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郭付友,甘静,陈才,李秋雨.山水实景演出旅游项目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以《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为例[J].干旱区资
源与环境,2015,(6):183-188.
[14]EUGENEW,ANDERSONCF.FoundationsoftheAmerican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2000,(11):S869-S882.
[
15]吴静,田振,徐志峰,桂琳.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农业嘉年华游客满意度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6,(4):103-106.
16]邢权兴,孙虎,管滨,郑金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西安市免费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J].资源科学,2014,(8):1645-1651.
17]陈旭.IPA分析法的修正及其在游客满意度研究的应用[J].旅游学刊,2013,(11):59-66.
18]梁明珠,刘志宏.游客视角的湿地景区游憩冲击:维度及其影响———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15,(2):42-
1.
19]何琼峰.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遗产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大众点评网北京5A景区的游客评论为例[J].经
济地理,2014,(1):168-173,13.
20]刘昌雪,汪德根.外国游客对中国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满意度评价———以苏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7):101-
10.
21]王佳欣.游客参与对旅行社服务质量及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2):117-
23.
22]李旭,陈德广,周伟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开封市菊展游客满意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5):166-170.
23]史春云,孙勇,张宏磊,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自驾游客满意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4,(4):751-761.
24]张欢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游客满意度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5,(5):114-118.
25]焦世泰.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15-120.
26]罗文斌,徐飞雄,TIMOTHYDJ,黄艺农,张彤.城市特征对城市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基于Probit模型的定量分析[J].
旅游学刊,2013,(11):50-58.
27]周杨,何军红,荣浩.我国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管理,2016,(7):156-166.
28]蒋丽芹,熊乙.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惠山古镇为例[J].城市问题,2015,(5):27-33.
29]李运.基于文化意象的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0]钟晟.基于文化意象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31]白凯,张春晖,郑荣娟,夏雪.跨文化群体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J].地理科学进展,2011,(2):231-238.
32]张建忠,孙根年.基于文化意象视角的宗教遗产地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以五台山为例[J].人文地理,2012,(5):148-152.
[
[
[
5
[
[
1
[
1
[
[
[
2
[
[
[
[
[
[
[
[
[33]LEFEBVREH.TheProductionofSpace[M].TranslatedbyDonaldNicholson-Smith.Oxford:Wiley-BlackwellPublish-
ing,1991.
[
34]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35]桂榕,吕宛青.符号表征与主客同位景观: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的一种后现代性———以“彝人古镇”为例[J].旅游科学,2013,
3):37-49.
36]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37]四川省灌县志编纂委员会.灌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8]郭杨波.都江堰市古城区南桥、西街及杨柳河街漫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6):101-102.
39]钟晓华,寇怀云.社区参与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影响———以都江堰市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灾后重建为例[J].城市规划,2015,
7):87-94.
40]郭文,王丽.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以无锡惠山古镇为例[J].地理科学,2015,(6):708-716.
41]王天越.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不可译”现象———兼谈文化意象的解读与审美[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76.
[
(
[
[
[
[
(
[
[
7
[责任编辑:钟秋波]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