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来,世界繁华,日新月盛,北自杨树浦,南至十六铺,沿着黄浦江,岸上的煤气灯、电灯,夜间望去,竟是一条火
龙一般。福州路一带,曲院勾栏鳞次栉比,一到夜来,酒肉熏天,笙歌匝地。凡是到了这个地方,觉得世界上
最要紧的事情,无有过于争逐者。正是说不尽的标新炫异,醉纸迷金。”①城市的发展必然使得城市人口即市
民的数量增加。19世纪初,中国的城市人口约有1200万,占当时中国3ꢀ5亿总人口的3%ꢁ4%。20世纪
初,城市人口增长至1680万,占当时4ꢀ3亿总人口的4%ꢁ5%,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约为1ꢀ4%,高于约
0ꢀ8%的总人口年增长率。尽管从19
世纪初至20世纪初这一百年间,城市人口的增幅不算大,但其稳定增
长的趋势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19世纪后半期,城市人口的增长率有显著提升。而在1900年至1938年之
间,城市人口的增长更是明显加快,其增长率几乎是总人口增长率的两倍。 就上海市而言,1865年,英、美
公共租界有9万多人,法租界有5万多人,到1895年,公共租界的人口是24万多,法租界是5万多,加上华
界,共有80多万人口。而到1900年,公共租界的人口增加至35万多,法租界增加至9万多,加上华界,上海
的城市居民已经达到100多万人。 城市人口的增长势必导致消费市场的扩大,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也会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在类似上海这样以商业和工业为主导的城市中,人们的作息不再受制于节气或
昼夜等自然条件,而是有了更明晰和固定的工作与休闲时间。街灯的设置、煤气灯及后来电灯的普及,也在
客观上延长了人们的休闲时间。此外,在市场谋生方式下,人们的收入也不见得与投入的劳动时间和劳动量
发生必然的关系,因此娱乐休闲活动很有可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②
③
在以上海为龙头的大城市中,出现了一个日渐增长的消费群体和日渐扩大的消费市场,他们的消费需求
当然也包括了书籍、报刊特别是小说这一类的文化消费品。自1872年申报馆的成立伊始,一些大型的近代
出版机构的创立、报纸副刊及小说期刊的发行、小说单行本的出版等,皆是因应了这一文化市场的需求,读者
的阅读需要成为影响这些出版物的重要因素。1872年至1894年,小说的发展尚未受到社会思潮和文学运
动的强势影响,在该阶段,小说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休闲娱乐需求成为多数出版者考量的重
要因素。1897年,李伯元创办《游戏报》,特设“记注倡优起居栏”,且为妓界“开花榜”,在十里洋场引发热议,
大受追捧。《游戏报》的热销引起多家报纸效仿,上海每天均有十余种小报同时发行,以迎合读者低层级的文
化消费心理。1872年至1894年间,小说读者的构成、报刊对小说读者的定位,可以《申报》为例略窥一二:
“至于稗官小说,代有传书。若张华志博物,干宝记搜神,齐谐为志怪之书,虞初为文章之选,凡兹诸例,均可
流观。维其事则荒诞无稽,其文则典赡有则,是仅能助儒者之清谈,未必为雅俗所共赏。求其记述当今时事,
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④这段文
字说明,《申报》预期的读者是“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阶层。《申报》在创办之
初,试图通过“记述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的办报风格,吸引各阶层人士订阅该报,从而争
取利润的最大化。生活于城市下层的流民、工人、小商贩不是没有订阅报刊的可能性,如清末有人谈及:“自
有《申报》以来,市肆之傭夥,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中国就贾之童,大都识字无多,文义未达。得《申
报》而读之,日积月累,文义自然粗通,其高者兼可稍知世界各国之近事。乡曲士人,未必能举世界各国之名
号,而上海商店傭夥,则类能言之,不诧为海外奇谈。”⑤但整体而言,“农工商贾”中的“农工”订阅《申报》的数
量应该不大,《申报·发刊词》中的内容及文字表述本身便不是一般的“农工”所能理解的,所以《申报》事实上
的读者主要还是包括“学士大夫”及部分商贾在内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如:1877年11月21日,针对署名“寓
沪远客”者在《申报》上刊登的照图编撰小说的启事,《申报》特地配发了题为《书请撰小说后》的评论:“近来稗
官小说几于汗牛充栋,然文人同此心、同此笔而所撰之书各不相同,实足以开拓心胸,为消闲之一助。但所阅
诸小说,其卷首或有图,或无图,从未专有图而无说者。兹见本报后寓沪远客所登之请撰小说告白,似即征诗
①
②
③
④
⑤
《李伯元全集》第3册,薛正兴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36、37页。
袁进《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页。
《发刊词》,《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号。
姚鹏图《论白话小说》,《广益丛报》第65号,1905年。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