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卷第5期  
2
018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5  
September,2018  
改革共识的逻辑分析与现实思考  
1
2
雷勇,陈锦宣  
(1.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066;2.四川传媒学院科研处,成都611745)  
摘要:改革共识是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基础上对改革的价值目标性质原则方法路径等改革的基础性问  
题持有的相同认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系统性等特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对推动改革事业的发展具有  
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内容看,改革共识包含改革的价值共识和改革的方法共识人民对改革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改革之间的矛盾地区差距与阶层分化社会思想的多元化是凝聚改革共识面临的主要困难凝聚改革共识,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事业,以改革的实际效果回应最广大人民的需要,为凝聚改革共识奠定物质基础;二是  
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凝聚改革共识搭建制度平台;三是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协商民主的优势,寻  
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为凝聚改革共识提供政治保障;四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想的发展,为凝集改  
革共识提供思想基础。  
关键词:改革共识;改革;利益协调;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5-0005-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  
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推  
动社会主义更好地向前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此种意义上,改革是区别于  
革命的但是,相对于传统体制而言,改革又是一场  
规模宏大影响深刻的社会变革,将引起整个社会的  
经济政治文化等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对人们  
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根本性的影  
所以,就改革产生的影响和难度而言,它又不亚  
于一场革命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1]21  
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革也进  
入了历史的关键时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凝聚改  
革共识那么,什么是改革共识,改革共识具有什么  
样的特点和功能,改革共识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或者  
说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共识?当前凝聚改革  
共识面临哪些主要困难,以及凝聚改革共识的基本  
路径是什么? 笔者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尝试性探  
。  
[2]113  
次革命” 。共识,顾名思义,就是共同的认识。  
英语通常用“consensus”表示,意思为集体一致的意  
韦农·波格丹诺(VernonBogdanor)主编的  
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认为,共识是在一  
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个人所共享的  
改革共识:含义特点功能  
改革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  
[3]143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上层建筑  
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 。共识是人们和  
收稿日期:2018-06-08  
作者简介:雷勇(1981—),,四川阆中人,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当代中  
国政治;  
陈锦宣(1980—),,四川宣汉人,四川传媒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平有序处理政治事务的先决条件,是社会和政治组  
改革共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对推动  
改革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一,改革  
共识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坚定人们对改革的信念。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及改革带给人们  
的机会和收益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改  
革的评价,导致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和态度呈现出多  
样性的特点凝聚改革共识,可以使人们在改革的  
问题上最大限度地寻求共同点,深刻理解改革的价  
值和意义,统一人们的思想,坚定人们对改革的信  
第二,改革共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有助于形  
成改革的合力,提高改革的实效性改革关系到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各个群体各个阶层  
的切身利益每一项改革都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  
大人民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为改革贡献  
力量同时,每一项改革都会引起人们利益的相应  
变化凝聚改革共识,可以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使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推动改革事业向  
前发展反之,如果没有共识,不同个人或群体都只  
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忽视他人或其他  
群体的利益,不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对自己有利就  
支持,不利于自己或者自己利益受到些许损害就反  
,就进行掣肘,那么改革就根本无法推行下去即  
使有时能艰难地推行下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会  
相当大,取得的成果也会付诸东流第三,改革共识  
有利于构建改革文化,为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  
动力凝聚改革共识,有利于社会成员理性看待改  
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  
进行交流沟通,求大同存小异,协调好个人利益与  
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  
益的关系,自愿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从而形成人人  
关心改革参与改革拥护改革的改革文化,为改革  
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织存在的基础安德鲁·海伍德(AndrewHey-  
wood):,的  
协定首先,它指的是一项其条款能得到个人和组  
织广泛认可的广义的协定其次,与那种内容精确  
具体的协定相对应,它指的是关于根本性或基础性  
原则的协定换句话说,共识允许在侧重点和细节  
[4]21  
上存在不同意见。” 在海伍德看来,共识并不是  
就某一对象形成完全一致的认识,而是在该对象的  
根本性问题或者说基础性问题上形成一致认识,允  
许在非根本性问题或非基础性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差  
。  
改革共识可分为广义的改革共识和狭义的改革  
共识广义的改革共识是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基础  
上对改革的相关问题持有的相同认识由于改革涉  
及的问题多范围广,要达成此种意义上的共识难度  
非常大所以,本文在狭义的意义上使用改革共识  
概念,认为改革共识是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基础上  
对改革的价值目标性质原则方法路径等基础  
性问题持有的相同认识狭义的改革共识不要求对  
改革的所有问题形成相同的认识,而是在改革的基  
础性问题方面形成相同认识,它允许人们在改革的  
非基础性问题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差异。  
改革共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系统性等特点。  
首先,改革共识具有普遍性一是改革共识的主体  
具有普遍性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利益相关者,故改  
革共识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个人或  
者某一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二是改革共识的内容  
具有普遍性改革共识应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  
诉求,兼顾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群体的利益,为大家  
共同接受和认可其次,改革共识具有时代性一  
方面,改革共识是在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关改革的正确的经验总结,离  
开特定时代改革实践的改革共识是抽象的空洞的。  
另一方面,实践是无止境的,改革共识必将随着改革  
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  
再次,改革共识具有系统性改革共识不是对改革  
某一方面问题的共同认识,而是对改革的价值性  
目标原则方法路径等基础性问题的整体性共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建  
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特  
。  
改革共识的主要内容  
既然改革共识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改  
革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那么,当下的中国  
究竟需要凝聚怎样的改革共识,或者说改革共识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1.改革的价值共识它是指关于改革的意义的  
共识,回答为什么要改革的问题,涉及改革的目的和  
改革的价值导向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是改革  
的理论依据调整上层建筑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巩  
6
陈锦宣改革共识的逻辑分析与现实思考  
固经济基础,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分析改革  
的作用时就指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  
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  
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的价值取向,满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  
为根本原则贯穿改革工作的始终改不改改什么、  
怎么改何时改,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围绕人民的  
利益来展开,充分考虑人民的需要,听取人民的呼  
,征求人民的意见改革的幅度和力度都要充分  
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是看人  
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实际情况和人民对改革的满意度  
如何。  
[2]142  
列深刻变化。”  
他还强调:“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  
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  
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  
[2]241  
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1992,邓小平南  
巡时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  
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  
2.改革的方法共识它是指改革的基本路径、  
主要措施等方面的共识,主要涉及如何改怎么办的  
问题,是技术层面或者说操作层面的改革共识那  
,我们在方法层面应该凝聚什么样的改革共识呢?  
第一,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指出:“党政军  
[2]372  
活水平” ,作为检验改革的标准和出发点十三  
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  
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改革事业江泽民多次强调改  
革的价值与意义,他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实现自  
[5]120  
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动力。” “社会主义  
[1]20  
制度只有在坚持这种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  
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党对  
改革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改革事业发展并最终取得  
成功的政治保证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具体体现在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政治领  
导主要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价值导向,制定正  
确的改革政策和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是为了更好地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思想领导主要是宣传党的改革主张  
和改革政策,使党的改革主张和改革政策得到全体  
人民的拥护,并转化为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具体行  
组织领导主要是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优势,  
保证党中央的改革决策和改革方案得到贯彻和执  
各级党组织要领导和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参与改  
支持改革,成为改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中  
国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  
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  
[
6]163  
走向健全走向完善走向成熟。”  
江泽民还强调  
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工  
作和改革决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十六大之后,以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进一步把改革引向  
深入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改革开放  
的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和  
民族振兴,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  
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生机,建设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  
[7]  
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  
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发  
[8]3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决定还提  
[
8]3  
[9]14  
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  
行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科学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  
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的指导地位等,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在此种  
意义上讲,改革不是西化,改革不是向资本主义靠  
同时,改革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  
况进行,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反对因循  
尽管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领导人对改  
革的价值的理解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  
基本精神和基本立场是一致的,都强调改革在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的价  
值与作用,都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的福祉这决定了我  
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守旧,固步自封,回到传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老路。  
总之,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不  
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  
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其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  
基础邓小平曾经这样总结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创  
造作用:“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  
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  
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  
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  
第三,坚持渐进性改革首先,坚持渐进式改革  
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较  
,必须坚持审慎稳妥的方针,先搞试点,不断总结  
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再逐步推广正如习  
近平所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  
[2]382  
。”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安徽凤阳县  
小岗村农民的冒险实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  
,没有小岗村农民的首创精神,就没有中国的农村  
改革,就没有后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再  
,加强顶层设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辩  
证统一的,二者统一于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之中。  
顶层设计为基层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实践指明了方  
,有利于减少基层改革实践的盲目性;基层人民群  
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为党和国家进行顶层设计提供  
了丰富的经验素材,顶层设计离不开对基层群众的  
改革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  
[9]34  
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反之,如果我们在改革问  
题上急于求成,冲动冒进,一旦出现失误,遇到挫折,  
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  
而且影响人民对改革的信心其次,坚持渐进式改  
革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方面,改革是  
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随着改革事业的发展,尤其  
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面  
对的困难也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处于特定  
时代的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的相对性和有限性,  
对改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人们对  
改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  
过程再次,渐进式改革是被改革实践证明了的正  
确方法渐进式改革充分考虑了人民的承受能力,  
既能分散和节约改革成本,又能给人们以必要的心  
理适应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对错误决  
策进行及时纠偏和减少决策的失误,避免浪费改革  
资源,是被40年改革实践证明,并得到人民群众认  
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五,以开放促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  
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  
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  
[9]1  
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即对  
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  
的改革是实行全面开放条件下的改革,改革和开放  
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国改革得以顺利推  
进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开  
放的支持第一,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开拓人们的  
视野,解放人们的思想,把握时代脉搏和世界潮流,  
打破落后观念和条条框框的束缚,推动人们去研究  
改革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思  
想基础第二,实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  
的不足(这在改革初期的作用尤为明显),有利于引  
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技术变革和管  
理革新,推动管理制度的变革第三,实行对外开  
,有利于加强对中外改革案例的比较研究,通过比  
较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总结不同国家  
改革的成败得失,从而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参考,力争  
少走弯路。  
第四,加强顶层设计与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  
神相结合顶层设计和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  
于改革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顶层设计是党和国  
家对改革的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实施程序工作机  
制与推进方式等进行系统谋划,确保改革决策的全  
局性协同性和科学性改革决策一定要站在全局  
的高度,运用系统思维妥善处理局部之间的关系和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之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改  
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  
态文明等各个领域任何领域的改革都会影响其他  
领域事业的发展,同时又需要其他领域改革措施的  
配合和支持为此,需要增加改革措施之间的协调  
,以实现改革效果最优改革决策的制定要从实  
际出发,对不同方案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复论证比  
总之,改革的价值和改革的方法是改革的两个  
基本论题凝聚改革共识主要是凝聚改革的价值共  
识和改革的方法共识只有在改革的价值和改革的  
8
陈锦宣改革共识的逻辑分析与现实思考  
方法这两个论题上形成共识,改革才能持续推进有  
效运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差异化的改革政策,这导致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  
等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入和  
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地区差距不仅使  
不同地区的人民享受改革收益不同,对改革的评价  
不同,而且使他们的改革诉求不同,进而影响改革共  
识的形成。  
凝聚改革共识面临的主要困难  
经过40年的改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改  
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凝聚改革共识面临着一  
些困难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  
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  
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改  
革共识的形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  
的发展,新的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不断产生,新的利  
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并不断分化组合以农  
民为例,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农民进  
入城市打工,,会  
内部也逐渐形成了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知识分子  
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  
1
.人民对改革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改革之  
间的矛盾影响改革共识的形成十九大报告明确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10]450-451  
乡镇企业管理阶层和农村管理者”  
等阶  
[
1]11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需要已  
从原来的主要着眼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更广领  
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中国整体上告别了  
贫穷落后的时代,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  
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中国的社会生产能  
力在许多方面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发展的不平  
衡不充分制约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  
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改革的需要日益增  
从内容看,人们对改革的需要已经从改革初期  
主要集中于经济领域和物质生活方面发展为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安全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变得  
愈来愈全面,需要的水平也呈不断提高趋势另一  
方面,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推行渐进式改革,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的改革有先有后有  
快有慢,在改革的幅度力度等方面常常表现出较大  
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领域不  
同行业的改革以及同一领域同一行业的不同地区  
的改革也不完全一样这导致中国的改革具有不平  
衡不充分的特点加之,目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  
坚阶段,容易改的对大家都有利的改革基本上已经  
改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改的都是一些难度很大的难  
啃的硬骨头,要想取得改革初期那样的成绩难度极  
这些都直接影响人民对改革的需要的满足,进  
而影响改革共识的形成。  
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农民工企业家和大  
学生等新的利益群体的产生,使传统的以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向多元  
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转变阶层分化给中国社会带来  
了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阶层  
分化从根本上讲是利益分化不同阶层基于收入状  
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会对本阶层在改  
革利益分配格局中所处地位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估,  
处于优势地位的阶层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处于弱  
势地位的阶层对改革会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改革,  
这不仅影响阶层关系的和谐,而且直接影响改革共  
识的形成。  
3.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影响改革共识的形成随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从  
改革开放以前的公有制一统天下逐渐演变为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和  
经济形式日益多元化,这直接引起人们的生产方式、  
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人们  
的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日益呈现出多  
样性的特点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  
的增多,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进入中国市场,对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产生了直接影响西方文化  
和中国文化西方价值观念和中国价值观念传统文  
化与现代文化等相互碰撞相互交流,使整个社会形  
成了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并存的基本格局多元化  
的社会思想导致人们对改革的认知也存在着差异和  
分歧,尤其是社会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容易导致社会  
成员专注于自己的微观世界和所属的群体空间,缺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人  
口密度民族构成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  
差异,加之国家从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出发实行了  
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乏对整个社会的总体把握,撕裂和消解了整个社会  
关系的平衡例如,对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国家  
可以通过项目建设转移支付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快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教育投  
,提高医疗水平,保障这些地区的公民享受和发达  
地区公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同时,进行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促进阶层之间的流动和阶层关系和谐再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总受益大于总受损的卡尔  
多改进是值得的,但前提是对受损者进行必要的补  
为此,需要对为改革作出牺牲的群体和改革过  
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实施利益补偿,真正实现  
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的共同价值追求,直接影响改革共识的形成正如  
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西化的改革思想本土激进的  
改革思想以及本土保守思想交织在一起,对于中国  
是否需要改革走什么样的改革道路哪些领域需要  
改革先改什么后改什么等等问题争论不休,莫衷  
[11]  
一是。”  
凝聚改革共识的基本路径  
凝聚改革共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凝聚改  
革共识,需要从我国改革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人民的  
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克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搭建制度平台,强调政治保障,注重思想引领,从而  
形成凝聚改革共识的合力。  
3.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协商民主的优势,  
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为凝聚改革共识提供政治  
保障习近平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  
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  
.,  
以改革的实际效  
1
果回应最广大人民的需要,为凝聚改革共识奠定物  
质基础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  
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  
[12]187  
[1]37-38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要赢得人民对改革的  
形式和独特优势。”  
改革涉及利益的调整与重  
认同,首要的是满足人民的利益需要,要让人民在改  
革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共享改革  
的红利只有使改革事业处于绝大多数人受益而较  
少人受损的帕累托改进状态,最终实现改革的红  
利惠及全体人民,人民才会拥护改革,建立对改革的  
价值的认同因此,要凝聚改革共识,首要的是要坚  
定改革的信心,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群众反映比较强  
烈的一些问题,如房价调控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等  
作为突破口,然后由点及线由线及面逐步推开,认  
真谋划科学决策,打破原有的利益固化的藩篱,突  
破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利益的垄断,回应人民对改  
革的期待,实现人民对改革利益的共享,为改革共识  
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客观上需要人民群众  
参与其中,而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协商民主在调动  
人民群众参与制定改革目标选择改革方案监督改  
革过程和评价改革绩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自由交流的机  
,有利于各方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从而克服自身  
利益的偏狭性,有助于人们理性公正处理各种利益  
关系,通过沟通交流和妥协,消除利益矛盾和利益  
冲突,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改革的利益共同体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为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优  
化改革方案任何改革决策和改革方案的制定,不  
仅需要改革者有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更需要有相应  
专业知识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改  
革方案任何改革方案都受到制定者知识水平价  
值偏好和经验积累的影响,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不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激发各方智慧,发挥专  
家学者的特长,对各种改革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充分  
论证,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再次,发  
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保证人民对改革事业  
的充分知情权,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心理隔阂,  
克服个人视野和立场的局限性,提升对改革的认知  
水平。  
2
.,为凝聚改革  
共识搭建制度平台。40年的改革成就是有目共睹  
,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  
著提高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地区差距贫富悬  
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会引起人们对改革的不  
,消解人们对改革的认同,影响改革共识的凝聚。  
为此,需要建立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共享  
改革成果的利益协调机制首先,要建立畅通的利  
益表达机制,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  
人民在改革过程中表达自己合理利益诉求的渠道畅  
;其次,要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实现各种改革利益  
4.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想发展,  
为凝聚改革共识提供思想基础社会思想的多元化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但是,社  
10  
陈锦宣改革共识的逻辑分析与现实思考  
会思想的复杂性多样性尤其是其中存在的消极因  
素不利于社会成员的团结和改革共识的凝聚,客观  
上需要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想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好契合了这种需要。“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引领社会思想和舆  
论的发展,有利于弘扬正能量,抑制错误思想的蔓  
,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引导人们理性看待改革事  
业的得失,正确面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对  
改革的信心。  
[
1]42  
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最科学和最先进的价值  
观念,用以引领社会思想发展,对改革共识的凝聚具  
有积极的作用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  
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结语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特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  
革将表现出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用改革共识  
凝聚人心,为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同时,  
要结合改革的具体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改革的  
最大公约数,以改革的实际绩效赢得民心,凝聚改革  
共识,进而实现改革事业发展和凝聚改革共识的良  
性互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分别体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的  
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  
利于人们正确理解和处理改革过程中国家社会和  
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二是  
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K].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4]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K].吴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5]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
[
[
[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1]孙剑.凝聚改革共识难在哪里[J].求是,2013,(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
[
[
[责任编辑:帅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