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梅试论转载和引用对学术研究与学术评价的影响
“
大量引文所引的文章,出自少数期刊,而其余少数被引文章则分散在大量的刊物上”①。这就是文献的集中
与分散分布的规律。进而,从文献分布规律对期刊展开评价,形成了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评价
的研究成果。即通过对大量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
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从而形成重要的引用来源期刊。由此,通过对引文的
研究,产生了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
综上可知,转载和引用都历经从对学术研究提供资源的信息服务到进行学术评价服务的历程,尤其是随
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功能的转化更加明显。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学术研究中基础的资料查
找变得非常便利,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自主选择使用的机会和途径增多,依赖二次文献查阅研究主题相关动态
的需求及其程度降低,以至上述机构文献推荐功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随着量化评价发展的需要,转载和引
用的学术评价功能得以加强,并逐渐成为学术评价的主要指标。
二
转载、引用与三大核心期刊遴选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人文社科学术成果日益增多,人文社
科学术期刊日益发展乃至走向繁荣,最为典型的事例是高校学报序列的出现和大扩容,随之而来的是学术成
果质量参差不齐、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的“全、散、小、弱”等弊端呈现,人文社科类的学术评价与学术期
刊评价便应运而生。随着各种学术上量化评价需求的发展,在职称评聘、科研管理以及学位授予等方面都需
要量化评价,即需要客观数据作为各种评价的基础,转载和引用因此更多地从为学术研究服务向学术评价功
能转变,成为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伴随着核心期刊的产生,为了操作的简便易行,各科研院校对论文质量
的量化考核就转化为以刊评文,这使各种学术上的量化评价紧密地与期刊评价联系在一起。而核心期刊的
遴选方法和数据指标来源中就包括转载和引用,因此,转载和引用的学术评价功能随着核心期刊的产生而得
到认可和加强。
1
.北大版核心
最早做核心期刊遴选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并于1992年发布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北
大版核心”)。这是首次对学术期刊进行遴选,产生“核心期刊”这一名词。“北大版核心”将“核心期刊”定义
为:“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
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②一石激起千层浪,期刊评价就此拉开的序幕,核心期刊的横空出世,对学
术研究和学术评价均产生重要影响。对学术期刊来说,能否挤进《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成为“核心期刊”
是衡量其办刊水平的重要证明;对广大学术研究者而言,其学术论文能否在“核心期刊”上刊发则成为其学术
研究水平高低评价的依据。换言之,“核心期刊”是具有较高办刊水平的优秀期刊,“核心期刊”上刊发的文章
也是学术水平较高的优秀学术论文。自1992年首次发布以来,到2017年“北大版”核心期刊一共发布了8
版,其中,1992ꢀ2008年间,每4年发布一次,2008年之后每3年发布一次。为了更全面科学地反映“核心期
刊”遴选的客观公正性,使“核心期刊”的呈现更有说服力,“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体系也不断扩充,从1992
年版的3项发展到2017年版的16项。1992年版的指标体系3项是“载文量、文摘量、被引量”;2017年版则
包括“被摘量(全文、摘要),被摘率(全文、摘要),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会议论文),影响因子,他引
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年他引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获奖或被重
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国家级、省部级),Web下载量,Web下载率”。③ 最早的1992年版的三个指
标中就有“被摘量”,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当时没有大型数据库,只能人工进行数据的统计,工作量太大,所
以,“被引量”这个数据是缺乏的,同时,为确保文献的质量,降低了“载文量”在评价中所占比重,这样以来,
“文摘量”这一因子就占了绝对优势;而最新的2017年版中,转载和引用在指标体系中依旧占据了重要份额,
①
②
③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前言第1页。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前言第1页。
《2017年版研究报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3页。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