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卷第3期  
2
0185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3  
May,2018  
另类战争”:  
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1
,2  
1
彭涛,杨天宏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2.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610106)  
摘要:北洋时期军阀割据,国家出现五代式分裂局面为结束分裂,直两系军阀在控制中央政权期间极  
力推进武力统一,先后发动多次旨在建立统一国家的战争,均归失败从军事立场观察,皖军阀从事的战争十  
另类”:参战各方的战争指导思想与作战方式多不符合现代军事学的理论与普遍实践;战争基本是在双方有生  
力量并未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就决出胜负”;飞机大炮等现代武器在战场上作用受限;更有甚者,号称现代战  
,但真枪实弹的武斗并不激烈,战争持续时间及空间范围均十分有限,参战各方似更乐于文斗”,文斗内  
容却高度同质化,难以让人明白究竟为何而战以如此另类的战争手段寻求国家统一”,无异南辕北辙。  
关键词:北洋时期;直皖军阀;武力统一;“另类战争”  
中图分类号:K2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3-0148-12  
北洋时期,皖系及直系军阀先后控制北京中央  
政权,但号称中央并得到国际承认的直皖北京  
政府,实际统治区域并不大皖段当国时期,东北、  
华北华东西北及西南相当一部分地区分别被张作  
孙传芳曹锟冯玉祥及西南军阀控制,国民党则  
在广东另立中央”,与北京对抗直皖战争之后,直  
系控制中央政权,统治区域也无实质性拓展对北  
战火,兴师动众,强力推进武力统一政策战争由  
皖段首开,1920年的直皖战争乃北洋军阀武力统  
的首次尝试,结果直胜皖败直系上台之后,凭  
借战胜皖段的余威,更加笃信武力在吴佩孚的极  
力推动下,“武力统一全面展开,先后进行了两次大  
规模的对奉战争及与西南军阀的战争,虽一度取得  
对奉战争的胜利,但最终仍事与愿违,遭到失败。  
对直皖军阀武力统一政策实施失败的原因,  
学界甚为关注,相关研究从政治角度展开讨论,提出  
很多有参考价值的分析然而,战争毕竟是军事行  
,单纯从政治维度解释,有时也会不得要领以军  
事眼光观察,皖军阀进行的旨在实现统一的战  
,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另类战争:无论战争指导  
思想作战方式武器运用战争宣传,表现都非同寻  
洋时期的中国政况,杨荫杭尝有历代乱世之喻;蒋  
梦麟用当时的中国比拟印度,认为中国军阀像印度  
[1]147  
土大王一样统治各省” ;周鲠生更是一针见血指  
:“就民国全体言,则为无政府,因为事实上国中已  
无一权力的中心可以支配全国或其大部分。”  
为改变中央政府号令不出京城国家四分五裂  
的状况,直两系军阀在其控制中央政权期间点燃  
收稿日期:2017-03-1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北洋时期中国制治史(1912ꢀ1927)”(SKGT2011101)研究成果,并获得四川大学  
区域历史与边疆学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彭涛(1982—),,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博士研究生,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杨天宏(1951—),,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专门史。  
148  
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殊难以传统及现代军事理论及战争实践加以解  
本文拟对此略作分析研究,言其现象,析其原  
,补充修正既有的研究结论。  
不成正比例调查可见的各主要战场伤亡数据大致  
如下。1.角山二郎庙之战,直军死伤3000人左右,  
[6]916,918  
奉军因凭借角山之险,死伤仅800~900。  
2.榆关之战,双方均有伤亡”,直军第13混成旅旅  
长冯玉荣自杀。3.九门口之战,奉军死伤4000~  
胜负不分的战争结局  
皖军阀的武力统一既属战争行为,讨论自  
然得从战场切入由于资料有限,几乎没有可能对 5000,直军伤亡未见报道。4.建平赤峰之役,“双  
北洋时期全部战争的次数规模武器装备战场范  
持续时间伤亡人数做出精确统计存世的时人  
记载,涉及战争状况的数据,大多不甚可靠以直皖  
战争双方的伤亡人数为例,有关史乘可采信者殊不  
数见如汪德寿的直皖战争记仅寥寥数语提及伤  
:“此一役,廿六师伤人甚多”,其中团长刘振鹭深  
受重伤,“闻只有一营长———在桥上死守,被敌人一  
方伤亡甚重”,直军建平一战死伤2000余人赤峰死  
[7]191-196  
7000余人,奉军伤亡未见记载 。5.沙河  
石门寨战役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一场硬仗,据  
随军记者报道,该役直军约占参战人员20%的伤  
[8]847-848  
亡人员” ,但该役参战人数不详;另据军界人  
,直军死伤在3000人以上奉军伤亡250余  
。6.双方争夺最激烈伤亡最严重的山海关之战,  
奉军两旅共16000,战后仅剩1400余人,直军死  
[2]166  
炮打碎” 。所谓伤人甚多”,没有具体数据支  
,难知究竟多少;有一营长被敌军一炮打碎”,虽  
甚惨烈,却是听闻,不可轻易置信吴廷燮吴佩孚  
战败始末对战争场面记述稍详,却偏重于皖军伤  
,对直军伤亡数则只字未提,而即便是皖军的伤  
,所记也十分笼统如称曲同丰部第一旅伤亡殆  
,第二旅亦死伤不支”,“曲军伤亡失踪者有九千余  
[6]907  
伤甚众” ,直军具体死伤人数未见报道,或接近  
奉军伤亡数。  
综合散见数据,截止战争因政变而告结束的10  
24,各主要战场奉军伤亡约1.9万人之谱直  
军参谋长白坚武在19日的日记中写道:“连日敌死  
伤不下万数千人,精锐已耗。”此时战争接近尾声,  
[3]99  
”,“四万人之西路段军,遂伤亡殆尽” 。“伤亡  
殆尽”,“死伤不支”,全是文学描写;唯一具体的九  
所言或可印证有关奉军死伤近1.9万人的记载至  
于直军伤亡数,上述有具体统计的几次战役合计约  
千人数据,亦是伤亡与失踪合一,但因失踪可能是 1.5万人山海关战役只见奉军而无直军的伤亡统  
暂时的,且数量有时比伤亡更多,故无法据此得知皖  
,鉴于这次战役奉军伤亡溃逃达14600余人,其中  
伤亡或已近万,直军在战场上即便略占优势,伤亡稍  
,至少也有8000,加上上列战役1.5万人,直军  
伤亡总数或超过奉军,达到2.3万人冯玉祥倒戈  
,直军因曹锟被囚而很快溃退此战奉方将领张  
宗昌号称俘虏直军不下5万人,连同迭次战斗伤亡  
逃逸,共计20万人以上,“敌方所称精锐主力,已尽  
军损失的准确数据。  
相对而言,第二次直奉战争因持续时间稍长,关  
注度较高,留下的数据较为具体我们不妨以这次  
战争为例,略加分析。  
此战从1924910日开始,断断续续进行  
50来天关于战争规模,《吴佩孚战败始末一书  
作者称双方动员了共55万以上兵力,空三军  
作战,奉军还有蒙古骑兵支持,是北洋时期规模最大  
[9]306-307  
为根本覆灭之” 。揆之前列主战场伤亡数,明  
显有夸大成分若不采此带有夸大嫌疑的数据而仅  
据上述统计,则直奉双方在主战场的伤亡人数在4.2  
万人左右,再加上冯玉祥倒戈后与吴军交战中冯胡  
的战争;美国学者林霨(ArthurN.Waldron)认为,  
[4]56  
战争初期双方动员的兵力达42;曾任北京政  
[10]305  
府总统府秘书长的张国淦说,直系参战军队17,  
两军5000人左右的伤亡 ,直奉战争主战场双  
[5]911  
其中7万还是援军 ,若反直三角同盟的兵力与  
方伤亡人数共约4.7万人按照常规战争通常1:3  
[11]  
之相当,则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不到40三种说法 ~1:4的死伤比例 ,取其极值1:3,则双方在主战  
,林霨教授的说法系根据各方数据比较分析之后  
得出,且援引的数据均有具体资料来源,较为可信。  
在找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之前,可采纳其说,暂将第二  
次直奉战争双方投入兵力总数认定为42。  
然而,战场数据与战争规模及所用武器装备似  
场的死亡人数约为1.56万人。  
这样的伤亡人数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应当承  
,数以万计的官兵在战争中死伤,无疑是巨大的人  
道主义悲剧但是,它与此战前后十数年内世界范  
围内大规模战争死伤动辄以千万人计,之后国内战  
14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争伤亡动辄以百万人计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完全  
继续抗争这类虽经战争却未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的  
情况,不仅出现在两次直奉战争中,而且终北洋之世  
几乎所有的军阀战争均不同程度存在事实表明,  
战而未获真正意义的胜利,是北洋时期战争不断兵  
连祸结、“统一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曾位居政治  
枢要的罗文干认为,战争并非北洋时期的时局特征,  
不在一个量级上,只能列入伤亡较小的战争范畴。  
对于双方总兵力投入达42万人的这场战争来说,主  
战场仅有4.7万人的伤亡报道(尚不排除为动摇敌  
方军心而虚假宣传的成分),约占投入总兵力的  
12%这意味着双方军队的有生力量并未消灭,  
1
战争居然就已决出胜负”,从军事立场上很难理解。 “非战非和”,战争打得不痛不痒”,不决胜负,才是  
克劳塞维茨(CarlvonClausewitz),战争是政  
治的继续,如果说战争有特殊之处,那只是它的手段  
不同而已他特别强调:“战争既然是迫使对方服从  
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它所追求的就必须是而  
且只能是打垮敌人。”打垮敌人这一概念的含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说法,就是敌人的军队必须  
消灭,也就是说,必须使敌人军队陷入不能继续作战  
的境地”,因为消灭敌人军队始终是一种比其他一  
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局势的特征他认为,“使其战而  
一方胜也,则力胜者理强,可以统一”,所有问题均迎  
刃而解;“今则不然,有时战,有时不战,而胜败不分,  
无强弱之别”,这种不战不和不生不死的局面是国  
[13]83  
家统一之最大障碍” 。罗氏所言,从军事立场击  
中了军阀武力统一不成功之要害。  
仁至义尽的军德表演  
皖两系军阀武力统一战争中不可思议的  
[12]43-48,61-64  
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  
另类战场表现,与参战各方对战争的理解及所采  
国兵家亦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击溃其十个  
取的作战方式有关。  
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之说,强调战争的有效手段  
北洋时期,军阀间的战争与带有阶级仇杀或抗  
击异族入侵的战争带有你死我活性质不同虽然对  
军阀战争也可以是否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政  
治正确作为判断,但不同军阀之间不少主张分歧并  
非不可调和例如,国家究竟应该中央集权抑或地  
方分权,是推进统一还是实施地方自治,就不是绝对  
对立的政治主张和制度(详后讨论)。另外,军阀之  
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也使战争性质的判断  
变得复杂北洋军人看似派系众多,但追溯不过两  
代便大多同宗,一些军阀彼此是同学,有共同的师承  
关系,一些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军阀是同乡甚至邻  
如直皖战争中皖系参战的边防军两个师,其  
原系直派之某师”,抵前线以后即宣告中立,而  
在于歼敌,也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不能卷  
土重来这与克劳塞维茨的说法正好契合,可见中  
外兵家对战争的理解有相通之处以此为立足点观  
,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参战双方有生力量并未消灭  
的情况下便决出胜负”,其与寻常战争不同的另  
特征十分明显。  
对此,时人亦有清醒的观察和认知杨荫杭说:  
拿破仑有言,凡所谓战胜者,乃敌人势力之消灭,非  
破城得地之谓也。”杨氏借此评论说:“此言虽淡,而  
有至理凡民国以来所谓战胜者,皆不过破城得地,  
从未消灭敌人之势力,故虽一朝得志,仍有舟中敌国  
之势,此民国所以无宁日也。”杨氏所言,一语中  
,道明了直皖军人标榜的武力统一始终不能达 边防军中不少官兵与直军将士非姻即故,相率表  
至目标的原因所在盖战争未消灭敌人,在敌军有  
生力量尚存的情况下,战火势必重开若每次战争  
都不以消灭敌人势力为目的,也就丧失了现代军  
事克敌制胜的意义。  
示不战”,“谓如欲该军作战,除非将军官另换一  
[3]96  
” 。两次直奉战争,直奉军阀貌似势不两立,  
但双方最高统帅张作霖与曹锟是儿女亲家,战前张  
[14]836  
作霖还专门提及这层关系 在这种背景下,战  
争能够真正无所顾虑吗?  
两次直奉战争的战后历史印证了杨荫杭的认  
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虽标榜战胜奉系,实际  
只是击溃对方,因未消灭奉系有生力量,致使奉张  
很快与孙段联合,组成反直三角同盟,卷土重来。  
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虽因政变导致战败”,但有生  
力量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吴佩孚以此作为凭  
,很快纠合余部,护宪旗帜下,胜利一方  
交战双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使战争的目的性变得  
模糊到战场上,究竟为何而战,一些参战军阀自己  
也说不明白直皖战争打响,段军第一路将领曲同  
丰誓师时,困于无词可措,仅对兵士曰:“这次战争,  
名义上是说不出来的不过我们不打过去,人家就  
打过来。”又对长官说:“这回的打仗,是我们受过学  
150  
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校军事教育者,同那没有受过学校军事教育者的战  
。”后来直奉大战在即,段祺瑞在将军府会议上宣  
布开战决定,姜登选对段说:“吴佩孚年轻,即有地方  
得罪了你,叫他赔一个不是好了,何至于劳动国家的  
军队,使小百姓受苦?”并斥责徐树铮说:“什么事都  
里内作战奉军为张学良部之朱军,直军为第十五  
师全部两军交绥之后,奉军仅放一排枪,并未死伤  
一人,即行退却直军奋勇急追,致中地雷,稍有丧  
,同时奉军并以飞机示威。”此役奉军放排枪(机关  
),未见伤敌,却自行撤退,看似设计,但直军追击  
中雷,阵势已乱,奉军飞机赶来,却仅见示威”,不见  
射击轰炸,这种打法,形同演戏对此,时人曾分析  
:“山海关有天然之险,今次两军对峙,其地诚为两  
军生死关头。……然自交绥以来,双方战事,并不激  
”,直到29日下午,战争才稍微有点实际内  
[3]97-98  
是你这小孩子弄出来的。”  
即将奔赴前线,连姜  
登选这样的高级将领都不知道所战为何,遑论其他!  
在此情况下,军阀战争能够你死我活地进行吗? 这  
就导致军队在战争中怠战”,名义上数万数十万兵  
力投入,实际参战人数却大打折扣。  
[
17]890-891  
杨荫杭说:“民国历次军阀内讧,交锋者不过一  
部人众,而胜负决于俄顷之间故自胜者言之,致力  
者不过少数,而大多数坐享其成自败者言之,战败  
者不过少数,而大多数皆望风而溃此可知兵额虽  
两军生死关头的交战尚且如此,可见  
问题之严重。  
更为致命的是直系最高军政长官对已暴露出离  
心倾向且有明显异动行为之下属的姑息人所共  
,冯玉祥是直系高级将领中与主帅吴佩孚离心离  
德之人,倒戈将军闻名张作霖曾以焕章一生  
[15]716  
,装饰品居十之七八。”  
外国军事观察家也认  
:“从军事意义上讲,不少参战部队实际上与战争  
实施无关在中国,由某些精锐部队组成的军队,在  
整个战役中竟按兵不动,这对一般观察家来说会感  
[18]263  
做人,专喜在暧昧一路评之 ,堪称其人格刻画  
尽致之笔吴矛盾由来已久,其于19225月  
[8]852  
到十分意外。”  
对战争残酷程度影响更甚者,则是宋襄公不鼓  
调任河南督军后,与吴的矛盾逐渐升级,反叛之意不  
ꢂꢅꢃ[19]339-340,365  
时流露  
对此,吴佩孚本有察觉,令  
不成列”、“不擒二毛似的军德表演比如,战争  
开始之前,通常要慎重其事的宣战,没有警告决不发  
动进攻,被认为是军人的道德,公开选班公开战争  
冯援闽”,意存远祸,但直系最高领袖曹锟却试图安  
,将其调任陆军检阅使,驻军北京近郊南苑,这给  
ꢆꢃꢂ  
冯发动政变控制中央政府提供了地理上的方便。  
[
16]177  
被认为是一个军人应有的起码准则 仁  
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左右军事领袖的战争行为。  
尚其亨在分析直皖战争皖军失败原因时说:皖军之  
,虽与天降暴雨及皖军内变有关,但所以致败之重  
要原因则在行军重视仁义”。比较直皖两军战斗  
,皖军有航空军及重炮队,直军无之,且无射击飞  
机之高炮,皖军明显居于优势;但段祺瑞不忍严令  
航空队施掷炸弹,并令重炮队非至万不得已之时,不  
准施放重炮”,故直军得保存战斗力,并最终夺取战  
在南苑期间,冯积极策划政变,并与京畿警备副总司  
令孙岳联络,谋里应外合对冯的计划,“吴亦微有  
[20]96  
所闻” ,但碍于曹氏,无可如何第二次直奉战  
争打响后,吴佩孚作为直军总司令,统帅全局;冯玉  
祥任直军第三路军司令,实施其倒戈计划,采取步步  
为营策略,自北京至前线拉成一条塔形长线,前方只  
有疏疏落落的几个斥堠兵,愈到后方,兵力愈厚陶  
菊隐分析说,这种将后方当做前方”,将兵力集结在  
[20]94  
平津附近的部署,乃在谋求吴同倒” ,其反  
叛心迹已暴露无遗即便此时,作为主帅的吴佩孚  
和作为最高统帅的曹锟,仍未采取对策。《孙子:  
争胜利尚其亨在总结皖军失败的大原因时认  
ꢂꢄꢃ[17]685,686  
,“行军重视仁义”,最为关键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类似仁义之举亦时有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  
[
21]4  
所闻在关键性的山海关之战中,姜登选张学良一  
直不下进攻命令,其给士兵的解释是:“攻击命令,早  
应该颁发,惟敌军雄悍,埋伏重重,战败固然受伤,战  
胜亦必受伤大帅对于兵士,爱如赤子,伤亡过多,  
于心不忍,故屡次来电诫谕,不准轻易下攻击  
去之。”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之所以发生北京政  
,导致直军战略部署完全混乱,最终失败,政治原  
因固是根本,但从军事人员部署及调配上看,吴  
在已察觉冯玉祥不听其计的情况下,未果断去  
或将其调遣到非要害位置,亦是重要原因。  
在一些军阀的道德观念中,战争是职业性的相  
互对抗,而非出于个人之见的相互敌意,也影响到双  
[6]897  
。”  
于是在战场上出现不痛不痒的交绥场面:  
十八日午后五时,双方军队均沿金恒铁路附近三五  
15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方在战场上的表现军人的职业道德”,四川军阀  
尤其遵奉这在杨森奉吴佩孚之命在四川推进武  
力统一的战争以及四川各地军阀间的征战中均有  
体现张仁君认为,“四川军官在内战中是最文明  
”。他举例说,当两支军队在成都或重庆郊外相互  
激战时,两军军官可以在一起打麻将,各自下属到麻  
将桌边报告战况,麻将打完,像朋友一样友好分手。  
若战争分出胜负,胜利方会保护战败方军官的家属。  
若其有父母或其他长辈,获胜方军官会去慰问他们,  
看其能否每月都得到抚恤金和慰问品因此,“虽然  
四川经常发生内战,但从来没有个人的憎恨或残酷  
军阀提供了在战争中杀人如麻尸体如山积累血流  
成河的想像空间然而,想像归想像实际上,如上  
所述,按其他国家或中国其它时段的大战标准衡  
,北洋时期战争的惨烈程度远没有想像的那么严  
个中原因,除了政治及文化影响制约外,尚与武  
器性能交战各方对武器性能的掌握以及对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使用的顾忌有关。“现代化武器装备  
在战场上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军事技术角度彰显  
了直皖军阀武力统一战争的另类特征。  
在直皖军阀推进武力统一期间,交战各方的  
武器装备已有很大改进,不少武器装备如飞机和部  
分先进火炮都从国外购买而来,与清末新军的装  
备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一些武器的技术性能仍存在  
严重缺陷,加之军队对新式武器的运用不成熟,军  
阀在战争中受诸多因素制约而留有余地,不为已甚,  
就是试图大张挞伐,在尚需改进的新式武器面前,有  
时也感觉无能为力。  
[22]3[16]178页注②  
行为”  
。“从来没有的结论或过甚其  
,但部分军阀讲究职业道德则是事实。  
在这类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战争,与现代战争的  
含义相去甚远杨荫杭说:“若民国以来之战事,则  
ꢂꢃꢇ[23]95  
直与演戏无异。”  
一些战争似乎更接近仪式化  
的战争”(陈默博士语),殊少寒气逼人的刀光剑影和  
浓烈呛人的火药味。  
比如被认为在地面战场杀伤力最强大的火炮,  
其瞄准系统就存在问题,以至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  
直军炮兵总是瞄不准一次吴佩孚邀人观其炮队,  
意存炫耀,不料始终打不到目标,闹出笑话;吴氏无  
,只得亲自上阵,凭借经验,纯靠目测,方才中的,  
由于战争形同儿戏,“而不求真正意义的  
”,战争持续时间及实施范围必然有限,这又进一  
步影响到交战各方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直皖战争  
仅短短5,第一次直奉战争接近一个月,第二次直  
奉战争时间最长,也仅断断续续进行50对第一  
次直奉战争进行战地考察的英国人劳伦斯(Impey  
Lawrence)曾十分遗憾地指出:从其他国家的军事  
[24]184  
替炮兵化解了尴尬 时人常以此例说明吴佩  
孚军事才能过人,却忽略了这正是直军火炮性能低  
下的写照使用了定时引信的奉军大炮,虽较为先  
,其在战场上的运用也不尽人意随军记者英国  
人劳伦斯注意到,由于弹道设置偏高,使其空中飞行  
时间延长,相当一部分炮弹都在目标上空爆炸,结果  
[8]852  
准则观点看来,这次内战实在太短暂了” 。短  
暂的战期,狭小的战区,不痛不痒不分胜负的决  
”,使北洋军人在武力统一旗帜下进行的战争成  
为中外观察家眼中不可思议的另类战争”。  
[8]854-856  
除使文职官员受到惊吓外,竟毫无损伤” 。  
首次用于中国战场的地雷电网也面临类似遭  
这些新式武器不能说毫无作用奉军宣称石门  
寨一役直军死伤3000人以上,可能就与中奉军地  
有关但地雷阵电网阵很容易破解,却是事实。  
三道关一战,直军于头道关铺设地雷安装电网,并  
以山炮及机关枪守护,看似固若金汤,但奉军用马  
匹数百,驱之使前,触犯地雷”,地雷炸后,复用手榴  
形同摆设的先进武器”  
一定程度上,军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与交战双方  
的武器装备有关近代中国处于武器装备新陈代谢  
剧烈的时代,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冷热兵器混用阶  
段之后,北洋时期中国军队的装备貌似已十分现代  
”,飞机大炮军舰地雷机枪电网等统统用于  
战场林霨(ArthurN.Waldron)教授以第二次直  
奉战争为例指出,这次战争海空三军作战,战争  
过程中,中国北方几乎全部铁路运输能力都被用于  
运送作战人员及装备,作战方式和技术已达到甚至  
部分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堪称中国历史上  
[6]901,906  
弹投向电网,将其炸毁 这样,本来杀伤力很  
强的地雷电网,在实战中并没有发挥多大威力至  
于飞机,更是大多如同摆设战前直奉双方竞相订  
[25]51-55  
购飞机 直军有飞机近80;奉军飞机更  
,仅新型轰炸机就不下30,且聘用有实战经验  
的外籍飞行员,空中似占优势战争之初,张作霖致  
[4]56  
第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 。武器装备的现代  
,“杀人武器发生质的飞跃,为标榜武力统一的  
152  
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
26]916,919  
函曹锟,以飞机候起居之语  
,显示其占  
张的学者,他总结说:“一般而论,在这些漫长痛苦的  
日子里,因战事而丧失的生命财产并不严  
据空中优势所拥有的底气但直奉战争中,奉军空  
军对地面部队的支持作用并不明显原因之一在于  
当时的战斗机缺乏有效的空对空射击武器,而轰炸  
机投放炸弹,基本是靠驾驶员目测及手动操作,没有  
精确的目标瞄准系统,到了目标上空,随手丢几颗炸  
弹就算了事由于性能不好,战争期间,奉军飞机往  
往只是撒撒传单,偶有到战场上投炸弹者,也只是  
[1]129-131  
。”  
在僻处西南的成都,也有民众因未感受  
到战火威胁而前往观赏军阀战争的事例川籍学  
者唐振常曾亲身经历四川军阀混战时飞机飞临成都  
的情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一天飞机果然来了,但  
只有一架,低空盘旋良久,在地面观看的他和他的兄  
弟及一个传教士没有丝毫恐惧,居然有闲心去评价:  
乱掷炸弹”,对敌方形成恐吓,实际伤亡不大;反过 飞机的颜色很不好看而飞机终于没有投弹,也只  
[27]58  
,因为飞行高度有限,速度缓慢,有时还会成为地  
空临成都这么一次。”  
[
6]898,892  
面部队的攻击目标 另外,飞机续航能力也  
成问题据记载,战争之初,因传说奉方飞机数量  
性能好,直系统治下的京津百姓曾一度产生遭  
遇空袭的心理恐慌;但通过观察战局及对飞机性能  
进行研究,日本军官发表意见,谓奉方飞机续航能力  
有限,不能长距离来京津投掷炸弹,人心始稍安定;  
事实上,距战场不远的京津两地确实没有受到奉军  
唐二人像看戏一般兴奋观看军阀打仗的回  
,具有多重提示意义其一,说明军阀间战争的酷  
烈程度有限,较少伤及无辜,故战场附近的百姓没有  
太多恐惧感其二,说明战争在一个地区不常发生,  
否则老百姓就不会因好奇而往观其三,说明交战  
双方均未挟持百姓作为人质或攻守盾牌,否则百姓  
将会避之唯恐不及既有历史书写称:军阀统治下  
战乱频仍,兵连祸结,这在局部地区和特定时段应能  
反映历史真实,绝非虚构,但就全国范围及长时段而  
,则多少带有文学或宣传色彩,失之偏颇。  
[26]916,918  
空袭,可反证飞机续航能力的限度  
英国军事记者劳伦斯曾做过实战观察他以直  
奉两方的空军为例分析说:究竟直军飞机作用如何,  
很难判断实际上,它们未带回任何有关敌军驻防  
位置和转移的信息;机上没有照相设备,因此不能确  
定敌军的炮队阵地;舱内没安装机关枪,与敌军轰炸  
机相遇时不能与之交战;轰炸机所用炸弹太小,每颗  
仅约重14,用来恫吓营地上或行军中的部队尚  
,却不能真正摧毁铁路车厢或铁路线让人难以  
理解的是,奉军并未充分利用其空中优势,其飞机几  
乎每天都飞往秦皇岛,对直军和满载弹药的火车进  
行轰炸,然而总共只有约20人受伤一台机车被炸  
劳伦斯说,他仅看到过一次空战,让人大跌眼镜  
的是,这次空战居然双方飞行员是用自动手枪进行  
甚于武斗的军阀文斗”  
皖军阀推进武力统一的时代是一度受国  
人崇拜的武力主义开始褪色的时代就国际环境  
,巴黎和会至华府会议期间,和平主义思潮弥漫全  
受其影响,中国国内裁军反战的和平呼声甚嚣  
尘上被视为北洋文治派的徐世昌当选总  
[28]83  
,就是这一时势的产物而与分途被划  
一路的军人也在发生变化胡政之说:“吾人  
以今日之军阀与三五年前之军阀比较,就军队设备  
与军人智识言,已有截然不同之感曩之泄泄沓沓,  
专务安富尊荣,放纵横恣者,随时代之变化,已相继  
失败而去今后群众权威,日重一日,为军阀者非一  
(射击)”;劳伦斯由此感叹:“张作霖对他那3  
0
轰炸机所耗费的金钱与所获得的效果很不相称,可  
面修养实力,一面勉徇民意,断无持久成功之希  
[8]856-857  
[29]185  
谓得不偿失。”  
对于北洋时期军阀之间的陆战和空战,也有不  
。”  
在这种语境下,尽管直皖军阀主张武力  
统一”,为避免给人造成穷兵黩武的印象,亦不能不  
ꢈꢃꢂ  
少国人作了详细记载,留下大量宝贵的类似战地记  
者的记录蒋梦麟曾亲历发生在北京近郊的战火,  
他在回忆录中写到:“军阀之间的冲突正在这古都的  
附近间歇进行着。……我们曾经跑到北京饭店的屋  
顶去眺望炮火,那真叫做隔岸观火,你可以欣赏夜空  
中交织的火网,但是绝无被火花灼伤的危险。”值得  
注意的是,作为一个认同国民党打倒军阀政治主  
文治表示尊重,并对军事行动做的包装。  
为此,军阀不仅公开明确自己军人的身份认同,  
表示对文治的尊重,以博取社会同情,而且千方百  
计延揽文人,助其文斗”。如极力帮助吴佩孚在四  
川推进武力统一的杨森,对文人就表现出异乎寻  
常的重视时论指出:杨森,“其用人也,喜欢用一般  
持手杖穿洋服的青年,只要说是何处毕业,便可立地  
15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收入夹袋”,挂上秘书职务,进入智囊团,于是一般知  
识青年纷纷前来报效,以致成都的衙门里充满了留  
1.段祺瑞讨伐曹吴电:“年来政治,目不忍睹,  
耳不忍闻上林已作污秽之场,中枢俨成脏私之肆。  
不知国家为何物,礼义廉耻为何事凭逆取之势,无  
顺守之能,佞幸弄权,荒淫无度……伐罪吊民,春秋  
[30]  
学归来的新贵” 。大量前来效力的知识青年”,  
在军阀之间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很大程  
度上改变了战争方式。  
[6]885  
之义”,故联合东北西南共反直系 。  
在荷枪实弹的武斗开始前,“文斗率先出场,  
其激烈程度远胜武斗”。中国自古战争皆有讨”  
2.吴佩孚出师讨:“自古中国,严中外之  
罪莫大于卖国,丑莫重于媚外,穷凶极恶,汉奸  
为极段祺瑞再秉国政,认仇作父,始则倒卖国权,  
大借日款,以残同胞继则假托参战,广练日军,以  
资敌国,终则导异国之人,用异国之钱,运异国之械,  
膏吾民之血,绝神黄之裔,实敌国之忠臣,民国之汉  
奸也。……共和主权在民,总统为国民之公仆元  
(”)檄文发表,以求从道义上先声夺人。  
如唐代骆宾王为徐敬业反武则天统治的军事行动而  
讨武曌檄”,近代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而作讨  
粤匪檄”,均体现了国人作战须师出有名的思考。  
但在国民党北伐之前,将宣传手段用到极致者非近  
代军阀莫属从军事立场分析,诚如直奉战史作  
者所言:“师出无名,为行军者所最忌盖人心之向  
,即两军胜负之所由分,故必于事前先发通告,自  
称义师,而訾彼方为匪类,为国贼,此亦战事必经之  
[3]59-60  
首袒贼以卖国,吾人精忠以报国。”  
3.张作霖声讨曹锟电:“国人苦兵祸久矣。……  
夫曹吴罪恶山积,悉数难终。……人民所希望者自  
治也,则百方破坏之;全国所祷企者和平也,则一意  
蹂躏之。……流毒既深,舆情共愤,作霖为国家计,  
为人民计,仗义誓众,义无可辞,谨率三军,扫除民  
[31]86  
阶段。”  
而电报作为一种快捷通信手段的运用及  
其与报刊的结合,为军阀在战前或战争中发表类似  
于古代战争中的讨贼讨匪檄文以及正面宣传己方  
出战的合法动机提供了技术支撑,于是出现了所谓  
ꢂꢃꢉ[33]255  
,去全国和平之障碍,挽人民垂绝之生机。”  
4.曹锟讨伐奉张电称:自谓受任总统以来,“以  
振导和平为职志”,而张作霖乘东南多事,“为扰乱中  
原之计”,破坏国家统一大局,致生民涂炭,故不得不  
电报战”。每次军阀作战之前,都要打很长时间的  
电报战”,攻击对方如直皖战争,实际进行不过数  
,但战前双方的口舌笔墨之战却长达数月;第二次 以国家权力强行制止”;并宣称:“军队经过地方,所  
直奉战争,断断续续不到50,文斗的时间,如  
果从攻击曹锟贿选算起,至少延续了一年半激  
烈且历时远超实际战争的电报战”,成为近代中国  
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有中外人民生命财产,并著一体妥为保护,毋任惊  
[34]259  
”,“务期边乱弭平,国基奠定” 。  
任何人在研读各方电报之后都会发现,在传统  
历史书写中暴虐无人性且大多近乎文盲的军阀,攻  
击对方的电报居然都是义薄云天,充满正义感和人  
文气质没有哪个军阀在攻击对手时会为军人干政  
辩护,而拥护民主共和要求实施宪政主张文官政  
反对黩武主义要求废督裁军呼吁国家统一等  
主张,毫无例外地成为军阀电报战的主题。  
美国学者白鲁徇(LucianW.Pye)曾对当时督  
军之间相互攻击的300(或次,下同)通电公共演  
公告以及谈话的内容作统计分析,发现没有一份  
为军人干政辩护,而呼吁道德规范的有30拥护  
民主共和的有37要求实施宪政的有19反对  
专制独裁的有26主张联省自治的有11呼吁  
文官政治的有10反对黩武主义的有32要  
求废督裁军的有27呼吁国家统一的有38主  
张建立法律秩序的有37主张实践民权的有9  
,就类别而言,可以划归文治的主张交叉重复出  
杨荫杭说:“吾人处于电报战争之时代,势不能  
屏电报而不观今之电报,犹法庭之供状也;今之发  
电者,犹原被告也律师有格言曰:‘无谎不成状’,  
今亦有电报师,盖亦无谎不成电。……凡言不启战  
端者,则宣战之别名;凡言始终和好者,即嫌隙之别  
;凡言利国利民者,即害民蠹国之别名;凡言解甲  
归田者,即终身盘踞并传之子孙之别名故苟知发  
电者之意适与电文相反,乃以读电报此不独今日  
之电报为此,凡民国以来之电报皆作如是观  
[32]569  
。”  
杨氏所言,提示研究者去认真研读军阀间相互  
攻讦的电报然而无需费力,只要稍作浏览就会发  
,直军阀推进武力统一期间,配合武斗”,各  
种檄文通电讨伐状铺天盖地,充斥各大报刊杂志。  
兹列举四条,以窥其余。  
154  
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现了近300也就是说,几乎每次军阀的通电、  
布告或讲话,都在攻击对手的同时,提出了某些属于  
用长枪大剑,而喜用毛锥。……今人回忆直皖之战,  
[
当时直将诸檄文,多可歌可泣也。”  
37]295  
又说:“中国  
[
28]115-116  
文治的政治主张  
人更有一种天才,善拟电报此种天才,盖自民国建  
设后发挥而出悲观者或叹今日道德扫地,拟之于  
五季然观诸部诸人物所发电报,则皆足以见其道  
德之高尚与爱国之苦心,国人读之,未有不感激涕零  
者也。……后之良史,如以此类电报编入民国史》,  
显而易见,军阀之间电报战的内容存在高度同  
质化的倾向比如统一诉求,为直系和皖系军阀  
共同拥有,且手段均是付诸武力;两者的区别,很可  
能只在皖系武力统一寻求的是日本的支持,直系  
[
38]126  
武力统一寻求的是美英支持皖系以日本为靠  
则民国生色矣。”  
杨氏的评价略带挖苦意味,但指陈军阀尚文,则  
山固然可能助长日本对华侵略,有出卖国家民族利  
益的嫌疑;但直系联络美,在不明欧战之后世界  
局势变化,不知道美英代表了战后国际民主主义  
是事实从研究立场看,军阀尚文(至少是做出文的  
姿态),也许正是战争有文的因素节制,因而战场伤  
亡及战争损失缩小,战争场面以正常军事眼光观察  
显得另类的一大原因所在而杨论句末民国生  
色矣”,亦从一独特角度,反衬出国内学界对军阀之  
电报战的研究及与此相关的军阀思想及行为方  
式认识的不足。  
(或自由主义)阵营的一般国人心目中,又何尝没有  
勾结美英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嫌  
ꢂꢊꢃ[35]513-514  
”  
?就中央和地方关系言,皖军阀主  
统一”,与之对抗的地方实力派则标榜地方自  
”,双方政治主张也未尝不可兼容直系控制中央  
政权期间制定的宪法可以证明这一点。1923,北  
京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虽开宗明义地规定  
中华民国永为统一民主国”,地方制度一章将  
余论  
北洋时期,权势重心失却,国家陷于分裂,而近  
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威胁与日俱增内忧外患背景  
,“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就内涵而言,  
地方分为省县两级,省得自主制订省宪,惟制宪机  
ꢂꢃꢋ[36]  
关构成须遵照国宪之规定 省作为地方”,统一是要建立国家权势重心,结束分裂割据状况。  
以自己制定省宪,所设计的国体明显属于联邦制  
范畴,其设计者并未将自治统一国家的建构  
放在绝对对立的位置,已一目了然。  
胡政之说:“吾曹日日所希望者,国家有中心势力与  
中心人物,足以戢野心家之封建思想,而导政治于宪  
政轨道今则举国迨成一盘散沙之势,中心人物既  
渺不可得,中心势力亦破坏分裂不可收拾。……使  
中心势力长此破坏,中心人物长此缺乏,则国家终于  
从思想主张或信仰(如果军阀也有信仰的话)上  
,军阀标榜的不同信仰也未必对立到需要动用武  
力来消灭对方的程度如冯玉祥信仰基督教,被称  
基督将军”;张作霖号称信仰四民主义”,在孙中  
山的三民主义里加上民德主义”;孙传芳主张三  
爱主义”,爱国爱民爱敌”;吴佩孚信奉三不主  
”,不纳妾不存钱不入租界”,偏重个人道德  
[39]577  
无可救治,呶呶于和战之辩,又何益哉!”  
在此  
形势下,直两派军阀旨在推进统一的战争,尽  
管也带来负面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尽在人们抵制之  
杨荫杭曾表示,如果段祺瑞果有统一全国之武  
[40]17  
,段家将亦未可厚非” 。对于直系旨在推进  
与民族主义气节;段祺瑞曾三造共和”,其政治主张 统一的直奉战争,也有不少国人持支持态度据  
大致可归纳为共和主义一路凡此种种,如果都 192259日胡适日记记载,丁文江甚至把这次  
可以叫做主义”,彼此之间似乎也没有大动干戈相  
互杀伐的理由尤其是孙传芳标榜的三爱主义”,  
连敌人也在爱的范围,若真笃信之,就更没有与其他  
军阀征战的道理。  
战争上升到文野之争高度,把吴佩孚获胜看做是  
文明的胜利而由衷庆幸,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  
[41]663  
之叹 对于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失  
,也有不少人深感惋惜康有为在直系因冯玉祥  
倒戈而败后,一病数月,他在给吴的信中说自己生  
平伤心过于戊戌,以公败为仆病”,对于具有亲日倾  
向的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后的政治举措,康氏徒呼  
然而,或许越是因为难以找到发动战争的理由,  
就越要寻找理由,于是出现军阀战争期间文斗甚  
武斗的局面杨荫杭对军阀之间的电报战有独  
到的观察和评价他说:“五代时有武人,谓安邦定  
国在长枪大剑,安用毛锥而孰知今之武人,并不能  
[42]1116  
奈何”,而寄希望于吴能东山再起 。  
然而,皖两系军阀推进统一的战争,最终  
1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都遭遇失败个中原因,通常认为与第一次世界大  
这与当时军人普遍谈政治的风气有关军人本以服  
从命令为天职,但北洋时期,军阀头脑中却少有这样  
的观念当是之时,思想政治多元,人人都谈政治,  
军人也卷入政治之中白坚武说:“乱世师长以下可  
以不通政治”,“师长以上则应具政治之常识及其方  
,不然则()自立之道有时以善因而得恶果,更  
战之后两次国际和平会议对和平主义的鼓吹有  
。19221231,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胡适  
新年的旧话中表示:“武力统一是绝对不可能  
[43]106  
,做这种迷梦的是中国的公贼。”  
胡适所言,  
道明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新趋势受此影响,曾  
为国人崇尚的武力不再被认为是实现统一的唯  
一选项,“和平统一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政治目标,中  
国国内废督裁军呼声由是高涨在此形势下,“统  
政治目标的正义性武力手段的不合理  
所掩盖直军阀所进行的标榜统一的战  
[44]443  
无从言报国之一途矣” 。军人懂政治当然无不  
,但公开谈政治则无异对政治实施干预,这与军人  
不能干政的现代政治原则明显冲突由于不同军人  
所谈政治不尽相同,于是导致因政治主张多元,同系  
军人内部出现异类的情况就直系而言,最大的  
,开始面临众多内外因素制约,致使双方在策划战 异类莫过于冯玉祥冯氏作为军人,不以服从命  
争时,属于军事的战略战术考量较少,属于非军事的  
政治宣传偏多,在战争实际进行中亦顾虑重重,不为  
已甚这是皖直两系军阀武力统一战争呈现出  
十分另类的形态并最终招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稍后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走的仍是武力统  
路线,却取得成功似乎又反证了即便在当时的  
语境下,直军阀标榜武力统一”,也并非绝对不  
可能成功的路线选择事实上,直系在直皖战争和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先后战胜皖系和奉系,已取得武  
力统一的阶段性成功,说明直系最终失败的原因尚  
不能单纯从和平主义武力统一路线的制约上  
去寻找。  
令为天职,侈谈政治,居曹思汉,倾向苏俄,因与据称  
受到美国支持的曹吴发生矛盾,遂策划政变,致全  
局瓦解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历史表明,直系之败,很  
大程度上乃是因为内部分裂即武力本身不能统  
ꢂꢃꢌ[45]367  
所致 。  
对于皖直军阀的武力统一”,杨荫杭曾写过一  
篇题为统一之奇谈的文章,:北洋时期,北方主  
张武力统一,南方主张北伐,也要求统一;北方之  
,不在亟求统一,而在北方不能自行统一,反欲统  
一南北”,南方之咎,不在不苟求统一,而在南方  
不能自行统一,反自以为操纵南北统一之  
[46][47]137  
” 。杨氏说的南北自身不能统一,包括自  
身武力不能统一,号令歧出;“武力自身不能统  
”,武力统一不啻梦呓杨氏所言,提供了对  
北洋历史独具慧眼的观察,从军事立场击中了皖直  
军阀武力统一的要害。  
直接原因仍在军事上稍作深入研究就会发  
,导致直皖军阀武力统一失败的军事原因在  
,标榜武力统一的军阀,武力本身就未能  
统一”。以直系为例,其力量看似强大,内部却有  
洛之分,尤为严重的是冯玉祥与吴佩孚对立。  
注释:  
杨氏认为,当时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而相对其学术盛而人才众,优劣立判;略似三国之分裂,而三国尚能各自统  
,亦远不及;略似南北朝之分裂,而西南同派更自相仇视,并非六朝之比,北方同派亦自相仇视,尚非元魏之比;略似五代之  
分裂,而五代所失不过燕云十六州,今之所失,将子子孙孙为奴隶牛马,万劫不复杨荫杭今之时局》(192067),  
杨荫杭著老圃遗文辑》,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12ꢀ13。  
周鲠生时局之根本的解决》,《太平洋》,1923年第2。《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认为,在旧有王朝制度被推翻的民初,军权  
成为决定国家政治更重要的因素,但问题关键不在军权膨胀,而在军权太分散,难于赢得对全国的控制”。参见:费正清等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0ꢀ11。  
比如有关四川军阀混战的记载,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大小不同的战争多达478,破坏巨大但文公直的最近三十年中国军  
事史却基本没有提到四川的战争,可见其重要性及影响均在可以被文氏忽略的地步,也说明有关四川军阀战争的数据有  
可能被夸大。  
据称:“直奉双方关于陆军之战斗,各以10余万大军分成3,互相对垒同时因地势与战略之关系,两方又出动其海军,并  
策划空中飞机战”,直军仅在秦皇岛就有舰艇6,运输舰20,还有外国舰艇及驱逐舰20,只是奉军飞机稍占优势,可  
156  
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以弥补海军的不足不仅如此,奉军更有蒙古骑兵支持参见:《吴佩孚战败始末》,章伯锋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第  
4
,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916-919。  
参见:白坚武第二次直奉战争日记》19241019日记载,章伯锋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4,952。《甲  
子直奉战史,其中交战激烈的九门口山海关攻守之战,奉军二六两旅共一万六千人,战后查点,每旅只有六七百人,死  
伤可谓众矣因未言逃亡数,无法采纳参见:上海宏文图书馆编甲子奉直战史》,章伯锋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第  
4
,898。  
由于资料有限,加之兵不厌诈,战事宣传大多夸大其词,本文基于历史记录”(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战争双方的宣传)所作  
统计很可能与实际伤亡数字有一定距离;另外,战争打响后,战场甚多,殊难全数统计,本文统计数反映的是主战场的伤亡,  
特此说明。  
战争期间的虚假宣传比比皆是,以第一次直奉战争为例,战前直系被认为拥有37万军队,实力雄厚,但是实际能够调动的军  
队人数只有13,伤亡人数当然也会相应大打折扣参见:WouOdoricY.K.MilitarisminModernChina:theCareerof  
WuPei-fu,19161939.StudiesoftheEastAsianInstitute,ColumbiaUniversity,1978.p.81.  
克劳塞维茨特别强调指出:“怎样才能增大获胜的可能性首先,自然是使用打垮敌人时所使用的方法,即消灭敌人军队和  
占领敌人地区。……当我们进攻敌人军队时,是想在第一次打击之后继续进行一系列打击,直到把敌人军队全部消灭,还  
是只想赢得一次胜利以威胁敌人,使他觉得我们已占优势而对前途感到不安,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在以打垮敌人为  
目的的情况下,消灭敌人军队才是真正有效的行动。”参见:〔克劳塞维茨战争论1,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52  
。  
毛泽东指出:“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  
歼灭其一个师。”参见: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231。  
杨氏举例说:“近者粤桂之役,人皆曰陈炯明胜;鄂之役,人皆曰吴佩孚胜然此所谓胜,亦破城得地之谓也就物质上  
之势力而言,两方皆有敌人,势力固未稍灭就德义上之势力而言,两方皆有制造敌人势力之机会,此实不得谓之胜。”参见:  
杨荫杭》(192192),杨荫杭著老圃遗文辑》,403。  
ꢃꢂꢄ皖军重仁义不仅表现在不愿轻易动用先进武器上,而且表现在处理与敌军将领的私交上皖军作战计划,由吴光新一军  
会同西北军夹攻郑州,以击直军之背,而绝其后路接济但吴率部路经武汉,因与鄂督王占元有八拜交”,遂应邀赴署相叙,  
结果一去就被羁押,吴军缴械,直军遂无后顾之忧可见,吴光新注重私交,是皖军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ꢃꢂꢅ冯玉祥说,吴佩孚要其在河南为拟议中的统一战争筹款,他明确表示拒绝,接到拒绝电文,吴佩孚更把我恨之入骨”,认为  
在曹吴他们一般人,简直看我为活妖怪”。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发生前夕,冯玉祥曾明确对其身边人说:“吴佩孚为要打倒异  
,为所欲为对奉战事目前已至一触即发的地步,这种战事,我们誓死反对吴若有命令给你们那边,你们万万不可接受。  
第二,我们须利用形势,相机而动将来我们若果成功,必须迎请中山先生北来,主持一切。”反叛决心,已然下定。  
ꢃꢂꢆ白坚武评价此事时认为,当冯与吴势成水火之时,“吴意令冯援闽,而曹竟令入拱京师,检阅使令下,一师三混成旅之编制匆  
卒即为之成立初利用之以驱黎,继欲拥之以自卫,神志昏迷,是非颠倒,不待十三年之倒戈而已知其将败矣”。参见:杜春  
和等编白坚武日记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496-497。  
ꢂꢃꢇ杨荫杭老圃遗文辑126页中还有对军阀尽全力打电报战的讽刺文字。  
ꢃꢂꢈ曾经是中国最有实力的军人的吴佩孚,就一再宣称自己只是个军人,不懂政治”,主张将政治问题交由政治家解决;1924  
10,正当势力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在参议院的宴会上表示,愿国会为之记名入武庙而不入文庙”,以示不争政权之  
,其军人的身份认同十分明确(参见:鲍威尔著鲍威尔对华回忆录》,邢建榕等译,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89;中国社  
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白坚武日记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404)。另外,美国学者白鲁恂(LucianW.  
Pye)就注意到,在对奉张作战过程中,“洛阳的军事领袖极力证明汰除军人政府,恢复在议会控制之下的文官政府的努力的  
正当性”(参见:LucianW.Pye.WarlordPolitics:ConflictandCoalitionintheModernizationofRepublicanChina.Prae-  
gerPublishers,Inc.,1971.p.124)。  
ꢃꢂꢉ张作霖第二次通电曰:“国家不幸,兵祸频仍,……曹吴迭次称兵,毒痛海内,视国家为私产,以民命为牺牲,玩视天灾,摧残自  
义愤所激,万口同声作霖同属国民,敢忘匹夫之责,出师声讨,不后仁人。”参见:章伯锋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  
4,888。  
ꢃꢂꢊ孙铎指出:“当吴佩孚的走狗杨森进攻四川时,对人民宣言他是为统一而战,是为实践华盛顿会议的列强的要求而战华盛  
顿会议以吴佩孚为能实行他们要求的人,所以杨森就这样宣言说吴佩孚是代表华盛顿会议列强的这个宣言完全表示吴  
佩孚是英美帝国主义的计划实现之人。……因为吴佩孚有这样大的武力和组织力,他更是中国人民最危险的仇敌。”  
15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ꢋꢃꢂ见该宪法第124条至135条之规定。  
ꢃꢂ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政变的冯玉祥战前曾对人说:“中国直鲁豫就不能统一,何况全国呢?”所谓直鲁豫不能统一,是说  
直系在自己的地盘内就不能统一,故缺乏统一全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蒋梦麟.西潮·新潮[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汪德寿.直皖战争记[G].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1962年第2.北京:中华书局,1962.  
3]濑江浊物.直皖战争始末记[G].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1962年第2.北京:中华书局,  
962.  
[
[
1
[4]WALDRONA.From wartonationalism:Chinasturningpoint,19241925[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5.  
[
5]张国淦.第二次直奉战争内幕[G]//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4.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6]上海宏文图书馆.甲子奉直战史(节录)[G]//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4.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7]文公直.最近三十年中国军事史:第三编战史”[G]//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64.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966.  
8]劳伦斯·英培.中国军队的军事力量———军阀统治时期[G]//来新夏.北洋军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9]张宗昌发表从锦州打到天津经过通电[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军事().南京:江苏  
古籍出版社,1991.  
[
[
1
[
[
[10]王光宇关于冯玉祥倒戈反直在北京等地军事行动给王怀庆报告(1924114)[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  
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军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
11]陆熙昶,沈于干.战时伤员的早期救治[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4,(3).  
12]克劳塞维茨.战争论:1[G].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罗文干.狱中人语[G]//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16.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6.  
14]宁武.孙中山与张作霖联合反直纪要[G]//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3.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15]杨荫杭.谈兵(1923219)[G]//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16]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M].杨云若,萧延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7]尚其亨(遗稿).直皖战争(近代史所打印件)[G]//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3.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18]政之.北京政局蜕嬗记:[M]//王瑾,胡玫.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9]冯玉祥.我的生活[M].长沙:岳麓书社,1999.  
20]陶菊隐.吴佩孚传[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21]计篇[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孙子兵法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  
22]张仁君.策动川黔两省参加北伐之回忆[J].春秋,1961,(98).  
23]杨荫杭.今小学(4)[G]//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24]沈亦云.亦云回忆[G]//传记文学丛刊之十一.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8.  
25]吴佩孚为奉军在沪洽购意国飞机亟应查禁电(19221018)/吴佩孚关于添购军用飞机密电(19231213)  
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军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6]吴佩孚战败始末[G]//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4.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27]唐振常.四川军阀杂说[M[//唐振常.俗轻集.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8.  
28]WouOdoricYK.MilitarisminModernChina:theCareerof WuPei-fu,19161939[M].StudiesoftheEastAsian  
Institute,ColumbiaUniversity,1978.  
29]冷观.山西之战(1925726)[M]//王瑾,胡玫.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0]成都通信·杨邓交恶之由来[N].申报,1924-09-03.  
31]奉直战史[G]//章伯锋.北洋军阀(1912ꢀ1928):4.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32]杨荫杭.电报研究法[G]//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33]张作霖通电讨曹锟并下动员令[G]//古蓨.甲子内乱始末纪实//来新夏.北洋军阀:4.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34]曹锟下令讨伐奉张[G]//古蓨.甲子内乱始末纪实//来新夏.北洋军阀:4.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8  
杨天宏另类战争”:北洋时期直皖军阀的武力统一  
[
35]孙铎.吴佩孚与国民党(192359)[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与中国革命文献资  
料选辑(1917ꢀ1925):2.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36]杨天宏.比较宪法视阈下的民初根本法[J].历史研究,2013,(4).  
37]杨荫杭.文章(192156)[G]//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38]杨荫杭.滑稽之统一与滑稽之分裂(19201112)[G]//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39]政之.时局感言(1917124)[M]//王瑾,胡玫.胡政之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0]杨荫杭.段家将(1920614)[G]//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41]曹伯言.胡适日记全编:3(1919ꢀ1922)[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42]康有为.致吴佩孚书(1925610)[C]//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43]胡适.新年的旧话(19221231)[G]//欧阳哲生.胡适文集:1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白坚武日记:1[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冯玉祥日记:1[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6]杨荫杭.统一之奇谈[N].申报,1920-11-26.  
[
[
[
[
[
[
[
[
[
[
[
[47]杨荫杭.统一之奇谈[G]//杨荫杭.老圃遗文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NationꢀsUnificationbyForceofZhiliandAnhuiCliques  
inthePeriodofBeiyangGovernment  
1
,2  
1
PENTao ,YANGTian-hong  
(
1.CollegeofHistoryandCulture,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  
2
.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Chengdu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106,China)  
Abstract:IntheperiodofBeiyanggovernment,Chinawastornapartbywarlordsandwas  
splitastheFiveDynasties.Duringthetimesofcontrollingthecentralregime,AnhuiandZhili  
cliquessuccessivelypushedforwardtheunificationbyforcetoendthisstatus.However,observ-  
ingfromamilitarystandpoint,thosewarswerequiteoffbeat.Aboveall,theguidingprinciplesin  
thosewarsseemedtofallshortofthetheoryofmilitaryscience,anddifferentiatefromthenor-  
malpracticeofthemodernwars.Winnercameoutquicklyinthosewarswithoutlargecasualties,  
whilemodernweaponssuchasplaneandcannonexertedlimitedeffects.Furthermore,although  
claimedasmodernwars,thefightswithliveammunitionwerenotfierce.Everypartyseemedto  
bemorelikelytodotheverbalstruggles,thecontentsofwhichwerehighlyhomogeneoussothat  
itishardtounderstandwhattheywerefightingfor.Seekingforthenationꢍsunificationinsucha  
strangestrategyisjustrunningintheoppositedirection.  
Keywords:theperiodofBeiyanggovernment;ZhiliandAnhuicliques;thenationꢍsunifica-  
tionbyforce;offbeatwars”  
[责任编辑:凌兴珍]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