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0月
,民盟在香港正式公开后,国民党与青年党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当时在香港的曾琦就力主民盟不
出席即将举行的第二届第二次国民参政会。曾琦主张:“此时须逼国民党表示态度,须于下述二途中令择其
一:(一)如诚意与各党派合作,参政会职权须提高,并改组行政院,成立战时内阁;(二)否则亦请明白说出仍
须一党包办,吾人不能再糊涂混在一起,俾将来历史是非功罪,有所依归云云。”①曾琦主张改组国民政府,提
高参政会职权,可这是国民党很难答应的。随后,曾琦潜赴沦陷区。
而国民党则着手分化民盟,积极拉拢在川渝之青年党领袖。1942年1月14日,蒋邀左舜生谈话,“劝青
年党勿与国社党、共产党共组团体”。② 同时,国民党对青年党进行经费援助。
有意思的是,青年党此时并未倒向国民党,而是尽力控制民盟。民盟公开前后,黄炎培辞去主席,由张澜
继任。而张澜住在成都,民盟其他领袖住在重庆,张澜“除负一部分筹款责任,遥领了这个主席名义而外,并
没有多管事”,关于盟务的推进,差不多由秘书长左舜生和张君劢、章伯钧几个人“顶着干的”。③ 罗隆基又
说,住在成都的民盟中常委李璜,“成了张澜主席的参谋人和盟务的实际执行人。在这样的形势下,青年党实
际上操纵把持盟务是必然的结果”。④ 国民党的资料也说:“青年党因历史较久,党员较多,为盟内第一大党,
亦为有力之支柱。”⑤但罗隆基等人不满青年党“操纵把持盟务”,这为后来青年党与民盟分家埋下了伏笔。
随后,在李璜、左舜生领导下的青年党与国民党继续在宪政问题上进行角力。李璜在第三届第二次国民
参政会上曾提出:“目前言论不自由,较专制时代尤甚,实为新闻界之耻,亦当前政治之黑暗”,“党派纠纷应即
停止,并使各党派平等发展,否则只有动干戈”,意见非常尖锐,国民党认为这简直是“攻击”。⑥
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党不仅与国民党合中有分,对中共也是既合作又竞争,甚至暗中敌视中共。在推动
国民党实行宪政、废除一党专政的问题上,青年党和中共有较为密切的合作,可是,暗地里青年党对中共又竭
力防制,甚至愿意在必要时帮助国民党铲除中共。1940年2月,国民党就得到情报:“青年党因川省为该党
历来根基最厚之地,现鉴于共党在省内积极活动,恐碍其开展,乃筹划防共,除积极加强组织,整理该党党务
以外,并决定防范共党活动之办法如下:(一)翻印《铲共须知》与《共产主义批判》、《唯物史观批判》等书,散发
各同志与各界民众,使发生同仇敌忾之心理。……(四)令该党同志多读反共书籍。(五)加强该党组织,并令
各县从速整理党务,训练同志,护党反共,必要时再帮助政府铲共。”⑦
另一方面,曾琦去往沦陷区后,川康军人还继续和留在大后方的青年党成员进行密切合作。国民党就发
现,李璜“与川康军人政客颇有连系,在党内之势力相当雄厚”。⑧
不过,青年党与川康军人的积极合作引起了国民党的高度警惕,蒋介石、张群、张笃伦等人就迫使刘文辉
将在西康任职的青年党人全部调离。1942年5月2日,国民党西康省党部主任、刘文辉的大邑同乡冷曝东
致电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秘书长吴铁城报告,西康省会理县县长“聂泗(国家主义派)及一三七师团长张青岩近
因违抗禁政,擅运烟毒及查铲烟苗不力,已被驻军查获逮捕究办”,“雅安县长青伟系青年党份子,曾任江津县
长兼行辕军法处长,官声贪污,曾以违犯军法案法办军事委员会某部士兵两名,致被撤职;转以李璜关系,康
省委杨叔明推荐雅安县长,仍贪多无厌,民怨载道,省参议会曾提出弹劾案,交省政府究办,旋以前在江津任
内之贪污案未了,经四川高等法院函知西康省政府,转令伊赴蓉候审”,“据报敌人于廿五年即派有间谍分驻
西藏三大寺活动,该三大寺中国青年党前亦藉西康省政府派员赴藏之便,亦派有贾秘书福林前往,从中联络
①
②
③
④
⑤
《邹韬奋致沈钧儒函(1941年11月7日)》,周天度、孙彩霞编《救国会史料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682-683页。
《王世杰日记》第三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第231页。
左舜生《近三十年见闻杂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530页。
罗隆基《从参加旧政协到参加南京和谈的一些回忆》,谢泳编《罗隆基:我的被捕经过与反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页。
中央联秘处编述《中国民主同盟概况(1948年1月)》,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四)》,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5年版,第42页。
⑥
⑦
⑧
《中统局关于青年党在四川活动情况的情报(1943年10月~1944年3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青年党》,第207页。
《中统局关于“川省青年党筹划防共”的情报(1940年2月7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青年党》,第203页。
《国民党中央联秘处关于李璜坚辞经济部长内幕及青年党要求参加地方政权目的的专报(1947年5月31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
国青年党》,第306页。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