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界眼光、理论分析、现实关照的研究视角来探讨中国特色社
格局历经“战争与革命”而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
历史时代;二是从中国社会历史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经验角度,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基础。
第四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的探讨,体现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把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何运用于中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具体时代的具体实践中,是中国
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剖析。总体上,
本书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基础和基本特征
的探讨,既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
论体系和伟大的社会理想,又能清晰地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如
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化中国”的具体实践中
的,从而又反过来为读者更加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
会主义道路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鲜明特色。首先,体
现出以全球化和现代化为研究视角的世界眼光。本书开篇
导论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置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
应对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张力问题而开启本书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的研究,而在本书最后一篇又从人类文明进程的
宏阔视角开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价值的探讨,
体现出本书作者驾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这一
研究对象的宏阔而高远的历史深度和高度。其次,以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研究视角的历史眼光。中国共
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中国
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史进程中,始终紧紧
围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本书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代中国
共产党领导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
展做了全面的历史梳理,体现出作者在研究撰写过程中行文
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的逻辑理路。再次,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进程为研究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肇始
于因西方列强侵略而由曾经的辉煌灿烂走向衰败的近代中
国,进而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毛泽东时代
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上接续奋斗的结果,因此,本书作
者全面、整体性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怀揣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为研究视角。特别是对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探讨,彰显出强烈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气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物质上可
见的伟大成就,而且为人类文明和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
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研究中,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会
自发产生由衷的情感共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不是盲目的、自奉的,而是有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充分理由
和充足底气的。这无疑是本书不可忽视的创新视角。
另外,本书作者特别凸显和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何以自信”的根本缘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断创新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大众化进程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前进,继续探索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
程、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始终
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人民性和真理性! 这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自信的根本所在!
“中国化”之后先后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这两大一脉相承的理论成果。
第三,整体建构是本书的致思路径。本书从历史、理论、
现实三者相统一的整体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
探讨,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整体性维度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纵向历史的整体性。本书第二章从纵向的历史过
程整体性探讨其探索历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历程的历史逻辑阐述了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江泽民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拓展和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发
展,让读者能清晰而完整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的整个历史进程。二是横向现实的整体性。本书第三章从
横向的现实整体性探讨其基本构成,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
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和执政党建设道路进行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剖析,让读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
设与党的自身建设等有了全方位认知和认同,进而增强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总体上,本书呈现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和基本构成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
性的图景,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一伟大历程
中鲜明的、富有阶段性的问题意识,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先后阐释和论证了历代中
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回答。
当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自信”中的一部,作
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还可以作进一
步的深入探讨。但是,瑕不掩瑜,它是一部从整体角度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学术创新之作。
第四,创新研究是本书的鲜明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及其自信问题的探讨,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与同类著作相比较,本书研究中体现出作者以全球视野、世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