁
均出自杨德昌或侯孝贤、王童名下,杨雅喆、戴立忍、
王毓雅等则毕业于电影名校;另一大类是具有多元跨
界背景的新导演,由哲学、海洋、工程、文学、音乐转投
电影,如李鼎、李岗、黄朝亮、周杰伦、陈宏一。
求” 。因此,题材多数与“我”有关,市场口味更
加狭隘,不断强调本土共鸣的台湾电影创作终成为本
土元素过度倾销的卖场。
另一方面,当前的台湾电影也是世界电影的回
声。我们既可以在其中看到大陆电影和日韩电影的
某种风暴,也能窥见当今主流好莱坞电影的视听语言
变化和流行的故事讲述方式。张荣吉的校园犯罪悬
疑片《共犯》、张世导演的《妒忌私家侦探社:活路》与
近年来流行的日式校园推理片极度相似,《我的少女
时代》、《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又与郭在容执导的
那些韩日青春爱情类型片高度相似。像《大尾鲈鳗》
这样制作粗糙、又缺乏国际性电影语言的影片之所以
大获成功,最主要还是制作者对当前商业电影经验的
准确运用:除了综艺明星猪哥亮太过本土以外,互换
身份、黑帮复仇的情节桥段,语言谐音游戏所造成的
段子化,节奏快捷的动作剪辑,以及带有明显网络感
的场景单元设置,都说明了台湾电影里不仅仅只有台
湾。
随着老一代电影人悄然谢幕,年轻一代华丽登
场,台湾电影开始开创不同格局的电影新纪元。“后
侯孝贤时代”的台湾电影,创作者甩下历史包袱,表现
出前所未有的洒脱或随意。他们开始有意识地运用
台湾方言,调配在地元素,紧跟文化变动的踪迹,与年
龄层不断迭变的观众遥相呼应,形成了愈发内向的文
化倾向。正如台湾著名电影制作人李烈所言,“台湾
的历史一直到今天为止,就是身上背负着太过沉重的
问题,在这个岛上的很多人都会有点喘不过气”,“现
在很多年轻人,他们也拒绝承担上一辈的历史纠葛,
刚好这些年轻导演的作品可以符合他们的需
注释:
①
文中所有票房数据,均来自《台湾电影年鉴》,仅指大台北地区票房,非全岛票房。大台北地区以外的票房数字,因无详细统
计数字可资核查,一般以大台北地区票房乘以1.3至1.4倍推估。
参考文献:
[
1]BOYMS.TheFutureofNostalgia [M].NewYork:BasicBooks,2001.
2]野岛刚.银幕上的新台湾:新世纪台湾电影中的台湾新形象[M].张雅婷,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
3]闻天祥.2014台湾剧情长片:绝境还是出路?[G]//2015台湾电影年鉴.台北:“财团法人国家电影中心”,2015.
4]谢建华.中国怀想———台湾主流电影的中国叙事(1979ꢀ1995)[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4).
5]谢建华.模糊的大陆与清晰的台湾———台湾电影的中国叙事(1995年以来)[J].文艺研究,2014,(2).
6]谢建华,倪婷.诗化的历史———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中的日本形象[J].当代电影,2016,(12).
7]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吴美真,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1998.
8]罗祎英.论台湾萤火虫映像体纪录片的创作与美学[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4).
9]郑秉泓.2013年台湾电影:成也本土,败也本土[G]//2014台湾电影年鉴.台北:“财团法人国家电影中心”,2014.
10]郑秉泓.2014台湾电影:临界点上的抉择[G]//2015台湾电影年鉴.台北:“财团法人国家电影中心”,2015.
[
[
[
[
[
[
[
[
[
[责任编辑:唐普]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