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村供给制度与城乡关系互动的双重影响。随着时间
的推移,农村教育的供给制度越来越完善,农村教育
的供给也越来越充分,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与农村人
口的向城流动却使得农村教育的供给逐渐“无用武
之地”,有似“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困惑。国家在有能
力提供充分的农村教育供给之时,农村社会却显现
出支离破碎之境。
为适应农村教育更大范围内的均衡发展,还必须进
一步推进农村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大中央和省级财
政在农村教育中的投入比例,以实现县域、市域、省
域甚至全国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应将农村教育的发展放入到城镇化发展
的大背景中去制定农村政策,避免农村教育政策的
封闭性与滞后性。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社会的面
貌随城镇化的发展而变迁,20世纪80年代行之有
效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曾因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而
变得低效甚或无效。当前不顾城镇化的潮流,一味
地去“拯救”乡村教育,制度化地将不情愿留在乡村
的儿童留下来,可能也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我们应正视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潮流,主动推动农村
教育城镇化,以城镇化思维破解农村教育难题。
总结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成败得失,有
两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供给,提升农村教
育管理的层级。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陷
入困境,其原因就是农村教育的管理层级太低,县级
以上政府财政投入不足。2001年,确立“以县为主”
的投入机制后,农村教育的面貌才得以改善。但是,
参考文献:
[
1]刘雪初.稳步发展的桃江县农村教育[J].人民教育,1983(2):5-8.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国家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现行法规汇编[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刘辉汉,裴树本.来自贫困地区的探索与实践:张家口、吕梁地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研究成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97.
7]石破.前元庄实验[J].南风窗,2004(8):42-45.
8]袁桂林.农村教育政策的误区与建言[J].中国农村教育,2010(2):10-13.
9]邬志辉,史宁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十年走势与政策议题[J].教育研究,2011(7):22-30.
10]刘秀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6(5):39-42.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EB/OL].(2012-09-06)[2018-08-08].http://www.gov.cn/
zwgk/2012-09/07/content_2218779.htm.
12]任春荣.城镇化进程中教学点问题与建设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145-152.
[
[
[
[
[
1
[
[
[
[
[
[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8-05-02)[2018-08-08].ht-
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2/content_5287465.htm.
[14]邬志辉.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问[J].教育发展研究,2015(1):53-56.
[15]胡俊生,李期.空心村·空壳校·城镇化潮———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甘肃社会科学,2014(5):6-9.
[责任编辑:罗银科]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