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那里有着明确的阐释:“实践ꢌ认识ꢌ再实践ꢌ再认识”的路线,虽然遵循了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也更接近
学生的经验,却是非常缓慢的过程,要经历无数的“试误”环节,才能凝练出知识。而教学的意义就在于缩短
这个漫长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知识,获得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的使命———解决个
体发展和人类总体文明进步之间的矛盾。“做中学”的路线便类似于教学发展的“原始”、“初期”状态,在知
识、技能较少的情况下或可带来成效,然而在知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的情势下,“做中学”便无法满足教学的
需要的①。新课标的改革亦如这种情势。因而,“实践”路线在教学效率上自然显得“差强人意”。
总的来看,新课标在目标、内容与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甚至是相互矛盾:既要求“复杂”,
却又无法做到“复杂”;既要求“高效”,却又采取了“低效”的路子。这势必影响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
标、内容与方法之间的矛盾,其症结就在于语言知识的地位问题。事实上,这种“矛盾”并非新现象,早在三维
目标的英语课程里就已经出现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公开课上,任务型教学进行得“轰轰烈烈”,而在一线
实践中,语言知识讲授却抓得“扎扎实实”。不少学者、教师将一线中的语言知识传授归因于教师落后的教学
方式、应试教育的流弊②,等等,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正是教学规律在发生“纠偏”③作
用。而在核心素养时代,随着英语课程的升级,这个矛盾必然会更加尖锐。
(二)如何平衡
既然“失衡”的关键在于语言知识被弱化,那么要达到新的平衡,弥合理论和实践的鸿沟,强化语言知识
的地位就成为关键。其实中外不少机构和学者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20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
《反思教育:走向全球共同利益?》曾对知识和素养进行界定———知识包括了“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
④
度”,素养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知识是人的素养形成和发展
的载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不可能在无知识的真空中进行”⑤,“素养的发展,不能寄望于通过削弱知识
⑥
的地位来实现,而是要回归知识教学,让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力量” ,等等,可见知识是素养之基。素养
的培养,不但不能忽视、弱化知识,反而还要依赖和强化知识。
英语学科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如陈艳君和刘德军认为,中国本土的英语教学,不是在母语环境中自然而
然地“习得”,而是有意识的语言“学得”过程,即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使语言知识和技能系统化,与此同时进
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⑦。章兼中也建议,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正式的教学,在人为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
生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技能,夯实双基,注重运用英语和用英语行动做事获得的语言交
际行为⑧。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提升语言知识的核心地位,发挥正规教学的指导作用。
但是,强调语言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哑巴英语”般的知识教学中去,并不意味着知识
可以等同于素养,教学可以被满堂灌输和死记硬背所代替。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语言知识的强化“嵌入”到
英语学习活动观当中去,将“习得”与“学得”两条路线合二为一。刘道义在2007年的“外语教育教学基本理
念辩论”上,曾肯定中国的环境下永远都是“学得和习得两得并举”的观点⑨。“
两得并举”在理论上提供了英
语教学的一种新的解释,但其实践指导力相对有限,因为“习得”和“学得”差异很大,甚至是矛盾的。比如实
践中老师很难将“做交际活动”和“讲单词”统一到一起。更重要的是,“习得”和“学得”原本是从语言学那里
①
②
③
④
郭华《“教学认识论”在中国的确立及其贡献》,《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第68页。
张玮《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英语课堂设计》,《教育学术月刊》2019年第10期,99ꢌ100页。
郭华《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期,第3页。
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RethinkingEducation TowardsaGlobalCommonGoodꢀꢁParisꢅ
UNESCOꢀ2015ꢂꢀ11httpꢅꢄꢄunesdocunescoorgꢄimagesꢄ0023ꢄ002325ꢄ232555epdf
⑤
余文森《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改革开放40年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阶段》,《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9期,第46
页。
⑥
⑦
⑧
⑨
周序《核心素养:从知识的放逐到知识的回归》,《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2期,第61页。
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3期,第52ꢌ56页。
章兼中《再论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及其培养途径》,《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期,第87ꢌ89页。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编辑部《外语教育教学基本理念辩论———我国学校外语课依靠自然性习得还是自觉性学得》,《基础教育外语教学
研究》2007年第11ꢌ12期,第32页。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