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霜雨ꢃ康德鉴赏判断的前认识疑难
认识的(metacognitive)①。其中,前认识解释主张,想象力与知性的协调一致是一种发生在认知活动的实现
之前的心灵状态,其满足认知所需的除转变为实际认识的最终条件之外的一切条件。由于鉴赏所涉的心灵
状态是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且这种状态处于认知实现之前,于是,鉴赏判断被界定为前认识的判断。
第三批判对鉴赏所涉的内心状态论述颇为含糊,而认识论与鉴赏美学的确共享了相同的概念工具,因而
借助第一批判解释协调活动学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认知活动与鉴赏活动毕竟不同,规定性的判断力与反
思性的判断力运作机制的差异不可忽视,因此求助于认识论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非法性。前认识解释不仅引
发了认识理论与鉴赏理论是否兼容的问题,而且这种解释自身的合法性也遭致了质疑,这些理解上的张力与
困境构成了鉴赏判断的前认识疑难。本文先从对想象力的分析入手,进而揭示出鉴赏判断的前认识疑难,在
此基础上追问前认识解释的合法性,最终过渡到对知性的考察。按照康德的言说,认识能力的活动方式需在
关系中得到理解②,因而聚焦于想象力或知性意味着将其置于与其他认识能力的关系中进行考察,而非孤立
对待。
一ꢃ协调一致中的想象力
协调一致在第一批判中并未得到充分讨论。但可以断定,诸认识能力的协调一致是知识得以产生的必
要条件:想象力在其图型化的运作中有目的地与知性规则相协调,从而实现认知。其中,想象力并非是自由
的,它有着明确的任务,即提供时间图型。第三批判中,自由活动的想象力与知性规则无目的而合目的地进
行协调,协调活动既是过程又是目的本身。可见,想象力的运作方式在认知与鉴赏中的区别是导致两种协调
一致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
第一批判A版狭义的先验演绎③(简称“A版演绎”)的三重综合④的前两重中,生产性的想象力的先验
的综合在感性层面上运作,进而将这种对直观中杂多的综合和再生的综合带入到统觉(Apperzeption)的综
合统一之中。概念中认定的综合中,想象力作为知性与感性的黏合剂行使了知性与感性的职能。B版狭义
的先验演绎(简称“B版演绎”)中,想象中再生的综合不再是一种先验的活动,知性的运作是一切综合得以可
能的条件,其在形象的综合(synthesisspeciosa)中以想象力的名义进行的综合与其在智性的综合(synthesis
intellectualis)中的运作方式并无二致。在此,康德将想象力“边缘化”了,但出于黏合知性范畴与感性直观形
式的需要,想象力并未被抛弃,其被描述为一种能够表象直观的和感性的东西的、自发性的、具有先天的中介
作用的能力⑤。
自由游戏的参与者想象力在第三批判中是这样被界定的:首先,想象力须在自由活动中被考察,其作为
可能直观的任意形式的创造者是生产性的和自身主动的,而非服从于联想律那般是再生的;其次,虽然想象
①
参见:PaulGuyerꢀꢄTheharmonyofthefacultiesrevisitedꢀꢅinAestheticsandCognitioninKantꢀsCriticalPhilosophy edRebeccaKukla
ꢁ
Cambridgeꢆ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ꢂꢀ162-193按照盖耶的观点,持前认识理解的诠释者有DieterHenrichꢀDonaldCrawfordꢀ
RalfMeerboteꢀHannahGinsborgꢀRudolfMakkreel。另外,盖耶本人在出版于1979年的《康德与鉴赏的要求》(KantandtheClaimsof
Taste)一书(此书第二版出版于1997年)中也对鉴赏所涉的内心状态进行了前认识的解释。然而,在ꢄTheharmonyofthefacultiesrevisi-
tedꢅ(《再论诸能力的和谐一致》)中,盖耶一改早年的解释立场,进而赞同一种后认识解释。他认为,只有后认识解释才能与康德的认识论相
容。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暂不讨论复认识解释与后认识解释的相关问题,而是针对前认识解释,选取了盖耶在《康德与鉴赏的要求》与迪特·
亨利希(DieterHenrich)在《审美判断与世界的道德图景》(AestheticJudgmentandtheMoralImageoftheWorld)中颇具代表性的思考作
为参考。
②
中译版参见:邓晓芒《冥河的摆渡者———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德文版参见:ImmanuelKantꢀKants
gesammelteSchriften BandXXꢀHrsgvPreuβischenAkademiederWisenschaftenꢁBerlin&LeipzigꢆWalterdeGruyter&Coꢀ1942ꢂꢀ
2
23。
③
按照钱捷的观点,增设“广义的超绝(Transzendental)演绎”的理由有两点:首先,“原理分析论”与“狭义的超绝演绎”都论述了同样的东西;其
次,“狭义的超绝演绎”即“概念分析论”,其侧重于论述超绝综合的运作。根据康德超绝演绎的内容与其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章节分布,最
好做出“狭义或本义的超绝演绎”和“广义的超绝演绎”的区分。前者指的是“超绝分析论”中“概念分析论”的第二章《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中所包含的内容,后者则是这部分内容加上“超绝分析论”中的“原理分析论”,特别是其中的第一章《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和第二章《一切
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参见:钱捷《超绝发生学原理》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6ꢇ297页)。需要指出的是,他将ꢄtran-
szendentalꢅ译为“超绝的”,有别于传统译法“先验的”。
④
关于三重综合学说,详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A97)、115ꢇ118(A99ꢇ105)页。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101(B152)、87ꢇ88(B130)页。
⑤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