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宁ꢃ文化导向ꢃ结构支撑ꢃ实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果说语言实践活动要取向于核心素养目标,那么,这就意味着过去曾经被广泛使用
的、常用于语文课程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要经过取向整体素养的、面向特定情境的、具有任务意义的设计,
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意义地建构,也才能成为适合于核心素养的“语言实践活动”。例如,过去在阅
读教学中常见的“划分段落”、“梳理结构”等活动方式,就需要转变成为基于某个特定情境的活动,成为一个
更大的学习任务中的一个细微的一环,同时这一个非常细小的、具体的实践活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如“细
读课文,对比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的相同之处,设计场馆动态场景拍摄脚本”①。为此,基于核心素养
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时刻朝向素养,把素养二字放在心中,教师需要针对过去常用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并进行重新设计,以便让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更加趋向素养。诸如“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
究”等等的语文素养养成过程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与分解开来的听、说、读、写技巧训练的活动有着一定的区
别②
。
这种基于特定的素养而设计的并被整合到一起的实践活动系列,被称为“学习任务”。新课标要求,这些
语言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习任务”。语言实践活动的本身要以这种形式进行重新的组建,成为结
构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学科实践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中,基于某个特定学科概念,阅读有关
的文献材料,进行思维操作与整合,并运用语言文字加以表述,从而达到美的体验和感受。
“学科实践活动”想要成为真正的“学科的”实践活动,而非一般性质的实践活动,就要区分语文课程中的
语文和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将语言实践活动“课程化”,将“习得”变成“学得”③。而更重要的是,要密切关注
语文课程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与其他人文课程中的语言实践活动本身的区别。其他人文学科的语言实践活动
的目标并不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但唯独语文这门学科是针对语言实践自身而来的。在语文课
程中,语言实践活动,既是实践活动的目的也是实践活动的方式。语言实践活动的独特性恰恰在这里———以
言语的发展为核心,以言语思维作为重要把手④。
三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攻坚策略
《
标准(2022年版)》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改革确定了方向,但在具体实施上,一线的语文教
育实践工作者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后续我们仍需要围绕如下的领域和范畴进行探索。
一)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细化与重构
(
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运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基础元素,对核心价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
响。而语文课程的知识也是如此⑤。比如,在读《木兰辞》的时候,学生如能懂得“理”从“玉”的字理,便可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意思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木兰的“理云鬓”表面上是对头发的梳理,内里实则是
对从军30年的心路历程的梳理⑥,在此有一个对心理的雕刻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在这里设计一个基于女性
成长历程的专题教学,那么就能实现从对古汉字“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基于《木兰辞》文本特定语境的理
解能力,再在特殊场景内把这种内在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融合运用,达到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由于课程理念的变化,语文课程领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相对迟缓。然而,语文的知识体系
的细化和重构缺失迫在眉睫。20世纪,我国在语文课程现代化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语文课程领域的
知识。比如,有关语法修辞的知识,有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的知识等,这些概念和知识体系
很好地支撑了我国语文课程的发展。21世纪初期,学者就语文课程知识进行重构⑦,并试图构建出语文课程
知识的理论框架⑧。最近,我国学者也重新开启这个话题的研讨,试图重构我们的语文课程知识图谱⑨。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易贞贞、王璟琦、刘恋《山水梦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7ꢆ8B期,第77页。
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11期,第4ꢆ8页。
徐林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内容的两个问题———兼谈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不足》,《语文建设》2013年第22期,第23ꢆ24页。
张秋玲《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基本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期,第82ꢆ87页。
苏新春、赵树元《语文素养教育时期不可忽略语文知识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22年第1期,第92ꢆ101页。
孟琢《字意与诗情》,《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7期,第7页。
韩雪屏《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语文建设》2002年第5期,第11ꢆ13页。
李海林《“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兼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人民教育》2006年第5期,第24ꢆ29页。
朱于国、姜向荣《关于构建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22年第1期,第102ꢆ107页。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