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韦
他者伦理学及其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从解释学困境谈起
理论态度下对自然的对象化理解,除去横亘在人与自
然之间的各种中介(原则、思想、理论),放弃对自然的
同化。
应当引导人们放弃对自然的理论态度,在面对面中遭
遇自然、倾听自然,让自然的他者之“脸”唤起我们的责
任,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善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
资本主义把自然视为实现资本增值的对象,这一
态度决定了它的意识形态是反生态的。社会主义之所
以是生态的,在于它的意识形态是生态的。所以,建设
生态文明不只是节制资本、升级产业,更是一种文明形
态的塑造。形成一种对自然的伦理责任,是树立生态
文明观的前提。因此,生态文明观的塑造绝不是构建
一个抽象理论体系那么简单。文明是生活积淀的结
晶,生态文明观的形成需要整个社会形成自觉尊重、保
护、顺应自然的伦理责任和生活风尚。他者伦理学告
诉我们,他者是产生伦理责任的基础。所以,生态伦理
一种能唤起人们责任感的伦理学,必须是实践的
和他者的。实践不是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行为,不是做
成符合善的行动,而是不断放弃理论同化的暴力,进入
与他者面对面的善的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实践中,他
者才能作为独立自主的存在者,按其自身的原则和要
求,将一种伦理责任加于我们,这种责任是我们不得不
回应的,因为它超越我们的理论同化,让我们在愧疚感
中被“绑架”,为我们履行伦理责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
力。
注释:
①
②
萨特实际上是在一种颠倒过来的主客关系中讨论他者的出场。他者的原始身份是主体,与我作为主体时将他人、他物设定
为对象一样,作为主体的他人在注视中将我设定为对象,把我从我的世界中剥离出来,让我产生不愉悦的羞耻感。因此,萨
特在《存在与虚无》中对他者的思考没有摆脱传统存在论的同化倾向。
表达是一种语言行为。所以,列维纳斯极其注重对话和语言,认为我与他者之关系的本质就是语言。然而,他所谓的语言
不是伽达默尔所谓的达成共同理解的辩证语言,而是他者向我带来启示的语言,体现了他者之绝对陌异性带来的意外、惊
奇、创痛、愧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GADAMERHG.ReasoninTheAgeofScience[M].Cambridge:TheMITPress,1986.
2]何卫平.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M].朱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朱刚.多元与无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5]LEVINASE.HumanismusdesanderenMenschen [M].Hamburg:FelixMeinerVerlag,2005.
6]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杜小真,校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7]列维纳斯.塔木德四讲[M].关宝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伽达默尔.诠释学I[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伽达默尔,杜特.解释学、美学、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与杜特对谈录[M].金惠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姜韦.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经验的特征及其对他者问题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12]叶平.环境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姜韦.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维与生态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理论版),2016(30).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帅巍]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