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卷第6期  
2
01811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5,No.6  
November,2018  
影像的博弈:  
论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电影力  
1
,2  
万荣英  
(1.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成都610064;2.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作为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构建者核心成员的居伊-恩斯特·德波,不仅致力于理论文本的书写,  
亦有情境主义核心术语漂移”、“异轨”、“构境理论的给出以及备受关注的作为关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视觉文化  
以及媒体批判的重要论著景观社会一书;同时,他还是一名实验电影作者知识分子革命者,其身后留下七部电  
影作品这七部影片不同于一般商业电影的影像生产,区别于现代作家电影的话语创作,亦或迥异于意识形态电  
影的政治宣传,它们共同构建起情境主义对抗景观-影像的电影装置”,隐匿的战争机器以及漂移的革命共  
同体:这是影像的博弈,是新的电影分类学,更是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电影力。  
关键词:居伊·德波;情境主义;电影力;影像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8)06ꢀ0117ꢀ09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有它的使命”:打开  
互文书写分离批判与断裂异质;更是居伊·德波的  
艺术行动与情境主义电影战斗力!  
(
ouvre)了所有艺术,去除了它们的贵族性,在存在的  
影像里把它们交付出来作为无绘画的绘画,无音乐  
的音乐,没有心理的小说,带有演员魅力的戏剧,电影  
就像所有艺术的大众化”,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普遍  
使命,第七艺术的电影是其他六种艺术的民主  
景观日常的影像漂移”:力的较量  
如果说德波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为萨德疾呼中  
[2]  
白屏与黑屏是德波改造电影计划的第一步,那  
从第二部作品关于在短时间内某几个人的经历开  
,德波正式将电影屏幕作为书写情境主义理论的画  
,同时,情境主义理论通过电影的实践得到极大的  
深化,这种尝试是史无前例的。“电影第一次从电  
影史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电影类型,情境主义对  
抗景观-影像的电影装置”。在影像的选取方面,德  
波并不是随意组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筛选,渗透  
着一种情境主义者城市漂移的理念———一场力的  
较量。  
[
1]15  
” 。  
带着这种电影的使命”,德波(GuyꢀErnestDeꢀ  
bord,1931-1994  
)一生留下了七部电影作品,然而  
它们不同于一般商业电影的影像生产,区别于现代作  
家电影的话语创作,亦或迥异于意识形态电影的政治  
宣传,它们建立了新的电影分类学,构建起情境主义  
对抗景观-影像的电影装置”,隐匿的战争机器以  
及漂移的革命共同体:这是一场影像的博弈,是反  
合力悖力的较量;是理论文本与影像文本之间的  
情境主义国际十分重视漂移”,将它作为构建  
收稿日期:2017ꢀ12ꢀ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反电影研究”(17YJC76008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万荣英(1982—),,山东青岛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  
美学影视艺术理论。  
11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情境”(constructedsituation)的方法与实践之一德  
做出了批判性诊断:“景观不是影像的聚积,而是以影  
[5]3  
波认为,通过漂移可以完成对日常生活新举止方  
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表现在三  
个方面:  
式的最初尝试”,同时,这种干预机制也是对资本主义  
-“  
最有依据的革命文化考察”;  
1.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  
身展现为景观(spectacles)的庞大堆聚直接存  
1958  
,德波将其上升至理论层面,专门提出了关于漂移  
的理论》,并正式定义了漂移”(dérivé)———“一种穿  
过各种各样周围环境的快速旅行的方法或技巧,包括  
幽默嬉戏的建构行为和心理地理学(psychogeograꢀ  
[5]3  
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  
2.从生活的每个方面分离出来的影像群  
(images)汇成一条共同的河流,这样,生活的统  
一便不再可能被重建重新将他们自己编组为  
新的整体的关于现实的片断的景色,只能展现  
为一个纯粹静观的(contemplation)、孤立的  
(seule)伪世界这一世界之影像的专门化,发展  
成一个自主自足的影像世界,在这里,骗人者也  
被欺骗和蒙蔽作为生活具体颠倒的景观,总体  
)
phy  
的感受意识”,并特别强调其性质完全不同于经  
[3]150  
典的旅游或散步概念” 。  
实质上,通过城市漂移”,情境主义者训练自己  
具备先锋派明辨真伪的视力,去明辨景观-社会与  
日常-生活的区隔,同时,也塑造自己具有触摸能力  
的目光,取代绝对的视觉驱力,打破孤立感官的界限,  
为契合通感与情动另辟一片异议的感性地带,为内  
在经验的释放提供源源不绝的意志力与行动力,恢复  
全面的知觉力场,用考察者的目光重新发现城市的心  
理地理区域。  
[5]3  
上是非生命之物的自发运动。  
3.景观同时将自己展现为社会自身,社会的  
一部分,抑或是统一的手段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景观是全部视觉和全部意识的焦点正是由  
于这一领域是分离的这一真正的事实,景观才成  
了错觉和伪意识的领地:它所达到的统一只不过  
漂移理论运用到德波的电影中,我们就会发  
现一个潜在的规律:这是一场力的较量”,是景观-  
影像与日常-图像的一次博弈战斗与革命,在德波  
的电影世界中,充斥着大量与权力机制商业运作牟  
取暴利有关的生硬冰冷残暴的景观-影像,亦如纳  
粹军队斯大林的讲演国家阅兵仪式街头暴乱警  
察镇压广告图像时尚女郎车展照片度假海滩以  
[6]4  
是一种普遍分离的官方语言。  
德波与情境主义国际自始至终批判与反抗的正  
[6]4  
是这种景观社会的世界观(Weltanschauung) ———  
庞大堆聚,实为表象”;影像群体,实为孤立”;统一  
手段,实为分离”———资本的生成-影像”(diventar  
及动态的色情表演好莱坞剧情片与电视媒体影像 immagine)不过是商品的最后变形,通过这种变形,交  
,这些影像往往是德波需要异轨”  
换价值将使用价值呑噬净尽,并在篡改了全部社会生  
产之后,终于达到了支配全部生命的最高绝对主权的  
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讲,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商品在  
那里首次揭示并展布其秘密的地方,是景观的前兆,  
或毋宁说,是一场噩梦,19世纪在其中梦到了20世纪  
的一场噩梦情境主义者为自己设定的第一个任务  
[4]155ꢀ161  
(détournement)  
的改造对象;同时,也充满着流  
动的诗意的具有某种革命乌托邦精神气质的日  
-图像,比如流淌的河流冲锋的骑兵日常的女  
巴黎的老建筑情境主义成员的咖啡馆聚会以及  
隐匿的德波从德波多部电影的影像漂移中,我们不  
难发现景观的嬗变生活的意义”。  
[7]102ꢀ103  
就是从这场噩梦中醒来 。  
尤其是在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里,然后被  
烈火吞噬》(1978)之前的五部影片中,德波用影像形  
德波进一步提醒人们要警惕景观的嬗变”,即两  
种古老形式:以法西斯或斯大林独裁主义的集中  
象地诠释了景观的嬗变的罪恶与阴谋自始至终, (concentrée)景观和以美国为典范的资本主义民主  
他一直关注景观问题———他的电影影像(确切地  
,是从第二部电影作品开始)是最好的明证,而文本  
政体的弥散(diffuse)景观”,这两种景观对人的异化  
作用不仅仅在于其表象的可视性,更在于其内在的逻  
辑系谱。  
景观社会中关于景观的两种古老形式:集中景观与  
弥散景观的描述,只是作为术语正式提出罢了。  
景观社会论著的第一章完美的分离,德  
波开篇就揭穿了华丽外表之下的景观”(spectacles)  
的秘密内核,并对已经走到极端资本主义的景观社会  
德波电影中大量运用的纳粹场面斯大林的演讲  
段落,实则是在展现强权的表演和原始的阴谋,  
法西斯主义将自己再一次展示为:  
一种神话的强力复苏,一种倡导参加古老虚  
118  
万荣英影像的博弈:论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电影力  
假价值规定的共同体的神话之复苏:种族血统、  
领导者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由现代技术装备起  
来的原始主义它是神话退化的代用品在幻象  
和环境最现代手段的景观情境中的复活因此  
它是现代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毁灭旧  
工人运动的作用,也使它成为今天社会的基础性  
时领域,这包括对特定机会过程的观察和户外可  
[
8]164  
预言性观察。  
并鼓励人们进行一周心理地理学游戏”,将这一  
选择情感境遇现实化:  
与你要寻找的相一致,选择一个乡村,一个  
或多或少有人居住的城市,一个或多或少忙忙碌  
碌的街道,建一座房子,布置好它,充分装饰和利  
用周围环境的最大优势选择一个季节和时刻,  
志同道合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配以合适的音乐和  
饮料灯光和谈话应该适宜于这种场合,一如天  
[5]47  
力量之一。  
在德波看来,这种集中景观必将成为恐怖主  
的先驱,“暴力之神的宗教,“的躯体和强权政  
于是,在德波后期的电影中,又出现了恐怖分子  
袭击”、“街头暴乱警察镇压的场面。  
弥散景观的代表影像,德波则选取了多幅  
[
8]165  
气或你的记忆。  
如果在你的预想中没有错误,那么结果应该  
[8]166  
广告女郎时尚大片”。时尚是一个难以捉摸的  
令你满意。  
现象:它不断进行符号更新,任意并持续地进行着意  
义的生产,从而成为一种意义的驱动———差异的逻  
而这种逻辑恰恰是弥散景观迷惑人的地方,它  
通过每一种新的方式来保留美丽的借口,但又不断地  
在对美的否定基础上,对美与丑在逻辑上具有等同性  
的基础上来制造”。在德波的电影中,时尚杂志的  
拍摄过程似乎充满了提线木偶似的怪异的滑稽可  
笑的意味,这与日常生活中女性自然的微笑与孤独的  
背影形成了强烈反差。  
在德波看来,传统地理学处理的是一般自然力  
量的决定作用,如土壤构成或气候条件对社会经济结  
构的影响,对这样一个社会所拥有的这个世界相关概  
[8]164  
念的影响等” ,但其归根结底受制于“(国家或意  
识形态)权力的控制结构主义的范畴”,“结构主  
义是现存权力的后裔结构主义是被国家认购的思  
这一思想形式将景观沟通的现代条件看作绝  
[5]92  
[5]8  
” ,这种交往本质上是单面的 德波进一  
步举例否定,他将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重建计划下的  
巴黎定义为一个充满了噪音和愤怒的没有任何意  
这种大都市的时尚行为和影像生产机制恰恰不  
是德波所认同的日常生活的方式,因此,在他的电影  
中还隐含着一种只有在日常生活之中才会闪现的  
忧郁气质———单看关于日常情境的每一幅画面都充  
满着诗意的构图———这或许是德波对曾经老巴黎”  
的怀念,他在电影景观社会中借用夏尔·波德莱尔  
[8]165  
义的一个由白痴所建造的城市” ,这在波德莱尔  
恶之花》,本雅明的巴黎,19世纪的首都》,布尔  
迪厄的社会调查和克拉克的现代生活的画像,都  
能窥见到相似的意象与批判———他们共同来书写一  
部关于苦难的历史,也是关于拯救的历史。  
(
CharlesBaudelaire)的话:“旧巴黎已面目全非,城市  
奥斯曼的巴黎意味着一个新的巴黎崛起于废墟  
之中———林荫大道(grandsboulevards)是改造的核  
,正是它摧毁了这座城市奥斯曼推倒了西岱岛  
的样子比人心变得更快!”以及大量流动的多样的、  
交往的阅读交谈居住烹饪等日常生活场景来表  
达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想要恢复与改变现状的决心。 (IledelaCité)的房屋和弯曲的街道,取而代之的是  
德波的影像漂移与情境主义者的城市漂移”  
的步调相一致,都是基于对城市地理学-功利主义的  
批判和对心理地理学-交往方式的认可如果追溯  
德波漂移理论的发端,可以从一篇题为城市地理  
学批判导言》(1954)的文章开始说起,德波在文章的  
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  
紧凑的公寓楼笔直的新街绵延百里的高架渠和井  
然有序的交通网曾经五颜六色的外套热情的歌曲  
和非凡的言说,曾经流浪的波西米亚人巡回演出的  
歌手和衣衫褴褛的哲学家连同饱受贫穷苦难折磨的  
不幸之人的聚会地,这些只有巴黎有,而他们正在消  
一个新的都市意象开始不断重复上演:又长又宽  
的新街道挤满打扮时新造作冷漠的跟街道一样的人  
,股票经纪和掮客即使在宗教节日也会兴高采烈地  
念着生意经,新型都市空间为了这样的目的被设计出  
———散步全景画周日远足盛大展览官方游  
———从此,“起义和巷战的象征之都彻底从巴黎的  
在我们无论是否有兴趣均参与其中的各种  
各样的事务中,在黑暗中探索生活中的新道路是  
唯一仍然能够激起激情的事情在这方面,美学  
和其他学科被证明是非常不充分的,并且应受到  
最大的冷遇因此,我们应该描绘一些观察的临  
11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地图上消失奥斯曼既是掘墓人又是守灵者:在夜晚  
会中,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不可见之物已然包裹在人  
之所见中,它并不作为一个超越表象的隐匿世界,而  
是在表象之内激活视觉本身或人所见之物,因为只有  
再现的固定形象才给予我们一种不可见与可见相邻  
相分的错觉其实,不可见始终盘桓着可见,包裹并  
拆解着自身,它正是可见物自身的褶皱。  
的巴黎,为了绝对的安居乐业,第二帝国的统治者增  
加了警察的夜间巡逻和更加方便使用的公墓。“奥斯  
曼的幻想曲让曾经构成老巴黎的全部社会实践结  
构正在瓦解或者逐渐衰败,这座现代都市正在实现一  
种影像的欲望———视觉化进程;更重要的是,这意味  
着巴黎正在成为一个景观”———一系列明晰辨认的  
都市形式。  
漂移的过程正是要让视觉的力量充分发挥,先  
锋派的视力需要做到明辨真伪,既要对被谬误猜测  
所遮蔽而令人迷惑的客体外部加以区分,更要对高度  
混合的客体内部的城市地理学加以评估;先锋派的视  
力重新激活城市的躯体,目光所到之处,陈述的片断  
成为城市的诗句,情境主义的考察者们正在发现城市  
新诗”,未来的语言,文化革命的行动派们正在用  
行走的足印绘制赤裸城市的精神地图。  
旧巴黎已面目全非(城市的样子比人心变得更  
[9]196  
,真是令人悲伤” ,波德莱尔在其作品中敏锐地  
理解到加速的时间性,正在成为景观的巴黎迅速成  
炫耀的展示千变万化的幻景一场梦幻哑剧表  
[10]101  
海市蜃楼化装舞会” ,除了博览会的最佳诠  
,百货公司(grandsmagasins)、人行道上的饮食景  
(spectacledesnourritures)、套餐菜单以及种满阔  
叶植物的公园也都成为幻觉机制的组成部分,这些产  
业促成了巴黎整个生产关系的转变,“新巴黎成为了  
通往消费社会的场所,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在这里被  
吞噬掉,回馈它们的是单调的精确性,正如德波的批  
评性诊断:“景观就是积累到某种程度的资本,这时它  
自我燃烧与烈火吞噬”:隐匿的战争机器  
德波的电影打上情境主义的烙印:“景观-影  
是被异轨的对象;“日常-图像散发着诗意与  
忧郁,正因为易逝”,而显得弥足珍贵与值得纪念;当  
,还有一个隐匿的图像贯穿在德波电影创作的始  
(确切地说,是从第二部作品开始),那便是德波隐  
的形象,不仅图像本身模糊不清,甚至常常隐匿”  
在人群之中,这也许恰是情境主义者的姿态:景观  
社会的诉讼者日常生活的实践者以及隐匿战争的发  
起者因为在景观社会里难的不是参与其中,而是随  
时抽身。  
[6]15  
就成了图像”  
在德波看来,想要重新恢复往昔巴黎的多样性,  
首先必须改变观看的方式德波认为,“改变我们  
看街道方式,比改变我们看绘画方式更为重  
[11]59  
” ———再次回到观看问题上,这是现代性思  
考的切口,也是情境主义漂移的根本,观看方式的  
转变是漂移的第一步情境主义者群体将自己定  
义为国际先锋派”———革命艺术家与知识分子们的  
国际联合组织,因此,消遣式的风光观赏哲学艺术中  
的风景景观以及明晰的目光与视线都难以完全概括  
情境主义的视觉———这些观看方式对于构建情  
来说过于单一”,构境需要的是一种日常生活意  
其中三幅相片被德波多次运用到他的电影中,作  
为自己隐匿的形象出现,当然,这有其特殊的意义。  
第一幅肖像来自1951,拍摄于巴黎,当时的德  
波只有20这张照片显得德波比任何时候都年  
他身体正对摄影机,脸颊消瘦,不戴眼镜,朝向镜  
头的目光有些不确定,似乎并未意识到他在后来所展  
现出的强大魅力他身着深色衬衫和外套———那时  
他还没有掌握后来在其他照片中采用的深浅色对比  
穿衣法(包括围巾的搭配,他总是选择深色围巾搭配  
浅色大衣,或选择浅色围巾搭配深色大衣)———在这  
张照片里还看不到这些另外,照片有些模糊,“具象  
不足,像是覆盖了一层尘土,来自遥远的从前就  
是这样一张相片,45年后,身患重病且即将结束生  
命的德波仍旧选择了它,将它放在颂词第二卷的可  
视档案中,开篇在警告之后便是作者的这幅肖像———  
或许这是德波的有意为之:他的首次亮相是犹豫不决  
并覆盖尘埃的,这种未知潜藏着某种不确定的信  
,与后来的坚定与坚决,共同构成德波对一切形式  
[12]177ꢀ185  
识变更的一种视角” 。  
作为情境主义的漂移主体,试图将观看作为视觉  
潜力来实现,将其提升到一种力量———让视觉如何重  
获力量,成为视力:不仅要观察可见之物的物自体”,  
也要感知不可见之物的存在,拥挤的街区作为可见  
之物的呈现”,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不可见的关系”、  
交往方式权力机制”……当不可见,不可感之  
,或者当无法被看见之物为我们所感知,此时的视  
觉才可能转化为一种视力”———看见就是看见力量,  
使不可见的力可见”———,不是本体论,是与外界  
的呼应;,也不是存在论,是自身的弥漫!在现代社  
120  
万荣英影像的博弈:论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电影力  
和表象固执的双重性,这一次他要更加彻底地拒绝一  
大后更加严重的过度曝光,对比度消失,德波的一半  
面容几乎看不清楚,右眼甚至完全消失:不再是面庞,  
只是一张毫无生气的苍白的面具没有丝毫浮华和  
不满,也没有对延长青春和生命的丝毫意愿———完全  
放弃叙述性的把握相反,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  
见证时间的消逝,去除令他的面庞具有诱惑力的一  
,甚至加速自己形象的扭曲———这是一种绝对拒  
,在德波看来,反射的反射美学矩阵与质量标签都  
是他绝不接受的!  
切表象———如同在完成颂词第二卷后,他坚决地做  
出永久消失的决定一样。  
另一张相片发表于1952,之后多次再版,可见  
它的代表意义,证实了德波对露面的犹豫以及经过深  
思熟虑的迟疑这张照片发表于离子杂志(Ion)  
第一期,这本杂志是由德波于一年前结识的一批字母  
主义者创办的事实上,居伊-恩斯特·德波的诞  
与字母主义运动以及伊西多尔·伊索(Isidore  
[
13]23  
)
的相识是分不开的 当然,德波也是迄今为  
与名人画册相比,在媒体上曝光的德波的形象总  
是寥寥无几,他总是刻意回避这种表象的呈现方  
,拒绝采访与录影以及过着隐居的生活在德波的  
世界里的一切,都是为了拒绝而积累:令人尊敬的外  
,始终保持的身份头衔和荣誉,以及死后蜂拥而至  
的传记类型作品与自传风潮,简言之,即一切融入我  
们生活的后来又很快被他称为景观的事物。  
那么,隐匿的德波何处寻?或许唯一可靠的是他  
看待自己的方式,唯一可以信赖的事情只有他的所有  
作品反映的才是他自己的世界观这只能回到可能  
异议与断裂之间:异质的文本影像与艺术  
之间,在与他有所联系的隐约人物思想与事件之  
,在散落的脉络与不确定性之间去辨识揣测与  
寻觅居伊·德波的踪迹与身体;只能依靠蜘蛛结网般  
的方式在断裂处临界点与叠层间编织起记忆的游  
,使德波的精神轮廓”、思想映像渐渐浮现,竖立  
起德波行走的形象以及可读性的姿态。  
Isou  
止最具有吸引力的字母主义者,虽然,他是最不把自  
己当作字母主义者的人在这张照片里,德波自己摆  
出姿态:倚墙而立,双手插入口袋,头微微倾斜,看起  
来很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张照片的胶片尚未  
行使图解性功能———它被故意地损坏:德波的右腿  
和右手消失在明亮的尘雾后,眼睛似乎被黑色斑点蒙  
,整个画面有些模糊,且还有许多划痕同刚才提  
到过的他的第一张照片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影像似乎钟情于扭曲的形象,对表象进行不遗余  
力的批判与改造,即使对于物理表象亦是如此;它们  
都在逃避当下,似乎来自另一个时代,推动着年轻的  
德波去创造自己的传奇而创造一个人的传奇,意味  
着把自己交给过去,交给逝去的溶解的和无法改变  
的时光这也是德波最大的诱惑之一———他总是只  
留下一些残缺划损表象之表象的影像,这与那些只  
向公众发放经过粉饰的照片而绝不让个人照片外流  
的作家不同,死亡在他人的注视之下,那些渴望景观  
的人栖息在其中;他可以预见效忠景观的歪曲眼光,  
这样的眼光必定会贬低和扭曲他的表象,因此,他永  
远确保他自身优先于他自己的影像。  
这是一场德波与景观社会之间的隐匿战争,这场  
战争不是具体的介入,而是体现着他的生命态度:他  
要用他的全部(文本电影事件行为与生命)与整个  
景观社会之间发生战争! 对于景观之抗拒的第一个  
彻底的姿态,就是他拒绝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永  
第三张图像则是两张重叠的照片,它出现于  
1978年电影,烈  
火吞噬以及德波发表的电影作品全集》(Œuvres  
cinématographiquescomplétes),含  
了他的所有文本和电影剧本,以及从影片中节选的剧  
独特的是,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是从我们一起游  
荡在夜的黑暗里,然后被烈火吞噬中节选的两张重  
叠的影像,一张是之前提到过的德波的肖像(颂  
第二卷中再次出现),另一张是他1977年拍摄的  
照片在第一张照片的下面,即两张照片之间,可以  
阅读到来自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里,然后被烈  
火吞噬的句子:“我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一直十分强  
,;,24  
小时的行为艺术家,他生活在敌占区,他必须全面抵  
[15]  
,甚至献出生命,燃烧自我,被烈火吞噬……  
正是这种异质的隐匿与如此低的曝光率对于景  
观社会来说却是一件不祥的事情———一种潜在的危  
险性———不知何时引爆的不定时炸弹于是,便有了  
那份被官方或非官方媒体命名过的蔚为壮观的明细  
清单:居伊·德波———“策划者虚无主义者伪哲学  
教皇般一贯正确的人孤僻之人导师催眠师信  
奉自我的宗教狂恶魔幕后黑手被诅咒的灵魂激  
进主义的公开信徒精神领袖疯狂的施虐者愤世嫉  
[14]277ꢀ278  
[16]4  
。”  
这种强烈的感觉在技术上呈现出照片放  
俗者卑鄙的梅菲斯特蛊惑者可怕的扰乱者” 。  
12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瞧着这些自相矛盾又混乱不堪的标签,再回想德波模  
河流与骑兵:“革命乌托邦  
糊的形象,似乎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其实———他是  
无法归类的每一个标签背后似乎都是这个危险人  
物的一张面孔”,而每一张面孔又是一个陷阱,因  
为它只能是侧面”;如果要寻找一些相似性的细枝  
末节,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风格的描述:不是一种风  
虽然德波致力于对景观的改造与对抗,但在他的  
影像中,又将这种革命定义为具有乌托邦精神气质  
革命共同体”。大量流动的河流冲锋的骑  
暗示着德波的精神家园革命理想”,甚至在  
他的一生中,都与这河流这骑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  
联系———这是德波生命的迭奏曲。  
[5]93  
格的否定,而是一种否定的风格 ———“的风  
,危险的!  
在德波去世后,按照他最固执的意愿,他的骨灰  
被亲友撒入巴黎的塞纳河中,以绿雅园(pointerdu  
危险的德波发出隐匿战争的信号,从那长长的媒  
体清单中可以窥见他令景观社会感到恐慌与惴惴 VertꢀGalant)作为起点:不留痕迹,确切地说丝毫不留  
不安,然而,这是他们对他的误解”。“烈火的意象  
才是德波的内心,尤其是电影我们一起游荡在夜  
的黑暗里,然后被烈火吞噬是德波用烈火情境  
主义国际做的一份精神分析。  
在世的痕迹,这是德波的安排———河水带着他的骨灰  
流向下游,朝向某个未知的支流,最终将流入那片无  
名的辽阔海洋,这种与时间的流逝连接在一起的忧郁  
的激情作为深刻的标记,是德波所一直希望的样子,  
既然无法选择回归与和解,漫游者德波始终朝向放逐  
的一面———塞纳河再一次带他远走他乡;邻近的绿骑  
士广场(LeVertGalant)上圣殿骑士团(TheOrderof  
火不但是光明的象征,更是热的象征这远不是  
指具体的热的能量,而是指内在的热的意识,这种意  
识总是优于关于光的完全的视觉科学而这热满足  
人的欲望,含有发热快感的深刻意义热是一种财 theTemple)的大团长雅克··莫莱(Jacquesde  
,一种占有,应当把这种热珍藏起来,把它赠给值得 Molay)与另一个居伊”———圣骑士团诺曼底分团的  
沟通能够相互交融的意中人光只能在事物表面闪  
微笑,而热才能深入:深入到内在的意识中去,深  
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至此,火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深藏的热迸发为挚诚的爱,刻骨的恨,在火的运动中  
指挥官杰佛瑞··查尼(GeoffroideCharney)的铭  
牌上漂浮着当年两人被烈火吞噬依旧说出真相”  
的圣洁情境———他们是纯洁的天使”。  
似乎在德波的生活轨迹与电影创作中始终伴随  
河流的影像:撒入他的骨灰的塞纳河与更普遍的  
河流(《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里,然后被烈火吞  
中长镜头拍摄的威尼斯运河:曾经是所有经水路  
抵达威尼斯的外国人的必经之路),故乡的水系与未  
知的水域,旅行的终点与启程的地方———德波钟爱水  
的影像,它的流动经过稍纵即逝与自我摧毁亦如与  
好运和厄运的游戏,“在河的左岸,我们不能两次踏入  
[17]6  
产生无与伦比的强大创造力 ———德波的思想力与  
行动力恰恰是在对日常生活之爱与景观社会之  
恨的交织中迸发出来。  
火升华的最高点就是纯洁化火燃烧起爱和恨,  
在燃烧中,人就像火中凤凰涅槃那样,烧尽污浊,获得  
新生情感只有经过火的纯化才能变得高尚,经过纯  
化的爱情才能找到感觉真正的爱必须经过火的燃  
[17]6  
[14]227  
,才能升华,才能经久不衰,永远保持生命力!  
同一条河流,或两次触摸到同一个易腐物质”  
德波在1972年出版的真正的分裂》(LaVéritable ……  
ScissiondanslInternationale)的小册子中说,不再  
然而,河流总是要渡过的,是切割大地阻碍交流  
有任何国际性的必要了,因为情境主义者无处不  
的临界,还是沟通与连接的存在———生活的河流暧昧  
而混沌,给予我们滋养与困惑当然,德波更加感兴  
趣的是关于时间的河流与激荡的漩涡,他曾在我们  
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里,然后被烈火吞噬中说道:  
[18]8  
,他们的目标无处不在” 。这不是表象的说辞,  
抑或只是为了正式宣布情境主义国际的解散,它真正  
的意义或许就是情境主义国际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  
的最好的遗产———一种追求情境-生活的目标与 我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一直十分强烈,它对于我的吸  
意志,而经历了视觉之火锤炼过的情境主义的文本、  
电影与行动策略恰恰可以作为一种使用手册与参考  
文献,在当下的生活中再一次实践———这是居伊·德  
波的姿态与面孔吸引力与文化上的稀缺性(denrée  
culturelle)以及情境主义持久生命力的延续!  
引力如同其他人对令人眩晕的高度或对水的敬  
[14]277ꢀ278  
。”  
十年之后,颂词》(Panégyrique)第一  
卷中他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愿:“我对战争战略理论、  
搜集那些在时间长河激起涟漪的战争和其他历史上  
的冲突很有兴趣我没有感到战争是危险和令人失  
122  
万荣英影像的博弈:论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电影力  
望的领域,或许与生活的其他很多方面相比的确如  
但是,这样的考虑并没有减少它对我的吸引  
———这风景的悲壮感愈加强烈———永恒轮回的观  
念在此时有了意义———德波爱这风景的邀请,无论  
[
19]75  
” ———时间的流逝与战争的吸引力对德波来说  
是异质同体的,他通过水和水流表面的影像将两者结  
合在一起,共同构成战斗的命运我们无法两次踏入  
同一条河流,同样,我们也无法两次参加同一场战斗,  
所有的革命都进入历史,且历史没有拒绝它们中  
的任何一个;革命的河流返回到其发源地,为的是再  
其命运通往何处在丧失姿态的社会里,德波试图找  
回从历史指尖永远溜走的那些东西———作为日常生  
[13]250  
最后的卫士” :对抗景观的破坏力,重新找回  
文化的姿态,解构景观-谱系”,回归生活-世界”,  
将可见的与秘密的清晰的与隐约的东西同时保存下  
,并用既带有诗意的又带有战争的色彩重新绘制生  
活的地形图,通过漂移异轨的战术投入全球资  
本主义秩序的激进批判与私密反抗(intimaterevolt)  
之中,成为了情境主义国际始终的责任。  
[20]25  
流淌一次” 。  
纵观德波的一生———他写的书拍的电影与有关  
他的资料和故事;他的景观社会治理术改造方案与  
战斗列表;他的都市游戏形式生产与冒险行为———  
他生活的全部与喜好,向我们敞开河流的躯体———  
关于速度与节奏缓慢与急促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  
为了达到作为实体的神———日常生活的宗教,首先需  
要的是大的相对速度:漂移的漫游与异轨的内爆,诗  
歌的革命与激进的影像———一种潜在的节奏感;但不  
是没有中介环节:一切都归于情感的连接和对时光快  
速流逝的依赖;然后便全面铺开和放缓:文化革命与  
这样看来,河流与骑兵一直共同存在于情境主义  
诗性历程的领域———沟通与隔绝,到达与离开,毁灭  
与孕生;德波是这两者奇异的混合体:既有流动性又  
有稳固性,既是顽石又是流浪者,既是防御的围墙也  
是运动和想象的永恒喷发———这是对实际革命的召  
,是行动中的交流,或者更精确地说———战斗与毁  
灭意味着同样的结果,是对不可逆转永远失去的经  
,动荡和变化时代的渴望的正反面———是德波的  
电影力场,构建情境与情境主义国际;在一些必要的 革命共同体之乌托邦理想!  
时刻又产生新的加速:亦如五月风暴的爆发和国  
际先锋派的到来居伊-恩斯特·德波就像一条水  
流时急时缓的河———没有人能够两次踏入。  
如此这般,我实在无法将情境主义国际的解散定  
性为一种革命的失败,这不仅太过功利主义与决定论  
的倾向,更重要的现实是,至今为止,它仍然以绝对的  
力量在发挥着艺术的驱动与革命的潜能,面对这一事  
,我们都无法逃避! 我更愿意将其称为下一轮游  
戏的开始”———因为,游戏总是终止于游戏之前……  
对景观社会而言,情境主义无疑是一场合法化危机,  
最终以突如其来的丰饶结束正如德波所说的那样,  
对景观社会来说,德波与情境主义国际始终作为  
潜在的危机,具有煽动性的危险团体,不知何时引爆  
的不定时炸弹,让权力机制惴惴不安———他们热爱冲  
突和绝不和解的战斗,并将其视为毁灭的机遇或条  
———“英国轻骑兵旅在旗手身后排成作战队形,开  
[18]8  
始穿越巴拉克拉瓦死亡山谷的著名冲锋军旗 情境主义者无处不在,他们的目标无处不在 ,不  
游戏的两军对垒的影像,恐怕是对德波和他的组织  
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的最好诠释作为尚武时代的  
再有任何国际性的必要在完美中自我摧毁是轻  
骑兵的命运,情境主义国际解体的命运亦是如此或  
许是在自我毁灭中获胜,或许是在流动的时间河流中  
消失———战斗的情境始终有别于伟大的艺术(great  
反英雄”,骑兵们总是集体出动,排兵布阵,完成集  
,发起攻击———他们穿越死亡山谷”,径直朝向敌  
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直至成片倒下,甚至全军覆 art),它无法定格留存和永垂不朽,这或许正是革命  
德波是景观时代的反英雄”,他甚至建议自己的  
同伴漂移者应当成为现代寻找圣杯的圆桌骑士,运  
用自己的激情行为准则美德和本领,对现代都市主  
义发动了战争并且,像他们的传奇前辈一样,成为  
的忧患与潜能;情境主义国际的解散亦如战争与毁  
———毁灭即战争,且始终存在于战争的内部!  
况且,历史的经验让我们无从得知革命的失败是  
否就意味着衰退,或者成功就代表着力量的增长愈  
是深入情境主义内部,我们愈会发现:失败和殉难  
里都包含着一种从胜利中无法找到的承诺胜利常  
常被现有秩序招安,而失败则有可能转换为一场迟到  
最终的胜利,一举完成对现状的价值评估———所  
谓的历史,乃是生命有机体的构型力量在岁月(纯粹  
[13]140ꢀ141  
最终消失的那一个人  
想象这画面———太荒  
,又太悲剧,亦如“1939,波兰骑兵队手持佩剑冲  
向入侵的德国闪击部队”:这个曾让波兰引以为傲,在  
中欧草原上享有飞翼骑兵美誉的队伍,如今抵挡德  
国坦克闪击部队的方法,却仍是手持佩剑的冲锋姿  
12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物理时间)与时代(人类的文明进程)中铭刻下的刻  
———居伊·德波与我们同时代!  
象征森林里重新回到自然的居所,游戏从此刚刚开  
———塞纳河的波浪将灵魂与肌体分离开来,又在它  
们的分离中安排它们相遇;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  
分再一次展开双翅飞离大地,智慧总是来得太迟,希  
望的实现也总是如此吊诡,这一次它会飞得更高———  
这丝毫不妨碍我们点起火把,凭借火苗的心理和生  
命之火的体力去成为内在风景中的漫游者,流动空  
间里的建筑师,景观社会的战斗力!  
全部全无的德波,才是完整的德波,这  
样的德波,再一次,跟着他,危险的———趟过肉体的河  
,驾一叶的轻舟,游荡在夜的死寂里,细数情境  
主义的乐与怒;“是新的地图,城市被色情覆盖,生  
活为邂逅者敞开;寻常世界的言说与书写的场所赋予  
革命的诗歌,词语在涅瓦河与忘川之间漫游与跳跃,  
意义冒着风险潜行;漂泊的影像再一次远走他乡,在  
注释:  
德波一生拍摄制作了七部电影作品,分别是为萨德疾呼》(HurlementsenfaveurdeSade,1952);《关于在短时间内的某几  
个人的经历》(Surlepassagedequelquespersonnesàtraversuneassezcourteunitédetemps,1959);《分离批判》(Critique  
delaséparation,1961);《景观社会》(LaSociétéduSpectacle,1973);《驳斥所有对<景观社会>电影的判断,无论褒  
》(futationdetouslesjugements,tantélogieuxqu'hostiles,quiontétéjusquiciportéssurlefilm LaSociétédu  
Spectacle”,1975);《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里,然后被烈火吞噬》(Ingirumimusnocteetconsumimurigni,1978);《居  
·德波———他的艺术与时代》(GuyDebord,sonartetsontemps,1994)。  
德波第一次将漂移作为情境主义国际关键词正式提出见于关于情境构建以及情境主义国际倾向的组织和行动之条  
件的报告》(1957)一文,“走向情境主义国际章节,并初步定义为:“通过迅速改变环境对充满热情除根的一种实践,同时,又  
是研究心理地理学和情境主义心理学的一种手段”。参见:张一兵主编社会批判理论纪事(7)》(德波与情境主义国际  
特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57。  
原话语出夏尔·波德莱尔的天鹅》:“旧巴黎已面目全非(城市的样子比人心变得更快,真是令人悲伤)。”参见:波德莱尔恶  
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196。  
这两个镜头均由德波选自迈克尔·科蒂兹1936年执导的电影轻骑兵旅的冲锋》,参见:居伊·德波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  
黑暗里,然后被烈火吞噬》,《电影作品全集》,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94年版,257。  
欧洲文化的两极张力在尼采那里达到了顶峰———一方面是导致姿态的消除和丧失的张力,另一方面是把姿态形变为命运  
的张力因为只有作为一种姿态,其中的潜能和行动自然与人工偶然与必需变得无法分辨(因此在最后的分析中,仅作  
为戏剧),永恒轮回的观念才有意义参见:〔吉奥乔·阿甘本幼年与历史:经验的毁灭》,尹星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  
2016年版,204。  
参考文献:  
[
1]阿兰·巴迪欧.电影作为哲学实验(2003)[C].李洋译//米歇尔·福柯,.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李洋,等译.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2]蓝江.反影像的情境主体———德波的情境主义解析[J].文艺研究,2016,(2).  
3]〔居伊·德波.漂移的理论(1958)[C]//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居伊·德波.异轨使用手册(1956)[C]//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居伊·德波.景观社会[C].王昭风,.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居伊·德波.景观社会[C].张新木,.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
[
[
[
[
[7]〔阿甘本.关于景观社会评注的旁注[C]//吉奥乔·阿甘本.无目的的手段:政治学笔记.赵文,.郑州:河南大学出版  
,2015.  
[
8]〔居伊·德波.城市地理学批判导言(1954)[C]//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波德莱尔.恶之花[M].钱春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0]〔〕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M].沈语冰,诸葛沂,.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013.  
11]〔居伊·德波.关于情境构建以及情境主义国际倾向的组织和行动之条件的报告(1957)[C]//张一兵(主编).社会批判  
[
[
2
[
124  
万荣英影像的博弈:论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电影力  
理论纪事:7.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2]〔居伊·德波.日常生活意识变更的一种视角(1961)[C]//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006.  
13]〔樊尚·考夫曼.居伊·德波———诗歌革命[M].史利平,.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4]〔居伊·德波.电影作品全集[M].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94.  
15]陆兴华.电影:生命对景观的战争———论德波电影实践中的战争逻辑[J].新美术,2016,(10).  
16]〔安迪·梅里菲尔德.居伊·德波[M].赵柔柔,崔晓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加斯东·巴什拉.火的精神分析[M].杜小真,顾嘉琛,.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18]张一兵.代译序: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C]//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居伊·德波.颂词:第一卷[M].巴黎:热拉尔·勒博维西出版社,1989.  
20]DEBORDG.Panegyric:vol.Ⅰ[M].BROOKJ(trans.).London:Verso,1991.  
[
2
[
[
[
[
[
[
[
[
GameofImages:theSituationalFilmPowerofJuy-ErnstDebord  
1
,2  
WANRongꢀying  
(
1.CollegeofArt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  
2
.AnimationandCommunicationCollege,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266109,China)  
Abstract:JuyꢀErnstDebord,thefounder,builderandcorememberofContextualismInterꢀ  
national isnotonlydevotedtothewritingoftheoreticaltexts,butalsooffersthecoretermsof  
contextualism,namelydrift,extraordinaryandconstitution.HisLandscapeSocietyis  
konwnasanimportantworkofdevelopedcapitalistsociety,visualcultureandmediacriticism.  
Atthesametime,heisalsoanexperimentalfilmwriterandintellectualrevolutionistwithseven  
filmsashisproduction.Thesesevenfilmsaredifferentfromtheproductionofvideoingeneral  
commercialfilms,fromthediscoursecreationofmodernwritersꢁfilms,andfromthepolitical  
propagandaofideologicalfilms.Theyjointlyconstructadeviceofcontextualismagainstlandꢀ  
scape-images,awarmachineandadriftingrevolutionarycommunity,whichisregardedas  
thegameofimages,thenewfilmtaxonomy,andthesituationalfilmpowerofJuyꢀErnstDebord.  
Keywords:JuyꢀErnstDebord;situationalism;filmpower;image  
”,  
[责任编辑:唐普]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