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卷第4期  
2
017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4,No.4  
July,2017  
清代巴县的食盐贸易与盐法变迁  
黄凯凯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广州510275)  
摘要:清代盐政问题的实质是专卖与市场调节之间的矛盾,专卖制度将食盐贸易截然两分为官私盐市场,但  
定额化的盐税征收体系难以根据市场状况及时做出调整,造成的结果是专卖制的崩溃与私盐市场的逐渐发育。  
私盐这一标签,成为盐商士绅等既得利益者攻击商业对手的有力工具,而因时因势变革的地方盐法制度只不过  
是各市场主体之间博弈平衡后的结果作为清代川盐外销集散中心的巴县,保存着十分丰富的档案材料,为深入  
探讨这一地区较长时间内食盐贸易与盐法制度变迁的互动过程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清代;巴县;食盐贸易;川盐外销;盐法变迁  
中图分类号:F129.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4-0137-08  
食盐贸易是传统时期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特殊之处在于与王朝国家的专卖制度紧密相连食盐  
专卖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  
重要问题一般认为,清代食盐贸易存在两套相互层叠  
又互相排斥的市场网络,即政府建立的官盐运销网和与  
之相对的私盐市场既有研究或强调官盐的销区划分  
缺乏市场合理性,或着重分析私盐的种类及其对官盐贸  
川盐贸易当中,因时因势变革的地方盐法制度也正是他  
们博弈均衡后的结果本文借助四川省档案馆出版馆  
藏的巴县档案中尚未被研究者充分利用的盐法档  
,结合四川盐法志地方志文集等资料,试图回应的  
是清代某特定区域内食盐贸易与盐法制度如何互动变  
迁的问题。  
以重庆为集散中心的川盐贸易网  
易的破坏性影响这为我们理解清代食盐贸易的整体  
清代巴县为川东道重庆府首县,在行政区划上今已  
不复存在,其地理范围囊括今重庆市主城区的大部分,  
在文献中巴县与重庆经常交替使用邱彭生指出,随着  
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但是,官方文本中的私  
”、“私贩不过是政府对控制之外的食盐及其贩运者  
强加的标签,而地方各类人群如何运用这一标签实际 1618世纪全国市场的发展,重庆城逐渐成为四川全  
[
1]277-278  
的食盐贸易到底处于何种状态等仍是值得继续探讨的  
问题同时,我们也应更多地关注到清代盐法在时间、  
空间上存在的较大差别在川盐史研究中,不少学者已  
注意到清代川盐大致有票盐制引岸制官运商销制三  
省货物的转运中心  
井盐运销是其中十分重要的  
组成部分据乾隆巴县志:“渝州为三江总汇,商贾  
辐辏之区,川西川北各井盐,一水舟车,鳞集江岸,盐之  
[2]卷三赋役》  
薮也。”  
既有盐史研究多将川盐大规模扩张的节  
种运销体制然而,食盐贸易中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多  
点置于咸丰朝川盐济楚之后,而对清前中期川盐在贵  
州和湖广市场的开拓发展与嬗变过程着墨不多笔者  
认为,康雍乾时期,经重庆转运的井盐,在贵州湖广市  
场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至少到乾隆中叶,以重庆为集  
散中心的川盐贸易网络格局最终形成。  
方博弈往往促成地方盐法制度的不断变迁,看似静态”  
的专卖制度在实际运作中显得更为灵活和复杂本文  
关注的清代巴县是四川井盐转运贵州湖广等市场的集  
散中心,从康熙朝至光绪年间,聚集在重庆的盐商私  
官员士绅普通民众乃至天主教势力都广泛参与到  
川盐对贵州市场的开拓,是在康熙中叶以后由于  
收稿日期:2016-11-14  
作者简介:黄凯凯(1992—),,江西新余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  
1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川盐在价格运输税额等方面的优势,淮盐滇盐逐渐 正年间确立的定厂配盐制度,产区与销区的对应关系  
[3]27-31  
被排挤出贵州市场 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贵州  
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大量盐引并没有因原厂无盐可配  
省除黎平一府仍消费淮盐外,全省市场几乎被川盐垄  
而被户部豁除,地方政府为顾考成遂不得不默许大批商  
[4]33  
[10]卷九山货》  
这一时期贩运入黔的川盐,大部分来自川北潼  
射洪蓬溪中江四县,沿涪江嘉陵江顺流直下汇集  
人持川北盐引到产盐旺盛的川南地方改配”  
三是川江(长江宜昌到宜宾段)运道的疏通乾隆五年  
重庆盐码头后,或由四川客商自运黔省”,或由贵州(1740)至十三年(1748),云南巡抚张允随为滇铜京运  
[11]86-91  
土商每年轮流前往四川所属之重庆府买  
整顿川江河道,几乎将整段长江上游河道打通 。  
在有利运输条件的助力下,许多盐商借用行边引的名  
[
5]卷十转运》  
”  
这一时期川盐自由贩运和贵州市场的开  
,可能直接促成了康熙年间巴县盐行的成立从事食  
盐贸易的商人在川北购盐后,“运至千斯门外,设立盐  
,从重庆顺流而下大规模向湖广透漏,湖广边远地区  
的食盐市场大部分为川私盐所占据乾隆五十三年  
[2]卷三赋役》  
,任民买食”  
,巴县盐行成为本地居民和贵州 (1788),据湖广总督舒常称,川盐分界线在宜昌府  
[
12]卷一三〇二  
流商土商主要的食盐交易场所由于史料阙如,盐行  
的具体组织形态和运作模式,我们难知其详范金民指  
属巴东归州一带界卡”  
直至咸丰以后,“川盐  
济楚才打破了这一长期以来基本相安无事的格局。  
综上所述,随着清前中期川盐对贵州湖广市场的  
相继开拓,拥有优越水文条件的重庆逐渐成为川盐贸易  
网络的集散中心,这一局面使巴县盐码头始终充斥着大  
量食盐尽管专卖制度对官私盐有着严格的区分,但  
在食盐转运贸易繁荣的重庆,官与私的界限实际上十分  
模糊,政府对食盐市场的控制除税收手段之外显得极为  
有限,而更多的是通过改变制度来承认食盐市场的既有  
格局在介绍完清前中期川盐贸易网络的形成过程后,  
接下来笔者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处在网络中心的巴县,继  
续探讨盐法制度与食盐市场的互动过程。  
[6]59  
,“清代重庆各行各业均须承应官府的公事差事” ,  
并以承差为名垄断经营把持价格张渝也认为,“清代  
重庆的部分行帮在一定程度上与官府的差务派摊有很  
[7]64  
大关系” 。或可猜测,此时组织盐行的商人可能也是  
通过承担官府差役,把持了本地和运黔的食盐贸易由  
于康熙朝数据的缺乏,我们尚不清楚此时从重庆贩运至  
贵州的食盐总量根据雍正朝计口授盐案内的数据,  
四川每年额行贵州的官盐总量达3,720余万斤,其中必  
须经过重庆转运的官盐比重约占48% 。或可猜测,这  
一数据很大程度是对康熙中叶以来逐渐发育成熟的运  
销格局加以承认与制度化的结果。  
清代巴县县域内官盐贸易网的建立与崩溃  
乾隆中期以后,聚集在巴县盐码头的井盐越来越少  
流入贵州,代之而起的是湖广私盐市场乾隆初年,湖  
清代巴县的食盐供应主要来自川北盐产区在雍  
正年间全面整顿四川盐政的背景之下,巴县于雍正八年  
广行省只有鹤峰长乐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 (1730)“禁革盐行,计口招商”,在千斯门外签商六名(称  
[
8]卷十四盐法》  
老埠商”);乾隆五年(1740),又在临江门外新增盐商六  
(新埠商”),认销射洪蓬溪三台县水引共526  
七州县,配行川东夔州府云安县等地井盐  
自乾隆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川北川南盐开始进入湖  
广据称,此时蜀中私盐船只偷行下楚者,不可胜计”:  
一方面,在巴县从事贵州边岸转运贸易的商人,冲破  
引岸的限制大规模走私湖广,“至渝赴本地发卖者十之  
,贩运下楚者十之七”;另一方面,本省计岸各州县的  
商人也因陆路运输成本高昂,纷纷改配川南盐厂,沿川  
江顺流而下向湖广透漏,“计口之发卖无多,下楚之私贩  
[2]卷三赋役》  
,每年缴纳定额盐课银4,570.59两  
专商引  
岸制度确立后,原来盐行中资本较多的部分商人成为  
领引纳课的专商”,其他人则被排除在合法的食盐贸易  
之外盐商不再以承差的形式垄断食盐市场,而是通  
过缴纳定额盐课获得本销区食盐贸易的独占权然而,  
在地处川盐集散中心的巴县,官盐贸易网建立不久便在  
与私盐的竞争中趋于崩溃,地方盐法制度也相应地随着  
市场格局的变化而多次改变。  
[2]卷三赋役》  
实伙”  
笔者认为,这一转变大致由以下几方面  
的因素促成一是四川盐产中心由川北向川南的转  
[9]4-13  
,主要配行川北盐的贵州不得不更加依赖产盐旺  
盛的川南犍为富顺荣昌等地,加之乾隆十四年(1749)  
雍正年间建立起来的巴县官盐市场运作模式,是由  
盐商持引到指定盐厂配盐,运至巴县盐码头,除满足县  
[2]卷三赋役》  
贵州巡抚爱必达咨四川,议以黔商改赴犍()厂纳课  
城需求外,四乡分立子店十二处”  
。“四乡”  
[5]卷十转运》  
领引配盐,至永宁缴引换票”  
如此一来,黔商  
指巴县城外的西城里居义里怀石里江北里,子盐店  
直接在川南犍为县等地配盐在永宁县完成交易,大部  
分井盐可不经过嘉陵江运道和重庆直接转运贵州二  
改配制度的滥用井盐生产格局的变化,瓦解了雍  
设在其中的12场镇,或由盐商直接经营,或由  
盐商雇佣他人经营各场盐店将部分官盐就地零售,部  
分转运到其他没有设立盐店的基层市场,各地居民必须  
138  
黄凯凯清代巴县的食盐贸易与盐法变迁  
买食官盐与两淮等地盐商动辄由一人垄断数十州县  
栈房铺面的商人如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白市驿  
廖花胡子曾正彪等人系该地土著富豪,各开铺面”,雇  
脚夫张必珍等44名到甕坝沱挑盐回来贩卖,遇盐商秦  
的食盐贸易不同,巴县由12名商人朋领盐引的方式  
直接触发了盐商对县域内部销售地盘的争夺,新老埠商  
之间围绕争界争岸展开了长时间的斗争。“至乾隆四  
十年(1775)裁新埠商,而老埠商仍争执如故,致酿命案。  
[14]6-2-330  
裕成所雇巡丁廖元川阻拿构讼  
二是在各场镇  
中从事转场贸易的小商小贩如嘉庆二十二年(1807)  
九月,北碚场贩卖烟叶生理的傅绵,“到璧山县接龙场  
把烟卖完,因见那里盐价便宜,家乡卖盐的不识姓名年  
老妇女收买零盐五十四斤,挑回转卖”,被在北碚场秦森  
[13]卷四赋役》  
嘉庆初减盐商额,归并一姓纳税”  
其中细节  
已无从查考不过,根据巴县档案可知,嘉庆朝以后,  
[14]6-6-9987  
官商由原籍射洪的秦姓世代担任  
[14]6-2-307  
在施坚雅建构的农村市场结构模型中,商人分为在  
盐店充当巡丁的雷顺等人砍死  
三是误买私盐  
中心集镇拥有货栈的最高级批发商,在中间集镇兼  
具批发零售两种功能的商人,基层集镇经营小店  
铺的商人,以及在各级市场中巡回转运的行商”,农民  
需要的商品通过这个体系向下分散到所有层级的市  
的普通百姓如嘉庆十七年(1812)三月,在石龙场开饭  
店生理的黄泽佑,误买綦盐十二斤”,被盐商秦森在  
[14]6-2-5340  
该场的经理人岑南斗及所雇巡丁指为私贩  
四  
是明火执仗抢毁盐店,不法已极的大伙盐枭啯匪。  
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十二月运商张泰来禀称,巴县  
[15]37-38  
但是,引岸制度规范下的巴县盐商,既是运  
又是零售商”,必须对整个食盐贸易体系中几乎所 私枭拥众,率领啯匪,各执枪炮数百余人,大伙兴贩霸  
[
16]263  
有环节负责除非盐商有足够的资本政府有强大的缉  
私力量将官盐贸易网完全封闭起来,否则这种情形在实  
际食盐贸易中不可能长久维持乾隆中期以后,随着川  
盐湖广市场的扩张,作为集散中心的巴县聚集着大量食  
盐和以贩盐为生的人群,严重冲击了巴县的官盐贸易网  
,其主要表现是盐商的分化消亡和官方文本中被称  
踞引岸,敢与弁兵迎敌,全无顾忌” 。这些不同种类  
私贩”,其实就是施坚雅理论中活跃在各级市场中的  
商人,食盐通过这一私盐市场系统向下流动,而误买私  
盐的老百姓也只不过是这一体系中的普通消费者。  
盐商分化和雇募盐巡缉私几乎损害了其他所有群  
体的利益一是盐商分化使地方政府盐税征收困难,  
私贩的人群在各级市场的食盐流通中扮演着越来 号商既出租于引商,而所完课羡,又需交引商自行封  
[
17]70  
越重要的角色。  
,引商往往私自挪用,延不交库” 。二是官盐店盐  
巡与私贩之间冲突不断,严重扰乱了地方社会秩序构  
讼案件中被盐巡拿获的大伙私枭很少,很多都是盐巡借  
缉私之名报私仇勒索钱财而抓获的小商贩与普通百  
如嘉庆十二年(1807)四月,经营石龙场盐店的岑南  
,“藉与商人(秦森)卖盐名色,雇募巡丁,以泻洩忿之  
,凡属同伊稍有仇隙者,即诬卖私盐大题,纵令巡丁纠  
结多人,或拦路估夺,或入室搜寻,受害之家,男号女涕,  
惨不胜言;又有一等无业痞徒,冒充巡丁,滋扰害  
乾隆六十年(1795),盐商秦仁田禀称,巴县引盐堆  
[16]258  
积如山,包斤不动” 。有缴纳盐税重责的盐商,为维  
持经营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是将盐引出租给外省客商  
行销,分散官盐运销环节的责任盐商分化为正商运  
正商,又称坐商引商,是巴县领引纳课的官商,嘉  
庆初年以后归由秦姓世代充认;运商,又称行商号商,  
是向正商租引实际从事食盐贸易的外省客商值得  
注意的是,盐商分化不是巴县特有的现象,乾隆末年以  
来四川许多资本不富无力行盐的官商,皆纷纷将盐引  
[14]6-2-304  
” 。三是本有缉私之责的各场镇乡约客长,面  
对私盐案时往往站在盐商与盐巡的对立面如乾隆六  
十年(1795),走马岗场客约刘正科等人对本场开盐店  
出典与山陕客民行销”,获取租金收入以缴纳课  
[5]卷二二征榷》  
二是雇募盐巡”,在本城与各场镇严缉私  
[
18]339  
盐巡,又称商巡盐丁巡丁,受雇于平日在渝千斯  
之王姓为富不仁”、肆意抬价的行为十分不满 又  
如嘉庆六年(1801),白市驿约客何廷秀等在盐巡缉私时  
袖手旁观,“剧霸匿凶”,盐商秦森禀称:“欲得私枭,先拘  
约客,不惟引岸无私凶手有着,更得地方宁靖暴去良  
[16]262  
门经营事务”  
并不下乡的盐商,每月到各场镇查拿  
私盐盐巡直接听命于盐商或在各场镇开设盐店的盐  
商代理人,是缉私的主要力量。《巴县档案中保存了大  
量乾隆末年以后商雇盐巡与私贩之间的讼争案件,其过  
程一般是私贩挑盐在某场贩卖,与该场官盐店盐丁发生  
冲突,本场约客作为见证人对簿公堂此类案件,自乾  
1
4]6-2-330  
。”  
官盐贸易网络濒临瓦解,私盐贸易蓬勃发展,  
地方政府盐税无征,更出于地方稳定的考虑,倾向于放  
弃专商引岸制度嘉庆十七年(1812)十二月,四川总督  
常明上疏建议在巴县革除官商,食盐自由贸易,仿照  
隆末年起,历嘉庆道光咸丰朝,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
5]卷二二征榷》  
巴县私盐案件多发生在各场镇中被指称为私  
的群体,其身份构成十分复杂一是在场镇中开设  
巴州等处盐课归丁公同完纳之法”  
,将盐课摊  
入地丁征收虽然此举并未成功,但足以说明巴县盐商  
1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处境已是四面楚歌摇摇欲坠值得一提的是,嘉庆  
到道光年间,四川许多州县为解决缉私完课等问题,都  
在未报户部备案的情况下革除官商,截止道光末年已有  
因招商争控,奉各宪访查地方情形,详请将卑  
县应行盐水引五百四十五张,陆引陆百五十张,每  
年征税银贰千零叁拾贰两七钱八分五厘,羡截银贰  
千七百五十贰两一钱四分五厘,由陈秉钧罗公信  
等领引配运行销,完纳税羡,试办十年,限满请展。  
本年五月,据绅粮龚启元等以盐课应行归丁,呈奉  
督宪批县,查取各绅粮情愿归丁认结,核办,已  
将各绅粮来县结认姓名造册,禀请宪台察核转禀详  
,迄今未奉批兹奉前因,所有卑县盐务现据绅  
粮恳请归丁,业经转禀请示遵办缘由,理合禀覆宪  
[19]51-62  
3
0余州县推行了盐课归丁改革 。  
对食盐贸易有垄断之权的官商来说,咸丰年间议准  
川盐济楚政策使其处境雪上加霜,“川盐由原来只  
能以走私方式销往湖广,变为堂而皇之进入湖广销售,  
[20]85  
潜在市场成为现实市场” 。私盐私贩的标签被政府  
撕去,盐商缉私几乎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如咸丰六  
(1856)三月,盐商秦懋枝禀称:“有私贩刘老四率领夥  
贩二十余人,船载私盐二只,约有四百余包,直抵县治不  
远之龙隐镇河岸,各执矛杆火枪上岸”,巴县县令却将此  
事推给江北厅,批示:“江北巡丁盘拿私盐,有无受伤,自  
[14]6-6-3241-7  
,俯赐核转示遵为此,具禀。  
咸丰八年(1858)盐商告退之后,盐税不由商纳,改  
三里绅粮卖引救课”。根据山田贤的研究,道光年间  
登上历史舞台的绅粮是绅士和粮户两个社会阶层的  
统称,“在地域社会发挥着领导作用,作为维护社会秩序  
[14]6-4-910  
能向江北厅禀报,毋庸过虑具禀。”  
又如咸丰七年  
(1857)十月,盐商秦甸巡役余贵高槐在临江门拿获悍  
[
21]215-223  
妇私盐二十余斤”,“守城义勇严春林冯得胜傅家二等  
恃势不服,朋将巡役余贵□□在地毒凶打□□,血流  
的核心,为州县政府所认识” 。巴县粮户是载入  
当地粮册的有地民户,获得功名的粮户被称为绅粮”。  
由三里绅粮卖引救课”、代缴盐税是他们在地方公事中  
发挥重要作用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盐引买卖尽管不  
合朝廷盐法,但在道光年间已十分普遍,主要是归丁州  
[14]6-4-911  
不止” ,孤立无援的盐商秦懋枝运商张泰来最终  
于咸丰八年(1858)告退,得到知县张秉堃的批  
[14]6-6-3248-5  
[5]卷十八引票》  
综上所述,巴县的官盐私盐市场截然两分是雍正  
年间确立的专商引岸制度造成的结果,若政府和专商无 (1857),四川总督吴振棫请酌拨各属滞引并兼配犍富  
藉称课税不足,将引转售别县”  
咸丰七年  
力完全控制巴县繁荣的食盐转运贸易,官盐贸易网络的  
崩溃是可以想见的乾隆末年以来,尽管商人采取了种  
种措施,试图维系官盐贸易网络的有效运转,但在私贩、  
地方胥吏广泛参与食盐贸易以及地方政府不配合缉私  
的情况下一切归于徒劳至咸丰八年(1858)以后,巴县  
终于形成既无专商又非官盐销岸的食盐自由贸易  
状态。  
二厂花盐巴盐,税厘征收如例,既而各商争趋以积引改  
[5]卷十一转运》  
代往济”  
也就是说,政府承认各州县滞引可  
到犍富二厂配盐直接运销湖广,为数甚多又无商承领的  
巴县盐引受到济楚商人的青睐,此时三里绅粮卖引救  
应该能够保证政府的盐税收入而不误考成然而,  
自咸丰十年(1860)起巴县抽收济楚川盐渝厘,“每  
引巴盐收厘金19.5,花盐收银25,其余边计各引运  
[22]425  
摊课归丁”、官运改革与商专卖制的终结  
费极重,行销甚绌” 。加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淮  
咸丰年间,盐商告退给地方政府留下两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一是部颁的盐引如何处理? 一是盐税由谁缴  
?同光年间,巴县地方官绅粮商人等群体围绕着这  
两个问题展开博弈,先后经历了绅粮卖引救课”、招商  
领引以及摊课归丁的争论,最终于光绪四年(1878)纳  
入到丁宝桢在全川范围内的官运改革中,巴县被划为官  
运计岸,黔边盐务江巴分局委员经理,官督商销的  
盐运道疏通,曾国藩等人推行了一系列禁川复淮”、规  
[20]85-90  
复旧岸的措施 川盐湖广市场受到很大影响,本  
省盐引也日行壅滞贬值,此时巴县三里绅粮卖引已  
经无法救课”。  
盐引积滞,税课无出同治八年(1869),巴县开始  
重新招商认引,由本地绅粮陈秉钧罗公信二人承领水  
545陆引650张配运行销,缴纳盐税羡截银共计  
专商引岸制度在巴县宣告终结光绪四年(1878)八月, 4784.93;罗二人并非占有引窝的正商,经营方式  
[
14]6-6-3248-2  
知县李玉宣回顾了巴县自盐商告退后的盐法变迁过程:  
敬禀者案奉宪札,转奉督宪,以盐课是否归  
同领夥办”,在县域内未分引岸”  
,不会出现  
乾隆年间盐商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为缴纳盐税和保  
,或系商人领引承办,承办之商是否实系认真配  
运行销,饬即逐一详细查明禀复,等因奉此遵  
证引盐销路,罗二人采取抬高盐价并重新招募巡丁  
[
缉私的措施,教民吴昭巡丁头目”  
14]6-6-3241-7  
,这与  
卑县盐务,自咸丰八年(1858)以后,因无商承办,  
乾嘉时期秦姓盐商的做法并无二致,故而遭到大多数人  
的反对。  
详明由三里绅粮卖引救课嗣于同治八年(1869),  
140  
黄凯凯清代巴县的食盐贸易与盐法变迁  
招商试办十年之期结束后,光绪四年(1878)五月,  
具禀。……绅等睹骇,切石渠以进士官户部,  
例不充商,争于何有,结系道府县当堂亲收,有谁主  
议盐务大局,归丁即是力顾查具呈之何国衡,系  
罗公信姻家,李鞾系管公信讼稿,均伊同党教民  
吴昭系公信巡丁头目,刘承缙系公信食客,其余控  
讼人等,均是峡匪冯次舫豢养棍徒公信等非商非  
,恃教霸岸,藉引贩私,昂价病民,招匪酿命,案集  
如鳞恩宥咸知地方不堪其扰,盖不能不望妥议具  
覆于贤父母也绅等前已具情愿甘结,而该词称雷  
晋廷系属窃名闻经道宪委员饬查,已取晋廷亲  
,并无递窃结状,可见窃中有窃,悉系公信所为,  
希图阻公专利为此禀恳俯顺舆情,访之众论,分  
绅粮龚启元石渠等人直接向到巴县巡查的四川总督丁  
宝桢呈请盐课归丁,丁宝桢当即批示:  
据呈该县盐务积久弊生,请摊课归丁,依照璧  
山各县章程办理,以挽流弊遏乱萌各节,本系因地  
制宜之举惟按丁摊课,须出地方粮户踊跃输服,  
乃能办理仰巴县即行传讯各里绅粮,能否甘愿照  
,取具切结,由县切实申详本部堂酌核办理,毋  
[
14]6-6-4525-12  
稍含混为要。  
盐课归丁摊课归丁按丁摊课,都是指将盐课摊入  
地丁钱粮中征收,革除专商,废引不行发起者龚启元  
为工部郎中,籍隶西城里;石渠为同治十三年(1874)进  
,授户部主事,籍隶居义里二人都是巴县三里绅  
[
别伦类,以靖地方而留德政。  
14]6-6-3241-7  
中的头面人物盐课归丁遭到商人的百计阻扰”,  
反对归丁的人,不仅与盐商罗公信有着密切关系,  
而且大部分都是天主教教徒不少取得功名的教徒,即  
所谓的教绅阶层,如盐商巡丁头目候选通判吴昭系  
知县李玉宣也一心延搁”。六月二十四日,巴县三里各  
甲粮民数百人联名向川东道姚觐元具禀盐课归丁势在  
必行的原因:一是盐商可于盐中暗藏□□同夫马加价,  
与其由商转取之民,而每年课祗数千,昂价已逾数万,何  
如民径输之官,而每年价减数万,课仍只数千”;二是革  
教民,峡匪冯次舫系天主教会爱德堂会首学界  
多认为,同治朝以后,重庆教案频发主要由于教会势  
力与传统绅权展开了激烈的权势竞争,却未深入讨论  
[
14]6ꢀ6-3238-9  
除商人可以显绝私枭”  
禀状中将盐商抬价  
背后深刻的经济动因上引材料表明,教案频发更多的  
是与食盐贸易等具体经济利益的争夺相关巴县盐商  
与天主教会上层势力(教绅)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借助  
天主教会的庇护,“恃教霸岸,藉引贩私,昂价病民,招匪  
酿命”,试图垄断巴县的食盐贸易,并从事走私活动,在  
盐课是否归丁的问题上与其他绅粮抗衡因为涉及教  
民冲突,地方官不敢贸然处置,知县李玉宣遂将问题抛  
给总督丁宝桢以答复绅粮:“究竟为何办理,督宪自有权  
类比于夫马加价,而夫马局又是某些官员捞取好处的  
[23]92  
场所地方官员贿赂上级的一种机构” ,绅粮可能  
向道台暗示了商人与巴县地方官员之间存在利害关系。  
事实上,据继任知县陆葆德称,“该商每年三节,向有规  
[
14]6-6-3245-2  
费银两呈送巴县知县  
若行归丁,知县的盐商  
规费银两落空,巴县地方官自然不愿革除盐商推行盐  
课归丁改革。  
[14]6-6-3241-7  
道台姚觐元接到三里绅粮的禀状后,随即批饬:“仰  
,非本县所能窥测。”  
[
14]6-6-3238-9  
巴县遵照督宪批示,迅即传集绅粮,毋稍迟疑。”  
在三里绅粮与盐商教绅围绕是否推行归丁的问题  
争吵不休时,丁宝桢提出了另一套解决方案,就是把巴  
县纳入到贵州边岸的官运商销设计之中,由政府  
直接组织食盐由场至岸的购运批发业务,到岸后招商领  
在总督道台的压力之下,至同年七月,“赴道认结绅  
”、“来县具认结绅粮”、“传集公所面听总结各绅粮”  
[14]6-6-3236  
,已达398名  
载册粮民甘愿摊课归丁的具结状,并标明每户应  
完粮银”;此外,还有忠平团四义团玉皇团复兴团等 委候补道唐炯赴泸州设局总理一切事宜,并于犍、  
巴县档案中还保存了大量城乡  
[24]22  
盐销售的专卖形式” 。光绪四年(1878)六月,丁宝桢  
[14]6-6-3237,6-6-3238,6-6-4525  
2
5团团首监正所管民户的具结状  
射三厂设购盐分局,涪四边岸暨近边之各厅  
[
25]1717  
与此同时,一些与盐商存在利害关系的绅粮,则坚  
州县设售盐分局,各委妥员分司其事” 。为防止本  
计商私贩搀越边岸之路”,丁宝桢在与贵州接界的泸  
合江綦江等十余州县也先后施行官运,是为官运  
计岸”,相当于在边岸与计岸之间建立起一个私盐防护  
由于巴县江北厅界在泸綦之中”,私盐易  
于透漏官运边岸,加之巴县食盐代销之行号,又多系教  
民承充,现值教民多事,亦不可不防其渐”,为此,丁宝桢  
于十一月二十三日上折呈请将巴县江北厅提归黔边盐  
务总局江巴分局管理,并定于次年正月初一日开始照  
决反对盐课归丁候选县丞何国衡候选通判吴昭等人  
于光绪四年(1878)七月十二日向四川盐法道蔡逢年告  
,攻击石渠同伊夥江作孚争充本邑盐商”,争商不遂  
,蒙蔽道宪请求归丁,各粮户的具结状皆为石渠等人  
伪造,绅粮雷晋廷赵仙洲周韫山等人都未参与其中,  
[
14]6-6-3238-6,6-6-3238-7,6-6-3238-8  
”  
八月初二日,三里绅粮又具  
禀已经调署华阳县事的李玉宣称:  
14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5]1795-1796  
黔边章程发商行销”  
改行官运后,巴县盐引不  
体系的建立,然而定额化的盐税难以根据市场状况及  
时做出调整,政府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手段显得极为有  
,结果是专卖制的崩溃与私盐市场的逐渐发育如雍  
正年间巴县虽然确立了规范的专商引岸制度,但实际上  
地方政府连最基本的缉私责任都未能承担乾嘉以后  
这一专卖制度逐渐沦为具文的过程,便是巴县食盐贸易  
自由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曾小萍提出清政府极少干  
再颁给商人,盐课由官运局扣除成本后缴纳并向户部奏  
,射厂富厂购盐分局(厂局)向井灶买盐,交由官运局  
直接控制的船帮运到江巴分局(岸局),再由江巴分局核  
算成本定价卖给巴县裕济通”“同仁和等行号承  
[14]6-6-3261-7  
,这些行号由兼营批发和零售业务的商人组  
。  
[26]30  
官运商销的成功之处在于盐课征收方式的有效性。  
预四川盐业市场,同时也几乎不予扶持”  
的观点,虽  
官运局通过核算成本定价卖盐的方式,在食盐转运环  
节就已经预征了盐课,并将其附着在江巴分局卖给巴县  
行号的卖价当中,行号进一步将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最终表现为食盐价格的上升只要官运还在维持,那么  
盐课的征收便不成问题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商运还是官运并没有什么影响,高价的官盐依然不受欢  
,政府对县域内食盐流通的控制依然十分微弱光绪  
七年(1881)六月,丁宝桢访闻近日沿江州县又多贩盐  
私枭,各处缉捕废弛,实为地方大害”,要求地方严查,巴  
县政府遂在城厢内外及沿河一带姚公场石桥场白市  
然失之笼统,但对食盐贸易持续繁荣的巴县来说大体上  
是合适的私盐截然两分是国家专卖制度造成的结  
,如果政府放弃界定者的身份,放弃对食盐贸易的管  
,同样可以征取足额的盐课,那么在实际的食盐贸易  
中严格区分官私盐非但无益而且还会带来无休止的讼  
现存有关清代盐法的史料,虽然汗牛充栋,但大多  
显得较为支离要厘清某一地区较长时段内的食盐贸  
易与盐法制度的互动过程,连续性较强的地方档案史料  
显得十分珍贵清代巴县的案例告诉我们,私盐贸易并  
非纯粹的市场问题,而是始终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  
对于盐商等既得利益者来说,滥用私盐的标签通常成  
为其与他人争夺盐利的有力工具,地方各类人群在食盐  
贸易中争夺盐利的博弈过程,便是新旧制度更替的过  
一项新制度的出现,无论是雍正年间确立的专商引  
岸制度,还是乾嘉年间的盐商分化,抑或咸同年间的革  
除盐商与绅粮卖引光绪年间的盐课归丁之议和官运改  
,都可以说是制度对某时段食盐贸易格局的承认与规  
。  
[14]6-6-3251-15  
驿走马岗等51处场镇遍贴告示  
光绪年间,  
巴县的卖盐行号没有像此前专商一样的权力招募盐巡,  
缉私的主要力量是江巴分局雇募的勇丁,此外地方政府  
的差役各场镇首事亦有缉私之责,但是局勇与此前商  
雇盐巡的遭遇非常相似,“各乡监正团保并不认真查  
[
14]6-6-3251-6  
,甚至包庇私贩,希图渔利”  
易又恢复到乾嘉以后官盐与私盐激烈竞争的局面。  
结论  
王朝国家食盐专卖制度在地方的表达是盐课征收  
,县域内的食盐贸  
注释:  
清代官盐销区划分缺乏市场合理性的代表性论述,主要有陈锋清代盐政与盐税(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杨久谊清代盐专卖制之特点———一个制度面的剖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5年第47);清代私盐种  
类及其对官盐贸易破坏性影响的代表性论述,可参考张小也清代私盐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张学君冉光荣认为,清初到雍正九年(1731)以前,四川以零星商人贩售的票盐为主;雍正九年(1731)至光绪三年(1877),为  
商运商销的引岸制时期;光绪三年(1877)以后,改为官运商销这一阶段划分为许多川盐史研究者所接受参见:张学君、  
冉光荣明清四川井盐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以及张洪林清代四川盐法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2012)相关部分。  
本文在征引四川省档案馆馆藏巴县档案,使用的四位数字分别代表全宗号目录号卷号页码”:全宗号为巴县档  
案代码,目录号为时间代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编为1,嘉庆朝为2,道光朝为3,咸丰朝为4,同治朝为5,光绪朝为6),卷  
号为该卷档案在某朝的序列号,页码是指该处引文在该卷档案中的页码,本文详注至页码的地方主要是卷内文件张数较  
以缩微胶卷为载体的光绪朝档案。  
雍正年间计口授盐案规定了川盐每年额行贵州市场的官盐总量,康熙中叶以来逐渐发育成熟的运销格局得到承认与制  
度化,黔岸贵州边岸”。下表根据雍正四川通志卷十四盐法的数据制作而成,其中官盐数量一栏,根据四川  
水引例配正盐五千斤,陆引例配正盐四百斤,每百斤为一包,水陆二引,每百斤均准带耗盐十五斤计算得出通过下表可  
,经过重庆转运贵州的官盐数量约占总量的48%。  
142  
黄凯凯清代巴县的食盐贸易与盐法变迁  
盐产地  
原额水引()  
原额陆引()  
官盐数量()  
备注  
潼川州  
射洪县  
中江县  
蓬溪县  
小计  
263  
2204  
149  
518  
3134  
1759  
1450  
11  
0
0
1512250  
12673000  
856750  
48%需经重庆转  
运运道:沿涪江嘉  
陵江顺流而下,经  
巴县转长江水道贩  
运入黔  
川北盐  
0
0
1978500  
18020500  
10114250  
8337500  
109250  
0
富顺县  
荣县  
0
0
犍为县  
乐至县  
资州  
100  
0
52%不需经重庆  
川南盐  
12  
69000  
转运  
27  
0
155250  
内江县  
小计  
70  
0
402500  
3329  
6463  
100  
100  
19187750  
37208250  
合计  
巴县场镇是周围乡民进行土特产品日用生活必需品交易的场所参见:梁勇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  
》(中华书局,2014)相关部分。  
嘉庆朝至同治年间,巴县运商一直由张姓开设的泰来盐号充任,《巴县档案中但凡涉及盐商事务的档案,“具禀人一栏皆  
题为正商秦某某运商张泰来”。  
据笔者目前检阅的巴县档案全宗”,嘉庆朝以后商雇盐巡与私贩构讼案件数分布如下:嘉庆朝6-2-304,6-2-305,6-2-306,6-  
2
-307,6-2-309,6-2-330,6-2-5340,6-2-6786;道光朝6-3-531,6-3-537,6-3-538,6-3-541,6-3-551,6-3-552,6-3-555,6-3-560,6-3-  
61,6-3-572,6-3-786,6-3-1115,6-3-1116,6-3-7848,6-3-10246,6-3-10273,6-3-10456,6-3-10560,6-3-10674,6-3-10783,6-3-  
0783,6-3-10805,6-3-11052,6-3-12063;咸丰朝:6-4-300,6-4-316,6-4-894,6-4-895,6-4-910,6-4-911,6-4-934,6-4-1291,6-4-  
5
1
3
369,6-4-3378,6-4-4157,6-4-5955,6-4-6315等等,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  
就石渠的情况来看,自同治六年(1867)中举后便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如同治七年(1868)因巴县向无门班导致投刑数人招  
结匪党扰乱地方,石渠请求知县协恳裁制”;同治八年(1869)巴县三圣庙附近不少居民入庙骚扰毒取鱼虾取党估捕”,石  
渠请求知县严禁此类行为。  
重庆天主教会爱德堂由教民罗广济等人于咸丰六年(1856)创立,冯次舫于同治二年(1863)入会后倡首募捐修建大花厅、  
经手承买田业并成为会首,光绪初年,经冯次舫等□□立义学病院”。参见:四川省档案馆编四川教案与义和拳档案》,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9。  
较大规模的重庆教案有同治二年(1863)第一次重庆教案光绪二年(1876)重庆江北厅教案光绪十二年(1886)第二次重  
庆教案相关研究参见:艾小惠重庆教案》(《史学月刊》1957年第5)、曾绍敏第二次重庆教案述论》(《社会科学研究》  
1
990年第3)、邓常春晚清四川教务教案视野中的官绅民教及其互动》(四川大学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梁勇重庆教  
案与八省客长:一个区域史的视角》(《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李重华《1876年江北教案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年第1。  
参考文献:  
1]邱澎生.国法与帮规:清代前期重庆城的船运纠纷解决机制[C]//邱澎生,陈熙远.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台北:联  
经出版事业公司,2009.  
2]王尔鉴,王世治,.巴县志[M].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重庆市图书馆藏.  
3]马琦.清代贵州盐政述论———以川盐淮盐滇盐粤盐贵州市场争夺战为中心[J].盐业史研究,2006,(1).  
4]李俊甲.太平天国时期川盐在湖南湖北市场的进出与银流通[J].盐业史研究,2006,(1).  
5]丁宝桢,.四川盐法志[G].光绪八年(1882)刻本//续修四库全书:84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范金民.把持与应差:从巴县诉讼档案看清代重庆的商贸行为[J].历史研究,2009,(3).  
[
[
[
[
[
[
14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7]张渝.清代重庆的商业规则与秩序: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8]黄廷桂,张晋生,.四川通志[M].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559.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9]鲁子健.试论林儁的盐务改革[J].盐业史研究,1994,(3).  
10]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M].道光十年(1830)刻本.日本早稻田大学馆藏十八卷电子扫描本.  
11]罗传栋.长江航运史:古代部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12]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G].北京:中华书局,1986.  
13]朱之洪,向楚,.巴县志[G]//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6).成都:巴蜀书社,1992.  
14]巴县档案全宗[G].四川省档案馆藏.  
15]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史建云,徐秀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6]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G].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17]王守基.盐法议略[G].北京:中华书局,1991.  
18]四川省档案馆.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乾隆卷[G].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  
19]黄凯凯.清代四川专商引岸制度下的盐课归丁[J].史学月刊,2016,(8).  
20]黄国信.川盐济楚淮川分界”———中国近代盐政史的一个侧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21]山田贤.移民的秩序———清代四川地域社会史研究[M].曲建文,.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22]罗玉东.中国厘金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3]邢飞.丁宝桢与四川夫马局改革[J].中华文化论坛,2015,(9).  
24]鲁子健.试论丁宝桢的盐政改革[J].盐业史研究,2000,(2).  
25]罗文彬.丁文诚公(宝桢)遗集[G]//近代中国史料丛刊:8辑第74.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26]曾小萍.自贡商人:近代早期中国的企业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
[
[
[
[
[
[
[
[
[
[
[
[
[
[
[
[
[
[
SaltTradeandSaltManagementChangesof  
BaxianCountyintheQingDynasty  
HUANGKai-kai  
TheDepartmentofHistory,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China)  
(
Abstract:TheessenceofthesaltmanagementproblemintheQingdynastywasthecontra-  
dictionbetweenmonopolyandthemarketregulation.Themonopolysystemdividedthesalttrade  
intoofficialandillegalsaltmarket.Butthefixedsalttaxcollectionsystemwasdifficulttoad-  
justwiththemarketchange,whichledtothecollapseofthesaltmonopolysystemandthegrad-  
ualdevelopmentoftheillegalsaltmarket.Saltmerchants,Gentryandothervestedinterestsof-  
tenusethepowerfultoolofillegalsaltlabeltoattacktheirbusinessopponentsandthechanges  
oflocalsaltmanagementsystemisonlythebalancebetweenthevariousmarketplayers.Asadis-  
tributioncenterofSichuansaltexportingintheQingdynasty,Baxiancountypreservedawealth  
ofarchivalmaterials,whichprovidsthepossibilitytoexploretheinteractionbetweensalttrade  
andsaltsysteminacertainareaforalongtime.  
Keywords:theQingdynasty;Baxiancounty;salttrade;Sichuansaltexporting;saltman-  
agementchanges  
[责任编辑:凌兴珍]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