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到处生根,随时革新的过程。这种过程,应该是盖棺论定,至死方休的经常过
程。”①
其次,创化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点。由于教育就是一个“以纵的经验积累”或“以横的个人心得”为教
学的过程,而横与纵的两种教学,“其注重点都有事实与形式,创新与因袭的不同,其结果亦因以迥异”,因此,
李安宅认为,本质上说,“创化教育是在当前打出路的,因袭的教育是将过去加以保守的。……创化教育是针
对事实的,形式教育是只管经籍的诵读与文章的习作的”。他进而分析了二者的本质特征和结果差异:因袭
的形式的教育,“以书本为唯一教材,而不管实证;过去会了的,不管是真会,还是假会。凡会了的即令下一辈
子(弟)学习;凡原来不会的,不在学习的范围以内”,“只管典册与文章,可以闭门造车,不合当时当地的需要;
所谓‘满腹经纶’,尽管都是杜撰”;而针对事实的创化教育,“则可因症下药;不但典册所无者,可益以发明与
发现;即典册已有者,亦可补充其缺漏,矫正其谬误”;所以,“以因袭形式为学,终必干燥空虚,而与人生脱离
关系”,而“以客观事实与问题为学,必会得心应手,增加了物质文明,因而提高了精神的享受”②。在此基础
上,他又提出,创化教育的总关键乃在“针对事实想办法”。而这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创化教育的精神“教
人在现状之下下手,而不等待到什么理想境界”;第二,创化教育的精神“教人就理(地)想办法”。换言之,“任
何理想境界是需要我们创(造)的,我们实现出来的,不是我们等着理想了以后,才有下手的去处”;“在每人自
己脚踏的地方做起,不逃避,不因循,大小总有一些成绩”③。对此,他在1943年《论科学教育》一文中有更详
细的阐述。他指出,所谓“科学化的教育”,就是教人在客观界中想办法,就是在主观上要有“跟着事实走的态
度,对自然界是实在观,对人事界是社会化”,在方法上要有“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步骤,对人是有教无类
的,对己是学而不倦的”,在目的上是“创你(作)的,是控制自然以利用厚生的,是一方面调整社会关系使之团
体纪律化以至并育而不相害的,一方面发展个性,贡献专长,以使一般文化水平提高而且丰富的”;相反,自己
不合理而责被教者以合理、没有由已知到未知的步骤、不在客观界中想办法之类,皆不是科学化的教育。那
么,怎样才算用科学来教育人呢? 他认为,因为艺术、宗教、巫术不是科学,所以教科学乃教的是“客观界各方
面的实在情形及其控制的方法”,换言之,“为在客观现象当中,探索它的自然律令,即用这些律令来控制客观
现象,以达美满的人生”。同时,针对社会人事方面存在的严重紊乱问题,他认为,尤须培养专家的社会科学
和文化科学家,来教授“治国平天下的团体生活以及公民的基础”之类“群体生活的大道理”,以达修齐治平的
社会理想④。
第三,创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及应用与指导原则。首先,学校教育对创化教育这种过程有培养作
用,创化教育又是促使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李安宅认为:创化教育是一个经常过程,而应该培养这种
过程的是“学校教育”。他进而指出:“经常过程的创化教育固不限于在学校,可是正式教育机关的教育则不
能常此没有创化的作用,以致产生不出中坚分子;同时,各方用人,均系采自学校出身者,则没有创化作用的
教育机关,正是造就废物,甚至作无益害有益的寄生者,更不能不求其改弦更张之道”,因此,创化教育是“欲
将学校改弦更张”、“重新给予它的本身使命”的重要手段⑤。其次,“因地而异”的创化教育应用原则。根据
教育的普遍与特殊或一致与个别原理,早在1939年8月6日,他就概略地指出了普遍教育与特殊教育相异
而并行的实施方针:“一种是普遍教育,是全国一致的,因为都是中国人;一种是特殊教育,是因时因地来制定
的,因为时地不同,便需要有所侧重的教育。除了专门学校以外,这两种方针,固不妨在一个学校以内同时并
用。”⑥该年10月,他又指出了教育的一致与个别功能:“教育本有两重的着重点:一致处,要授以全国公民所
必备的最低限度的常识;个别处,则应因地制宜,授以当地比较充分的经验。一致中有区别,所谓枝叶扶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李安宅《论创化教育》,《大中》1946年第1卷第4期,第8页。
李安宅《论西北藏民区应用创化教育》,《甘肃科学教育馆学报》1940年第2期,第7-8页。
李安宅《论创化教育》,《大中》1946年第1卷第4期,第7页。
李安宅《论科学教育》,《学思》1943年第3卷第7期,第142-144页。
李安宅《论创化教育》,《大中》1946年第1卷第4期,第8页。
于式玉《黑错、临潭、卓尼一带旅行日记》,《于式玉藏区考察文集》,第146页。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