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3]2767
教,徒中能自纠摘,及他人告者,皆赏钱三万” 。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蜀地内乱防范尤严,有时甚至反
应过激,特别是当遭遇反常天象、自然灾害时更是如此。
真宗景德三年(1006)四月,“西南方有大星,占者谓应在
蜀分。上恻然动心,以为蜀去朝廷远,民之疾苦尤难知,
天有异象,可畏不可忽,其择廷臣之贤而通世务者,往绥
文华而弃法令,喜议论而乐因循,稍违其情,易致谗谤。
自来监司帅守以去朝廷甚远,恐有讥议,不能自明,往往
日夕忧虞,务为容忍,奸赃不敢按治,法令不敢举行,然
[9]710
犹谤讟横生,斥逐相望。”
有关蜀守的各种流言往往是针对个人的攻击性言
论。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表现比较超群
[
4]710
[30]161
元元” 。星变兆乱使真宗深感忧心,唯恐蜀地发生变
乱,于是选择干练得力之臣前往抚绥。谢涛以屯田员外
郎之职巡抚益州、利州路,同时还另派五人一同出使梓
州、夔州、福建等路,“所至存问犒设官吏、将校、父老,疏
决系囚,除杂犯至死、官典犯赃依法外,流已下递减之。
或变化突然时,容易遭致流言” 。这类流言引起朝
廷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通常采取召问、核查或遣使
的方法加以应对。
真宗时王曙治蜀,“颇以法御下,有谤其太苛。会刘
煜召还,为右正言,真宗召问:‘凌策、王曙治蜀,孰优?’
曰:‘凌策在蜀,值岁丰,故得以平易治之;王曙值岁歉,
虑民为盗,故以法治之,使易地则皆然。’上善其
[23]1395
仍案察官吏能否,民间利害以闻” 。对朝廷此举,吕
陶赞道:“星变一出,则恐惧警戒,以蜀为忧,分命良臣,
[4]710
[31]159
审究时病,岂非奉天爱民之心乎?”
仁宗天圣年间,以
言” 。刘煜肯定王曙“以法治歉”、“凌策以平治
[
32]161
韩亿出任益州知州,“时知星者言益部当灾,非仍饥,且
有兵变。上心忧之,推选才堪镇抚者,而以公行,且谕之
意。公稽首曰:‘陛下过属臣以方面,臣虽不敏,当不辱
命。惟陛下无以蜀为虑也。’慨然登车。至则岁果大旱,
公罄精力,安集流散,凡利害事知无不为,决九升江口以
溉,阖境濡足,赈廪劝分,宽赋弛役,所以救荒之术施设
丰”
的作为皆审时度势之举的说法,被真宗所认可,
使王曙治蜀太苛的流言得以消解。英宗时,赵忭知成
都,“剑州民李孝忠集众二百余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
或以谋逆告狱具,公不畀法吏,以意决之,处孝忠以私造
度牒,余皆得不死。喧传京师,谓公脱逆党,朝廷取具狱
[22]2068
阅之,卒无以易也” 。赵忭对李孝忠案采取只诛首
谋而不及其余的从宽处理方法,被奸人“谓公脱逆党”且
在京城盛传开来,朝廷通过派人核实而使流言得以止
息。
[25]210
甚详” 。神宗熙宁初年,“司天监亢瑛奏:‘后三十
年,西南有乱出于同姓。’是时,方议皇族补外官,于是诏
[27]30
宗室不得注授川峡差遣” 。在地方上,官员对蜀民也
是心怀疑忌,倍加提防。仁宗宝元二年(1039),“益州言
火焚民庐舍三千余区。时火起南市,知州张逸心疑有
变,与转运使明镐夜领众往,而实不救火,故所焚甚
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于有关蜀守的流言,
朝廷一般情况下采取派人前往蜀地一探究竟,以了解事
情真相的做法。仁宗时,文彦博以枢密直学士知成都,
[23]2913
[33]518
众。”
此次火灾造成本可避免的严重后果,知州张逸 “潞公未满四十,为蜀遨头,有飞语中伤” 。邵博《邵
与转运使明镐表面上率众救火,因担心事出有因,恐生
氏闻见录》云:“成都风俗喜行乐,公多燕集,有飞语至京
变乱,仅仅做出救火姿态,而未采取任何切实有效的扑
救措施。
师。御史何郯圣从,蜀人也,因谒告归,上遣伺察
[
34]101
之。”
鲠切无所避,为仁宗所知。”
查,与同乡张俞及文彦博欢宴,每每尽兴而醉归,“圣从
关于何郯其人,《东都事略》云:“始郯为御史,
[
35]1146
二
联动与管控:政府的危机应对
何郯奉命前往成都调
北宋时期,蜀地作为较为复杂和敏感的区域,流言
四起,各种政治、军事和灾异流言甚嚣尘上,将这一地区
裹挟至更为诡谲多变的形势中。面对突发性危机,从中
[34]101
还朝,潞公之谤乃息” 。如果流言关乎蜀地治乱,朝
廷更是火速遣使彻查。天圣六年(1028),程琳知益州,
央到地方,每一层级均不遗余力,严阵以待,或各司其 “蜀州妖人有自号李冰神子者,署官属吏卒,聚徒百余
责,瓦解流言,或联动出击,平息事态。
一)蜀地政治流言的应对
有宋一代,对蜀守的选用尤为慎重。“西蜀,天下之
人,公命捕置之法,而谗之朝者言公妄杀人,蜀人恐且乱
矣。上遣中贵人驰视之,使者入其境,居人、行旅争道公
善。使者问杀妖人事,其父老皆曰:‘杀一人可使蜀数十
年无事。’使者问其故,对曰:‘前乱蜀者,非有智谋豪杰
之才,乃里闾无赖小人尔,惟不制其始,遂至于乱也。’使
(
[23]9794
大镇,事权委寄,素号雄重” ,“朝廷择守,比他蕃镇
[28]444
绝重,举西南事一以委之” 。担任蜀守之人,“须智
略沉辩,威惠肃给,厌舆论之所与,慰遐氓之所欲者,始
者视蜀既无事,又得父老语,还白,于是上益以公为能,
[
29]246
[7]463
为其人矣” 。守臣身系蜀之安危,自然被推向风口
浪尖和舆论漩涡的中心,稍有不慎,即易招致流言的中
伤。赵汝愚《论治体及蜀风俗疏》云:“夫蜀之风俗,皆慕
迁给事中,知开封府。”
对于程琳在蜀地的做法,明人
祁承爜《牧津》卷四《消弭下》评价说:“赛会迎神,丛奸薮
乱,有地方之责者,首当以定力锄之,今邪教之行,蔓而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