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祺瑞李根强制度趋同压力、组织身份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因而,CSR信息披露质量不仅会受到制度趋同压力的影响,也会受到作为塑造组织行为规范和认知决策核
心要素的组织身份(OrganizationalIdentity)的间接影响①。
组织身份是组织对“我们是谁”的回答,它是组织成员声明和理解的,具备核心、独特与持久特征的组织
认知②,是组织行为和决策的出发点。JonathanBundy等指出,当组织身份、战略框架与外部环境高度匹配
时,组织将更加实质地响应环境压力的要求③。同理,当组织身份与CSR的理念高度相容时,组织在开展
CSR活动时将会有更实质性的表现;而当组织身份与CSR理念相互抵触或者冲突时,组织在开展CSR活动
时将会更加敷衍。
由于组织身份的本质是组织的认知,基于认知的复杂性,组织身份具有多重属性及维度。因而,本研究
在分析组织身份的影响时,并未空泛地对其进行抽象分析,而是针对性地关注了组织身份与CSR的相容程
度。借助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组织身份分析方法(StakeholderApproachtoOrganizationalIdentity),组
织的身份特性可以通过其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特征所决定④,而利益相关者的权力(StakeholderPower)将
决定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塑造组织身份时的影响力的强弱。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在影
响和塑造组织身份方面发挥着首要的作用。因而,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股东的构成及属性将成为影响企业
组织身份与CSR相容性的关键因素。
结合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进程,股东的所有权性质决定了上市公司经营的宗旨
及最终目标,因而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组织身份对CSR的相容性。具体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可以依照
所有制性质划分为国有与非国有两类,它们在对CSR理念的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⑤。首先,国有股东对
上市公司开展CSR活动高度认同及积极支持。国有股东一般包括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
企业来说,由于它们脱胎于计划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单位,历来具有“企业办社会”的传统,普遍承担着充分就
业、社会福利、国家战略乃至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因而,其认知与上市公司承担CSR高度相容⑥。对国有
资产管理机构来说,由于他们本身就是政府部门的延伸,因而,在增加国有资产价值之外,它们会特别关注上
市公司对社会价值的贡献,因而,同样会支持和促进上市公司追求非经济目标。由此,国有股东对CSR理念
具有较高认同。其次,非国有股东对CSR的认同和支持较低。非国有股东包括非国有企业及个人。对于非
国有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秉承“大政府、小社会”的治理方针,非国有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意
识相对于政府及国有企业更弱;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转型的原因,非国有企业时刻面临着具备优势资源的国
有企业的竞争压力,为了维持企业生存,它们将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因而,非国有企业会将额外消耗企业
资源而无经济收益的CSR活动置于较为次要的位置。而对于个人股东来说,其往往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名义
参与慈善与公益活动,而不会干涉上市公司的CSR活动。由此,受私有资本逐利性的影响,非国有股东对
CSR理念的认同水平相对于国有股东更低。
作为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普遍同时拥有国有及非国有股份,这使得拥有不同股权构成的上市公司组织
身份与CSR的相容性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而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将决定对CSR持积极态度的国有股东
在塑造上市公司组织身份时的影响力,进而会影响上市公司组织身份与CSR的相容性水平。
①
②
陈扬《组织多元应对策略前沿研究评述:从“制度逻辑”到“组织身份”》,《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第10期,第146ꢀ151页。
DavidA.Whetten,“AlbertandWhettenRevisited:StrengtheningtheConceptofOrganizationalIdentity,”JournalofManagementInquiry
1
5,no.3(2006):219ꢀ234.
JonathanBundy,ChristineShropshire,AnnK.Buchholtz,“StrategicCognitionandIssueSalience:TowardanExplanationofFirmResponꢀ
sivenesstoStakeholderConcern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38,no.3(2013):352ꢀ376.
SusanneG.Scott,VickiR.Lane,“AStakeholderApproachtoOrganizationalIdentity,”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5,no.1(2000):
3ꢀ62.
③
④
4
⑤
⑥
黄速建、余菁《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第68ꢀ76页。
WeipingYu,HaoHu,“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ShapingCorporateImage:AnEmpiricalStudyofStateꢀOwnedEnterprisesinChiꢀ
na,”in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Asia,ed.KimChengPatrickLow,SamuelO.Idowu,SikLiongAng(Switzerland:SpringerInterꢀ
nationalPublishing,2014):3ꢀ18.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