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点点罗绍林文化的表演与再生产:基诺族人神婚恋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不起,由家人拿着鸡蛋、米和他的衣服到白腊泡处占卜,白腊泡确认病因为神女所致后便由该男子所属的整
个氏族开始共同筹备结婚仪式。仪式在该男子家中举行,共六项。第一项为祭雷神,当日早上八点后,由莫
丕到该男子家屋外的空地上念祭词举行,仪式需要制作一个三角形竹桌,其中一足高出桌面,且带有坠下的
竹尖,高、矮桌脚部分别放一头白猪和一头黑猪,猪嘴巴含着柱子,一白一黑两只公鸡分别摆在其后。第二项
为花架迎白腊泡,花架需前一天制作好,为竹制,长度约15至20厘米,绑上各色树叶和鲜花,顶部插入一束
鲜花,其中两个花架装饰得鲜艳饱满,另一个稀松单调。当父寨白腊泡到村寨门口时,几个成年小伙子依次
抬起三个花架,装饰鲜艳的在前,敲着铓、镲和锣,迎着白腊泡从寨外穿过寨心走到仪式场地。三个花架分别
在路上、仪式对象家屋院坝和登上入户楼梯后由全寨人抢夺,但后两个花架中间插着的那束花不能抢,要由
白腊泡的助手拿下。第三项为祭“乃”,由父寨白腊泡主持祭祀荞魂、钱魂、男性的九魂、女性的七魂和鼠、鸟、
兽魂等,以排难祈福。第四项为剽牛,所剽的水牛拴在吊脚楼下层的水牛柱上,这棵柱也叫神女柱。牛旁依
次摆上鸡、鸭、狗。父寨白腊泡在助手的辅助下,一边念祭词一边用火钳夹着葫芦瓢①里的槟榔和槟榔叶喂
给这些动物,并把葫芦瓢里的水泼在动物身上,寓意献给神女的牲畜内外都已去除污垢,达到宗教意义上的
洁净。洁净后,开始剽牛,先由父寨白腊泡剽三次,剽牛时呼唤神女三种名字之一②,另外两位白腊泡再剽牛
致其死。第五项为放神房和供牛头。父寨白腊泡把神女的神房送到家屋内神女柱旁的神台上,此时已快到
半夜,他的助手把牛头抬起来,白腊泡念祭词以示供牛头给神女,接着,三个白腊泡绕遮科③转三圈。神女房
由椿树板围成,登台木做顶,约长80厘米,宽、高各60厘米,神女房象征神女的居所,需终生供奉。第六项为
蒙贝,父寨白腊泡同仪式对象站在祭桌前,桌上摆有牛头、一个装水的铓,水里飘着三片生姜④,他手拿扇子
呼唤神女时,先后有两颗贝壳从远处飞来落到铓里,父寨白腊泡拿扇子盖住铓口,再把贝壳拿出来让仪式对
象在嘴里沾一下,接着用一个粘有蜜蜡的竹片把贝壳粘住放进一个竹筒里,竹筒放到竹篮里,竹篮放到仪式
对象的枕头边,仪式至此结束。
(二)人神恋传说及仪式
与此类似的用人与神女隐喻同氏族恋人的口头传统还有“箐神”传说:
有一对基诺族的堂兄妹,从小就居住在一幢大竹楼里,他们终日生活、游戏在一起,一个香蕉掰成两
截,每人吃一节,一个鸡蛋分成两半,各人吃一半。小时青梅竹马,成年时相爱更深。但氏族内禁止婚
配,两人约着逃到深山密林里,仍不敢公开露面,阿妹住在箐的上游,阿哥住在下游。后来阿妹死了,成
为神,阿哥很伤心,每当他在箐中拉弓狩猎时,都要在他们两人同居过的山箐里做纪念阿妹的仪式,阿妹
也常常送些野兽在箐中,让阿哥随意猎取。后来,猎人若到深箐里拉弯弓狩猎,都要在箐中做纪念仪式,
祈求箐神多多赐给野物。⑤
箐神也被当地人称为兽神,是掌管森林、动物的神女,巴什在这则传说里被象征为猎手和兽神。狩猎是
基诺族最为重要的传统生计方式之一,是获得肉食的来源。1950年代前受制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打猎
和采集的可变性和随机性太大,一户人家不能依靠独立打猎或采集来长期维持生计,人们之间高度依赖,无
论是刀耕火种还是狩猎分肉都多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进行。食物共享保证了一个社区食物来源的长久性和
稳定性,因此基诺族在下压木、置弯弓前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射中猎物的那名猎手更被认为是兽神示爱的对
象,作为对兽神的回应,当晚必须举行娱神和谢兽神的猎祭仪式,包括象征与兽神“同寝”的仪式。完整的猎
祭仪式较为复杂。首先,应根据具体猎物当场制作名为“布姑”或“奇科”的竹筒乐器,然后一边抬着猎物,一
①
②
基诺族崇拜葫芦,是生殖崇拜的表现之一。
三种名字是指白腊泡神女具有的三种魂,即荞魂、钱魂和鼠、鸟、兽魂。呼唤哪一个名字与父寨白腊泡自身情况有关。地位最高的白腊泡是
举行过三次蒙贝仪式的人,第一次是和白腊泡神女的荞魂结合,第二次是和神女的钱魂结合,第三次是和神女的鼠、鸟、兽魂结合。如果父寨
白腊泡自身只举行过一次蒙贝仪式,那么他在剽牛时呼唤的就是荞魂,如果他举行过两次了,就要呼唤钱魂。
“遮科”是在竹板两端竖起两根竹子,竹子顶端削一个V形的口,固定上一根竹子的物品。
基诺族认为生姜可以辟邪。
③
④
⑤
姚宝瑄主编《中国各民族神话·水族布朗族独龙族基诺族傈僳族)》,书海出版社2014年版,第173页。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