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卷第4期  
2
020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7,No.4  
July,2020  
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1
2
杨勉,杨天宏  
(1.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成都610101;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民意调查在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于中国目前可以检索到的近代中国民调多达数百次民调在近代  
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两次发展热潮这些民调以民国时期两次大选期间的总统假选举及各色各样的  
名人选举为主,也有时事问题的民众意见民众的信仰状况及一般社会问题的调查近代中国民调并不成熟,主  
持人基本上是期刊杂志及大专院校师生,参与者多为社会中上层人士,调查范围狭窄,方法为选择特定对象发放问  
,未发展到随机抽样的成熟阶段但这些调查激起了国人对民调的兴趣,反映了国家在重大政治及民生问题  
上的民意取向,为认识近代中国历史提供了社会心理学的数据支撑,也留存了社会学在中国初期发展的珍贵史料。  
关键词:近代中国;民意调查;随机抽样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20)04-0143-15  
收稿日期:2020-02-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的民意调查与民意(1912ꢀ1949)”(18AZSO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勉(1981—),,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与商业贸易;  
杨天宏(1951—),,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民意调查(publicopinionpoll),简称民调”,是社会调查的重要内容,是通过非全面调查了解全面情况  
的技术手段20世纪20年代初,民调在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基础上开始用于中国社会,具有一定的异域参照  
系和后发优势”。近代国人利用民调这一工具,就中国政治及社会各方面问题探索民意,并将调查反映的各  
方面民意以数字化方式展现在国人面前,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的国家政治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学术研究中,如何以科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给公众一个量化的真实是每个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  
正视的问题近代民调借助数理统计社会调查和心理测量技术,解决了在难以普查全体社会成员意愿的情  
况下认识整体民意的技术难题,不仅为研究社会学及其调查方法在中国的初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  
,也为历史学者认识近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心理的巨大变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研究依据目前我国学界对  
,鉴于民调的重要性以及民调研究的滞后,本文拟  
对近代中国有关民调的资讯做一粗线条的梳理,以此作为该领域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  
,
喻国明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自序》,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1。  
史学界主要有:杨天宏密勒氏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分析》(《历史研究2002年第3)军阀形象与军阀政治症结:基于  
北洋时期民意调查的分析与思考》(《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5),项旋1926<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民意测验探析》(《近代史研  
2014年第6)、杨程党意还是民意———上海<民国日报>上的民意测验(1928ꢀ1932)》(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新闻  
学界主要有:陈崇山民意调查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编新闻研究资料总第46,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89年版,1ꢀ18),张民军程力译中国的第一次民意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  
总第1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259ꢀ269),PaulKesaris,ed.,OSS/StateDepartmentIntelligenceandResearch  
Reports,Part ChinaandIndia(1941-1949)(Washington,D.C.:UniversityPulicationsofAmerica,1977),Reel-1,363ꢀ373。  
14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近代中国民意调查的数量类型及阶段特征  
清季民初,民意调查伴随社会学的传入在中国逐渐兴起有学者认为章太炎是最早接触西方社会学的  
中国学者,认为章氏赞赏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和吉丁斯的同类意识论”,所译的日本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  
太的社会学就综合了二人的学说;訄书,章氏更对不同社会制度进行对比,提出从社会学角度考察  
中国人口语言心理宗教风俗等问题也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时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中,就  
群学作为学生必修的经世之学”,而他所谓的群学就是社会学,故康有为与章太炎一样,是最早将社  
会学引入中国的学者谭嗣同也对社会学传入中国作出过贡献,他的社会思想中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学理论。  
不过,相对而言,1903,严复翻译出版的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影响最大,故该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社会学传  
入中国的标志以社会学传入中国作为学科铺垫,基于社会学理论的各类调查随之兴起。  
不过,民意调查与通常说的社会调查并非同一概念社会调查是调查社会状况,包括人口婚姻家  
社会阶级构成等,属于客观存在调查民调则不同,是调查社会成员的主观意愿中国古代有所谓采风,  
包含体察民意的成分,但与现代意义上的民调尚有区别民意调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与民主政治实施  
相联系杜威(JohnDewey),“必须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征询每人的意见,使每人本身成为权威过程和社  
会支配过程的一部分”,在他看来,“询问他人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意见,这是民主观念的一个要  
英国思想家边沁(JeremyBentham)指出,民意是民主政治不可切割的一部分美国学者赫布斯  
(SusanHeribst)则强调,尽管现代民主国家存在许多公开表达民意的机会,但民意调查却是民意表达的  
主导形式。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意调查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19224,直奉交战,直系曹吴在获胜后宣布  
恢复法统重开国会制定宪法选举总统,民主国家须尊重民意的观念开始受到重视8,日本人在北京  
办的顺天时报做了一次名为理想政府选举的民调为开展此次调查,该报特刊启事声称:“现值政局纷  
纭混沌之时,各派政党自谋其发展而盘根错节,彼民意果何在乎? 致无由知之是以本社不吝宝贵光阴与重  
值纸张,特辟一栏,企图发表民意。”这次调查很可能是近代中国运用社会学方法就国家政治问题进行的首  
之后,各报刊学校及社会团体纷纷效法,民意调查很快形成风气,各种各样的调查在民意测  
”、“假选举”、“草选举”、“名人选举等名目下展开。  
1 近代中国重要民意调查一览表  
民调主旨  
民调主持者  
有无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民调时间  
1922.8  
民意中之理想政府投票  
顺天时报》  
未见  
高师纪念日之民意测验”  
北京高师心理研究室  
密勒氏评论报》  
东南大学  
1922.11  
1922ꢀ1923  
1923  
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  
总统草选举”  
总统假选举”  
政治周刊》  
未见  
1923  
有关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参阅:韩明谟中国社会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1ꢀ10;陈树德康有为和章太炎最先传  
入社会学》,《社会科学1981年第4,139158。  
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26。  
转引自:王石番民意理论与实务》,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5年版,6。  
苏珊·赫布斯特用数字说话:民意调查如何塑造美国政治》,张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64。  
征求民意中之理想政府总结果之披露》,《顺天时报192295,4。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次舆论调查,192211月由心理学家张耀翔在北平组织的时政问题问卷调查(张民军程力译中国的第  
一次民意调查》,《近代史资料总第123,259)。还有学者认为,1923121617日北大25周年纪念日所作的民意测验,其中最  
重要的发现是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开我国民意调查之先河,开始冲涮我国数千年言禁之堤坝”(陈崇山民意调查在中国》,《新闻  
研究资料总第46,45陈文涉及民意调查在中国的发展,包括1949年之后科学的随机抽样民调以及相关民调机构的成立,可  
资参考)。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如果不算1916年被认为是袁世凯伪造民意的调查,在有顺天时报19228月所作民意测验的情  
况下,19221114日北京高师14周年纪念日的民意测验及1923年底举行的北大25周年纪念日民意调查都算不上最早的民意调查。  
144  
杨天宏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总统选举与联省自治  
时事政治问题民调  
武汉高师  
南洋周刊》  
未见  
未见  
1923  
1923.4  
1923.12  
1924  
1924  
1926  
1928  
1929  
1929  
1929  
1929  
1932  
1937  
1937  
1938  
1938  
1939  
1942  
1945  
1945  
1945  
1945.3  
1946  
1946  
1946  
1946  
1946  
1947  
1947  
1947  
1948  
1948  
1948  
1949  
1949  
北大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大学生会朱务善等  
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民意调查  
综合性民意测验  
湖南妙高峰中学  
湖南旅京同乡会  
京报副刊》  
未见  
未见  
投票选举新中国柱石十人”  
有关三民主义的民意测验  
中大十六周年纪念日之心理测验”  
反日民意测验  
国民党太原市特别党部  
中国大学  
未见  
未见  
未见  
民国日报》  
对俄民意测验  
国民党上海市委宣传部  
国民党上海市委宣传部  
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会同省立民众教育馆  
立报》  
总理纪念周民意测验  
如何打破国难?  
未见  
对九国公约会议的态度  
倘若中日两国交战怎么办  
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的方略  
对抗战形势的估量  
金钢钻》  
未见  
血路》  
民意周刊  
未见  
未见  
国民大会与民主问题的民意测验  
职业生活》  
抗战形势及国内外政治走向  
国共两党和战问题  
大刚报》  
沪江新闻》  
未见  
未见  
未见  
未见  
未见  
未见  
未见  
民主宪政问题  
浙大时事座谈会  
新华日报》  
谁是内战祸首?  
国大会议代表复选  
贵州日报》  
有关国内政治问题  
上海文汇报》  
战斗中国》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  
是否赞成政府戡乱”  
建都最理想的地点民意测验  
物价及一般社会生活  
有关美军驻华问题  
华北日报》  
大国民》  
海风》  
未见  
未见  
上海大公报》  
中国新闻》  
谁当大总统?  
回民的政治权力与宗教生活  
美国扶持日本问题  
回民青年》  
未见  
未见  
未见  
未见  
未见  
未见  
北大清华燕京大学学生  
中国民意测验学会  
北平日报》  
总统副总统假选举”  
有关副总统选举民意测验  
以国共两党政争及当时形势为主  
国内政治军事形势  
现代农民》  
西点月刊》  
备注:1.凡报刊举办的民调均见该报同时段报道2.学校和社会团体的民调分别见于举办民调时国内相关报刊3.一些  
民调在本文正文中有论述,并给出了详细的资料出处以供参考,但表列民调数量太多,无法一一注明,亦请见谅4.表列未  
一栏有可能就是无数据分析报告,但标记为又可能过于绝对,因未能看到全部资料,故出以未见二字,以示慎重。  
1所列,只是近代中国较有影响且记载相对详细的民调,40加上受篇幅限制而未列入表1内  
14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合计62需要说明的是,62次民调并非近代民调的全部在近代中国,缺乏明确记载与报  
道的民调甚多利用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截止1949年底,近代报刊报道的民调条目有552。  
这些报道中有不少是对同一民调的不同报道,在统计时需适当折扣然而,即便将实际民调数与相关报道数  
之比确定为1∶3,近代中国的民调总数也不会少于180。  
如果作历时性考察,19228顺天时报举办民意中之理想政府的首次民调,1949西点  
月刊国内政治军事形势征求民意为止,中国早期民调经历了27年的长时段发展27年可按内容特  
征与发展变化区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22ꢀ1927年国民革命酝酿与发展时期其间经历了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国会恢复重  
制定宪法选举总统及国民党一大召开等重大事件这一系列重大事件激发了国人举办民调的热情,  
大批民调相继出现其中较著名的有:19228顺天时报所作民意中之理想政府测验;1922年北京  
高师纪念日的民意测验;1922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所作的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1923,东  
南大学所作的名人选举”,北大二十五周年校庆时所作的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民意测验;1926,《京报副  
所作的新中国柱石十人的评选,等等众多的民调竞相出现,形成近代中国民调的第一次热潮虽然  
这一阶段中国民调起步不久,普及度不高,但因北洋时期政治多元,国家对思想及舆论的控制松弛(实际上当  
时也无法控制),言论表达相对自由,所以在民调中能听到较多与官方喉舌不一样的另类发声,形成与其他  
时期民调不同的自由与多元特征,反映的民意相对真实可信。  
第二个阶段是1928ꢀ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期其间经历了国民党全国政权建立中原大战中  
苏关系破裂以及日本侵华战争升级等事件这一时期民调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国民党为实施训政而极力从  
党化教育”,所举办的民调主要有:1929年国民党上海市党部通过民国日报举办的反日民意测验”、  
元旦民意测验”、“总理纪念周民意测验”、“反俄民意测验与此同时,民间性质的民调也纷纷开展,比较  
有影响的包括:1932,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的时事与礼俗民意测验;1933,河南省立民众教育馆的抗  
日救国民意测验”,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的抗日民意测验这一阶段的民调数量已超过第一阶段,  
但南京国民政府官方主导的色彩较浓,民调在一定程度上已异化为国民党的宣传工具尽管如此,在对外问  
(如对日对俄问题),这一时期民调反映的民意仍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参考价值。  
第三个阶段是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的全面抗战时期此一时期,日本全面侵华,中国  
全民抗战,国人对抗战形势高度关注于是,围绕战争局势和战后国家建设,各界举办了众多民调,其中较具  
影响的有:1938年汉口民意周刊所作的对抗战形势的估量民意测验,1939上海周报所作的宪政问  
题民意测验职业生活举行的国民大会与民主问题民意测验,1942大刚报所作的抗战形势及国  
内外形势走向双十节民意测验,1945战斗中国所作的两次民意测验及自由论坛周刊举行的民  
意测验等在这一时期的民调中,《大刚报1942双十节所作的民意测验,最有特点,也最具影响。  
美国相关情报机构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一次民意调查”,撰写报告对之进行分析由于这一阶段国统区  
22次民调主要包括:1923,中国大学的时事政治民调;1936ꢀ1937,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顾执中所作的上海报纸和读者民调;  
1
938,《新华日报所作的读者调查;1939,《上海周报就宪政问题所作的民调;1945,《战斗中国所作的政党政治民调;1946,《自  
由论坛作的中国内政与外交问题民调;1947,上海中学生自治会所作的美国扶植日本问题民调,《医药研究所作的中医界国大代表候选  
人民调;1948,《现代周刊所作的是否拥护现在的南京政府民调,《小时报》《新闻杂志及香港各界分别作的副总统假选举”,以及北美中  
国学生基督教协会所作的中国学生意见测验。  
据全国报刊索引,1922年到1949,民意调查名义下的报道和文章共3篇次,民意测验名义下的相关文章和报道共162篇次,  
心理测验名目下出现的文章和报道共352篇次,民意测量名义下的共7篇次,“假选举28篇次,合计552篇次参见:《全国报刊索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查询时间:2020120,http://www.cnbksy.com.cn/。  
本课题研究者接触到的近代民调在检索系统上有的仅出现1,有的出现3次左右,个别出现5ꢀ6次或更多本文将实际民调数与相关报  
道数的比例确定为1∶3,是取大致平均数的非精确统计。  
对此,《大刚报报社成员欧阳柏与学者水延凯在各自的论著中均有专文论及参见:大刚报史话编写组欧阳柏执笔大刚报史话》,中国社  
会科学院新闻研究院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编新闻研究资料总第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89ꢀ151;水延凯主编中  
国社会调查简史第二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张民军程力译中国的第一次民意调查》,《近代史资料总第123,259ꢀ260。  
146  
杨天宏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范围缩小,抗战建国成为主流话语,官方与民间社会言论相对一致,尤其是在对外(抗日与联美)问题上较少  
不同的声音,故这一阶段的民调虽然多数是由社会团体及学校报刊举办,却表现出与官方意旨的相对一致  
。  
第四个阶段是1946ꢀ1949年的国共内战时期,国大召开至行宪后第一次大选前后此时,内战  
已经升级,如何面对中共崛起中国向何处去等问题,激起国人的思考与此同时,由于国大召开及1948  
年总统选举,吸引了国人的注意力,“总统副总统假选举’‘草选举’”一类民调接踵而至,加之有关联合政  
的民调以及美援与美军驻华问题的民调等层出不穷,形成近代中国民意调查的第二次热潮就主旨而  
,这一时期的民调多围绕大选展开,呈现服务于大选或试图影响大选的特征,并越来越表现出对国民党一  
党专政的不满和对组织联合政府的期待。  
如果按主题分类,近代中国的民调可以分为5。(1)综合性问卷调查如北大25周年校庆期间的民  
。(2)总统及各方面名人假选举”。1922顺天时报民意中之理想政府问卷调查,1923年东南  
大学的总统草选举’”,1948北平日报》、中国民意测验学会及沪江大学等举办的总统副总统假选举”,  
密勒氏评论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1926。  
(3)政局及时事走向的预测大刚报1942年所作的抗战形势及国内外政治走向民意调查,浙大时事  
座谈会举办的民主宪政问题调查等。(4)中外关系民调1929年的反日民意测验”、“对俄民意测验”,  
1932年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会同省立民众教育馆举办的“  
如何打破国难调查等。(5)报纸办报方针征求读者  
意见1936年底到1937年初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顾执中主持的上海报纸和上海读者调查”、在  
重庆的中共新华日报19382月进行的读者意见征询活动等。  
在近代中国众多民调中,2次是由外国人在华所办报刊举办的一次是顺天时报19228月举办  
民意中之理想政府民调,一次是同年12密勒氏评论报举办的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所办的中文报纸,发行量大,中国读者较多。《密勒氏评论报是英文周报,国人中仅有  
少数上层精英人士阅读,虽有1900余人参与该报举办的民调,代表性却有限不过,这次民调在方法上颇具  
特色该报于1922107日开始,每周均等量发放选举票”,一周后开始公布已收选票之后,随着选  
票陆续寄回,编辑部每周均公布一次候选人名单并将此前收到的选票加以累计,形成竞选态势,以吸引  
更多读者参与投票于1231日深夜结束经过一周紧张计票,192316,《密勒氏评论报正式  
公布最终结果这次民调虽然由外国人在华所办报刊举办,却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从社会学维度观察,近代中国最值得关注的民调至少有5。(1)《顺天时报》“民意中之理想政府调  
这是近代中国首次民调,开近代中国民意调查之先河。(2)北京高师民意测验这是中国首次由专业学  
术机构即北京高师心理研究室举办的民调,具有多个详细的专业性质的调查报告,水准较高。(3)东南大学  
总统草选举’”。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围绕总统大选举行的民调,性质与其他民调有别,但符合初期民调的主  
流旨趣。(4)1926京报副刊举办的新中国柱石十人投票这次民调投放票数达20万张,是近代投放  
票数最多的一次民调尽管收回的有效票仅占投放票的3ꢁ96‰,但对研究民调却极具意义。(5)1948年大  
选期间由中国民意调查学会举办的总统副总统假选举’”民调这是专业的民调研究机构举办的民调,  
对判断近代中国民调的专业化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5次民调,加上喻国明教授偏重从新闻传媒角度认为极具价值的2次民调,1936年底至1937年初  
由顾执中校长主持的上海报纸和上海读者调查和中共1938年在重庆新华日报所作读者意见征询活动,  
以及喻教授虽然提到却未能注意到的国外相关评价较多的1次民调,1942大刚报民调,一共8  
TheWeeklyReviewoftheFarEast,”FormerlyMillardsReview (Shanghai,China),fromOctober7,1922toJanuary6,1923.  
喻国明认为,近代中国有三次民调值得提及一次是1936年底至1937年初由当时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顾执中主持的上海报纸和  
上海读者调查”。这次民调的特点有二:第一,首次将民意测验直接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第二,首次实施派员入户面访的调查方法一次是重  
新华日报1938217日和19日进行的两次读者意见征询活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主办的第一次民意测验活动一次是1942  
1010大刚报主持的关于中国民众对抗战前途问题看法的民意测验,其调查结果是旧中国所进行的社会影响最为强烈的一次民意  
测验参见:喻国明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15。  
14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次民调各有特点,在中国民调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意义,但相关个案研究至今多付阙如,则是不应该  
出现的学术研究缺失。  
近代中国民意调查的方法与品质  
近代中国完整的民调大多局限在制作问卷征集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回收并统计调查数据公布调查结  
果这一层次如果以是否基于调查作出完整的调查分析报告为标志,完成了全部工作程序的民调共有19  
,占表1及附注所列民调总数62次的30ꢁ64%其中,发表带有专业色彩调查结果分析报告的只有2:  
一次是北京大学的调查,发表了朱务善的调查结果分析;一次是北京高师的调查,发表了该校心理研究室  
耀值得注意的是,2次均发生在近代中国民调初始时期近代中后  
期的民调则未见专业的调查数据分析,有些报道附带分析,但十分简略,多为调查数据统计(如日侨民意测验  
统计等),缺乏基于社会学学理的分析研究。  
这种状况与近代中国缺少专业的民调学术机构有关各类民调在表1及附注所列全部民调中的占比如  
2所示。  
2 近代中国民意调查的类型构成  
民调类型  
次数  
38  
10  
7
占比  
报刊举办的民调  
学校举办的民调  
61.29%  
16.13%  
11.29%  
8.06%  
3.23%  
100.0%  
政府机关举办的民调  
社会团体举办的民调  
专业民调研究机构举办的民调★  
总数  
5
2
62  
:标注专业民调研究机构举办的民调,有一次民调也可以归入学校举办的民调项下,因为这次民  
调是由北京高师心理研究室举办的。  
由表2可见,近代中国的民调,基本是由非专业性质的报刊学校社会团体和政府机关主持举办1  
及附注所列62次近代民调,由报刊举办者有38,由大中专院校举办的有10,由社会团体举办的有5  
,由政府机关主持举办的有7,但由专业的民调研究机构主持的民调只有2,1922年北京高师心理  
研究室张耀翔教授主持的社会心理测验1948年中国民意测验学会举办的总统副总统假选举’”,只占  
总数的3ꢁ23%,占比微乎其微。  
按照社会学规范,民调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众对民意测验的参与度,取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从  
绝对数量上看,多数近代中国民调调查对象的数量并不低举例言之,《顺天时报民调共收到5658张选  
;北京高师建校14周年民意测验,共收931;东南大学名人草选举结果,总票数806;北大25  
,1007;中国大学16周年纪念期间举办政治心理测验民调,收到386  
朱务善是作者本名,朱氏发表文章偶用朱悟禅”,或为笔名。  
朱悟禅北大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量分析》,《新民国杂志1924年第1卷第5,1ꢀ6;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  
”》,《北京大学日刊1410ꢀ1413,192434ꢀ7,2ꢀ4。  
张耀翔高师纪念日之民意测验”》,《民国日报·觉悟1923114日第4张第1ꢀ215日第2ꢀ3;罗志儒高师纪念日之民意测  
”》及其研究》,《晨报副刊1ꢀ436,192315ꢀ89,1ꢀ3。  
美国学者BenardC.Hennessy注意到,1000个人来代替100万人的意见,“其所能反映出来的可能性,是值得我们担心的这是因为绝对  
的随机抽样在实践中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民意调查机构就不得不做出一定的改动,这种改动的幅度越大,那么其结果的准确性就越值得  
我们担心”。参见:BenardC.Hennessy,TheCorseofAmericanDemocracyThought(NewYork:TheRonaldPressCompany,1940),23ꢀ  
25.  
征求民意中之理想政府总结果之披露》,《顺天时报192295,4。  
张耀翔高师纪念日之民意测验”》,上海民国日报·觉悟1923114,4张第1。  
东南大学之名人选举孙中山先生得票最多》,上海民国日报1923120,1。  
朱悟禅北大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量分析》,《新民国杂志1924年第1卷第5,1。  
148  
杨天宏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张选票;密勒氏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有效票1575,加上废票,全部投票应在1900张  
左右;1942大刚报有关抗战形势及国内外政治走向的民意测验,共收回答卷11262;北平日  
1948226日至322日举办总统副总统假选举’”,收到读者有效投票28868;同年,香港各  
界举行副总统假选举’”,至截止日期共收回选票26473;19481213,沪江大学余日宣教授主  
持举办的民意测验,参与投票者933;1946,上海导报协同改造日报对上海8万日侨所作的有关  
战后日本问题的民意测验,参与者约4万人,占全部在沪日侨总数之半,是目前所见近代中国民调参与人数  
最多参与比例最高的一次。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情况京报副刊19261月开始征求的新中国柱石十人投票,在预定的投  
票期内仅收到220张选票;延长期限到新的截止日期,共收到432,仍不理想;乃决定截止日不截止,将期  
限再度延长;截止228日投票结束,最终收回791张选票;这次选举共发出20余万张选票,投票率只有  
,
这一结果与主持人期望的1万张选票即5%的投票率存在很大差距参与人数更少的是中国大学  
3.96‰  
名为社会心理测验的民调这次测验借校庆16周年纪念之机举办,到会人数据说有一两万,但是填写政  
治心理测验表的仅有386;而这386人中,能将测验表完整填写者,“更是非常的稀少了”;由于参加人数  
太少,主持人担心公布各组问题答案人数惹人笑话,遂改为将当日测验的结果,用百分比的方法表示。  
本文统计的62次民调中,参与人数垫底的是南洋周刊假选举”。这次假选举参与者主要是南洋学校  
学生,但民调启事发布后,学生纷纷卷入校潮旋涡之中,以致同学等兴味大减,投票因以不甚踊跃嗣后一  
再延期,至昨日止,共收得票一百十七张另一个参与人数甚少的民调是血路1938年举办的民调,  
ꢅꢃꢂ,  
主持人提出一组问题,分发一百四十三位身份不同的人去填写可见参与人数不过百余人如此少的参  
与人数,根本无法借窥民意。  
不过,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民调参与人数并不太低除了南洋周刊》、《血路和中国大学的民调参与  
人数在400人以下,算是例外,多数民调的参与人数都在1000人以上,最多的达到数万人若按同期民调通  
常有20%以上的废票计算,上列所有民调实际参与人数均有1/5左右的增幅这样的调查数量,已接近当  
时视为科学的民调取样人数1500人至6000人的水平。  
近代中国民调真正的问题在于被调查者的社会构成过于单一,基本局限于在校学生及包括在校学生在  
内的报刊读者范围,其他各界虽有人参与,但数量极少北大民调主持者朱务善承认,北大25周年校庆期间  
的民调参与者1007,多数是在校学生,752,年龄平均在26岁左右,大抵自16岁至40主持京  
ꢈꢃꢂ  
林仙客黄清渠等政治心理测验报告》,《政治月刊1929年第1卷第5,33。  
这次选举全部选票为18904,因一张选票可填写12位被选举人(1人可以投12),总票数18904票除以12,投票人总数应为1575。  
参见:“TheWeeklyReviewoftheFarEast,”FormerlyMillardsReview (Shanghai,China),fromOctober7,1922toJanuary6,1923.  
民意测验揭晓》,《大刚报1942119,3。  
戈弋北平民意测验李宗仁当选副总统》,《新闻杂志1948年新1卷第1,18。  
香港举行民意测验副总统候选人李宗仁票最多》,《中央日报1948317,1。  
民意测验揭晓:多数赞成联合政府充分表现企求和平》,《沪江新闻1949120,1按照该文提供的四个问题的投票数据在全  
体参与者中的占比,可得出922933680832四个数值,在未找到准确的参与人数之前,暂取最高参与值933。  
日侨民意测验》,上海导报1946年第9,5;资料室日侨民意测验统计结果:多数———拥护天皇制度·支持民主战线》,上海导  
1946年第10,22。  
伏园截止日声明不截止》,《京报副刊401,1926131,7ꢀ8;记者新中国柱石十人:两个月征求的结果》,《京报副刊第  
4
35,1926311,8。  
林仙客黄清渠等政治心理测验报告》,《政治月刊1929年第1卷第5,33。  
ꢂꢃꢄ记者假选举揭晓》,《南洋周刊1923年第2卷第9,32。  
ꢂꢃꢅB.Y.Ly公敢译一个民意测验的分析》,《血路34,19381015,538。  
ꢂꢃꢆ在投票人不甚懂得选举规则的情况下,20%以上的废票率应当是比较正常的例如北京高师民意测验共收到931张选票,其中选举权一  
,有效票578废票234废票率为28ꢁ82%,最佩服的中国人一项,有效票585废票179废票率为23ꢁ43%,皆为20%以上的废  
票率参见:张耀翔高师纪念日之民意测验”》,上海民国日报·觉悟1923114日第4张第1ꢀ215日第4张第2ꢀ3。  
ꢂꢃꢇ资料室美国的民意测验》,《上海文化1946年第11,65。  
ꢂꢃꢈ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410,192434,2。  
14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报副刊民调的孙伏园也曾无奈地表示:“我们现在说话只是对着智识阶级,能投票的又何莫非智识阶级,即  
使丝毫没有弊窦,也只是以智识阶级之手掩尽全国人之耳目,何尝能算是全国人人的意见呢?”孙二人  
所言应是实情。  
由于校园文化只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文化亚群(thesubculture),以在此亚文化群体中  
所作调查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心理与认知状态,其可信度是值得怀疑的民调学者SheldonR.GawiserG.  
EvansWitt,大学校园的问卷调查及其他类似调查均很有趣,具有娱乐价值,却无法提供有关公众行为  
或态度的可靠调查结果,在反映校园之外的社会心理状况方面不具有任何意义;与学生有关的由大学教授主  
持的民调,看似针对某个主题对民众作社会调查,但只需弄清这类调查的方法就会发现,这类调查只是由班  
上同学完成的一项作业”,是一种课堂性质的民调”,其中多数调查的品质还没有好到可以让人相信的程度;  
二人特别强调,即使这类民调中的案例看起来还不错,其结果也有报道的价值,“在新闻稿件中,还是应该说  
明访员的身份是学生SheldonR.Gawiser等人所言当然不是针对中国,却指出了以在校师生为主举办  
的民调难以避免的缺陷。  
中国民调受访者社会构成单一,与民众对政治的漠然有关一篇发表在民国日报上的署名文章指出:  
假选举底发生,自从顺天时报举行后,《密勒评论报》、北京高师东南大学,均继续组织大多数人民心  
,因为在事实上不发生关系,似乎尚视为无关轻重。”孙伏园在分析京报副刊民调不如人意的原因时指  
,这种状况的成因在于民众对选举不感兴趣,“民国以来这许多年扰攘,吃苦的只是农工商贾等等人民,但  
也只有农工商贾等等人民应该吃苦,因为只有他们对于选举最是漠然中国大学民调主持人因所办民调  
参与者太少而发出感叹:“由此一端,就可以证明我国一般人民对于政治的兴味不甚浓厚,而且也可以证明我  
国一般人民政治的程度异常的幼稚了。”⑤  
除了民众受教育程度低下,对作为民调主旨的政治不感兴趣,难以配合民调,致使中国早期民调参与者  
社会构成单一这一因素外,中国民调组织者的民调外行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近代中国民调的品  
如表2所示,近代中国的民调,属于专业学术机构举办者仅占表列民调总数的3.23%,其他基本是由非  
专业的报刊学校社会团体举办,虽然其中一些学校曾邀请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其问卷调查进行指导,如  
北京高师张耀翔教授就对其他学校的民调进行过指导,但整体而言专业化程度极低至于职业化rofes-  
(
p
sionalism)的民调公司,在近代中国则始终没有出现。  
对于民调品质的保证来说,是否有职业化的民调公司及专业化的员工队伍主持民调,异常重要1935  
,世界上第一家职业化民调公司盖洛普(Gallup)的成立及其创制的随机抽样”(randomsample)调查方法  
的运用,成为民调发展成熟的标志在此之前,即便美国的民意调查,也是在特定人群中进行的学界一  
般以1935年为界,将民调区分为肇始初期和走向成熟时期考虑到这一情况,1935年之前的中国民调没有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应该无可非议,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使用这一方法当中国刚兴起民调并在  
920年代初期形成第一次民调热潮时,(straw  
1
vote),1935年之后,各国民调技术长足发展,走向成熟,中国的民调  
与之前的民调仍然没有区别到了1948,在中国已成立专业化的中国民意调查研究会的情况下,却始  
终未见职业化民调公司的踪影,也未见哪次民调采用随机抽样的科学方法,这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  
()伏园消息再吐露》,《京报副刊396,1926126,8,184。  
胡幼伟译解读民调》(SheldonR.GawiserandG.EvansWitt,AJournalistsGuidetoPublicOpinionPolls),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
001年版,70。  
假选举底关系》,上海民国日报1923122,2张第7。  
参见杨果真我们要不要学<盛京时报>?》一文后之伏园附按”,京报副刊398,1926128,8,200。  
林仙客黄清渠等政治心理测验报告》,《政治月刊1929年第1卷第5,33。  
据王惟英等人记载,1923413号为北京中国大学十周年纪念日,经筹备会的努力,种种游艺,甚为丰富,赠送各界人士之参观卷达3ꢁ5  
万张,作者乘此机会,邀集同志,做一种社会心理的研究,草为问题10,经心理学专家张耀翔先生的复核,方始付印参见:王惟英何雨农  
中大十周()纪念公民常识测验》,《晨报副刊182,1923715,1。  
苗素群美国的民意测验与新闻媒体》,《中国记者1996年第2,48ꢀ49。  
150  
杨天宏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方法上随机与否,是民调是否科学及是否成熟的分水岭当盖洛普发明随机抽样调查法之后,很多后起  
从事民调的国家都积极跟进日本的民意调查起步时间晚于中国,大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开始。  
194510,日本内阁情报局设立民意调查课,该课成员在学习调查技术后实验民调,一开始就采用随机  
而中国民调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始于19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寻求学术上与国外接轨时  
代的一项中国城市居民德国印象调查你离我近还是远?》 ,比日本晚了近40。  
旧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获取样本的方法以及由这种方法决定的样本的代表性如前所述,民意调查  
是通过非全面调查了解全面情况的调查方法从技术上看,尽管样本数量多多益善,但过多的样本摄取会增  
加调查成本,也无必要如果方法得当,只要满足起码的样本量,就可获得接近真实的民意数据随机抽样  
方法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总体中每个单元都有被抽中的同等可  
能性,故能保证被抽中单元在总体中均匀分布,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不至出现主观选择偏差采用这  
一调查方法,民调组织者便能依据样本推断总体情况,并计算出其推断的可靠程度,从而较为精确地反映全  
体社会成员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态度和意见。  
在随机抽样技术已广泛用于民调的背景下,中国早期民调最有可能遭受訾议的是调查对象选择的主观  
随意性近代中国的民调大多采用问卷法,调查对象乃特定人群,属类别调查类别调查在方法上是以种  
判属”,用来调查普遍民意,成功几率有限克服这一缺陷的不二选择,是采用随机抽样法但在近代中国,  
民调主持者却近乎将世界范围内视为科学的民调方法完全弃置,从而造成中国民调在1930年代中期之后  
落后于国外同行的状况。  
中国民调未能与时俱进,跟上世界民调的科学化发展进程,并非无意识造成的疏漏事实上,至迟在  
中国近代民调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就已有学者注意到国外民调在方法上的革命性变革1946,《上海文  
刊载美国的民意测验一文,把美国随机抽样的民意测验基本原理和长处短板详细介绍给国人遗憾  
的是,直到1949年中国都没有出现堪称科学化的民意调查当然,这种状况与客观条件限制有关随机  
抽样的民调需要依靠详尽可靠的户籍及人口数据,但近代中国先是军阀混战,国家不统一,后又接踵遭遇大  
规模的内外战争,相关数据无法采集,难以配置随机样本。  
除了方法上的缺陷,党派及相关政治因素的干扰,也影响到近代中国民调的品质其具体表现为将民调  
与宣传混淆,这在国民党的控制区域表现得尤其明显1942大刚报的民调为例,这次民调曾受到国  
民党的干扰,测验结果被篡改,并非真正的民意”。据相关资料记载,当该报测验题公布之后,“国民党贵州  
省党部立刻派出大量人马,分头到各个机关团体学校活动,把测验题油印出来,甚至连答案都一同印好,只  
叫人签一个名就寄给报社,有的还是集体的”。不仅如此,在公布测验结果的前一天晚上,省党部又派人到该  
报编辑部坐镇,将除第79题之外的其他题项统计结果全部改掉,炮制新的统计数据这样的情况在近代  
民调中并非个案,有不少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国民革命期间的民调为例,高佩琅曾经揭露说:当时举  
行测验的人,发现测验的结果,和己意大相反背,或对于己派己党的声威,没有什么光彩,便密不发表(如某大  
学的民意测验是一例),或于事先加以种种暗示,以便作有利于己党己派之宣传,那便是失掉了民意测验的真  
,一种无聊的勾当而已。  
佐藤彰铃木荣等著民意调查》,周金城张蓓函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9年版,13。  
喻国明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107ꢀ110。  
根据大数定律”(lawoflargenumbers),若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出的样本数量足够,则样本特征将近似总体特征参阅:李海容东西方民意  
测验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论集编辑组编新闻学论集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78ꢀ183。  
该文指出:在美国,许多现代化的民意调查所由全国性的机构管理,这些机构雇佣访员,针对一般民众或某类民众提出各种问题,征询意见。  
调查对象和所提问题一样,选得非常谨慎,务必使之能像样品一样可以代表社会全体这些人是他们详细研究户口表选民登记册与家庭  
报告等文件后选定的。“据周密的调查结果,一百个人作测验对象,答案统计所得结果可能有百分之十五的错误;以九百个人作对象错误为  
百分之五;一万个人是百分之一·可是一万人以上错误就减少到非常有限了因此最好的全国民意测验所选的样品总是在一千五百  
与六千之间———视问题的性质而定”。资料室美国的民意测验》,《上海文化1946年第11,65。  
大刚报史话编写组欧阳柏执笔大刚报史话》,《新闻研究资料总第24,146ꢀ147。  
高佩琅发表投票的疑问》,《京报副刊407,192626,8。  
15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凡此种种,导致近代中国民调技术未能走向成熟有学者指责中国近代民调一直处于趣味性阶段”,将  
近代民调视为制造新闻噱头满足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一种工具这样的批评不免有些过头,因为早期民  
,无论中外,大多带有趣味色彩,,  
都认为不足凭信,视为只能供消遣的谈资,那么,这样的批评指责也并非没有道理。  
近代中国民意调查的价值与可利用度  
从技术维度分析,中国早期民调普遍存在调查对象数量有限样本选取不随机等问题,品质不高方法  
上的缺陷导致局部调查很难反映总体民意,因而不少调查结论一出来就遭到严重质疑。  
最典型的莫过于1942大刚报所作民调,问卷中有抗战结束后中国应实施一党制还是多党制的提  
调查结果显示,86%的人主张实施一党制,即赞成国民党一党专制这一调查结果一公布,立即受到  
中外广泛质疑美国纽约时报认为,此次民意测验唯一令人失望者,乃投票有百分之八十六以上,赞成战  
后实行一党政制美国驻重庆观察家表示:这是令人怀疑的,每个个人的印象与此次民意调查的结果相  
”;国外甚至有人认为,这个结果有可能是一个讨好上级的企图’,而非代表大多数人的看法”;国内则有  
人从调查方法角度提出质疑,指出此次测验被调查的群体既非中国社会亦非衡阳及其近郊的一个典型样  
,事实上样本来自大刚报的读者,这就把态度表达局限在相当有文化的人当中,或是其看法受大刚报》  
大刚报调查暴露出的问题,尤其是方法上的缺陷,在近代中国  
其他民调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近代中国的民调没有价值近代中国的民调,是在西方社会学调查方法传入中国、  
中国已经建立近代民主国家的前提下,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调查或表达民意的初步尝试。  
从纯粹方法论角度看,中国近代民调并非一直落后于国外的调查水准如前所述,国外将随机抽样方  
法用于民调,1935年盖洛普公司成立之后,中国第一二阶段民调则是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间因而,至少  
那十几年间的中国民调,方法上与同期国外民调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明显的高下差别中国民调落后于  
国外,是在1930年代中期之后换言之,中国近代四个阶段的民调,仅有两个阶段未能跟上国外民调方法上  
的最新进展,显得相对落后”。  
然而,即便近代中国的民调取样方法始终不随机,即便这些民调主要是在社会中上阶层中进行,也并非  
一无是处美国早期民调的某些成功可以间接说明这一点以美国文学文摘杂志的民调为例,其方法是  
从电话簿及汽车牌照登记中选取调查对象,运用这一方法展开的民调,尽管在1930年代后期罗斯福总统连  
任预测上惨遭失败,但它毕竟曾经成功预测了192419281932年三次总统选举结果其成功原因在于,  
民意会相互渗透,有时一部分人的意向可能影响多数人该杂志的调查对象属中产阶级,严格地说,其调查  
只能反映部分民意而非全体民意但中产阶级处于社会阶层中间位置,承上启下,是罗兰·凯罗尔所说的  
意见领袖,其意向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并代表多数民意这是批评者所忽略了的,而美国文学文摘最  
初成功的奥秘恰恰在此这提示近代中国基于学界人士或媒体受众展开的民调,同样有可能超越被测试人  
的狭小圈子,反映较大范围的民意。  
近代中国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新旧并存就社会结构言,中国传统社会是由士商组成  
四民社会”,士为四民之首,是连接国家与民间社会的桥梁,士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或反映民心中国  
士大夫从来十分关心民隐民瘼,重视采风”,以便下情上达从新式学堂毕业的知识分子,虽有别于传统士  
,但在民调兴起的民国时期,科举废除未久,知识分子大多仍具有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进入民国后,由  
美国学者BenardC.Bennessy认为,民调中存在很多赝品,这类民调除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外,绝无其他价值,但如果不要看到太严重,这类  
民调可以制造许多趣味”;有些记者编辑和制作人很相信假民调,因为假民调常常可以弄到成千上万的人对调查题目的回应参见:胡幼  
伟译解读民调》,59。  
大刚报民意测验纽约时报有好评》,《前线日报1943116,1。  
张民军程力译中国第一次民意调查》,《近代史资料总第123,269261。  
林竹主编国外民意调查与政府决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2,6。  
罗兰·凯罗尔民意民调与民主》,何滨吴辛欣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36。  
152  
杨天宏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于标榜民主”,观念上普通百姓地位提高加之20年代宣传劳工神圣”,知识分子到民间去成为时髦,知  
识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拉近这一切,使知识阶层反映多数民众意愿成为可能朱葆缙指出,民国  
前期,北京知识界人士控制的公众舆论,已产生比秦王扫六合实现统一之后更大的对政府的压力知识界  
既然能主导公众舆论,近代民调中知识界的认同倾向自然可对普通民众发生影响并反映民意。  
与方法可对民调品质及价值产生影响类似,民调旨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调价值近代中国的民  
调与国外早期民调一样,涉及面甚广我们不妨对表1及附注所列62次民调略作数据分析,见表3。  
3 近代中国民调的旨趣与倾向  
民调主旨  
次数  
21  
12  
2
比例  
33.87%  
19.35%  
3.23%  
20.97%  
3.23%  
1.61%  
3.23%  
3.23%  
1.61%  
9.68%  
100ꢁ01%  
时事政治  
总统及副总统选举及议员  
名人选举  
中外关系  
13  
2
报刊如何办报  
物价与民生  
宗教  
1
2
学生生活  
2
港澳问题  
1
综合性质  
6
总计  
62  
从表3可见,近代中国民调带有明显的综合性质,内容涵盖面甚广,举凡国内政治国际关系社会民生、  
市场物价学生生活等均囊括其中涉及面如此广泛的民调,对认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基  
于调查的数据信息,可以补充和丰富既有的基于文字描述的文化史教育史和社会生活史内涵,对社会学在  
中国的初期发展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史资源,毕竟民调属于社会学调查研究的范畴。  
不过,尽管研究者可从整体上将近代中国的民调界定为综合性的,但从调查旨趣上分析,占比最高的却  
是与政治问题相关的民调1及附注所列各项民调主旨,“时事政治属政治类自不待言,如果将总统副  
总统及议员选举也放在政治类,加上就内涵而言也可划归政治(国际政治)的中外关系,表内有关政治的民调  
多达46,占表列民调总数的74.19%近代民调之所以如此关注政治问题,除了民调与民主政治的天然联  
系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近代国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希望通过民调表达呼声,为改变政治现状尽一  
份微薄之力民调因应了这一现实需求,其价值自然凸显。  
在近代中国的民调中,6次与政治相关的民调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北大25周年校庆期间的民调这  
一民调首次向国人揭示,在巴黎和会之后,国人的友国认知已发生由美徂俄的变化,列宁取代威尔逊,成为  
国人心中的世界第一大人物”,而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多数被调查者心中的信仰选项二是1923年东南  
大学的总统假选举”。这是近代中国首次严格意义的针对大选展开的民调投票结果是,在大选中胜出的  
曹锟,在此次假选举中被淘汰,而刚经历战争挫折及陈炯明叛变打击处境极为艰难的孙中山,却以高票  
当然,也有人对知识分子到民间去的程度表示怀疑。《民国日报·觉悟1925年曾刊文指出,“五四以后,直到北伐,学生喊了差不多8年的  
到民间去的口号,但是真正放下身段深入民间的知识人却寥寥无几,“人人都说民间去,民间不曾见一人的时评,清楚说明了这一情况(刘  
剑华寒假学生的工作》、杨幼炯勖革命的青年男女同志》,上海民国日报·觉悟192516523,4),然而这并不能证明  
到民间去仅是一种口号,只能说明程度不高而已。  
ChuPao-chin,V.K.WellingtonKoo,ACaseStudyofChinasDiplomatandDiplomacyofNationalism (HongKong:ChineseUniversity  
Press,1981),296.另外,徐铸成在其回忆录中曾提到五卅惨案后出现的数十农民驻足凝神而听知识分子演讲的情况,斯亦知识精英影  
响普通民众的事例参见:《徐铸成回忆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18。  
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一续)》,《北京大学日刊1411,192435,2。  
15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当选,这预示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中国政治的变化三是1929年到1932年的反俄民意调查这次调  
查收到了11000张调查表,揭示了济南事变和中东路事变之后国人对苏俄的认知,从几年前的联俄到此时  
几乎一致反俄”“排俄的变化四是1939年上海职业生活周刊发起的国民大会与民主问题的民意  
测验(详后)。五是1942大刚报抗战形势及战后国家政治走向调查此次调查反映了国人对抗战  
信心的增强及对战后国家政治走向的思考六是19491月沪江大学举办总统假选举这次民调透  
露出中国政治即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社会心理前兆。  
近代中国与政治相关的民调还有很多,但上列6次民调无疑最值得关注1939年上海职业生活周  
刊所作国民大会与民主问题民意测验为例该测验从126日至25,持续20测验结果,绝大多  
数参与者均认为应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是,表示越快越好的多达10298;关于国大代表的产生,认为应  
普选的有13734,同意圈定的人数(382);,体  
推选的有16319,基本无人认同须有社会地位(915)和财产(71)的资格限制;在国体选择上,希望中  
国建立三民主义共和国的有16806统计结果虽未给出测验参与者的确切人数,但从各问题的投票  
情况看,参与者为数众多统计结果后附录的编者关于民意测验的话指出:“虽然这次投票的在孤岛人数  
比例上说来还是少数,然而我们从这些投票中看来,有许多是代表了一个团体或集会的意见,但因为他们投  
来的票,只盖了一个团体印章而没有把人数写出,这也可以证明,这一万多票的意见,绝不仅表示了一万多人  
的意见,它的影响必然是数十百倍于揭晓的票数的。”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标  
榜行宪,虽然在实施民主宪政方面有虚假成分,但能够做出姿态,也是对民众呼声的一种回应。  
再以19491月沪江大学举办总统假选举为例此时,行宪后的首次大选结束,蒋介石已当选总统,  
故此次假选举带有对大选结果满意度测试与探求的性质此次假选举”,多数投票者放弃此项投票,实际  
投票者仅353,规模较小超出一般人意料的是投票结果,希望李宗仁当选总统者共90,而赞成蒋介石  
者仅81,这显示已有半数以上投票人对蒋当选总统不满;胡适和毛泽东也获得部分选票(分别为27票与  
1
1票  
),尽管毛泽东所得选票11张只占总票数的3.11%,但它却是在国统区厉行戡乱的政治形势下出现  
的投票结果,中共领袖于国共交战作背景下得以在国统区大选期间举办的总统假选举中入围,所反映的国  
家政治的潜在变化却值得格外关注和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1948,中国知识界就已表现出对国民党  
一党专制的极度不满1948620,《纽约时报刊登该报驻中国记者宝奠安北平来电,报道关于北平  
各大学学生的政治倾向,其标题上面两行是北平各学校显示赤色倾向”,下面三行是百分之七十学生拥  
护共产党教授亦转变”,报道宣称:“据与北平各大学有关系的中美人士估计,北平一万多大学生一年前约有  
半数倾向共产党,这个比例到今年暑期已增加到百分之七十教授中亦有很多赞成共产党有大部分教授  
本来稍倾向政府的,现在亦憎恶政府,已准备接受共产主义。”⑧  
近代中国民调主旨大多关系政治,这是民调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关系所决定的民调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又反过来影响现实政治近代中国的民调在激发国人反对军阀及国民党专制集权,呼吁实施宪政民主,促进  
国家朝着近代政治方向前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对外关系方面,近代中国许多民调针对中外关系  
中的重大事件展开,表达了国人捍卫国家民族主权,抵制外敌侵略(如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和俄国对中国发动  
的中东路战争)的强烈愿望,对促使政府根据民意(当然有时也煽动民意)采取强硬措施抵御外敌,产生了积  
东南大学总统选举委员会举行草选举宣言》、《东南大学选举总统详记(云骥自南京寄):组织总统选举委员会孙中山先生得票最多将通告  
全国次第举行》,上海民国日报1923122,35。  
市训练部发表反俄民意测验总统计》,上海民国日报192988,2张第5;《民意测验征求答案本市执委会训练部第二次测  
———中东路事件》,上海民国日报1929726,4张第1。  
本报举办首次民意测验》,《大刚报194210131416。  
民意测验揭晓:多数赞成联合政府充分表现企求和平》,《沪江新闻15,1949112,1。  
《“国民大会与民主问题的民意测验结果》,《职业生活1940年第2卷第12,245。  
编者关于民意测验的话》,《职业生活1940年第2卷第12,245。  
民意测验揭晓:多数赞成联合政府充分表现企求和平》,《沪江新闻15,1949112,1。  
莫如俭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意见测验统计》,《观察1948年第4卷第20,8。  
154  
杨天宏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极作用在这方面,传统的历史记录大多采用文字描写,缺乏精确的社会心理调查数据支撑,似是而非,模棱  
两可而民调关注中国急迫需要解决的各种重大政治问题,将在特定人群中调查得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  
并发布结果,造成社会影响,可以弥补传统文献资料记录的不足。  
当然,任何单一的民调都存在着时空有效性限制,都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的这种局限在非  
随机抽样的民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取样不随机,每个民意测验的样本都不具备反映国民总体特征的  
全部属性,因而凭借这些民调中的任何单一民调,很难窥见近代中国的整体民意。  
但是,这并非没有解决办法如果将近代中国不同的民意调查数据并观,则可产生远远超出单一民意调  
查的认识功效近代中国民调出自不同的主办者,有学校报社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政府机关;地域有北  
南方东部中部,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参与者有学生教师工人商人政  
治家及军人等;时间则从1922年延续到1949如果孤立地看一次调查,固然局限甚多,具有明显的主观  
随意性;然而如果综合研究这些调查,则可以产生盖洛普强调的随机抽样的调查效果。  
日本民调学者佐藤彰等人很早就注意到,单就一次民意调查结果不可能在所讨论问题上得到完满的答  
,认为答案通常是从几次调查的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得出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调查,必须对迄今为  
止各种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研究,以便归纳出对所讨论的问题已明确认知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不清楚  
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审视近代中国的民调,则可发现,尽管存在方法缺陷,很多民调的结论仍然具有  
利用价值。  
1923年的总统大选结束后北大的民调为例当选总统曹锟在北大民调中却不被看好,在北大民调第  
一问你对于曹锟做总统有何感想的有效投票数801张选票中,782张选票反对他当总统,赞成票只有  
9;而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在遭遇陈炯明事变和商团叛乱后已经穷困潦倒,在北大民调第六问你心目  
,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那()几位的答卷中却得到众多选票(473),在所选出的43中国大人物中  
对于这一民调结果,批评者固然可用北大民调的主持者是朱务善金家凤等有国共两党背景的  
学生,二人有可能从苏俄那里学到了以民调作为宣传手段和方法,怀疑其真实性但如果研究者扩大考察范  
,将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不同学校不同报刊不同社会团体举办的诸如名人选举”、总统假选举”、  
1
民意中之理想政府等测量和选举放在一起做综合考察,则可发现北大民调中的曹锟名落孙山孙中山始终  
名列第一,是符合多数时人真实意愿的民调结果。  
对于孙中山在历次民调中蝉联第一这一调查结果,时人曾给予充分肯定。《密勒氏评论报》“中国当今十  
二位大人物调查结果出来后,《民国日报曾以孙中山先生居首得一千三百十五票为标题加以渲染,:  
孙中山之裒然居首,独得最大多数,尤足证为民意所归,非偶然也。”所作非偶然的分析论断,道明了各  
次调查具有同样民意指向的原因所在胡适在回顾北伐前夕中国社会民心变化时曾说:“()十五六年之  
,全国多数人心的倾向中国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来所没有的新气象。”胡适所言,亦可印证当时民意”  
已倒向认同孙中山及其领导下从事国民革命的国民党这一调查结论的真实可靠。  
其实,何止孙中山和曹锟在民调中得票出现巨大民意反差,这一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可通过不同的民调  
加以印证近代中国许多重大政治经济外交及民生问题上的民意,如果不只看一次局部的民调,而是将所  
有同类民调做综合考察,均可通过比勘断其真伪,而近代中国因主客观条件限制而发展不成熟的民调,其价  
佐藤彰等人认为,这种综合不同民调的研究可以缩小调查事项的范围多数情况下仅靠一次民意调查结果很难说明什么问题一般都通过  
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地区间的比较来挖掘调查结果的内在含义,例如与前几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哪些不同等参见:佐藤彰铃木荣等  
民意调查》,18。  
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北京大学日刊1410,192434,2。  
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一续)》,《北京大学日刊1411,192435,3。  
密勒报十二名人选举揭晓》,上海民国日报192316,1张第3一篇题为北方的民意的通信中说:“南方的人佩服孙中山  
,一知道北方人也同样的佩服,那一切对事业上不知将有多大的帮助北京总算个知识阶级聚汇薮,发出的言论,常常可以引导全国故  
在官僚政客荟萃之区的这北京,能测验出下任的总统仍舍孙中山莫属……”参见:《北方的民意》,《民国日报·觉悟1923114,4  
张第4。  
胡适惨痛的回忆与反省》,《独立评论1932年第18,11。  
15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值和意义也可因此彰显。  
结论  
民调是社会学方法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运用中国早期民调在艰难探索中发展,存在诸多缺陷,也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就缺陷而言,首先,近代中国的民调主持者和参与者主要是知识阶层人士,调查的主客体范围均十分狭  
,难以反映普遍民意其次,在方法上,中国近代民调始终未能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调查过程主观随意  
性较强,干扰了对民意的客观认知更为严重的是,1927年以后,部分民调变质,形成真假混杂良莠不齐的  
凡此种种,导致中国早期民调未能实现由初创不成熟阶段向科学化阶段转型。  
近代中国民调存在的缺陷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普通民众的处境使之无法关心并参与民调,表  
达意愿近代中国民众受教育程度低下,且为生活所迫,无暇顾及国家大事,对被调查事项处于无知状态,  
导致其无语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分析法国农民状况时指出:他们不能代表自  
,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近代中国民调中的普通民众正是处于马克思所说的这种状况其次,就调查  
方法而言,当时中外同行缺乏交流,中国民调主持者知道国外随机抽样方法较晚,未能及时采纳被视为科  
的民调方法第三,客观条件限制以随机抽样方法做民调,需要依靠翔实的户籍及人口数据,但近代  
中国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一直未能建成能够找出足以代表整体民意的样本社区,也缺乏可资利用的人口清  
,难以配置随机样本第四,社会需求不具备国外早期民调通常与制度性的定期大选相联系,服务于  
选举,有其特定需求但近代中国政治混乱,未能真正实施民主宪政,“大选是非常事件而非常规运作,无法  
产生围绕大选的相对稳定的民调需求而政治议题之外的民调,社会需求面更窄,难以激起民众兴趣缺乏  
需求,“供给侧自然难以发展第五,1927年之后,国民党严格训政,一党专制,思想统一,将民调用作党义  
宣传工具,有时甚至为了宣传的需要,任意篡改民意调查数据,严重干扰了民意调查的正常进行。  
就成绩而言,近代中国的民调将国外社会心理调查这一新生事物带到中国,使之落地生根,是西方社会  
学方法引入中国后,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探索与尝试,其开创与奠基之功不应因发展不成熟而磨灭。  
在政治领域,民调的作用尤为突出民调是民主政治的产物近代中国民调内涵宽广,但主流是探寻国  
人对政治的关怀,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现实国家问题解决的不同选项的民意从违判断,是运载国家之  
舟的水文状况调查,是社会心理探索近代中国的民调,一开始就被用于就国家重大政治问题征集民意,  
并通过民调结果影响政治193710,《立报举办有关抗战的民意测验,主办者曾明确表示:“我们所以  
举行这次测验的意义,一方面是提倡民权的行使,一方面也是鼓舞对国事无兴趣的民众,使对国事发生兴  
。”该报所言,揭示了近代中国民调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大量民调的举办,造成运作政治须关注民意以及  
民众关心国家政治的社会语境,本身就是政治的一大进步就连对大刚报1942年民调86%的受调查者主  
张一党政治这一调查结论表示怀疑的外国人,也并不否定这次民调的总体价值美国战略情报局研究与分  
析处一份报告表示:此次民调尽管不完善,却值得思考……它是中国舞台上一个未曾意料到的现象。  
纽约时报也发表好评,如一国具有清明之舆论,则该国至少已踏上民主政治之坦途,中国似已在民主政  
193511,一篇时论批评说:“民意,始终是容易被人假托的东西从上书歌颂王莽功德到纷纷向袁世凯上劝进表为止都是闹的这  
种把戏但是,把戏终究是假的伪造民意,又那()一个能成了功无论你用什么名义召集什么大会只要稍微有一些欺骗假托之意。  
那这一点欺骗假托之意自然会变成一个大窟窿把那假托的事全部毁灭了殷鉴不远而人们还是那么依样葫芦地做真觉可怜可  
。”“所谓真民意是对内希望改善现状对外希望完整领土无间南北人同此心。”:小记者消灭假民意:应该发扬真民意》,《新闻报  
·
新医周刊32,19351127,3张第12。  
ElaincB.Sharp,TheSometimesConnection,PublicOpinionandSocialPolicy(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2000),16.转  
引自:林竹主编国外民意调查与政府决策》,2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217。  
如本文正文所述,目前本文作者所见最早而且可能是唯一一次近代中国学者提到的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是在1946年出现的,那时国共内  
战已经开始,国人视线开始转移,民调实现方法换代的最佳时机已过,甚惜。  
大刚报史话编写组欧阳柏执笔大刚报史话》,《新闻研究资料总第24,146ꢀ147。  
了了《(民意)测验可多多举行》,《立报19371025,4。  
张民军程力译中国的第一次民意调查》,《近代史资料总第123,263。  
156  
杨天宏近代中国民意调查论略  
治大道中,获得极大之进展,认为此次测验显示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不仅如此,大量民调在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举办,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意的现状及其变化,为既有的基于文  
字描述性记录的社会史研究提供了建立在数字统计基础上的社会心理状况的佐证或反证这不仅可以丰富  
民调所隶属之社会学的学科内涵,对包括历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也建立起重要的学科参照系,提供了有力的  
学科外援在跨学科研究已成为重要学术取径的今日,研究者没有理由不重视曾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存在了  
长达27年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民意调查。  
OntheSurveyofChinesePublicOpinioninModernTimes  
1
2
YANGMian,YANGTian-hong  
1.BusinessSchool,SichuanNormal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101;  
(
2
.SchoolofHistory&Culture(Tourism),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  
Abstract:PollsemergedinChinaintheearly1920s.TherearehundredsofmodernChinese  
pollsthatcanberetrieved.Thepollshavegonethroughfourstagesofdevelopmentinmodern  
China,formingtwodevelopmentbooms.Thosepollsarebasedonthefakeelectionsofthe  
presidentsduringthetwogeneralelectionsintheRepublicofChinaandthevariouscelebritye-  
lections,aswellasinvestigationsofpublicopinionsoncurrentaffairs,thebeliefstatusofthe  
people,andgeneralsocialissues.ModernChinesepollsareimmature.Themoderatorsarebasi-  
callyteachersandstudent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swellasprofessionalsininjournals,  
mostofwhombelongtomiddleandupperclassofthesociety.Thescopeofthesurveyisnarrow.  
Themethodofselectingspecificobjectstoissuequestionnaireshasnotreachedthematurestage  
ofrandomsampling.However,thosesurveysarousedtheinterestofpeopleinvolved,reflected  
thecountryspublicopiniononmajorpoliticalandlivelihoodissues,providedsocialpsychology  
datasupportforunderstandingmodernChinesehistory,andarealsoprecioushistoricalmaterials  
ofthesociologydevelopmentintheearlydaysofChina.  
Keywords:modernChina;opinionpolls;randomsampling  
[责任编辑:凌兴珍]  
大刚报民意测验纽约时报有好评》,《前线日报1943116,1。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