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君主的政治素养,因此,它颇具政治色彩而非单纯的皇 任,他们从经典中汲取的政治观念往往化为现实政策
[
37]
帝学习制度 。
的指导思想,可以说贞观政化和历代有为之君的治国
经验成为典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们
去努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推进社会的进步。从这
个意义上讲,关于《贞观政要》的评论具有显著的政治
意义和社会意义,其根本所在是对后世历朝统治者的
政治观念和施政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关于《贞观政要》的批评在
史学层面上的推进作用,还是在帝王阅读与借鉴层面
的政治文化熏陶感染,都与诸多皇权的政治统治有紧
密的关联。吴兢的仰慕者不断推出的仿效《贞观政要》
的新作,依然着眼于治国理政,与经筵讲述讨论《贞观
政要》的目标完全一致,都有效地传递了贞观年间的为
政理念,有益于致治文化的传承,为最高统治集团处理
国政的具体事务提供了交流的媒介和参照。由于各族
统治者及其辅佐者在国政的决策上担负着主要的责
总之,《贞观政要》因其记述“贞观之治”的政治局
面而具有极大的政治和史学的魅力,历代关于《贞观政
要》的史学批评则不断彰显着这个魅力,从而成为展示
史学批评广泛的社会意义的典型例证。
注释:
①
②
《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天辅皇帝》记载:“(帝)好读唐《贞观事要》(当是《贞观政要》的误写),至太宗、明皇实录则钦伏,故御名
连明皇讳上一字;又亲以契丹字译白居易《讽谏集》,召番臣等读之。尝曰:‘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远则唐太宗,次则后唐明
宗,近则今宋太祖、太宗也。’”参见:叶隆礼《契丹国志》,贾敬颜、林荣贵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1页。
从现代学者的研究看,西夏文译本的《贞观政要》有俄藏和英藏,其来源地都是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参见:聂鸿音
《<贞观政要>的西夏文译本》,《固原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王荣飞《英藏西夏文译<贞观政要>初探》,《西夏研究》2012年
第3期。
③
④
《金史》卷九十九《徒单镒传》记载:“大定四年,诏以女直字译书籍。五年,翰林侍讲学士徒单子温译《贞观政要》《白氏策林》
等书。六年,复进《史记》《西汉书》,诏颁行之。”参见: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185页。
宋人石介在其所撰《三朝圣政录序》中提到:“唐史臣吴兢,尝为《贞观政要》,臣窃效之,作《三朝圣政录》。”北宋人韩琦为其书
所写的序也讲到:“权嘉州判官石介宦学有立,志切忠义,感唐臣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乃谓昔之曰圣曰治之主,不世而出,顾
未若我三后之绍隆谟烈之无前者也。”参见: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卷十八,第210页;附录三,第281
页。
参考文献:
[
1]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瞿林东.史学与史学评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王钦若,等.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吴兢,谢保成.贞观政要集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6]瞿林东.史学家和政治———关于唐代史学与政治关系的考察[J].史学史研究,1991,(4):47-55.
7]吴澄.贞观政要集论序[G]//李修生.全元文:第14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8]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9]赵匡.举选议[G]//董诰,等.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王谠.唐语林[M].周勋初,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08.
11]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4]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G]//董诰,等.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6]令百官上封事御札[G]//董诰,等.全唐文:晋高祖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
17]曾巩.曾巩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8]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9]宋濂,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
[
[
[
[
[
[
[
[
[
[
[
[
[
[
[
[
[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