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卷第4期  
2
018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4  
July,2018  
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  
话语权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1
2
赵万江,杨雨林  
(1.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066;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488)  
摘要: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核心内涵它传入中国之后,开启了马克思  
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从早期探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制度设计和意识形态整  
合取得显著成果,再到之后脱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而导致政治话语权曲折发展,留下了深刻教训。  
改革开放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之下,党的领导民主与法治成为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  
话语权的一体两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关键词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发展的新境界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  
2
1世纪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4-0034-08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在人类历  
史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代表着无产阶级  
和广大劳动者解放的政治话语权开始形成,彻底改变了  
传统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一小部分人垄断物  
质生产资料,进而垄断精神生产资料,将有关政治发展  
道路发展方向发展制度的话语权控制在自己手中的  
局面,从此无产阶级开始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并进一  
步发展为代表自身利益的政治话语权,即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进程的发展演变,在空  
间上呈现出了一些规律,即运动中心从西向东的转移,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形成于西方,发展壮大于东方。  
尤其是作为一种政治话语权来理解的时候,马克思主义  
所追求的就是理论掌握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  
解释世界的精神武器,进而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武器,  
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让社会主义制度落地生  
从这个角度出发,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话  
语权发展的中心就进入了东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却始终牢  
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  
宣言的基本思想看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  
权的核心内涵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中所  
包含的基本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虽然  
时空条件的转变会使一些具体问题发生变化,宣言》  
基本思想的科学性却是始终无疑的尤其是体现马克  
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政治话语权,其核心内涵始  
终都是聚焦于宣言的基本思想当中,那就是体现无产  
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解放要求的话语权,即从政治发展  
收稿日期:2018-03-07  
作者简介:赵万江(1963—),,四川开江人,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杨雨林(1991—),,四川阆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成  
,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与政治哲学。  
34  
赵万江杨雨林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的角度通过对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政治理念作出一系  
列规定性描述和要求,进而使政治发展服务于代表无产  
阶级利益要求的经济基础,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  
化生活水平;并且在理解和认识政治问题时,要注重从  
经济基础的角度入手,挖掘政治现象的深层次根本性  
动因,引导人民群众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原理出发来认识政治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真正掌  
握人民群众。  
(
)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  
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实现条件  
话语权的实现是物质生产硬实力与理论学说  
软实力相结合的产物,既要有相应的言语和表达形  
()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最高目标  
政治话语权是政治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实现方式,其  
目标是聚焦实现领导和主导政治发展的方向制度与道  
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逻辑理路,首先是无  
产阶级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形成自身的政治思  
,在阶级斗争中取得政治话语权,进而在革命斗争中  
取得政权,并将政治话语权发展为政治领导权和主导权  
来不断巩固政权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最低  
目标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并不断巩固政权宣言》  
又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  
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  
,更要有表达的媒介和平台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  
的实现,既依赖于其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备  
性的支撑,更需要有表达的渠道传播的平台予以保障,  
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马  
克思恩格斯在掌握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  
的分析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指出至  
今一切社会的历史(原始公社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  
[1]400  
的历史” 。在阶级社会中,各个独特彼此对立的阶  
级必然走向阶级斗争,这种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这种对立和斗争关系开  
始走向简单化公开化就在这种斗争关系之下,蕴含  
着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钥匙”,即共产党是实现无  
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要通过在共产党领导下的  
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向共产主义过渡  
奠定条件。“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  
[1]434  
。”  
这表明共产党是将实现工人阶级现实利益与实  
现未来美好社会相结合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  
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是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每个人自  
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对政权掌握并非马克思主义  
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最高目标应聚焦  
于未来的理想社会之中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对未来社会的具体特征并未做详细性的描述,但对有关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却有科学的分析,那便是通  
过无产阶级这个特殊阶级自身的解放,进而达到全人类  
的解放,实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  
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1]421  
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只有将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  
手中,才能掌控生产资料,进而使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  
观点和学说具有真正的话语权。  
()坚持政治发展服务于特定经济基础的原则是  
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本质要求  
[
1]42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宣  
的核心思想这个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  
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每个人自由  
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是消除了三大差别”,摆脱了  
物质匮乏阶级压迫的全新社会,即马克思主义语境下  
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最高目标。  
[
1]385  
” 。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就是强调从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反作用的  
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政治发展,坚持经济决定政治,政治  
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历程  
话语权包含着权力”、“权利权威三个维度。  
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特定情况下政治对经济也具有决 权力是强调依靠物质科技暴力予以支撑的支配力,  
定性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本质要  
,就是在政治发展中强调政治上层建筑要服务于代表  
无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基础,并高度重视政治上层建筑在  
特定情况下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在现实政治发展  
,就是强调政治道路的选择制度的设计职能与机构  
的配置要服务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要有利于做  
大做强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  
侧重阶级性;“权利是强调一种合法性与正当性资格,  
侧重伦理性;“权威则强调话语本身的魅力性科学性  
与崇高性,是建立在权力权利基础上通过实践反  
复证明和长期积累而实现的话语权最高形式因此,不  
同的话语内容决定了话语权的实现方式各有差异,有的  
侧重权力维度,有的侧重权利维度,而政治话语权  
必然代表鲜明的阶级性,因此权力要素是政治话语权  
3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产生的基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 总的来讲,1921—1949年之间,由于党尚未取得执  
[
2]1471  
思列宁主义”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  
义政治学说但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未形成自己的领  
导力量,没有从自在阶级上升到自为阶级,没有以一个  
有组织有纪律有目标的政治力量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同时也缺乏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者和传播平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我国的历史演变应  
当以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为逻辑起点。  
政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开始形成但未牢固确  
这一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构建,主  
要是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思想领导权,进而为取得政权提  
供必要准备,体现为通过武装斗争争取政治话语权—  
获得思想领导权取得政权的建构逻辑并且,这一时  
期也开始了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话语权的思想  
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尝试,为政权建立后进  
一步构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
)1921—1949:中国共产党构建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的早期探索  
1
921,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代表中国  
()1949—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制度  
设计与意识形态整合构建马克思主义优势政治话语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  
变为执政党,面对国内复杂的阶级阶层状况,以及由此  
产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错综复杂的局面,构建马克  
思主义优势政治话语权,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以引领  
国家民族的前进方向,成为了当时党的艰巨任务。  
1.制度设计:奠定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制  
度框架  
工人阶级的领导力量初步形成中国从此拥有了传播  
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  
在中国开始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坚持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党的一大召开,明确了党的  
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等主要问题这一时期,中国共  
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党的  
奋斗目标中,即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  
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工人阶级建立国家,通过无产阶级  
专政达到消灭社会阶级的区分党成立初期对马克思  
主义政治话语权构建基本上源于宣言中的要求,聚焦  
于最高目标,对中国具体国情和阶段性任务的认识还显  
得不成熟党的一大召开后,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党  
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构  
建也明显更加深刻这体现在党的二大对国际形势和  
中国国情做出了科学分析,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  
领和最高纲领,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做出了相应的  
细化,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有崇高理想,政治发展路线  
图与时间表相结合的思想开始逐步形成。  
制度是一种长期性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制度对行  
为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规范力新中国初期,毛泽东和  
党中央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指导约束规范党员领  
导干部和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日常行为,奠定了构建  
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制度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实行入宪制度,突显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的权威地位;第二,实施学习制度,落实马克思主义政  
治观的指导地位;第三,制定教育制度,普及马克思主  
义政治思想;第四,开创学术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政  
治思想的本土化改造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成立初期,由于严峻的生存环境,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力量在不断斗争中得以发展壮大,其对马克思主义  
政治话语权的构建主要是依托武装斗争获得政治话语  
,再以政治话语权获得思想领导权,为夺取政权提供  
必要的前提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的上海  
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同年11月的广州起义、1928年成  
立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7月通过  
苏维埃临时组织大纲》,这一时期,党在走农村包围  
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路线下,坚持以武装斗争夺  
取政治话语权,以工农民主专政巩固政治话语权,以议  
行合一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保障政治话语权三个  
方面在抗战时期,党创造性地实施了三三制原则,  
团结了最广泛的抗日力量,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  
线,在特殊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做出了创造性  
的发展。  
初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为马克思主义政治  
话语权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奠定  
了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制度框架。  
2.意识形态整合:提供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  
的思想文化环境  
按照政治话语权的实现逻辑,在革命阶段,主要是  
依靠武装斗争取得政权,从而将革命阶级的政治话语权  
发展为思想领导权,而政权取得之后,就要将政治话语  
权进一步发展为政治领导权和主导权与革命时期主  
要依靠武装斗争不同,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  
主要通过意识形态整合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优势  
话语权,使代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社会政  
价值观念理论学说得到普遍性的认同通过推动  
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推动知识分子进行思想  
改造,建立全新的社会文化事业,的结合  
36  
赵万江杨雨林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中进行意识形态整合,为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提  
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供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1.党的领导民主与法治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  
权的一体两翼”  
3
.急于求成和过于求纯的大民主”:构建马克思主  
义政治话语权的实践偏差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  
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  
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和党中央虽然通  
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意识形态整合,为构建马克思主  
义政治话语权奠定了制度框架和思想文化环境,但由于  
缺乏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经验,后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开  
始出现急于求成和过于求纯的错误倾向,在尊重思想意  
识的差异性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方面出现了偏差,同时  
出现了脱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合理关系范畴来看  
待政治发展的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19574  
,党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同年9月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对国内各领域中阶级斗争的形势判  
断有所夸大,鼓励使用大民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  
,以致党内民主开始遭到破坏。  
[4]  
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人民民主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形式,法治是人民民  
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民主与法治作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形式价值追  
求和基本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  
权在中国的核心理念,其重要性不断突显,在改革开放  
以来党的历次中央全会和全国人大会议中均有充分的  
体现与之相应的则是强调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进行民主法治建设,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  
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建设成  
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一体两翼”,坚持党的领  
导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核心和根本保证,民主  
与法治的制度建设和观念普及成为重要支撑和内在要  
。  
(
)1966—1976年的曲折发展:脱离经济基础来认  
识政治话语权  
十年文革爆发,更是给党和国家发展带来了灾难  
性的挫折这一时期,虽然从权力的维度来看,党在意  
识形态领域中几乎树立了绝对的政治话语权,具有不可  
质疑的权威性,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纯粹单一化只是静  
态性的意识形态安全在这样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主流  
意识形态得不到创新和发展,从动态上看不符合国家意  
识形态安全的长远发展需要并且,这一时期对马克思  
主义政治话语权的理解和构建脱离了相应的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背离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  
,脱离了相应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孤立静止地看待  
政治上层建筑的状况,过度聚焦于阶级斗争的实践维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法  
律依据和保障,宪法中体现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政治发展  
的方向和道路。1982年宪法是中国的现行宪法,其中明  
确规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  
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  
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马克思主义  
政治话语权的核心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发展  
道路方向制度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要求。1987年党  
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  
度而忽视了对阶级分析方法的科学运用,导致马克思主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偏差。  
)1978年至今的传承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  
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提出,深化了对构建马  
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科学认识,牢牢抓住了经济建设  
这一支撑政治话语权的硬实力基础,同时坚持改革开  
,持续扩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发展的空间,让一  
元指导思想与多元思想文化在交锋中不断创新,四项基  
本原则更是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本质  
要求。  
(
思主政治话语权演变的整体态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在中国迎来了传承与创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优势  
话语权历史和经验的总结,以及对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出  
现偏差的反思,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  
权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为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将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作为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  
关键词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  
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176  
” 。从此,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建构在中国的发  
3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  
话语权的内涵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例如党的领导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就  
得到高度重视,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措施在制度层面予以  
落实;民主与法治建设是世界文明的潮流,也是宣言》  
基本思想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法  
治观的指导下,借鉴其他国家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成功经  
,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加强对外来经验的本土  
化改造和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升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  
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道路;而贯穿这其中的是,伴随着实  
践的成功所给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巨大自信心,  
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政治话语权的关键词。  
[
5]  
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  
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党的十六  
,首次指出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强调的  
关键词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宣言中所包含的基本思想,  
又体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传统文化和人民意愿,宣  
基本思想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结合  
的产物,它包含着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维度的话  
语权要求,即坚持四个自信”,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构成  
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主体框架。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  
开创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  
关键词,体现在通过对政治发展的道路制度理论文  
化四个领域中确立政治话语权,从而确保党和国家事业  
[7]  
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道路关乎旗帜和方向,不同的 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方位发  
发展道路决定了不同的发展结果,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  
话语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核心所在因此,党  
在政治道路问题上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  
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在政治制度话语权上,体现为坚持党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民主  
与集中的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  
发展”。在政治理论话语权上,体现为不断巩固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  
坚持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强化坚持,勇于捍卫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  
生了全新的变化,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的  
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在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发展  
的新境界可以说,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  
新时代所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开创性意义,  
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的发展从民族  
奋斗历程的维度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维度中国共产  
党国际政治话语权建设的维度具有一系列开创性意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马克思  
主义政治话语权发展的新境界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一篇大文章,贯穿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从早  
期的艰苦奋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政权  
的巩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  
最为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再到实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使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奠定了马克  
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硬实力基础;再到党的十八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话语权工  
,将构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作为党治国理  
政的关键一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我国发  
展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的相关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  
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内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6]22  
。” 始终坚持理论创新的传承性在政治文化话语  
权上,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注  
重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  
有益成果,但对西方的政治思想持批判性借鉴的态度,  
高度重视外来思想的本土化改造,坚持文化建设要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强调树立文化自信。  
总的来讲,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  
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了传承与创新并重坚持与包容并举  
的开放型态势,其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引领社  
会思潮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得到了不断巩固一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发展的基本观点得到  
系统研究和广泛传播,其核心内容始终是我国政治发展  
的根本遵循;另一方面,又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尤其是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所提出的新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政治  
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提炼了一系列具  
38  
赵万江杨雨林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中国梦”、“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意识”、“新型大国关系。  
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实践中,它体现为无论  
时代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事业发展进行到哪一个  
阶段,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道路和方向只能坚持不能放弃,这都是新时代中国进  
行一系列开创性事业所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而坚持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正是对坚持这些基本原则  
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创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  
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些标识性概念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在不同领域中的目标追求这些标识性概念  
通俗易懂,为群众所熟知,实现了理论掌握群众的目标,  
又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成为国际热议的话  
,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政治话语权。  
其次,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牢  
牢掌握政治话语权的灵魂面对普世价值”、“新自由  
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企图否定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习近平  
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  
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  
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  
1.在民族奋斗历程的维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  
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  
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  
的光明前景。”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展现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从奠定  
基础开始腾飞到创造辉煌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中走过了同样历程;从早  
期强调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  
”,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不断巩固政权获得优势话  
语权,进而实现政治发展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到强调从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出发理解政治话语  
”,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将经济建设作为中  
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二者相互  
保障相互支撑;再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的宏伟目标从民族奋斗历程的维度,将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从取得政权———奠定话语权的制度基础和根  
本前提,通过话语权实现思想领导权———取得政治发展  
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到聚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  
一宏伟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的形成与发  
展走过了由低到高逐层推进不断升华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是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只有通过不断巩固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才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只有坚定不移地坚  
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代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利益,  
形成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利益,聚焦一系列有关  
民族复兴的长远目标与规划,才能避免出现西方资产阶  
级政党由于自身代表利益的局限性而走向政党之间的  
相互排斥和无限拉踞只有不断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政治话语权,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永葆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本色,凝聚实现民族复兴伟业  
的最大合力,确保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安排的顺利实现。  
[8]  
况下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不动摇,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要  
,更是顺利实现一系列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始终  
坚持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  
结合,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话语权的灵  
。  
最后,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关键环节哲学社  
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精神武器,具有  
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蕴含着政治发展的道路选择与价  
值追求,尤其是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哲学社会  
科学的发展水平对话语权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  
[7]  
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中国不断发展并  
具有持久旺盛生命力的关键环节。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新时代  
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民族奋斗历程  
的维度,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维度,以及在  
当代全球治理中贡献中国方案和国际政治话语权竞  
争中凸显中国智慧的维度上,体现出了一系列的开创  
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在不同舞台上的历史使命应当指出,无论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还  
是在21世纪国际事务中凸显中国智慧中国方  
”,衡量这些伟大事业的成败都有一个核心标准,即能  
3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因此,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对实现 新殖民主义”、“债权帝国主义”、“锐实力的论调不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维度展现理论创新的生机  
与活力  
升级,企图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施加外部舆  
论压力要改变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格局,就要增  
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意识,善于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  
故事”,使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发展从国内走向国  
。  
2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标志  
着代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无产阶级广大劳  
动人民利益的政治话语权形成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的历程来看,从马克思主义政权话语权形成到俄国十月  
革命,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俄国十月革命到苏东  
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新型大  
国关系等重要理念和战略构想的提出,都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话语权的发展从国内走向国际的生动体现,是  
剧变是第二个阶段;从苏东剧变到21世纪中叶是第三 宣言中关于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  
个阶段,其主要舞台就是在中国,而表现形式则是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历史任务是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得到  
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  
权在中国的发展使其内涵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但其理  
论基础和核心理念始终没有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  
它始终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与中国  
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逻辑,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思想在当代中国和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  
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  
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  
[7]  
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在21世纪对更  
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  
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在世界舞台的发展提供最为有  
力的支撑和最广阔的平台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也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才  
确保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道路的稳定  
信念的坚定性目标的明确性在新时代,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在国际范围内增信释疑,为中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  
提供话语权支撑,增强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话语权,从  
而为人类在21世纪对更好制度和更优模式的探索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  
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21世纪世界社会  
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挥着重要影响作出了原  
创性理论贡献的伟大事业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形  
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理  
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只有  
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才能为21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尤其是给理论创  
新提供了最为生动宏大的实践基础,避免出现削西方  
理论之足,适中国实践之履”,从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源  
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  
共产党宣言到党的十九大报告,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光辉的历程。170  
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充满曲折,马克思主义政治话  
语权在中国的发展也历经风雨但在曲折和风雨之中  
所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宣言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  
治话语权核心思想的坚持,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建设改  
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促其不断发展。《共产党宣言向  
我们阐释了一条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那就是任何一场  
社会革命都是思想观念的革命,而思想观念的革命又是  
政治革命的先导和准备,即社会革命最终要表现为创制  
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因此,只有将有关政治发展道  
方向制度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  
社会主义事业的基业长青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了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西方话语的强  
势攻击以及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和  
3
.在国际政治话语权的维度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  
智慧中国方案”  
冷战后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体现出了更加鲜明的意  
识形态属性,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学说,  
如文明冲突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人权高于主权论民主  
稳定论普世价值论等,这些理论学说都与争夺国际政  
治话语权密切相关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在一定意义上  
已演变为话语权政治,谁拥有国际议题的设置权和论断  
国际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国际政治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直处在西方的话语攻势之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新帝国主义”、  
40  
赵万江杨雨林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权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新挑战,如何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取得的成  
权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此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  
战略意义。  
,如何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  
,这些都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话语  
注释: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写入宪法,是实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制度化现实化的重要举措,突显了马克思  
主义政治观的权威地位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  
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19512,党中央特别发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指出: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  
倾向,因此,全体党员要在统一的制度下无一例外地和不间断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高级  
干部应该作全党勤奋钻研理论的模范决定对于干部学习的内容时间与考试制度作了具体的规定。  
牢固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制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并相继出台了关  
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对普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做  
了制度性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共中央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学术制度,大力充实马克思主义研究材料,并提出了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双百方针。  
当时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理论,即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政策,即学习中央  
的重要政策文件;整风,即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建立全新的社会文化事业方面,主要是确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工农  
大众服务的方向和加强对文艺工作的管理。  
1997,党的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  
。1999,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准着法治中国建设  
进入了更高的阶段。2018321,党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  
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  
5]习近平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  
民日报,2017-07-27.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
[
[
[
[
[
[
[
[责任编辑:帅巍]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