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娟被忽略的中国: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叙事
争中的负面评价:约瑟夫·史迪威将军对蒋介石部下的无能感到无比愤怒,私下给蒋取了个绰号“花生”。①
ꢂꢂ
改革与革命》也引用了约瑟夫·史迪威对国民政府的评价:贪婪、腐败、徇私、多税、货币体系混乱、漠视人权
《
等。 多数英国历史教科书在描绘战争中的国民党时观点大体一致。具体如下:蒋介石寄希望于国联的调
停,认为自己无力对付日本;当时国民党最大的敌人是中共而不是日本,在冒险与日本开战之前,必须先集中
力量消灭共产党,“日寇为癣疹之疾,共党乃心腹之患”。③ 《1900ꢀ1976年的中国》一书对战争中的国民党的
描述耐人寻味。教科书首先介绍了上海保卫战,蒋介石的精锐军队死伤超过250,000名,但是在南京保卫战
中,蒋介石政府撤离南京,只留下90,000名吸食鸦片的前军阀部队官兵留守,最后经过日军三天的炮弹袭击
和空袭,指挥作战的军官以及大部分国军撤离南京,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了;接着,日军占领了徐州,
国民党军队又开始了熟练的撤退;为了挽救局势,蒋命人炸毁黄河花园口,致使4000余村庄被淹没,上千人
被淹死,这种疯狂的行径使国民党大失人心,埋下了以后与中共战败的伏笔。 该教科书虽有介绍国民党所
做出的牺牲,但在话语叙述上通过一系列转折词、形容词等措辞的运用,如“但是”、“熟练的撤退”、“疯狂的行
径”等,以及蒋介石政府撤离南京、留下战斗力弱小的军队抵抗日军、大部分国军仅抵抗三天就撤离而导致南
京大屠杀的发生等等行文叙述,其重心大多在谴责、否定国民党。总之,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有关抗战中的
国民党叙事以负面评价为主,这埋下了以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的隐患。
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如何,我们还可从教科书将中日战争摆放于何位置
看出其价值取向。《现代世界史》将中日战争放在“中共的壮大”章节中讲述,有关中日战争的叙述更多的是
围绕着中共和国民党展开,其基本论调为:面对日本的进攻,国民党仍然将共产党作为他最大的敌人,将主要
力量用来对付中共;蒋介石主要接受西方和苏联的外援抗日,国民党在战争中所起作用甚小。 前文所述的
②
④
⑤
《1900年以来的中国》,在中日战争章节中没有讲中国人的系列抗战,而是单设“美国的介入”小节,大书特书
⑥
美国的介入对打败日本的影响。 《1900ꢀ1976年的中国》单独设目讲述美国的军事援助,特别提到约瑟夫
·
史迪威将军帮助国民党整训中国军队,陈纳德将军帮助中国组建空军,以及开辟驼峰航线向中国战场运送
战略物资。 教科书在关键事件“日本投降”条目中详述的是美军和苏联的参战,特别是美军在广岛、长崎投
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⑧ 《毛主席的影响:1946ꢀ1976年的中国》一书在书前的大事年表中列出了有关
中日战争的四个时间节点和五个事件,其中两个时间点与日本入侵相关,即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1937年
日军开始大规模入侵中国,两个时间点与美国参战促使日本投降有关,即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加入二
战、1945年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后日本投降,书中的大事年表传递给学生的核心内容为日本入侵中
国、美国参战、投掷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有关中国军民抗日的时间点和事件只有一个,即1937年国共建立
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国共抗战占据教科书大事年表中的关键事件1/5,美国参战促使日本投降占据大事年表
⑦
/
5。⑨ 两相比较,可看出英国教科书作者的价值偏向,即认为美国参战在中日战争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国共
2
抗日。另一本英国历史教科书《创造历史:1914至今的世界史》课中设有学生活动如下。
请从如下所列条目中选出两项描述日本投降的原因:
)
麦克阿瑟将军
1
)
美国的实力
2
①
美国俚语中“花生”一词指渺小的人、无聊政治家、小政客。G.Stewart,China1900ꢀ1976,UK:Heinemann,2006,p.74.
②
D.Heater,PresentingthePastBook3:ReformandRevolution,Oxford[u.a.]:OxfordUniv.Press,1991,p.138.
③
T.Lancaster,D.Peaple,TheModernWorld,Lancashire:CausewayPressLtd,1996,p.224;J.Brooman,Chinasince1900,Harlow,Es-
sex:LongmanInc,1996,p.20;R.Whitfield,TheImpactofChairmanMao:China,1946ꢀ1976,UK:NelsonThornesLtd,2008,p.6.
④
G.Stewart,China1900ꢀ1976,p.67-69.
⑤
A.Todd,OxfordHistoryforGCSE:TheModernWorld,Oxford(u.a.):OxfordUniv.Press,2001,p.274-275.
⑥
JoshBrooman,Longman20thCenturyHistorySeries:Chinasince1900,p.20.
⑦
⑧
⑨
G.Stewart,China1900ꢀ1976,p.74.
G.Stewart,China1900ꢀ1976,p.76.
R.Whitfield,TheImpactofChairmanMao:China,1946ꢀ1976,UK:NelsonThornesLtd,2008,p.9.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