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卷第2期  
2
0183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2  
March,2018  
论魏晋时期为经为戏”  
———世说新语所载用为中心  
胡卫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摘要: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为经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  
的倾向性。“为经表现出对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  
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  
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  
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时期;《文化;“为经”;“为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2-0130-06  
承续汉代,“为经仍是魏晋时期文化  
记载时人在生活中的言语对话而非文学性创作中引  
的重要特色,有别于两汉,魏晋时代还出现了与考虑,为经的大环境下,“为戏”  
为经相对立的为戏现象,对此,《世说新  
这一语言游戏背后则更多隐含着主体对于精神超越  
的追求本文集中讨论为经为  
”。  
》(以下简称世说》)有很好的载录。《世说》  
方式灵活,有直接引用原句者,也有化用为典者,总共  
[1]  
40诗用的角度审视,《世说记载的用  
情形比较突出者有三:“咏怀”、“为  
为戏”。所谓咏怀是指借用  
这一传统文化资源抒发主体内心情感;“为  
世说中有6次用可归入以诗为》”一  
,包括言语713,《规箴627  
,《贤媛18296处用还可细分  
为三种情况。  
指主体视”,将其作为价值评判的准则、  
行为的信条以及说理的依据;“为戏则是指主  
体将作为戏谑幽默的一种凭借关于世说新  
规箴》27、《贤媛》29是以作行为信条如  
主题论文,大多旨在世说的接受或 规箴》27:  
世说方式,张立兵《<>“的解构与文学的  
[2]  
桓玄欲以谢太傅宅为营,谢混曰:“召伯之仁,  
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之宅?”玄惭而  
张扬一文则进一步关联文学自觉加以阐发目  
前尚未发现将为经为戏作为专题  
进行探讨的文章鉴于世说中出现的用几乎属  
[3]638  
。  
召伯曾辅佐周武王灭商,初封于召地,于是循行封  
收稿日期:2017-06-01  
基金项目:本文是钟仕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学文献集成校笺”(14ZDB064)的阶段  
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卫(1979—),,四川安岳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美学。  
130  
论魏晋时期为经为戏”———世说新语所载用为中心  
地以布文王之政,歇息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念其恩德,  
故爱树而不忍伤害之后即以此称颂地方官吏有惠政  
于民者,《诗经·召南·甘棠即怀念赞美召伯之政。  
桓玄要把已故宰相谢安的宅院占为军营,谢家子孙便  
为据,断然拒绝,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桓玄听  
后为自己的行为深感惭愧,由此可见作为行为准  
则的效力所在。  
对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承续。  
汉武帝力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后,《的  
地位便跃升为”,于此,《更是被作为政治法典而  
被广泛称引和运用。《史记》、《汉书中的用很能  
[
5]72  
反映汉人视书  
这一时  
代特征例如史记常在篇末通过称引来评价历  
史人物或事件,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论赞:  
太史公曰:诗之所谓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  
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  
,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  
此非独王过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  
言语》13、《规箴》6是以为道德价值标准。  
言语》13:  
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既成,自行视,  
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曰:“陛下圣  
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此馆之兴,情钟舅  
[6]3763  
[3]79  
夫荆楚僄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  
以上摘引了鲁颂·閟宫中的诗句用于议论,评  
淮南王衡山王反叛乃是出于为非作歹之因袭本性。  
又如汉书·戾太子传:  
,宜以渭阳为名。”  
·秦风渭阳篇名,为春秋时秦康公思念  
[4]374  
母亲之作。《诗序谓康公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  
秦康公为太子时,其舅父晋公子重耳遭谗害而出亡,受  
秦穆公帮助得以回国为君康公送别舅父于渭水北  
,感叹母亲已亡,故作渭阳缪袭认为,魏明帝  
为外祖母建府第,倾注了对舅家的深情,是崇高孝义的  
体现,一如秦康公对舅家的情谊,故当以来标榜。  
壶关三老茂上书曰:“臣闻父者犹天,母者犹  
,子犹万物也故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物乃茂  
;父慈母爱,室家之中子乃孝顺阴阳不和,则  
万物夭伤;父子不和,则室家丧亡。……《: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  
言语》7、《贤媛》18是以为说理依据贤  
》18:  
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  
,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  
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阙下。”书奏,天  
[7]2382  
子感寤。  
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  
,与一婢于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  
不闻有人声密觇之,独见一女子,状貌非常,浚  
因求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  
一女? 若联姻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遂  
生伯仁兄弟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  
作妾,门户计耳! 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  
惜余年!”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  
[
4]456  
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意为  
惩戒谗言小人壶关三老茂以此向皇上谏言太子无  
,有道是小人谗言作祟,从而让孝武皇帝改变认知,  
得以释怀。  
应该说,汉人的宗经观念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原  
为维护汉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汉廷奉行罢黜百  
,独尊儒术之道,儒学便随之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  
家思想和儒家经典也取得了权威至尊的地位孔子  
[3]759  
齿遇。  
:“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  
周浚任安东将军时,外出打猎途中看上精细周到  
待客的李家女络秀,欲娶为妾,李家父兄都反对,络秀  
则说:“门户珍瘁,何惜一女? 若联姻贵族,将来或大  
。”“珍瘁”,出自诗经·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  
[8]2507  
;虽多,亦奚以为?”  
又说:“不学》,无以  
[8]2522  
。”  
可见,在孔子那里,《已经被奉于很高的位  
,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等  
著述中更是将完全经典化和经学化于此,《》  
在汉代具有治国从政伦理教化和修身自省的工具性  
意义,人们对的态度自然尤为宗崇因为文化具  
有传承性特征,这种宗经的观念自然要对魏晋士人产  
生重要影响。  
[4]578  
国珍瘁”,》:“,,病也。”  
的处境络秀从家族长远利益出发阐述问题,引用  
,言简意赅,增强说服力,家里人最终也都同意  
了她的意见。  
显然,以上用体现了魏晋时人对于诗经怀  
指国家贫困  
有一种宗崇的态度他们把当作行为的信条价  
值评判的标准以及说理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讲,这是  
另一方面,世说来看,魏晋时人用已越出  
1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3]904  
汉人宗经的藩篱,常有意引用句作为戏谑幽默、  
调笑之资,使特别地具有一种娱乐功能,这就是我  
,初不交言,直仰视云:“王乃复西戎其屋。”  
西戎其屋指西方民族的房子,用木板修建据  
们说的为戏”。这种情况,世说排调》 《毛诗序》,襄公备战西戎,妇人怜悯即将奔赴疆场的丈  
[
4]369  
篇可见6,《言语篇可见5,另外有文学3  
、《假谲13、《仇隙1。  
,故曰:“在其版屋,乱我心曲。” 《世说新语此  
,拈出版屋”,影射乱我心曲”,盖言宾客多而杂,不  
便交谈,似有心烦之意余嘉锡笺疏引程炎震云:  
魏晋时代是一个盛行幽默风尚的时代,《世说新  
[9]74-83  
又被誉为一部魏晋时人的幽默总集” ,其幽左思三都赋序曰:‘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  
默之明证集中体现在它的排调篇关于排调”,余嘉  
笺疏引程炎震云:“排当作俳。《金楼子·捷对》  
:‘诸如此类,合曰俳调过乃疏鄙,不足多称。’《魏  
二十九华陀传注引曹植辩道论曰:‘自家王与太  
。’”并案云:“此必座中之人有不可于意者,故不与之  
[3]904  
交言,且微辞以讥之。”  
故谢景重此番就取材,  
临场发挥,颇有戏弄解嘲的意味儿。  
言语篇中5为戏分别见于第1、49、  
子及余兄弟,并以为调笑。’《文心雕龙·谐隐:‘56、74、94如第1:  
文因俳说以著笑书,薛综凭宴会而发嘲调。’亦一证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  
许由,面无作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  
[3]859  
。”  
由此可见,“排调含有嘲戏调笑之意,与幽  
[
3]60  
默有着直接的关系排调篇中用而为戏谑幽默者  
有第33、36、41、46、58、64如第36:  
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边文礼见官居太守的袁奉高,一时慌张把衣服穿  
颠倒了袁见状以许由在帝尧面前毫无愧色问难边文  
礼的手忙脚乱,被问者不免窘迫和难堪,边文礼则应对  
敏捷答语中明府是尊称对方,又是给对方一个定  
,即他虽贵为长官但尚且不是帝王,因此尧德未彰”  
自不待言,边文礼进一步根据在帝尧面前,面无怍色”  
推出一个不在帝尧面前(或尧德未彰时),所以有怍  
的结论,虽是诡辩,却是一次机智的幽默应对和圆  
满的自我辩解此语一出,即刻扭转自己处境的被动,  
使自己从一种压迫压抑中解脱出来。  
袁羊尝诣刘恢,恢在眠未起;袁因作诗调之  
:“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刘尚晋明帝女;主  
[3]889  
见诗,不平曰:“袁羊,古之遗狂!”  
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化用唐风·葛生》“角  
[4]366  
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角  
”、“锦衾都是葬具袁羊见刘恢客至而未起,故引  
暗讽他睡得像死人一样,这是一种调侃和戏谑的  
言表刘孝标注引晋阳秋言刘恢之妻为卢陵长公  
[3]890  
,名南弟 也就是说,袁羊对驸马和公主开了一  
个可算是比较的玩笑;公主斥责袁羊是古之遗  
”,但也未深究可见当时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尊  
卑观念的削弱,这也正是魏晋士人敢于以作为戏  
谑凭借的原因之一。  
世说以诗为戏反映了魏晋时代出现的一种  
新的文化风貌,这种文化风貌在其他魏晋文献典籍中  
同样得到了反映,例如三国志》、《晋书三国  
·秦宓传为例:  
又如第41:  
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  
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  
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  
:“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  
:“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  
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  
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  
,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  
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  
,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诗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  
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温曰:“何姓?”宓  
:“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  
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于东乎?”宓曰:“虽生于  
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在桓公坐桓语  
:“可与习参军共语。”孙云:“‘蠢尔蛮荆’,敢与  
[
3]892  
大邦为仇’?”习云:“薄伐猃狁,至于大原!”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引自·小雅·采芑》,  
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小雅·六月中诗句。《毛诗  
[4]425  
:“《采芑》,宣王南征也。”  
又云:“《六月》,宣  
[4]424  
王北伐也。” 《诗经此二首言战争,这里属断章取  
义的引用刘孝标注曰:“习凿齿,襄阳人孙兴公,太  
[3]892  
原人故因诗以相戏也。”  
孙二人各以蠢尔蛮  
薄伐猃狁相戏,有调侃对方为蛮夷之意,是拿  
彼此籍贯来开玩笑。  
再如第58:  
东府客馆是版屋,谢景重诣太傅,时宾客满  
132  
论魏晋时期为经为戏”———世说新语所载用为中心  
东而没于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于是温大敬  
[10]976  
。  
这里的文士不像两汉博士按照经学理路解经,而  
是完全跳出宗经的藩篱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在看似谐  
谑的问答中,蕴含了争取外交优势的内在动机和客观  
效果。  
维特根斯坦认为,当我们去想象一种语言(游戏)  
[13]12  
,
就意味着在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这里讲的生  
活形式”,相当于人们生活世界中一整套的习俗和惯  
在具体的生活世界中,人们按照一定的习惯去使  
用词语语句(包括诗经中固有语汇和诗句)的活动,  
就属于维氏所说的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根植于具  
体的生活背景和情境之中,所以,一个时代的生活形式  
影响甚至决定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语言游戏在以儒学  
为官方思想的大一统封建社会里,汉人习惯于以征圣  
和宗经作为言行的准则,这样的生活形式促成了那个  
时代以的面貌那么,魏晋相对于两汉而  
较新的以或者说以为幽默的语言游戏  
又意味着怎样的生活形式呢?  
魏晋的以诗为戏具有解构经学权威的性质,  
这种取向对南北朝文化亦有影响北齐高祖高欢秉政  
时有优人石动筩,常以谐谑笑语见宠。《启颜录·论  
载有其事:  
高祖又尝集儒生会讲,酬难非一动筩后来,  
问博士曰:“先生,天有何姓?”博士曰:“天姓高。”  
动筩曰:“天子姓高,天必姓高,此乃学他蜀臣秦  
,本非新义正经之上,自有天姓,先生可引正  
,不须假托旧事。”博士云:“不知何经之上,得有  
天姓?”动筩曰:“先生全不读书,《孝经亦似不见,  
天本姓也,先生可不见孝经:‘父子之道,天性  
首先,在社会矛盾激化中谋求存在。  
魏晋是一个盛产幽默文学作品的时代,刘勰文心  
雕龙·谐隐即有云:“潘岳丑妇之属,束晳卖饼之  
[11]11  
。’此岂不是天姓?”高祖大笑。  
[14]271  
,尤而效之,盖以百数晋滑稽,盛相驱扇。”  
这种现象是伴随着魏晋幽默风尚而出现的幽默是喜  
剧的一个范畴,而任何形式的喜剧都是对生活矛盾的  
综而观之,魏晋时期人们对的接受,在一定程  
度上挣脱了经学的束缚,《与教化德行仕途有所  
疏离,已然可以是相互调侃言笑的凭借所在再如文  
篇第3:  
[15]214  
揭露 通过这些幽默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窥见那  
个时代的诸多生活矛盾例如白发赋》、《头责子羽》、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  
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  
北山移文等作品,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世与入  
世的矛盾这对生活矛盾一方面源于老庄无为与儒  
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思想冲突,另一方  
面则直接与当时社会生存现状有关从大一统的两汉  
脱胎而出的魏晋乃至南北朝,是中华历史上最为复杂  
动乱的岁月,大分裂大动荡即是这段时期社会发展的  
主流。《三国志·王粲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此之  
[3]212  
彼之怒。”  
胡为乎泥中出自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  
[4]305  
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对此诗主旨的理  
,有不同的看法。《毛传解释:“泥中,卫邑也”,认为  
[4]305  
泥中乃喻异国 余冠英先生认为此诗是苦于劳  
,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  
役的人们对统治者的控诉,这里的泥中比喻征夫深  
[12]19  
[10]547  
。”  
由此可见社会之混乱和人心之涣散在这个  
陷繁重徭役的痛苦 不管何种说法,“泥中都含  
有比喻象征之意,此处引用则直取泥中字面意义,引  
用义与本义的反差在这个对话语境里造成了一种  
幽默效果再者,两婢女的生活问答均巧用中文  
,并与情境相合,可谓诙谐打趣之意味十足。  
矛盾激化动荡不安的社会里,统治阶层形成不同的利  
益集团,在利益角逐中,士大夫阶层缺乏根本的生命安  
全保障,士人常容易成为牺牲品,故对于政治往往避而  
远之。《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羊忱逃官说:“羊忱性甚贞  
,赵王伦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军事。  
使者卒至,忱深惧豫祸,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使  
郑玄是东汉末经学大师,其婢女以未  
知是否真人真事,一时难以考证从史籍文献看,两汉  
时代并无以的显例,此处所记如果确有其  
,则说明经学束缚在汉末已有所松动,”  
于是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正在向魏晋崇尚幽默之风  
背景下大范围的以过渡。  
[14]333  
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发,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如此夸张惊险的逃官情势,意味着官场之险和士人忧  
惧之甚像羊忱这样的士人有着通过仕进走上通途  
大道的绝佳机会,但他又惧怕仕进后连性命都难保,  
这一矛盾显然根源于更加深广的社会矛盾冲突。  
13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不拘妒忌之恶;有逆于舅姑,有反易刚柔,父兄弗之  
我们说魏晋是一个多种社会矛盾交织激荡的时  
,这种矛盾交织激荡的情况从当时的幽默文学作品  
中不难窥见一二:《讥许由》、《吊夷齐文折射出渎圣与  
征圣的矛盾;《世说新语所载关于刘伶等人物任诞可  
笑的行为凸显了当时任性与守礼的矛盾;志怪小说如  
[
20]692  
罪也,天下莫之非也” 。这深刻反映了魏晋玄学之  
风对传统儒家伦理纲常束缚的尖锐挑战,同时也说明  
当时社会整体政治气候的宽松会直接影响到当时人们  
[21]145-152  
的心态  
在这样的时代中,反传统,打破常规,  
宋定伯捉鬼中对鬼的戏谑反映了信神与弃神的矛  
几乎成为一种普遍心态正是任情放诞旷达的风  
,促使人们自由洒脱处世幽默正如郑凯所言:  
我们可以认为,魏晋幽默正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  
的一种表现,因为能够暴露生活中内在可笑性的幽默 “《世说新语整部书笼罩在一种明朗高远的情绪氛围  
[
16]3  
和正剧悲剧出自一个来源———现实的矛盾 同  
,由于在充满了矛盾对立甚至对抗的世界上社会  
,幽默必然较别的一种精神表态更具有亲和力渗透  
之下,无论是安死,或是乐生,都不会极悲,也没有极  
这种氛围是魏晋士人精神高度自由的表现,是生  
命意识的本真流露,是魏晋风度的展现;而当这种生命  
[
17]5  
[9]74-83  
说服力消释力化解力调和力 因此,我们也  
可以说,幽默本身乃是魏晋人的一种主动选择。  
其次,在精神压抑中寻求超脱。  
意识达到一定高度,就会展现幽默。”  
再则,魏晋  
玄学十分考究思维论辩,清谈之风使魏晋士人群体的  
思辩力得到极好的锤炼,练就的是一个思维活跃的高  
智商群体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认为:“智力愈发达,  
伴随着汉帝国的解体,各种社会矛盾高度集中化,  
一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也失去了昔日那种  
对社会的支配力量与时局动乱儒道中衰矛盾集  
[
22]224  
喜剧就愈成功。”  
可以说玄学对魏晋的幽默戏谑之  
风客观上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种气候下,以  
世事难测相因果,士人厌弃社会进取,精神压抑,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崇尚清谈之风,寻求精神之自由陈寅恪即称世说  
[
18]194  
新语是记录魏晋清谈之书 与魏晋清谈相关联,  
魏晋玄学十分盛行,所谓三玄”,倡导的乃是道法自  
”。受此影响,无拘无束任情放达成为了魏晋时尚,  
就连礼法中较为根本的妇女纲常也在时尚的力量下动  
摇了葛洪就说:“今俗妇女,休其蚕织之业,废其玄统  
之务;或宿于他门,或冒夜而反,游戏佛寺,观视渔畋;  
为经”、“为戏是性质不同的语言  
游戏,后者对于前者是一种抗争与超越,也可以说是一  
打断”。幽默的精神正是打断精神的体现,它使  
我们从固定的思想习惯里解脱出来,体验到解脱的兴  
[23]4  
魏晋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魏晋风度也就是一种  
解放的风度从两汉为经到魏晋为  
”,正是人们解构经学束缚挣脱传统桎梏寻求心灵  
超脱的精神诉求之体现。  
[19]601  
登高临水,出境庆吊。” 《文选收录的干宝晋纪总  
亦称当时妇女先时而婚,任情而动,皆不耻淫逸之  
注释:  
诗用”,是指人们对诗歌作用功能价值的认识”。参见:钟仕伦中国诗学观念与诗学研究范式》,文艺理论研究》2015  
4。  
参考文献:  
1]范子烨.“小说书袋子”:《世说新语的用典艺术[J].求是学刊,1998,(5).  
2]张立兵.《》“的解构与文学的张扬[J].社会科学家,2007,(3).  
3]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孔颖达.毛诗正义[G]//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8]何晏(),邢昺().论语注疏[G]//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9]郑凯.论魏晋幽默文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10]陈寿.三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1]侯白.启颜录[G]//王利器.历代笑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
[
[
[
[
[
[
[
[
[
134  
论魏晋时期为经为戏”———世说新语所载用为中心  
[
12]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3]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4]刘勰(),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5]王季思,康保成.王季思文集[M].河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16]叶尔米洛夫.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M].张守慎,.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17]柳鸣九.外国幽默讽刺小说选·———提倡提倡幽默[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  
18]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葛洪(),杨明照(校笺).抱朴子外篇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0]萧统.昭明文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21]王学泰.漫谈幽默[J].文学评论,1995,(11).  
22]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3]哈维·闵德斯.笑与解放———幽默心理分析[M].王玮,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
[
[
[
[
[
[
[
[
[
[
TwoDifferentAttitudestowardsShijing  
DuringthePeriodofWeiandJinDynasties  
withtheCitationofShijinginShishuoxinyu  
HUWei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
Abstract:ThereweretwocontradictoryattitudestowardsShijingduringtheperiodofWei  
andJinDynasties,namely,takingShijingasthenormandtakingShijingasaplay,whichre-  
flectedtwoopposingtendenciesofhonoringclassicsandbetrayingclassics.TakingShijingasthe  
normembodiesthehonoringofclassicswhiletakingShijingasaplayshowsakindofbanterand  
humorousattitude,bothofwhicharedifferentlanguagegames.TakingShijingasthenormis  
obviouslyacontinuationoftheConfucianideology,whiletakingShijingasaplayreflectsthe  
newstyleofthepoetrycultureinWeiandJindynasties.Shishuoxinyuisamorerealisticrepre-  
sentationofthehistoryofWeiandJin,andkeepsagoodrecordandreflectionontheculturalfea-  
turesofShijing.UnderthegeneralculturalenvironmentoftakingShijingasthenorm,taking  
Shijingasaplayisquitespecial,whichdeservesourin-depthdiscussion.  
Keywords:Shishuoxinyu;WeiandJindynasties;cucturalenvironmentofShijing ;taking  
Shijingasthenorm;takingShijingasaplay  
[责任编辑:唐普]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