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尔伙“第三届四川师范大学-迪肯大学教育论坛”综述
造性的教学和学习的科学方法,以鼓励女孩在高中班级中选
择科学课程;最后强调要从学生对自身学习认知的角度进行
研究。迪肯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的MerindaKelly在《未来社
区通过参与式艺术经历来共同创作》的报告中,指出培养好奇
心、关爱、移情、互惠、尊重和责任、开放和批判意识等价值观
和气质支持了行为研究,并强调实验、基于艺术的教育学、技
术和策略都是跨文化理解和社区凝聚力的催化剂。
儿童福利服务网络三种支持机制对留守儿童的发展特别是在儿
童社会情感、健康和学业成绩方面的影响。
以全纳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奉行互利
共赢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一起实
现共同发展。全纳教育强调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
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
过程,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接纳多样性并视之为机会。这
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来自葡萄牙的
民间文化艺术是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付春敏
副教授在题为《艺术教育中的民间艺术:为了更广泛的国际理
解》的报告中指出,民间艺术是特定区域的居民艺术活动的表 Isabel副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从不同利益者的角度探讨全纳学校
现形式,民间艺术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人的不同需求而迅
速变化,它被视为艺术教育的资源,艺术课程中的民间艺术将
不同的文化融汇到一起,由此促进跨文化理解。顾尔伙副教
授在题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限度与尺度》的报告中指出,民
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
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其传承存在一定限度,其限度主要表现在
传承目的的敷衍化、传承主体的狭窄化以及传承内容的点缀
的管理问题》。他通过对中国四个不同地区的小学教师、非政府
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者进行调查,了解到不同利益者对学校的管
理存在不同意见,其中小学教师关心的是学校管理的灵活性,而
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者更多考虑的是资源和支持、社区参
与、沟通和协调过程以及教师培训相关等要素;最后强调了学校
管理是保证全纳教育实施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刻地了解学校管
理的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全纳教育的实施。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
化等方面,其根源在于民族文化和学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文 XeniaGarciaValles教授带来了《关于在全纳教育中提供优质教
化系统,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同时满足民主尺度、科学
尺度、心理尺度三个基本尺度。
师培训的挑战》的分享报告。该报告主要围绕如何确定在小学
阶段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全纳教学的能力为目标进行探讨。研究
者采用德尔菲法,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次反复
信息交流,确定了优质教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伦理道德、
教育教学技能、领导和评估等能力。
四
以儿童参与游戏空间建设与班级环境创设来构建儿
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儿童学习空间的研究在近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技术不
仅改变了儿童学习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还对师生关系、生
生关系、教学评估、知识形态、管理模式等教学环节产生了深
刻影响。在题为《城市儿童游戏空间》主题报告中,迪肯大学
的BonnieYim从研究背景、研究需求与研究核心内容三个方
面介绍研究主题,并用丰富的图片、表格和数据向与会代表展
示了教育机构中的游戏空间、家庭中的游戏空间、社区的游戏
空间、室内游戏空间、开放空间、虚拟世界游戏空间。同时,
Bonnie教授还结合实例探讨了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现代技术和
家庭中的技术问题,并将这些实例和澳大利亚儿童使用屏幕
时间长度进行对比,呼吁机构和家庭慎重使用现代技术,在环
境创设上应给予儿童真正的游戏机会和活动空间。
全纳教育提倡积极参与、大家合作,从而实现社会正义。英
国巴斯大学的博士SallyHewlett研究主题就是《学术和残疾的
关系———基于对高等教育中的残疾政策和学术性经验的检验》。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学术成就和残疾学生的关系,研究者从社会
公正的角度出发,采用了批判性和变革性的方法,调查了大学的
责任是如何渗透到学术人员身上,并通过学者的经验探讨了这
些政策可能如何影响残疾学生。英国巴斯大学AndreaAbbas
教授作了题为《我们能否通过“社会公正知识”的概念发展更多
平等的国际教育研究社区?》的报告。她首先介绍了社会公正知
识(SJK)概念的来源,指出SJK项目是由欧盟资助的高等教育领
域一个合作性的学生交流项目开发的,项目旨在确立和开发适
合中国的全纳教育的硕士课程,正在运行的硕士课程将有助于
中国大学培养教师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在小学推广全纳教育。
本届教育论坛紧扣了新时代新发展的主题,涉及的教育
领域广泛,有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民族
教育等,重在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建构更好地建立一种人类命
运共同体以及如何去迎接共同体建立所面临的挑战,这对我
国当前的学科建设、教育国际化、社会和谐建设都有重要启
示意义,并可以为我国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为理解不同
领域、学科方向的实践问题提供帮助。与会的学者来自不同
国家、不同年龄段,但都能流畅地进行沟通交流,这为专家学
者思维的碰撞与互通、以全球视野来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等问
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没有好的环境就没有好的学习。魏婷以《归属感与幼儿视
角的优质班级环境》为题,强调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对于幼儿的学
习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她的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十分
珍视环境中包含了“自我”的元素,如自己的照片、物品和作品
等;幼儿喜欢环境中有可支持他们亲手操作的元素。该研究发
现优质的班级环境应和儿童有积极的互动,应该支持“儿童对环
境的归属感”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证明了儿童有意愿也有能力
对班级的环境创设发出自己的声音,应该让儿童积极参与到班
级环境创设的活动中来。毛静思作了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伙
伴计划(CCP)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支持情况调查》为题的
报告。他指出中国政府在2015年推出了旨在解决农村留守儿
童问题的儿童伴侣项目(CCP),并探讨了陪伴母亲、活动中心和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罗绒曲比、唐义丹、夏巍、李娜、刘婉婷、岳敏、沈新颖等参与了本次会议记录,特此感谢!)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