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伦
郭
璨
新中国70年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演变轨迹与演变逻辑———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视角
原有的稳定制度则会阻碍人们的行为,表现为主体对现存规则和契约的不满,进而导致制度的需求与供给不再
均衡。制度原本就是由人所设计或安排的不同规范体系,当原有制度不能满足现时需求时,为调节不同主体的
利益,制度就会随人类社会的变化而产生变迁。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是动力结构的动态表现,反映着制度系统
内各种动力因素被调用、整合的方式。① 就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其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为高校与
政府的权力重组,以及高校内部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利衡平。
1
.高校与政府的权力重组
宏观上讲,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迁的过程中,政府与高校的权力不对称导致其产生利益博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条块分割”的高教管理体制下,我国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具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
是制度的主要供给者,高校教学管理权更多的集中于政府手中,并主导着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员安排、学制、专
业、课程设计等内容,学校几乎没有自主管理权,高校与政府是一种完全依附关系的“国家控制模式”。随着社
会经济体制转型,在高等教育功能嬗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为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旨在改变“苏联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中控制过多、集权过多、刚性过强等弊端②,政校关系逐渐从“强制性
变迁”走向“诱致性变迁”,从政府主导的“渐进式变迁”走向政府、市场、学术共同主导的“渐进式变迁”③。在教
学方面,改革高校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下放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权限;在专业
和课程管理上,调整专业设置,下放专业设置审批权,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数量,适度放宽了教材的建设、选
用与管理等举措,使政府逐步将单向集中的教学管理权下放至高校。此过程破坏了原有集权下高校教学管理
制度的稳定规则和权力分配的既往比例,政府与高校的权力开始不断博弈、重新组合。如何合理安排政府控制
与高校自治,寻求二者新的利益平衡点达到制度均衡,推动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更新。
2.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权利衡平
微观层面的高校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者按照大学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对教与学双方交往活
动进行决策与计划、组织与实施、指挥与协调、监督与检查以及控制与评价,使其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或过程。④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组织,在高校推进民主管理、人本管理、学术管理等思潮下,
其内部教学管理活动关涉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大多元核心利益主体。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对三者利
益的协调与安排,而利益在本质上是权利的体现。“利益既是权利主体的初始动机,也是权利的最终归宿”⑤,权
利要求的内容总体上指向利益,故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内蕴着学校内部层面高校管理者的教学管理权、教师的
教学活动权和学生的学习自由权之间的制衡关系。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高校
教学管理制度中学生的学习自由权保障不足,使教学管理活动中存在教学控制与学习自由的矛盾。学习自由
的旨趣在于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立性,是“必须保有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的领
域”⑥,包括“学与不学的自由”、“学什么的自由”以及“观点的自由”⑦,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学习领域的目
的性追求。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学生的民主和权利意识增强,在制度建设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把学生视为教学管理的服务对象,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赋权增能”的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行弹性的选课制、学分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满足学生学习自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学生学习行为自由的确认与实现,使原高校内部
由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主导的教学管理生态系统失衡,如何衡平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推
动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持续变迁的动力之源。
①
②
③
段宇波《制度变迁的历史与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山西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10页。
胡建华、陈玉祥、邵波等《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0年》,《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第11ꢀ20页。
祁占勇《落实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三维坐标———高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塑及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5
期,第26ꢀ31页。
④
⑤
⑥
⑦
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24页。
程燎原、王人博《权利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9页。
以赛亚·柏林《自由论(<自由四论>扩充版)》,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194页。
杨雪翠《论学习自由与创新性人才培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59ꢀ62页。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