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卷第3期  
2
017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3  
May,2017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  
———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谢健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各种新兴社团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构建中有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因素,在这些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国家  
力量为实现其政治意志而通过各种手段参与其中平教会作为民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工作过程也是其  
与政治力量合作加强的过程在这种合作的框架下,平教会不仅将乡村建设区域从华北扩展到华西,同时也将乡  
村建设工作从改造农民农村扩大到改造整个中国,并最终形成其特有的乡村建设模式对平教会及其活动的具  
体考察,是探讨近代以来国家社团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具体实例。  
关键词:平教会;乡村建设;晏阳初;华西实验区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3-0164-10  
在传统社会中,结社是历朝历代政府所严行禁  
止的,乡村中的组织也多为半官方性质然而,近代  
公民社会的核心机制却是非国家和非经济组织在自  
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各种团体组织,包括教会团体、  
杂融合的关系造就了平教会乡村建设实验的特殊  
。  
目前,对平教会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其主要领导人物晏阳初的研究,这方面成果  
可谓不胜枚举;二是对各个实验区的研究,这方面的  
研究以往集中在定县实验区,近年来对衡山新都的  
实验也有所涉及,随着璧山县华西实验区档案的发  
现和公开,对华西实验区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然而,  
以往对个人和实验区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对平教  
会这个社团本身的研究较为缺乏,如平教会乡村建  
设整体的转向,战时内迁后的组织人事,战后乡村  
[1]29  
学会传媒俱乐部及各种其他组织等 社团作  
为公民社会核心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近代  
以来的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指  
从对社团的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政权的政治  
[2]15  
开放性和社会控制能力 平教会作为一个现代  
性的新兴社会团体,其所从事的工作经历了从完全  
自主到与政治力量合作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  
,一方面,国家力量试图通过社会团体所倡导的乡  
村建设运动对农村加以改造和控制;另一方面,社会  
团体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政治力量的  
优势,试图再造乡村,完成近代以来为全社会所关注  
的乡村建设事业也正是这种国家社团之间复  
建设实践及其模式等,都尚未能厘清因此,本文  
拟结合相关档案资料和公开出版资料,国家社  
个人三者为视角,国家社团关系出发对  
平教会这一现代性乡村建设社团进行考察,兼论个  
人活动对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以期对平教会本身  
收稿日期:2016-07-04  
作者简介:谢健(1988—),,重庆璧山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近代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  
164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乃至整个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19365,晏阳初在给T.H.孙的信中这样  
写道:“我们正在湖南广西四川三省开展一项推广  
计划,对我来说这个计划将来可能是中国最大的计  
”,“我们很可能将在湖南建立我们的中心实验室,  
以此来取代定县的实验室,并要建立一所全国社会  
平教会工作重心的数次转向  
平教会的创办缘起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  
协会的平民教育工作。1920,在法国从事华工教  
育的晏阳初和傅若愚回到国内,随即在青年会的支  
持下,于长沙烟台等地进行了城市平民教育活动,  
其情形风声所播,如火传热,一时震动全国”,这是  
[10]488  
改造学院,用来培训各省人员” 。随后,在给冈  
甘博等人的信件中也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同年  
[3]12  
平民教育初步实验时期 与此同时,熊希龄的 7,衡山实验县成立;随后,又成立衡山乡村师范  
夫人朱其慧陶行知等人也开始重视平民教育活动,  
并倡导成立全国性的平民教育促进会。1923,南  
学校,用以培训乡村师范人才,由汪德亮任校  
[5]285  
衡山县的主要工作就是县政建设,主要有  
武汉相继成立平民教育促进会;8,中华教育 撤局改科”、“撤区并乡等简化行政机构措施,整顿  
改进社在北京召开年会,朱其慧等人乘机发起组织  
地方财政,加强以保国民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等内  
[
4]6-7  
[11]143-144  
成立了全国范围的平教总会 平教会成立后,  
因财力有限,计划先在南京北京两地试办平民教  
,后又曾进行军队平民教育实验。19248,  
晏阳初正式就任总干事,将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乡  
村平民教育,并聘请傅葆琛出任乡村教育部主  
由此来看,平教会此时已经完全转向县  
政建设实验,其主要方针不仅仅是通过教育完成衡  
山的乡村建设,而是通过改造县政来改造衡山的整  
个农村社会。  
同样,19374月成立的新都实验县,虽然开  
展了部分平民教育工作,如指定县属第四区的天缘  
桥联保为教育实施区,并设置办公处,教育内容也包  
括普遍设置联保学校实施组织教育开办队长训练  
筹办成人教育敷设通信网开展夜校教育  
[
5]56-58  
。1926,平教会开始在定县实验农民教  
随着工作的深入,晏阳初等人发现只有农村的  
整体改造才能达到改造农民的目的,1929年起其  
[6]220  
工作重点转移到乡村生活的深刻研究方面” ,  
即乡村建设的实践。  
[12]27-28  
但是,正如陈开泗在1938年的总结报告  
中所讲的那样,新都的工作是县政建设的工作,“这  
些基本工作,在兄弟看来,是一切县政的根本,或者  
(
)从乡村建设到县政建设  
1935,在第三次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之后,  
乡村建设出现社会运动和政府农政的两种走向实  
际上,在此次研讨会中,“乡村建设由社会运动向政 各种基本工作,大体完成,尤其关于健全统治机能  
[13]1  
就叫它基础” 。19381月为止,新都实验县  
府农政的历史转向初露端倪”;在随后的历史演变  
,乡村建设运动也确实在国家力量的参与下走向  
部分,照原定计划,属于县政建设之第一步的基础工  
作者,其内包含户籍地政保甲警卫等,业已全部  
完成,至于以后工作,当向充实民力之方针而努  
[7]116-117  
了政府所主持的农政” 。这种历史性的走向  
也为晏阳初所体察平教会最初的定位是私人学术  
团体,意图从农村工作中找出教育的内容和方案。  
随着研究的深入,晏阳初发现非籍政府力量,政治  
[14]1  
” 。  
平教会在衡山和新都都没有照搬定县的经验,  
并将工作大部分转移到县政建设,这也契合了1935  
年之后整个乡村建设走向农政的全局性趋势但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平教会,显然不会甘于沦为  
政府的一级行政机构战后,平教会为其乡村建设  
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8]8  
的机构不可” ,因而逐渐与政治力量发生联系,并  
在乡村建设实验中力图实现政治学术化学术事业  
[6]300-301  
的目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晏阳初  
为首的平教会人士,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县政建设实  
验中,实验如何运用县单位制度的机构来运用乡村  
()培养人才与重回乡建:平教会在大后方的  
工作重心  
[9]24  
建设的方案” 。1933,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  
成立,此后平教会在定县的实验中开始着力于县政  
建设的实验但截止到1936年底的三年时间,平教  
会在定县的工作仍着重在四大教育上,因而县政建  
设的实验大多是从衡山开始的。  
由于战局的迅速变化,平教会在湖南衡山的实  
验不久即被迫终止,新都的实验工作则因地方势力  
的阻挠而酿成新都事件”,最终也以撤换县长和停  
[
15]534-558  
县政建设实验屡屡受挫主  
65  
止实验而告终  
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要是战争的影响,因此,战时平教会工作再次发生转  
大批老平教会员离开的同时,一批新的人才也被吸  
收进来在会员的活动方面,除了在会内担任职务  
和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外,各类人才开始纷纷出任政  
府兼职此外,以晏阳初为首的平教会领导人物,积  
极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建立起了密  
切的联系这一系列的因素,最终促进了平教会后  
期乡村建设工作的变化平教会会员的这一因素历  
来未被学界所重视,本节将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整  
理与分析,以窥其大概。  
。19398,平教会全体人员迁到重庆南岸,  
在内迁的过程中,平教会逐渐将全部力量集中到乡  
村建设学院的筹办上该年4,经过晏阳初多方  
奔走,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筹备处成立,并选定巴县歇  
马场为院址。19407,乡建学院得到教育部备  
[16]302-303  
,同年10月正式开学  
由此,平教会在战  
时基本停止了乡村建设和县政建设的实验,将全部  
力量投入到了乡建学院的创办中。  
9458,  
晏阳初原本打算将  
1
()平教会的会员人数及其流动  
平教会和乡村建设学院迁回华北,但由于种种原因  
1923,平教会成立之时,并没有正式公开征  
集会员1927,因工作收效亦超乎本会所预  
”,为使平民教育有始有终,“非集合群策群力,共  
同奋进,难收美满的结果”,因而开始公开征集会  
[10]647  
而未能成行 同时,为感谢四川省在抗战中的  
贡献和弥补其遭受到的损失,国民政府曾表示要将  
[10]673  
四川建设为模范省 有此机缘,平教会主持的  
华西实验区便应运而生。19467,实验区建  
,以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孙则让兼任实验区主任。  
由于经费人力等原因,工作首先在璧山巴县两地  
[18]12  
所征集的会员分为两种:甲种会员,为各省  
平教会平民学校服务平民教育有成绩或有贡献  
成立时的创始会员;乙种会员,为机关或个人热  
[19]12-13  
展开,因此称巴璧实验区。1948,为管理美援款  
心平民教育者 由于史料缺乏,其早期,究竟  
晏阳初条款所含经费而设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  
会员数量有多少,也难以量化统计不过,根据  
合委员会成立之后,巴璧实验区受其资助,工作得以 1940年的平教会会章规定:“凡在本会服务一年以  
大规模的展开,实验区名称也改为华西实验  
[17]7-9  
,经干事长之认可,得为本会会员。”可见平教会  
会员涵盖比较宽泛。  
” 。由此平教会在战后又从乡建人才的培养  
回归到乡村建设的实践,而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的  
实验也因多方面的因素而成为平教会乡村建设模式  
的定型。  
1929,平教会总办事处迁往定县此时,平  
教会人员大多集中到了定县这些人中包括了平教  
会会内工作人员定县实验区工作人员景慧学校人  
员等其中,有很多留洋归国的博士硕士国  
内外大学优秀毕业生”,从而形成了博士下乡的有  
194911,重庆解放,平教会及其附属机关  
并未被立即接管,而是继续着乡村建设的实验。  
[
20]8  
950,,立  
的局面受此影响,平教会作为一直受美援资助的  
社团,19511月被宣布为反动组织而予以取  
,华西实验区和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也被接  
趣景象 至于定县时期平教会精确的会员人  
,目前尚未有准确的数字但是,根据一份1940  
年左右产生的档案,我们能够大致统计出定县实验  
时期的平教会各部工作人员的人数:总务秘书174  
,调查部98,文学部及公民部114,艺术部  
30,戏剧委员会22,农业生计部85,卫生部  
1
[16]305  
,至此平教会在大陆的乡村建设活动告一段  
。  
乡村建设中的团体合流政学关系与个人 90,教育部147,社会式教育研究会32,研  
究委员会9,训练委员会6,教育心理14,景  
交往  
通过对平教会几次工作转向的梳理,自然而然  
慧学校儿童教育学校23;另外,在会员中,又有  
地会提出为何有这种转向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  
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其既定工作计划的执行;二是  
与政治力量的合作;三是全国乡村建设人才的流动。  
通过对个人活动的考察,可以把握和探析平教会整  
体工作转向的内在原因。  
研究员甲等18乙等39丙等34当然,  
这里所登记的是平教会各部的工作人员,而非平教  
会的会员此外,由于其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是重复  
任职的,因此这些数字的总和也并非是定县时期平  
教会工作人员的总数。  
抗战爆发后,平教会会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  
那么,平教会的会员究竟有多少呢?在另一份  
166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档案中,我们发现明确登记在册的会员仅有265,  
这些在册的会员还分为在会和离会两部分,其中在  
会员兼任政府职务,部分政治人物和社会名流也加  
入平教会,这样的双向交融更加突出了平教会工作  
中的政治因素。  
会的有70,已经离会者达195这份名单是  
1
940年平教会到达重庆后整理其历史和规划未来  
19334,河北省政府请晏阳初筹备设立  
时登记的,此后平教会未再做过会员登记又据 县政建设研究院”,晏阳初随即聘任李景汉瞿菊  
1950,平教会在全国各地包括乡建  
霍坚实霍六丁等兼任职务,这是平教会与政府  
[27]118  
学术研究人士导生平教同学会负责人等在内,有  
合作的开始 1936年之后,平教会频繁地受到  
预备会员约一万人,正式会员约三千人”,但无确切  
湖南广西四川江西等省政府的邀请,要求其派员  
[6]391  
的会员统计表1940年的会员登记情况看,战  
参加各该省建设事业 平教会与这些省府展开  
争初期因各种原因而有大批的会员相继离会,这些  
离会的人士中不仅有大批中等学校专科乃至大学  
本科的毕业生,更有部分留学人士,如傅葆琛熊佛  
西等。  
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在这些合作中,平教会人员积  
极地参与其中平教会与广西的合作工作开始较  
,以陈筑山为主要负责人,另外有汪德亮等6人参  
[6]394  
1940年统计,平教会会员中,参与河北  
省县政建设研究院工作的有29,参与四川省设计  
委员会工作的有23,参与江西工作的有20,参  
与湖南省干部学校工作的有33,参与衡山实验县  
除了人才的流出外,抗战爆发后,由于其他实验  
机构等活动的停顿,也有相当一批人才加入到了  
平教会重要的如孙则让他原为山东乡村建设研  
究院副院长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1938年  
开始转任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并与平教会  
接触,他还根据衡山县已有的成绩,对全区提出了整  
政府工作的有48,参与衡山乡村师范学校的有  
2人  
,
参与四川新都实验县政府工作的有17。  
1
战后,参与华西实验区的工作人员则更多,领薪者就  
436,另有10人为不领薪的兼职,而志愿服务  
[21]163-164  
个的地方建设意见  
战后,孙则让又出任四  
川省第三区专员兼华西实验区主任梁仲华原为山  
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曾任教于燕京朝阳等大  
,抗战时期加入平教会创办的乡村建设学院,1947  
ꢂꢁꢀ  
的导生尚未计算在内。  
在与政治力量的合作中,平教会会员大多兼任  
行政领导职务,初步实现了晏阳初关于乡村建设中  
[22]59  
5月又接替瞿菊农担任学院代理院长 ,并主  
政教合一的想法在整个平教会成员中,以晏阳  
持平教会研究部的工作此外,还有吴华宝徐幼芝  
初兼任职务最多,且多为全面性职务,如河北省县政  
0348  
[21]209  
及江苏教育学院的赵步霞等加入 。  
1
[ ]  
建设研究院院长 四川省设计委员会副委员  
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湖南省民众训练指导处  
设计委员湖南地方行政干部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委员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委  
这些新加入会员为平教会工作增加了不少新的  
内容如孙则让,作为华西实验区的实际主持者,他  
提出通过合作社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同时利用合作  
组织的集体力量改善农民生活又如梁仲华,为  
[6]416,648,650,651,654  
[21]159  
国民参政会参议员 等职务;  
了使乡建学院各系能彻底地成为培养乡村建设人才  
其余会员兼任职务多为具体领导性职务,其中较为  
重要者如表1所示。  
的学术机构,提出了研习教学法,这是一种即讲、  
[23]15  
即学即习即能的一贯式教学活动 其中,  
1.平教会会员任职情况表  
[24]3  
包含即讲即学,“包含即习即能 为  
姓名  
会内职务  
会外兼任职务  
了践行研习教学法,194710,乡建学院成立  
专门干事,秘书  
,代理干事  
陈筑山长,定县平民文  
学部主任,驻桂  
[25]4  
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副院  
,四川省设计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政府委员秘书长建  
设厅厅长,贵州省政府委员  
研习指导部”,作为专门指导学生研习的机构 。  
同时,为解决学生实习问题,又在学院附近设立研  
[26]5  
习区”,实现教研的结合 。  
)政教合作中的平教会会员  
办事处主任  
(
定县社会式教  
育部主任,乡村  
霍六丁建设学院代理  
院长,训练部代  
社会团体与政治力量的合作,重要者不外乎两  
:一是经费支持,二是人事任命,其中又以第二点  
为最重要通过对材料的梳理可以发现,不仅平教  
定县县长,四川省第十行政督  
察区专员  
理主任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在战争初期平教会人员流失严重,但是其核心力量  
并未被分散,尤其是通过各会员兼任政府职务,增强  
了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这与梁漱溟领导的邹平实  
验区及其他实验区在战时工作被迫中断的情形有着  
明显的区别。  
定县县长,四川省设计委员会  
委员秘书处主任,江西地方  
政治研究会副主席书记长、  
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  
霍俪白专门干事  
燕京大学名誉教授,湖南大学  
文学院院长,湖南省民众训练  
指导处设计委员编审委员会  
委员,行政院县政计划委员会  
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  
代表团顾问秘书长及副代  
,乡政学院院长  
专门干事,定县  
社会式教育部  
主任,代理干事  
,乡村建设学  
院代理院长,研  
究部主任  
与平教会员兼任政府职务相对应的是,部分政  
治人物社会名流通过出任平教会董事或乡建学院  
董事的形式支持平教会的工作1923,平教会成  
立时,组织大纲推选董事40,在董事中又推  
选执行董事9,其中有张伯苓蒋梦麟周作民陶  
瞿菊农  
衡山县长,河北省县政研究院  
秘书长,湖南省立衡山师范学  
校校长  
彭一湖专门干事  
王硕如专门干事  
[28]74  
行知等知名人士  
在平教会1940年的现任董  
衡山县长  
登记中,增加了张群卢作孚黄炎培等,仍以张  
专门干事,定县  
孙伏园实验区主任,秘  
书处主任  
ꢃꢁꢀ  
衡山县长,湖南省民众训练指  
导处编审委员会委员  
伯苓为董事长1950  
,董事长更选为颜惠庆,张  
ꢄꢁꢀ  
治中为副董事长。1939,为筹建乡建学院,晏阳  
初组织了乡建学院董事会,以张群为董事长,蒋梦  
翁文灏熊式辉张治中吴鼎昌陈布雷甘乃  
蒋廷黼康心如何廉黄炎培卢作孚何北衡、  
张伯苓梁漱溟梁仲华陈筑山郑璧成晏阳初等  
定县社会式教  
汪德亮育部主任,乡建衡山乡村师范学校校长  
学院筹备委员  
专门干事,华西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  
孙则让实验区主任,实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  
验部主任  
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  
新都县长,四川省第十一行政  
督察区专员,四川省政府民政  
厅长  
[
16]302  
1
9人为委员  
通过名单可以看出,董事会成员  
陈开泗专门干事  
完全由国民政府官员银行行长社会名流等组成,  
这直接反映出平教会与政治力量的融合。  
专门干事,定县协和医学院名誉教授,四川省  
陈志潜卫生教育部主卫生实验处处长,四川省设计  
()政学之间:个人关系与乡村建设  
委员会委员,乡政学院院长  
作为平教会的总干事长,晏阳初与当时社会各  
界人士的私人关系也是影响平教会工作的重要因  
晏阳初不仅通过良好的私人关系为平教会吸引  
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充分利用与政治人物的关  
,积极为乡村建设实验和推广制造便利条件。  
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专门干事,总务司长,四川省设计委员会委  
,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  
陈行可  
主任  
专门干事,定县  
傅葆琛乡村教育部主  
四川省设计委员会委员教育  
组主任  
936,阳  
1
四川省设计委员会委员农业  
组主任,四川省棉作试验场场  
初回川商议四川建设事宜。3,晏阳初回川,刘湘  
带病亲自接见并嘱为四川尽一份力”,省政府秘书  
长邓鸣阶建设厅长卢作孚及其他方面都热烈企盼  
常得仁专门干事  
梁振超干事  
遂川县长  
[
6]400  
说明:1.本表中的会外兼任职务为该人员在会期间的  
兼职,其加入平教会之前或脱离平教会之后的任职情况均未  
列入2.本表根据宋恩荣编晏阳初全集》(天津教育出版社  
平教会能入川工作 在随后成立的四川省设计  
委员会中,晏阳初又受邀担任副委员长随后不久,  
新都县被四川省政府划为实验县,直属省政府,并由  
2
013年版)、吴相湘晏阳初传》(岳麓书社2001年版)以及  
[5]302-303  
平教会主持 同样,平教会在湖南的工作,也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经过组织情形工作计划经费  
收支概况会员名单(1940)》、《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志  
名录》、《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工作简述(1950)》,重庆市  
档案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全宗,档号0089-0001-00007、  
是由晏阳初通过私人关系促成的。1936,晏阳初  
与朱经农赴湖南,与何健及湖南当局商议建设办法,  
决定设立湖南省实验县政委员会,由省政府委员及  
[29]46  
0
013600065等资料而编制。  
平教会人员共同组成 。193711,张治中  
通过对平教会会员的流动和兼任职务情况的梳  
,我们可以发现:平教会会员的兼职除定县地区的  
,其余的形成时间大多为抗战爆发后因此,虽然  
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晏阳初与张治中在定县曾有  
[30]286  
过交往,且关系较好 因此,张治中在湖南任  
职期间与平教会联合举行民众训练工作,组织了湖  
168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南地方干部培训学校,并请晏阳初出任校务委员会  
学术性和独立性,但是随着平教会工作的开展,他也  
逐渐认识到了与政府合作的必要性,因而才主动与  
政治力量靠近,并运用政治力量来从事乡村建  
ꢅꢁꢀ  
常务主任委员,瞿菊农任校务委员。  
在与国民政府高层关系方面,晏阳初在出席  
[21]297  
934,与汪精卫孔祥熙王  
1
1936,平教会将其以往的工作划分为三  
世杰甘乃光等进行了私下会谈据他称,这些人都  
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即县政建设,其意义就是把学  
[
8]10-11  
对定县的实验抱有很大希望,并指望其发挥领导作  
术与政治融合交流 。1946年成立的华西实验  
,即是平教会与政治力量合作的产物,其工作集中  
体现了政治力量私人关系对乡村建设活动的直接  
影响在华西实验区成立的过程中,晏阳初通过各  
种活动,直接影响了实验区主任的任命合作社的贷  
[10]413  
。1939,晏阳初筹备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蒋介石也表示支持,希望平教会培养训练出大  
[21]316  
批的乡村工作者,以为建设农村的基础” 。宋  
子文在出任行政院长一职后,为争取国内外支持和  
美国的援助而写信给晏阳初,要求其回国参加相应  
[21]391-393  
[10]595-597  
的工作  
国民政府高层的这些行为,从侧面  
平教会与政治力量的合作不仅体现在人事方  
说明了晏阳初与当时统治集团的关系良好这也是  
平教会能顺利进行乡村建设活动的重要基础。  
卢作孚作为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另一个主要人  
,其身份具有多重性晏阳初与卢作孚于1935年  
在南京第一次见面,不仅一见如故”,而且还引为  
,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经费也包含诸多政治因  
虽然平教会以独立募捐为主,但是其中带有政  
治色彩的捐赠也为数甚多如乡村建设学院创办初  
,平教会就曾受行政院拨款10万元用于院址的购  
ꢇꢁꢀ  
战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援华法案,经过晏  
[6]335  
同志” 。19388,卢作孚到衡山县视察,认  
阳初的斡旋,在其中增加了援华资金中1/10用于农  
[
5]420  
为衡山县政建设各方面都很重要很有意义有很着  
村复兴的条款,并组织农复会管理这部分资金 。  
华西实验区从19491月开始受农复会资助,原计  
划补助为100万美元,后因物价变动,到重庆解放为  
[21]163  
实的成就 在工作以外的私生活上,晏阳初与  
卢作孚可谓通家之好,两家往来频繁,晏阳初夫人还  
[31]59  
ꢈꢁꢀ  
曾教授卢作孚及其两个儿子学习英文 正是得  
益于晏阳初与卢作孚的良好私人关系,1939年乡建  
学院筹备时,卢作孚出任董事兼董事会会计,协助晏  
阳初在歇马场征购土地作为院址,并联络合川士绅  
捐献100田土作为学院农场在战后华西实验区的  
实验中,也正是因为卢氏兄弟的支持,平教会在北碚  
的工作才能进展顺利。  
,实际所得为612,328.37美元。  
平教会的宗旨是适应失学人民的实际生活,研  
究并实验平民教育学术,协助国家教育民众,培养全  
民修齐治平的真实能力,发扬中国文化,完成三民  
主义的建设”,其工作固然要与国内外有关系之机  
ꢉꢁꢀ  
关团体合作”,但晏阳初始终铭记独立自主对作为  
社团的平教会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基本费用仍应由  
[
10]586  
政教合作与寓教于建:平教会乡村建设的  
自己负责,否则易受政局变动影响” 。因而,从  
长远的历史脉络看,平教会与政治力量的合作,不是  
为平教会或其会内人士本身谋利,更不是为某一政  
党服务。  
模式  
以往述及民国乡村建设模式时,有论者谓有三  
种代表性的模式:定县模式邹平模式和北碚模  
ꢆꢁꢀ  
但定县实验仅为平教会早期乡村建设的思  
解放后,平教会也未一味地迎合新政权,而是通  
过强调乡村建设在工作者说则是服务”,为大多  
,并未完全成型在随后的工作转向中,平教会的  
工作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且这些变化直到战后才  
融合到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验中,从而形成了  
一些与定县模式不同的建设理念和方法因此,华  
西实验区才是平教会乡村建设的最终模式。  
ꢊꢁꢀ  
数的农民服务”,来阐述与新政权的共同性以瞿  
菊农为代理干事长的平教会,还提出在人民政府的  
ꢌꢋꢀ  
领导之下,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乡村建设新主张。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平教会注重在乡村建设中运用  
政治的力量,但是它并不完全依赖于特定的政治力  
,这也正是晏阳初一直所坚持的观念。  
()乡村建设与政治力量的合作  
乡村建设团体与政治力量的密切合作,是战后  
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中的特色,也是平教会乡村建  
设模式的特色之一虽然晏阳初一再宣称平教会的  
()以教育为基经济为主的建设理念  
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与定县时期的另一个不  
1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同点,在于教育与经济的地位不同以教育为基础、  
经济建设为主是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的基本理念。  
从孙则让交给璧山县参议会讨论的工作计划大纲来  
,璧山县的建设原则为:以教育力量推进地方建设  
工作;发展合作事业以建立民主经济体系;建立乡村  
对合作社的定位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是随  
着平教会工作重心以及其工作与政治的关系的变化  
为转移的平教会对合作社的定位最初也主要集中  
在改造农村经济方面,随着与政治力量合作的加强,  
平教会及晏阳初本人对合作社的定位发生了某些变  
,即兼具改善经济改造农民乃至于再造整个乡村  
的使命在华西实验区工作计划中,“组织和整理原  
ꢂꢋꢀ  
卫生体系;完成户政建设,加强自卫组织实际  
,在随后制定的整个实验区的乡建工作计划中,平  
ꢇꢋꢀ  
教会也明确将经济教育卫生及地方自治四项工作  
有经济基础,建立民主的合作经济体系”,就体现  
ꢃꢋꢀ  
并列,认为同时进行,互相推动,始能见效”。由  
了平教会早期通过合作社改造农村经济的定位但  
,战后平教会在合作社的实际组织过程中,不仅仅  
着眼于农村经济的改造,为贯彻国家意志改造整个  
农村,实验区的实际主持者提出了通过合作社改造  
此可以看出,平教会已经将原有的四大教育转变为  
四大建设,其中又特别强调经济建设这样,教育就  
具有双重含义:既是四项建设任务之一,又是一种推  
动地方建设的基础和手段就连充实地方国民学校  
,平教会也强调成人教育以推进地方建设为目  
ꢈꢋꢀ  
人际关系和土地制度的尝试。  
怎样改造人际关系?即前文所述的合作社章程  
ꢄꢋꢀ  
。  
中对社员条件的限制定县时期对社员的要求仅为  
[33]33  
社学区作为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的基层组织, “品行端正,正式种地的农民华西实验区则  
在解释社学区教育的含义时,社学区的目的被明确  
通过详细的章程规定:农业合作社社员必须为佃农  
[32]1  
ꢉꢋꢀ  
通过教育,改造生活,完成建设” 。可以看  
,其工作最终落脚点也在于建设实际上,通过考  
察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的主要媒介———合作社,就  
能发现:农民教育只是华西实验区乡村建设的基础  
工作根据平教会所制定章程,农民只有在参加完  
或自耕农;机织生产合作社社员要求有正当职  
,品行端正,并无吸食鸦片或宣告破产及褫夺公职  
之情形”,同时还需对本社事业确有经营之技能与  
ꢊꢋꢀ  
经验,并不加入其他任何工业合作社”。与手工业  
合作社相比,农业合作社更多地强调了入社的身份  
因素平教会意图通过对参社资格的限制,加强对  
自耕农和佃农的保护和扶持同时,由于加入合作  
,可以获得实验区的贷款解决经济问题,因此这  
种经济上的诱导也使得成为社员是一种既有利益而  
又光荣的事情,使成为社员的佃农自耕农获得更多  
的社会认同。  
ꢅꢋꢀ  
传习处的培训之后才有资格参加合作社这种规  
定不仅是强调平民教育在其中的基础作用,更突出  
了教育与建设的密切关联,将建设活动置于教育活  
动之上,以建设诱导农民受教育因此,虽然扫除农  
民文盲仍是平教会乡村建设中的一个目标,但对农  
民而言,接受教育的目的则不全在于识字,或许更在  
于获得参加合作社之后的贷款在解放后短暂的一  
年时间里,平教会的工作更是仅限于农村农业生产  
至于土地制度的改造,则是华西实验区在乡村  
建设与政治力量合作下的特色体现对于土地问  
,战前晏阳初认为,“似应由政府出来毅力解  
ꢆꢋꢀ  
的恢复,其他工作则基本停止。  
[
21]87  
卫生自卫两项建设在华西实验区本不占主要  
地位,由于时局的原因,这两项工作开展的规模则更  
为缩小同时,从璧山县和整个实验区的工作计划  
,可以看出其自卫建设中明显融合了以往县政建  
设的一些因素,这与定县时期的公民教育相比差异  
明显,只是囿于实验时间短而未能付诸实践。  
” ,但由于乡村建设中政治因素的融入,孙则  
让开始设计利用合作化的渠道加以解决华西实验  
区计划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稳定租佃关系,凡属佃  
农社员必须在入社后将租约交由合作社保存,待合  
作社正常运作之后,由合作社对业务区域内的土地  
ꢌꢍꢀ  
统租统佃,以此防止主佃纠纷;第二步是创置社  
()乡村再造:合作社的核心目标  
,彻底改造土地关系,实验区规定凡属合作社业务  
ꢂꢍꢀ  
在整个民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各种力量在对  
农村经济进行改造时都倡导合作社的形式,平教会  
也不例外但例外的是,平教会对合作社的运用不  
仅在于对农村经济的改造以晏阳初为首的平教会  
范围内地主出售土地时,合作社有优先承购权。  
购买方式为以合作社为单位,申请美援贷款;合作社  
[
17]57  
在购买土地后租给社员耕种,以租金偿还贷款 。  
计划在10年内每个合作社购置社田500,以此实  
170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现实验区内土地问题的基本解决。  
结语  
既是战时工作所需,也是民国乡村建设学术化的一  
个重要体现抗战结束后,平教会通过自身与政治  
力量的联系,在四川开辟了省级单位的社会实验  
”———华西实验区这个实验区的建立,既标志着  
在乡村建设问题上国家政策与社团实践两者结合的  
成熟,也标志着平教会乡村建设模式的最终定型。  
在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国家力量对乡  
村基层控制的手段趋于多元化虽然1935年之后  
自发性的乡村建设逐步转向为国民政府所主导的农  
政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平教会作为一个独  
立社团,却不甘于沦为政府实施农政的一级机关。  
从政治社团与个人交际的视角对平教会进行观察,  
可以发现:虽然晏阳初早在1933年就逐步认识到政  
治力量在乡村建设中的显著作用,并积极地将平教  
会会员融入到国民政府的各级机关之中,但是,晏阳  
初始终没有忘记平教会的独立自主发展立场,和政  
治力量的融合只是在实现乡村建设的手段上有所改  
作为平教会总干事长晏阳初的这一立场,也揭  
示了平教会的服务目标始终是乡村农民这也是  
建国初期平教会在新工作计划中将人民政府纳入到  
合作范围之内的内在动因。  
近代以来的乡村社会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会  
组织这些组织新旧并存,既有旧式的宗族组织秘  
密会社等,也有现代性的社团农会等在这些组织  
,如平教会红十字会之类的外来社团曾积极独  
立地参与到近代乡村的改造和民族国家的构建中。  
同时,在这些社团活动的背后,我们又常常能看到政  
治力量参与其中的痕迹平教会的工作经历了从独  
立自主到与政治力量合作的转变,因而可以将平教  
会的活动看做是政治力量与社团活动完美配合的典  
型之一。  
在平教会20余年的运作中,其历史大致可以划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成立到1929年左右在这  
个阶段中,平教会从城市平民教育转向农民教育。  
二是1929年至1938在这个阶段中,平教会由  
专注于农民教育转向整个乡村建设,并在晏阳初等  
人的努力之下成为当时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力量之  
;同时,平教会开始认识到政治力量在社团活动中  
的重要性,并与政府配合,使乡村建设与县政建设相  
结合三是1939年至1951年初战时,平教会将  
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乡村建设高级人才的培养上,这  
注释:  
目前,学界将平教会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加以研究的相关成果,专著主要有: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平民教育家晏  
阳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吴相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60》(岳麓书社2001年版),詹一之李国  
音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论文主要有:徐秀丽中华  
平民教育促进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6),蒋伟国抗战时期平教会的农民抗战教育》(《民国档  
》1996年第1),胡杰容早期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关系———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个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  
究卷)》20084),王冠论非营利组织社区参与的实践路径———以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例》(《学会》2011年第  
1
0),鲍玉仓中国共产党与平教会关系考析》(《河北学刊》2013年第4),何建华试论晏阳初平教运动对政府的影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宣朝庆地方精英与农村社会重建———定县实验中的士绅与平教  
会冲突》(《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以上成果都是考察平教会的某个侧面,尚未从全面把握,这也正是本文深入探讨  
之处。  
现在学界一般以平教会作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简称,当时各省成立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在简称时一般都会冠以省  
,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为四川平教会”。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经过组织情形工作计划经费收支概况会员名单(1940)》,重庆市档案馆:中华平民教育促  
进会全宗,档号0089-0001-00007。当然,战时平教会也曾试图在大后方选择地域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如铜梁大足璧山等  
,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未能形成有体系的实验区参见:晏阳初乡建工作中作之师作之君的关系》,《晏阳初全集》  
2,199;朱映石《“平教会的点点滴滴》,璧山县文史委员会编璧山县文史资料选辑2,内刊,44。  
巴璧实验区工作提要(1947)》,重庆市档案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全宗,档号0089-0001-00143。  
⑦ꢀꢁꢃꢀꢁꢅꢀꢁ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经过组织情形工作计划经费收支概况会员名单(1940)》,重庆市档案馆:中华平  
民教育促进会全宗,档号0089-0001-00007。  
⑩《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同志名录》,重庆市档案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全宗,档号0089-0001-00136。  
17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宗旨董事名单(1950)》,重庆市档案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全宗,档号:0089-0001-00007。  
ꢋꢀꢈꢀꢍꢌ杨芢莆传习教育在北碚》,重庆市档案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全宗,档号0089-0001-00143。  
0
校化模式卢作孚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实际上,平教会的乡村建设工作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直到战后华  
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工作中,平教会才真正形成自己的乡村建设模式,仅以定县实验概括平教会在整个民国的乡村建设活  
,当然有失偏颇参见:张秉福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2。  
ꢂꢍ《农业合作社租地合约格式(19495)》,璧山区档案馆:华西实验区全宗,档号09-01-121。  
参考文献:  
[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魏文享.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ꢎ194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平民教育初步成绩报告[M].出版信息不详.  
4]汤茂如.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的经过[J].新教育评论,1927,(7).  
5]吴相湘.晏阳初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1.  
6]宋恩荣.晏阳初全集:1[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7]王先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转向及其原因探析[J].史学月刊,2016,(1).  
8]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廿五年平教工作概览[M].1936.  
9]全国乡村工作谈论会第三次大会经过[G]//乡村工作讨论会.乡村建设实验:3.上海:上海书店,1992.  
10]宋恩荣.晏阳初全集:4[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11]李在全,游海华.抗战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08,(3).  
12]杜俊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以新都实验县为中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13]陈开泗.新都实验县县政建设之步骤与方针[J].新都实验县县政月报,1938,(2).  
14]序言[J].新都实验县县政月报,1938,(1).  
15]王化云.新都事件始末[G]//成都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成都文史资料选编:抗日战争卷(天府抗战.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2007.  
16]西南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组.西南师范大学史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7]詹一之,.科教兴农的先行者:晏阳初华西实验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8]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第一次征集会员宣言[J].新教育评论,1927,(7).  
19]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第一次征集会员办法总纲[J].新教育评论,1927,(7).  
20]薛伟强.洋博士与农夫为伍———以民国时期定县实验为个案的考察[D].上海:上海大学,2007.  
2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2[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2]重庆市北碚区地方志编委会,.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在北碚[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
23]“研习意义的再认识———四自会自习组研习问题座谈会散记[J].乡建院刊,1948,1(9).  
24]什么叫做研习”[J].乡建院刊,1947,1(2).  
25]研习工作积极推动研习指导部成立[J].乡建院刊,1947,1(2).  
26]研习指导部工作报告[J].乡建院刊,1948,1(10).  
27]梁容若.河北定县参观记[J].山东民众教育月刊,1933,4(9).  
28]詹一之,李国音.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9]李在全.抗战时期湖南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2).  
30]堵述初.我所了解的平民教育促进会[G]//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昔年文教追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31]苟翠屏.晏阳初与卢作孚的交情[J].文史精华,2009,(234).  
3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华西实验区.社学区教育经济卫生工作简释[M].1949.  
33]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生计教育[M].1933.  
[
[
[
[
[
[
[
[
[
[
RuralReconstructionMovementduringtheRepublic  
ofChinaintheViewofNation,SocialGroupsandIndividuals  
OntheChineseNationalAssociationoftheMassEducationMovement  
XIEJian  
FacultyofHistory,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350,China)  
(
Abstract:Theeffectsofdifferentkindsofcommunitiesplayanimportantroleinthenation-  
statebuildingprocessinmoderntimes.Inthecourseofcommunityactivities,nationalpowerfre-  
quentlygotinvolvedinbyvariousmeanstoachieveitspoliticalwill.Asoneofthemajorforcesof  
theruralreconstructionmovementduringtheRepublicofChina,theworkingprocessoftheChi-  
neseNationalAssociationoftheMassEducationMovementisalsoastrengtheningprocessofco-  
operatingwiththepoliticalforces.Duringtheprocess,theChineseNationalAssociationofthe  
MassEducationMovementnotonlyexpandeditsexperimentarea,butalsodeepeneditsobjec-  
tives,andformeditsownruralreconstructionpattern.Itisanexampletodiscusstheinteraction  
betweenstate-communityandsocietythroughadetailedinvestigationoftheChineseNational  
AssociationoftheMassEducationMovement.  
Keywords:theChineseNationalAssociationoftheMassEducationMovement;ruralrecon-  
struction;YANYang-chu;theWestChinaExperimentalDistrict  
[责任编辑:凌兴珍]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