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卷第5期  
2
0189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5  
September,2018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李祥,刘莉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阳550001)  
摘要:内生型路径对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转型升级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们对民族地区教育发  
展内生型路径涵义认识偏差,使得民族教育政策设计多游离于民族教育现实需求之外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  
路径的内涵包括发展目的实践主体和基础核心措施等三个方面,实际上是回应内生型路径为什么靠什么怎么  
做三个基本问题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推进,受到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功能不足思想观念滞后、  
制度供给缺失等问题制约我们应立足于民族地区文化需要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制度载体等复杂性场域,对民  
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展开多维度思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发展理论;内生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5-0118-09  
伴随着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界在认  
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对民族  
地区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了反思,  
这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倡导外源式的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助力路径使得民族地区一些群众  
产生了的落后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民族  
地区教育发展追赶战略使得民族教育发展走向了同  
质化道路,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教育  
需求偏离为了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同质化问题  
突出社会契合度不高人民群众参与动力不足等问  
,许多学者提出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发展  
道路的思路,这对新时期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转  
型升级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但是,纵观学界对民  
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思路,我们发现许多学  
者把这一理念作为一个应然而无需讨论的真理,并未  
对其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这  
就造成即便是提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学  
界也多是从师资经费制度等某一个角度切入,研究  
呈现出碎片化特征,难以契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  
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反映到教育领域  
就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现实需求与教育资源不  
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发人民群众发展教育的  
内在动力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  
生型路径的理论依托和基本内涵,充分挖掘民族地区  
内生型教育发展路径存在的困难,提出民族地区内生  
型教育发展路径需要从文化经济法律政治等多维  
度进行思考,这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研究  
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生型路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理论的新主  
收稿日期:2017-05-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政府治理转型背景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机制优化研究”(CMA15013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祥(1981—),,贵州遵义人,教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  
法律民族教育;  
刘莉(1993—),,四川内江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法律。  
118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
4]  
边境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路径的观点总的来说,  
无论研究切入点有何差异,内生型路径作为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理论的新主张,均认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  
力是其教育发展的内在的制约性的核心因素关于  
这一点,在学界也曾被广泛讨论有学者就提出,尽  
管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有较大提升,发展不足,  
自我发展能力低,自生能力弱,依然是民族地区经济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长期复杂艰难的过程,支  
持和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契合民族地区社会  
发展实际,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教育发展需要改  
革开放40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在理念上有两个  
基本走向一是发展定位沿着缩小差距到尊重差异,  
再到强化认同的基础上承认差异这一方向转变特  
别是习近平同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  
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提出,更是将维护国家统一和  
民族团结铸就为中华民族最高层级的心理认同,为新  
时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定位产生了关键影响二是  
发展路径从强调外源式教育资源投入到外源式发展  
理念引导,再转向立足于动力激发的内生型教育发展  
路径可以说,这是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基本规律探  
索和实践的结果,充分反映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  
殊性和关键性要求,其核心在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路  
径的内生型理念转变。  
[5]  
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的内源性制约因素”,教育也  
不例外认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需要理  
清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不同于民  
族地区其他发展的内生型路径;二是民族地区教育发  
展内生型路径不同于其他地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型路  
长期以来,对这两者认识的模糊和不确定性,使  
得尽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这一理念已被  
社会接受,但相应的政策设计却一直游离于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现实之外。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内涵及其  
近年来,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逐渐得到社会的认  
,许多地区提出了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主张但  
就内生型路径的内涵而言,不仅媒体没有摸清门道,  
学界的认识也多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从已有研究  
来看,内生型路径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理论的新主  
,在这其中,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师资和文化问题  
是讨论的重点一方面是基于师资培养与民族地区  
表现  
虽然极少有学者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  
径的基本内涵做梳理,但从源头上看,这一理念多受  
到内生发展理念的影响,可以说是内生发展理念与民  
族地区教育发展实际相契合形成的民族地区教育发  
展的特色路径内生发展理论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  
,兴起于20世纪中叶,主要提出者包括Musto、Ga-  
教育发展实际脱节的现实,提出通过师资培养实现民 rofoli、Friedmann,这些学者在讨论内生发展理论  
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力这是基于民族地区少数民  
,多将内生式”(endogenous)外源型”(exoge-  
族聚居方式传承文化民族心理等特殊性考虑的。 nous)对立,核心观点是发展只能由社会内部推动。  
例如有人认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策略等无疑是  
尽管不同学者对内生发展理论的认识不同,但一般认  
为内生式发展的内涵应包括三方面:一是目的上,培  
养地方基于内部的生长能力,同时保持和维护本地的  
生态环境及文化传统;二是途径上,以当地人作为地  
区开发主体,为培养本地发展的能力;三是机制上,建  
立一个能够体现当地意志并有权干涉地区发展决策  
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内生型发展的根  
[1]  
”。又如有学者提出建立一种内生型均衡发展  
模式,吸收和培养属于农村学校自己的优秀教师队  
,从而变外部输入内生发展”,促进城乡教师  
[2]  
资源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是许多学者基于民族  
文化特性,提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转变的  
可能性一般认为,文化是民族地区教育差异性的关  
键因素之一,也是发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  
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起到可持  
续性可接受性等深远影响,因此也视其为民族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例如有学者就羌族的文  
化传承和教育,提出要摆脱通过外力助推羌文化的  
静态保护,催生羌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生力……为羌  
[6]  
的有效基层组织教育事业具有复杂性先导性、  
基础性等特征,既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基  
,其内生型发展路径也不同于民族地区其他事业的  
发展我们认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是在  
内生发展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的科学途径,其因教育发展优先性而不同于民族  
地区内部其他内生发展路径,也因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的均衡性和差异性而不同于非民族地区内生型教育  
发展路径因此,从内涵上理解,我们可以把民族地  
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做以下界定,:民族地区教  
[3]  
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此  
,有学者提出,将内生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融入  
11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是指为了增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育制度角度入手是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  
径的核心措施。  
的适切性和可持续性,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为实践主  
,以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文化背景为实践基础,以  
优化资源配置教育技术变革制度载体创新为切入  
,最终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构  
建适应不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内生模式。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现实难题  
尽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具有自身的  
独特优势,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  
的必由之路,但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推  
进是十分艰难的许多学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  
此提出的许多内生型发展措施并不具备可行性例  
如多数学者提议教育部门要增加民族地区教育投入,  
但穷财政与大教育本身就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基  
本矛盾;又有学者提出教育应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  
展服务,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使得教  
育服务社会经济功能难以在短期得到彰显等等要  
思考如何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必须先  
思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所面临的现实难  
,这个难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功能不  
思想观念滞后制度供给缺失四个方面。  
实际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基本内涵  
回应的是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从发展目标看,回答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发展为什么这一问题长  
期以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多是依靠制度力量推动的  
外源型支援模式这种模式将教育资源和利益向教  
育发展基础薄弱的民族地区倾斜,促进了民族地区教  
育快速发展但是,外部注血式的支援具有自身的不  
,外源型发展路径不具备可持续性和地方适切性,  
而且外源型发展路径很难在观念上认同民族地区教  
育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内生型路径立足于民族地区  
教育本土问题,其最终目的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自我  
发展能力,这在适切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具有自身的优  
,是内生型路径的核心内容第二是从实践基础和  
主体看,回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发展靠什么这  
一问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在实践基础  
上要依靠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民族文化,这决定着内  
生型路径核心措施的具体内容,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和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等多  
方面综合作用形成的内生要素同时,民族地区教育  
发展内生型路径在实践主体上要依靠民族地区人民  
群众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所追求的自我发展能  
力提升,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  
内生型发展路径强调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是  
教育发展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同时还强调人民群众  
是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的受益者,但是实践主体是  
否能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受益,取决于发展措施的  
第一,经济基础薄弱,穷财政与大教育的矛盾是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推进的物质障碍一  
方面,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状  
,财政能力薄弱,有限的资金要分配到发展教育农  
林水利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方面,在有  
限的经费总量前提下,公用经费这块蛋糕分配给教  
育的总量必然表现乏力另一方面,发展大教育需  
要足够的资金投入,用于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  
进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民族  
地区多是基于这样的经济条件,想方设法把教育经费  
做到小材大用民族地区在破解穷财政大教  
之间矛盾方面的实践,主要采取了三种思路,即财  
政倾斜和优先投入的注血模式扩大经费来源的受援  
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模式这表现在通过  
财政倾斜和优先投入,扩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缓解  
科学性和适切性,并不是确定性的结果第三是从发 大教育经费不足难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教育专项  
展措施看,回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发展怎么做  
这一问题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的措施,是基于民  
族地区教育发展实际,充分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所选择  
的科学路径就现实而言,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路  
径要以优化资源配置教育技术变革制度载体创新  
为切入点,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其  
,教育资源有限决定着民族地区面临穷省办大教育  
的现实难题,地理交通不便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普  
遍特征,民族教育立法滞后使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  
确定性因素增多因此,从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和教  
资金和项目支持,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优化教育  
资源配置,加强教育经费科学管理,提升教育经费使  
用效率这些措施尽管产生了较大效果,但在教育经  
费投入上,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却并没有缩  
教育资源总体有限,教育内生发展的物质保障更  
多依靠优化资源配置来解决因此,加强教育经费科  
学管理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成为教育内生发展  
路径的重要问题,而且这也仅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  
于经济基础薄弱已成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路径  
推进的物质障碍,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要加大教育投  
120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应更多思考教育经费从哪里来以及如何使用的问  
。  
念落后的尴尬局面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种观念落  
后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读书无用论的教育观念,不愿  
意为子女教育进行投资即使一些外出务工人员,通  
过辛勤劳动使自身生活条件得以好转,其更关注的是  
翻修房子购买交通工具和改善物质生活,并没有强  
烈的子女教育意愿更有甚者将一年辛苦钱投入赌  
博等活动,使来年子女生活费都无着落二是个人功  
利主义教育观念与读书无用论相比,另外一部分群  
体则呈现出个人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其表现为对  
子女教育的极端重视,但目的是为了让其离开这个  
穷山沟,永远别回来”(被调研者笔录)。许多优秀人  
才依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优惠政策,得到了较好的受  
教育机会,但却并没有服务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中去人口教育观念落后,使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呈  
现为政府孤军作战的局面,缺乏社会其他主体的积极  
参与因此,如果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难  
以推进来源于财政能力限制,但本质上是受制于人民  
群众教育观念偏差。  
第二,教育发展具有长期性,教育服务当前地方  
社会经济的能力不足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  
径的功能障碍众所周知,教育是基础性先导性的  
事业,同时更是长期性的事业,教育发展的长期性特  
征表现之一即是难以在短时期内彰显为地方社会经  
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有学者通过对贵州教育发展的  
研究提出,虽然教育能够帮助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  
最终解决穷财政的问题,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  
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效应,贵州省财政性教育投入对经  
[7]  
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在七年以后才体现出来我  
们认为,这还是比较乐观的预见,特别是学前教育基  
础教育,可能十年也未必能见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直接效果这样一来,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  
功能就受到质疑不仅如此,即便是高等教育职业  
教育等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见效较快的领域,也未必真  
正地服务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去,民族地区高  
等教育投入的溢出效果并不明显有研究表明,我国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  
第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制度供给  
不足,政府难以转换民族地区教育治理角色,这是民  
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制度障碍从现状看,  
当前民族地区教育立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容上立  
法膨胀与立法缺位的问题突出;二是民族地区教育立  
法发展不平衡;三是变通和补充规定涉及内容相对较  
[8]  
长的贡献率依次递减,原因之一就是西部高层次人  
才不断东南飞”。例如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  
”,有学者就关注到,少数民族学生呈现出个性化、  
多元化特性,这导致了国家为边远民族地区培养研究  
[9]  
[11]92-95  
生的扶持政策在实施效果上有所削弱如果说高  
等教育是因为人才流失无法彰显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发展功能的话,那么职业教育却是因办学定位的东部  
追赶策略偏离了地方需要,反过来,地方经济发展也  
无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平台,这造就了职业教育与  
地方社会发展脱节的尴尬局面民族地区教育内生  
发展路径必须回应教育功能难以彰显这一障碍,提升  
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  
;四是民族教育法律法规特色凸显不足 可  
以说,只有改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制度环境,才能清  
除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推进的制度壁垒。  
但因多重原因,制度供给不足,使其难以为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推进服务,尤其是难以为政府教  
育职能转变提供制度基础,这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  
生型路径难以推进的制度障碍事实上,政府治理转  
型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宏观境遇,民族  
地区教育发展无法依靠政府一己之力完成,在教育精  
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的战略背景下,实行政府对教育的  
包办管理路径已经不能适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  
但是,政府治理转型要求政府转换教育治理角色这  
在制度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障碍:一方面是当前民族教  
育政策法规无论从理念原则和路径上都强调了政府  
的绝对责任,政府是作为全能型角色参与到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中来的,政府教育治理角色转换的分析框架  
是以政府主导民族教育发展为核心的,由于长期以来  
形成的教育治理路径依赖,政府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中的权力重组和转换必然面临风险和压力;另一方面  
第三,少数民族教育观念呈现差异化,民族地区  
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突出,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  
型路径的思想障碍民族地区人口整体文化水平低、  
文盲率高,成为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  
”。近些年来,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好发展,  
平均受教育年限正与汉族人口缩小差距,但数据显  
,2000年到2010,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  
在未上过学小学和研究生三个阶段处于差距扩大状  
[10]  
由于人口文化水平低,民族地区许多群众教  
育观念落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不仅需要  
克服教育资源匮乏的窘境,更要面对部分人口教育观  
1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即使政府治理转型给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机制优化  
内生发展观念和发展能力上是基础性力量但文化  
维度审视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路径,不是仅仅停留  
在文化差异问题上,更多应考虑的是文化共生问题。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需要  
从文化维度理清民族间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文化上的  
兼收并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这  
一多元一体格局的具体体现我们应看到民族之间、  
地区之间文化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同样他们也是异质  
共存相互促进的文化形态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  
育的发展应强调各民族教育要素之间的异质共存,注  
带来了机遇和空间,但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不成  
社会组织培育不充分的尴尬局面,使得政府转化  
出来的教育职能难以找到接棒对象,人民群众参与  
的动力也难以得到激发这些问题从根源上讲,均来  
自于制度障碍本身政府教育治理角色转变要构建  
在建立健全民族教育法律保障机制基础之上,重点是  
化解制度性障碍,通过法律制度的设计,加强政府教  
育职能的简政放权,建立全方位包容的教育体系,广  
泛吸纳社会力量助力民族教育的发展,形成全民参与  
和多元化发展的大教育发展格局这是最理想的状  
,亦是难以完成的复杂目标。  
[14]  
重教育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与相融 由此,我  
们认为文化维度下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路径应  
把握三个基本问题。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多维度思  
第一是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尊重  
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从文化维度认识民族  
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基点这是因为文化是  
以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视角再来审视教育发  
展外源模式,我们发现,对其批判紧紧围绕着忽视民  
族地区教育自身发展能力培育这一核心问题上,并由 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  
此衍生出重物质轻观念政府主导社会缺席发展路  
径同质化民族文化教育被忽视等诸多问题包括教  
育发展在内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所有外源路径,实  
际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所展现的共性缺陷就是  
真正的主体在发展中处于边缘,群众的创造性以及社  
区的内在能量得不到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  
信心无法获得提升,形成依赖心理,缺乏可持续动力,  
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们所具有  
[15]384  
的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知识风俗习惯等” 。  
民族教育是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孕育的,民族文化又  
是民族地区历史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民族教育问  
题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民族文化因其历史积  
淀而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特征,各民族在自己独特的  
发展历史中造就的独特民族文化,理应被我们所理解  
和尊重,而且这是激发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参与教育内  
生发展的文化前提。  
[12]  
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失调 由此,民族地区教育  
内生发展要彰显自身优势,其标准之一就是要克服外  
源发展路径的诸多不足这种以提升民族地区自身  
教育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必须充分尊重民族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立足于民族地区文化经济、  
政治和法律等诸多本土背景,方能寻求到推进民族地  
区教育内生发展的实践智慧这需要我们基于以上  
背景进行多维度思考。  
第二是整合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共生性资源。  
民族地区各民族因生计方式地理环境等的差异,在  
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上并不呈现一致性,但我国是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各个少数民族虽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但他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  
,彼此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特征,这使  
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富底蕴整合不同  
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资源,既包括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  
交融和影响,也包括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  
链接与延续,更包括社会主流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协调  
与共生只有这样,民族地区文化因素才能成为民族  
地区教育内生发展的助力因素。  
()文化维度下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路径  
尊重和维护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  
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无法  
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质公平不仅如此,尊重  
和维护民族文化作为审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路  
径的重要维度,还在于这是激励稳固民族地区人民  
群众参与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有学者所言,内  
源性发展是一种尊重民族文化个性,在人民的广泛参  
第三是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文化和教育界限本身就难以理清,抛开民族文化谈民  
族教育发展更不可能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之间的  
交融性体现在:一方面,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特色彰  
[13]  
与下并且强调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观 因此,民  
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源自于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参  
与向心力和参与能力,民族文化在生成人民群众教育  
122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显的主要内容,离开了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就如同没  
有了种子;另一方面,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  
,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传递方式,是传承和创  
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推动了民族文化的更新和  
再创造不仅如此,从教育开放性特征来看,民族文  
化正是在教育活动中促进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得到发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既要认清  
两者的联系,还要认识到民族文化在教育活动中的参  
与路径,通过民族教育文化选择的方式学校教育各  
方联动制度关注学生民族文化学习的情感体验等,  
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内生发展的文化适切性。  
一方面,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核心议题是对教  
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教育精准扶贫围绕着教育资  
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必然涉及到供体和主体之  
间的利益关系调整问题教育治理主体间利益联结  
点的不一致是阻碍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而促进民族  
地区教育扶贫资源供给方和接受者之间关系的良性  
发展,必须解决好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从供给调控的视角出发去影响供体和主体  
之间的供需关系,主要受到制度供给动力技术创新  
[16]  
动力结构优化动力三个动力要素的影响 民族  
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深入  
分析和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的三个动力要素  
如何发挥实质性作用,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效性这要  
求既要发挥制度供给动力,提高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体  
系的适切性;还要发挥结构优化动力,优化教育精准  
扶贫的供给侧结构;特别是要拓宽教育资源来源渠  
,激发社会组织市场人民群众等其他利益主体参  
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从教育资源来源分  
使用供给质效等角度提高精确度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教育精准扶贫就是要消解传统教育优  
惠机制难以确保针对性的弊端,根据不同地区和人民  
群众的不同教育需要,制定适切性的教育帮扶政策。  
构建与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相适应的实施机制,主  
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精准识别的机制,民族地区教  
育发展形态的多样性要求对其诉求的多元化予以关  
;二是教育精准扶贫的考核机制,这需要建立基于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际的科学评价机制;三是创新教  
育精准扶贫的受益机制,这需要构建充分发挥教育受  
益者效果和作用的创新机制,确保教育发展惠及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值得一提的是,经济维度下审视民族  
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还要关注到民族地区城乡  
教育差距的共性和差异性问题因此,教育精准扶贫  
要充分考虑到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当前民族  
地区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学校空心化小  
规模以及流动儿童上学难的问题,也有农村本身治理  
现状不乐观农村教育思想观念变化农村教育政策  
的制度缺陷等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农村教育发  
展转型等棘手难题归根结底,这些问题都是源于乡  
村社会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将教育精  
准扶贫瞄准单元下移至乡村,将靶向指向农村教育,  
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效  
,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切入  
。  
()经济维度下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  
经济维度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需要  
回答的是基于如何适应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一现  
实问题如前所述,穷财政与大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  
发展的一对根本性矛盾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  
平在我国处于落后状态,产业结构滞后产业层次偏  
新兴产业基础薄弱,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短板的真实写照尽管近些年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经济发展滞后的总体状  
况并没有完全改变,这也使得教育投入总量不足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难以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这导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外部依赖性加强;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物质基础薄弱,这也就是为什么  
许多学者提出要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但却很少涉  
及如何投入的原因我们认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虽  
然面临支柱产业缺失经济发展转型等现实性问题,  
但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  
原因,而只有通过教育的发展,才能割断贫困的代际  
传递因此,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战略框架必然要充分  
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区域实际,做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  
展的双重契合。  
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有自身的特殊性,这表  
现在民族地区属于边疆地区或边远山区,交通不便,  
信息不畅,部分地区灾害频发,民族地区扶贫攻坚问  
题多难度大十三五期间,经济维度下的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应服务于教育精准扶贫,这是因  
为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应  
是西部地区扶贫工作开展的优先事项教育扶贫的  
优势在于它是基于提高人口素质克服贫困恶性循环  
的重要抓手,教育扶贫效果虽然具有滞后性,但具有  
可持续性长期性彻底性的优势。  
1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政治维度下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  
力分配机制,使得教育总方针不变的情况下,激发地  
方教育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二是要解决教  
育分权后政府部门教育责任问题,民族地区教育权力  
分散在教育民委等多部门,以及少数民族居住的分  
散性等因素,决定了民族教育权力行使需要区域间的  
合作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要求  
改革办学体制,转变政府教育职能受服务政府有  
限政府法治政府理论的影响和导向,教育行政管理  
权力的分权,不仅出现下移”,还出现向其他组织分  
化的现象,这促进了教育公共服务渠道多元化的发  
民族地区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本质就是一种适  
应性变化随外部生态环境的变化,理性的政府会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从外源型路径向内生型路径  
转变,需要强调发挥民族地区自身的教育发展能力。  
虽然这种能力是对民族地区政府学校社会市场、  
民众个体等诸多主体的共同要求,但从政治维度看,  
它并不会消减民族教育发展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也  
不会淡化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府责任从前者来  
,无论民族教育内生路径在实施主体实践基础实  
践路径实践目标上发生怎样的改变,多元一体的民  
族教育特征决定着民族教育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教育  
发展的基本方向,秉持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相统一的  
基本原则在多民族国家中,人们总会不断思考自身 有意识地对其子结构和内容不断进行调整,使其发  
的群体属性和身份特征,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分析  
群体属性和身份特征的重要路径,但两者之间并非对  
等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在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  
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但仅从民族认同和国  
家认同关系来看,两者虽可以共生共存,但因立足点  
具有一定差异性,如何做到民族教育中的国家认同与  
民族认同的统一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  
难点我们认为,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理念的构建需植  
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正如有学者提到,族群的  
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  
同必须大于族群的文化认同因此,民族地区教育发  
展内生型路径应该通过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  
化基础和文化象征符号的重建,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  
认同的重叠内容,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  
展成新的形态,以谋取它与环境的动态平衡,进而实  
[19]  
现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推动” 。  
可以说,民族地区政府教育职能转变是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  
方向,秉持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统一的原则,着力  
于改革办学体制,推进民族地区政府教育治理现代化  
目标的实现,才能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提  
供扎实的政治保障。  
()法律维度下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  
法律维度下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目  
标就是改善教育发展法律制度环境,清除民族地区教  
育发展的制度壁垒,这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规范化的  
制度保障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法律制  
度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少数民族受教育权  
的特殊性和民族地区教育法律实施的变通性。  
第一是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特殊性这体现在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受益主体保障目的基本内容实  
现路径等方面的特殊性上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是少  
数民族的基本权利,是其他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基  
少数民族与其他群体受教育权的显著区别在于,  
受教育权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不仅仅是个体人权或权  
有学者提出,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更强调的是集体  
[17]  
” 。  
从后者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路径强调参与  
主体的多元化,会对政府治理的角色和路径提出新的  
要求,政府教育权力的存在方式将从全能型管理模式  
变为主导型服务模式,但这并不会消减政府的教育权  
力和责任,而是对其职权的优化和重组推进民族地  
区教育治理现代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民族  
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要求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  
教育行政体制一般体现的是国家对教育管理权  
力的一种纵向分配倾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  
中央与民族地方教育权力分配改革的问题具有复杂  
,中央和地方分权的思路应该是既要解决好行政  
权力的层次性划分,又要解决好同一层次行政权力的  
功能性划分,还要解决好层次性划分和功能性划分的  
[20]  
受教育权,具有公权属性 因此,对于少数民族而  
,受教育权还是一种民族发展权的基本表现形式。  
我们知道,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源自于民族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但更来自于教育与  
民族发展的密切关联,民族教育发展能够推动民族文  
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和凝聚  
,因此,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呈现出集体人权的法律  
[18]  
配套衔接” 。因此,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路径一  
是应改革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目的是优化权  
124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初探  
属性有学者提出,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利  
这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不论是对民族成员个体还是  
民族整体而言,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其缘由在于,  
民族单元是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一个基本社会构成,  
关注民族个体的权利保障与正确对待民族问题是互  
紧迫性和特殊性所提炼的科学发展路径民族地区  
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的构建,首要问题就是廓清对内  
生型路径的模糊认识如前所述,民族地区内生型教  
育发展路径无论从实践主体实践基础和实施措施来  
,都体现出提高民族地区自身教育发展能力这一核  
心目的,这也充分反映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更多需要  
内生动力而非外力帮扶方能实现民族教育治理现代  
化的目标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的内生型路径和外源型路径并非对立排斥的关系,民  
族地区教育发展根本上是对每个地区和不同族群有  
利的共享发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现实  
需求与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需要  
多方合力,民族地区的发展应是国家行政系统外部  
资源系统与地方行动者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推进的动  
态过程,这是新常态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必要选  
[21]  
为表里的 法律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受教育权,需  
要认清这一特殊性质,方能发挥其应有效果。  
第二是民族地区教育法律实施的变通性民族  
教育法律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方面,他要与上位法律精神契合,体现出立法价值的  
一致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具有特殊性,因  
此民族地区在教育法律实施中具有一定的变通权。  
根据立法法规定,在不违背宪法民族区域自  
治法相关规定,以及不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  
则这一前提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  
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  
”。可以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法律变通权是法  
律维度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推进的依据  
和基础,是探索和创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型路径  
的制度保障因此,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规变通权的  
运用,对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22]  
”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在  
[23]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要坚持更加公平为前提 ,  
这就需要外部制度安排和其他地区的资源援助同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外生性,而且是  
实现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短板引导外部  
助力和内生动力的平衡,创造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外源  
与内生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将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路  
径的永恒话题。  
结语  
内生型路径是立足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实性、  
参考文献:  
[
1]黎平辉.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内生型发展模式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4,(1):100-104.  
2]叶飞.外源型均衡走向内生型均衡———论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发展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29-32.  
3]王小琴,么加利.灾后重建背景下羌族传统文化教育内生力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1):48-52.  
4]师诺.内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边境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路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5]郑长德.中国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研究[J].民族研究,2011,(4):15-24.  
6]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1-68.  
7]肖小虹.贵州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8):119-122.  
8]解垩.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74-80.  
9]朱志勇,向思.凤凰为何不还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违约个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1):110-117.  
10]郑长德.2000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变化的族际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76-185.  
11]李祥,陈恩伦.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2]马忠才,郝苏民.外源式扶贫的局限:对民族地区扶贫实践的反思[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5-  
9.  
13]钱宁.文化建设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内源发展[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8-46.  
14]孙杰远.文化共生视域下民族教育发展走向[J].教育研究,2011,(12):64-67.  
15]林耀华.民族学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
[
[
[
[
[
[
[
(
[
1
[
[
5
[
[
[
12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6]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价值理论与实践,2015,(12):18-20.  
17]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106-113.  
18]杨小云.试论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3):63-64.  
19]毛寿龙,景朝亮.近三十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综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4):12-18.  
20]朱祥贵,聂武莲.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基础理论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9,(4):5-9.  
21]宋海彬,许仁顺.少数民族教育的民族性与少数民族受教育权保障的国家义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2):43-50.  
22]梁立新.超越外生与内生: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转型———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两个村庄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5,(7):  
8-93.  
23]童星.成果共享共享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8-35.  
[
(
[
[
[
[
[
8
[
EndogenousPathofEducationDevelopmentinEthnicRegions  
LIXiang,LIULi  
CollegeofEducationalScience,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
Abstract:Theendogenouspathhaspositiveandimportantsignificanceforpromotingthe  
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educationdevelopmentinethnicareas.However,duetoour  
misunderstandingoftheendogenouspathmeaningofeducationdevelopmentinethnicareas,the  
designofnationaleducationpolicyismorethanactualneedsofnationaleducation.Theconnota-  
tionofendogenouspathofeducationdevelopmentinethnicareasincludesthreeaspects:develop-  
mentpurpose,practicesubjectandfoundation,andcoremeasures.Infact,itisthethreebasic  
questionsofwhy,how,andhowtodealwiththeendogenouspath.Atpresent,theadvancement  
oftheendogenouspathofeducationdevelopmentinethnicareasisconstrainedbyproblemssuch  
asweakeconomicfoundation,inadequateeducationalfunctions,laggingideologicalconcepts,and  
lackofinstitutionalsupply.Weshouldbaseonthecomplexneedsofculturalneeds,economic  
foundations,politicalenvironment,andinstitutionalcarriersinethnicareas,andcarryoutmulti-  
dimensionalthinkingontheendogenouspathofeducationdevelopmentinethnicareas.  
Keywords:educationdevelopmentinethnicregions;endogenousdevelopmenttheory;en-  
dogenouspath  
[责任编辑:罗银科]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