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荣张魏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解放
术却把过去难以被机械化、自动化的服务业、知识产业实现了全面的智能化、自动化,人们已经被逼得退无可
退,也许将永久性地失去劳动者的资格。也就是说,这次失去的也许是永久性的劳动权,而不再是暂时性的
劳动权。人们失去服务业、知识产业之后,不知道再转向哪一个产业,再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过去只是重复
性的体力劳动被机器取代,而这次则是个性化的服务业以及需要智力的脑力劳动也被取代。这似乎触及到
了人类的底线,人类作为劳动者的资格可能被人工智能彻底剥夺。
面对咄咄逼人的人工智能,人类怎么办? 是捣毁智能机器还是提高自己? 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进步,虽
然长期来说是人类的福音,但短期来看,特别是对劳动权由此被剥夺的那部分人来看,可能是灾难性的阵痛。
在庄子的年代,人们就担心机器可能带有“机心”,人类可能由此变坏,所以庄子号召人们要学会拒绝机器,坚
持纯人工。 在机器大面积走向工厂之时,英国的卢德分子带头捣毁机器,由此来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劳动权
利。但是,新技术一旦出现,其进步的力量就会十分强大,以至于任何阻挡进步的力量都像螳臂当车。历史
的车轮还是滚滚向前,碾压的只能是没有随时代进步的那些人。这次的智能革命也像历次的技术革命一样,
人类很难阻挡其发展、前进的脚步,改变的只能是我们人类自身。
①
人类的第一种应对是提高自身智慧,寻找更加智慧的劳动。从目前来看,智能机器在智能方面的确超出
人类一大截,在数据采集、存储记忆、数据计算、数据推断等方面,我们人类已经大大落后于智能机器,人类不
是机器的对手。例如,近几年的围棋人机博弈,机器完胜棋手就可见一斑。棋圣聂卫平说,人类战胜机器的
唯一可能就是拔去机器的电源。 被AlphaGo打败的围棋冠军柯洁更是把AlphaGo当做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机器毕竟是机器,在体力、智力方面胜过人类,但在情感、意志等方面,机器还无法匹敌人类,因为人工
智能目前仍是有智力没智慧。在数据丰富的情况下,机器可以通过学习快速获得经验,通过因果性或相关性
快速做出决策。但是,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机器则不如人类。人类凭着自己特有的智慧,即使数据不足,也
能靠直觉做出判断与决策。哲学家康德把人类的能力分为知、情、意三大类,并对应于其“三大批判”。康德
认为,科学可能在认知方面所向无敌,但面对情感、意志则无能为力,因此留下了两个没有被科学侵占的地
盘。 人工智能正好以此相应,在智能方面人类已经无可匹敌,但在情感、意志方面,机器还是傻瓜。所以,
人类未来应该利用自身智慧,从过去的体力、智力领地撤到利用情感、意志的智慧领地。李开复预测:“如果
你的工作涉及缜密的思考、周全的推理或复杂的决策,每个具体判断并非人脑可以在5秒钟的时间内完成,
那么,以目前的技术来说,你的工作是很难被机器取代的。”④比如需要利用自身智慧、创新能力的教师、医
生、律师、导演、设计师、心理学家、大法官、科学家等等,虽然重复、枯燥部分可能会用智能助手来做,但这些
工作还是人类的地盘,很难被机器彻底取代。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必须发挥自身的智慧优势,从事更
加智慧的工作。
②
③
人类的第二种应对是提高社会福利,改变分配制度。面对汹涌的人工智能浪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应对,特别是从事简单、重复、机械工作的人们,本来其文化程度就偏低,学习能力偏差,因此他们很难实现成
功转型,很难转变为需要更加情感、智慧的工作。这些人的失业可能是永久性的,从此其劳动权彻底被剥夺。
这些人的未来生活只有靠提高社会福利、改变分配制度来解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生产力将快速增
长,虽然不少人的工作被智能机器取代,但生产力反而将大幅度增加,因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
物质基础。过去的按劳分配的财富分配制度在生产力强、社会财富多的智能时代就不太合适,必须逐渐走向
全民保障、共享财富的新分配制度,并逐渐向按需分配过渡。将劳动与分配分离之后,失去劳动权的人们不
①
在《庄子》的“天地”篇中,庄子讲述了一个抱瓮老翁的故事,他借用老翁之口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参见:《老子·庄
子》,傅云龙、陆钦校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页。
②
2017年5月聂卫平在观看AlphaGo与柯洁的围棋大战后表示:“阿老师的招太牛了,这个我下辈子都想不到。……柯洁想赢估计只能靠找
到bug,或者我们派人去拔个电源什么的。”参见:《聂卫平叹AIphaGo招数下辈子都想不到尊其老师》,搜狐体育,2017年5月25日发布,
2
019年1月11日访问,http://sports.sohu.com/20170525/n494429417.shtml。
③
康德说:“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
2
2页。
④
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第155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