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畴的作用。这样一种自我是由一个人的所有的表象
(1)统觉是作为思维的形式而对经验具有建构
[
1]91
状态构成的,包括感情、行动等 。而统觉的先验
[3]291
作用。从范畴的先验演绎与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两
者的证明目标出发,我们发现,统觉最终的作用对象
应是经验性直观。而先验演绎的论证结构又决定了
统觉对经验性直观的有效性论证要分两个步骤,先
是统觉对一般直观的客观有效性论证,然后是统觉
对经验性直观的有效性论证。
主体即先验自我只是一般表象的形式 ,是认识
的主体,我们对此没有任何的规定。我通过先验自
我意识,可以意识到“我在”(即“我”的实存),但没有
任何关于“我在”的知识。而一旦先验自我意识开始
规定我的实存时,就意味着它开始要把自我当作一
个对象去认识,继而我借助于内感官去规定了我的
实存,不仅能够经验性地意识到这种实存,还将这种
(2)统觉作为先验自我意识对主体的先天知识
起限制性的作用。先验谬误推理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实存以一种确定的方式———心灵状态的主体呈现给 “对统觉(原理)的误解”。我们仅通过统觉的概念绝
自己,形成“我对自身显现的那样”的知识。
不能获悉关于主体的任何先天知识,而消除误解就
意味着限制主体知识的扩展。当统觉的先验自我意
识指向某个主体时,它只能指示主体的实存,不能表
象该主体,即不能构建关于主体的先天知识。我们
主体所拥有的关于“我”的知识,只是针对客体的“经
验自我”,而不是针对作为主体的“先验自我”。
四
结语
本文提出区分康德统觉理论的两个不同维度,
并揭示了康德统觉理论的完整形态及其各部分之间
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联。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
论:
注释:
①
康德的完整表达是:“‘我思’必须能够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因为否则的话,某种完全不可能被思考的东西就会在我里面被
表象出来,而这就等于说,这表象要么就是不可能的,要么至少对于我来说就是无。能够先于一切思维被给予的表象叫直
观。所以直观的一切杂多,在它们被发现于其中的那同一个主体里,与‘我思’有一种必然的关系。”(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
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必须能够”就是指逻辑上的“可能的必然性”。这条被康德视为知性一切运
用的最高原则,即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简称“统觉原理”),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构成了我们主体建构对象知识的先验
条件,实则还为康德批判理性心理学的灵魂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将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对统觉的误解———以‘实体
性’为例”中看到,康德是如何立足于统觉原理对先验谬误推理展开反驳的。
②
Beck将未经心灵的概念所作用过的经验称为“洛克的经验”,将经由知性作用过的经验称为“康德的经验”,他还提供给我们
解读整个《纯粹理性批判》的一种方式,即看康德如何从“洛克的经验”过渡到“康德的经验”。本文的这一部分内容论证了形
而上学的演绎只是完成了对“康德的经验”的客观有效性的说明,而范畴的先验演绎才完成了对“洛克的经验”的客观有效
性的证明。这样的一种论证路径恰好反映了康德试图将“康德的经验”的必要条件运用到“洛克的经验”,因此,我在这里的
论证可以看作是对Beck此种观点的一种具体体现。参见:LewisWhiteBec.EssaysonKantand Hume.YaleUniversity
Press,1978.pp.41-42.
③
这是康德描述理性心理学家关于“内感官的自然之学”所使用的特定术语(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第331页)。而“灵魂”这个概念着重突出了其与“肉体”、“物体”概念的对立关系。灵魂学说后来被学界一般
称为“自我学说”或者“主体学说”。本文视“灵魂学说”(以及“灵魂”的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选择性地将其替换为“主体学
说”(及“主体”)或者“自我学说”(及“自我”)。
参考文献:
[
1]AndrewBrook.KantandtheMind [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
2]WilfridSellars.ThisIorHeorIt(Thething)whichthinks[J].ProceedingsandAddressesofAmerican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1970ꢀ1971,44:5-31.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DieterHenrich.TheProof-StructureofKant’sTranscendentalDeduction[J].TheReviewof Metaphysics,1969,22(4):
40-659.
5]HenryE.Allison.Kant’sTranscendentalIdealism:RevisedandEnlargedEdition [M].NewHavenandLondon:Yale
[
[
[
6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