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正义行动,体现了“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①,“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②
等群众史观思想。土改宣传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一部分。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民群众,宣传“打倒族
长”“没收族田”的土改任务,破除了旧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宗族观念,确立了新的意识形态。
土改运动中的新闻宣传,摧毁了封建地主的政治统治权威,树立了农会权威,巩固了农村基层党的政权,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乡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缓解和平衡了农民在土地政策开始实施时的心理差
异、矛盾和冲突,使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形成了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团结的新
中国形象。
(二)整合“工农资”:以三大改造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宣传
在有效的宣传体系和宣传平台推动下,以三大改造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宣传,展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
化发展的成效,以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整体观念树立起来,社会主义公有制价值观也通过宣传在
新的价值观中渐趋主流。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宣传方面,新闻机构抓住农业互助合作这一主线,围绕“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进
行了长期持续的报道。一方面,农业的爱国增产运动和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宣传报道成为这一时期宣传的重
点,新闻媒介加强农业生产和先进人物、先进经验的报道,积极支持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首先是参加了互助
合作组织的农民)的一切创举,把典型经验和重要生产成就推广到整个建设战线。一方面,为保障工农联盟
的经济基础,媒体大力报道工人阶级在工农联盟中的领导作用和工农业相互支援的关系。通过宣传,广大群
众形成重要共识:农民对工业的支援,主要是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缴纳农业税,积极把余粮和工业原料卖给国
家;工业对农业的支援,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的发展,城乡物资的交流,以及农民生产、生活工业用品的供应
增加等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保障了五亿农业人口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宣传方面,新闻媒介配合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宣传了手工业在国民经
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据国家统计局计算,“一九五二年手工业(包括个体手工业
和工场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约占百分之十三左右,达一百多万亿元”;作为劳动人民个体经济,
手工业对供应人民特别是供应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中,手工业产
品占百分之六十、七十,有的竟至百分之八十”。③ 为此,媒体大力宣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形式,
通过宣传,把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动员组织起来,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变革。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宣传方面,除文化技术宣传和时事政策宣传基本与国营工厂相同外,还重
点包括三方面:一是密切结合“清产核资、经济改组、企业改造、生产安排、人事安排和贯彻执行定息政策等工
作,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动员职工搞好生产经营,满足人民需
要;二是宣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针对职工在工资、福利、劳动纪律、合并改组等问题上所产生的
顾虑,加强引导,使他们能够从社会主义的长远利益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来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
利益的关系;三是广泛深入地宣传社会主义经营管理原则,在职工中逐步划清社会主义经营管理与资本主义
经营管理的界限。
④
,
如前所述,以三大改造为中心的经济宣传,“适应全国逐步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情况”,“用首要
的篇幅来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逐渐
塑造出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大国形象。⑤
①
②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4页。
《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1页。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中国共产
党中央宣传部制发,四川省档案馆藏:全宗号《建川》003,案卷号85。
④
⑤
《关于1955年工矿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和1956年工作任务意见》,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印发,成都市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91。
《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北京
学习出版社1996年,第61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