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卷第2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ꢂ  
2
0233月  
Vol50ꢀNo2  
Marchꢀ2023  
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白艳波  
ꢃꢃ摘要:明初皇室的异人慕求对张三丰神仙信仰的成立与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洪武后期张三丰  
入蜀见蜀王一事最为重要,但学界对其内涵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新见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蜀献王朱椿献园睿  
制集所收与全弌老仙书五篇、《张丰仙像赞》、《怀仙赋》,可以清楚地证明张三丰入蜀见蜀王实属朱椿的建构。  
朱椿此举是以太祖与周颠仙故事为样板,利用道教异人张三丰塑造自身贤王形象,化解岳父蓝玉谋反引发的政治  
危机,避免重蹈兄长潭王朱梓身死国除之覆辙朱椿借此不仅保全了自身,而且成就了宗室最贤之名,“后入蜀,  
见蜀王情节亦得以成功跻身张三丰传说系统,成为三丰复生神话的官方证明。  
关键词:蜀献王;朱椿;《献园睿制集》;张三丰;蓝玉案  
DOI1013734ꢄjcnki1000-5315202302021  
收稿日期:2022-12-28  
作者简介:白艳波,,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ꢅbaiyanbo2011@163com。  
引言  
张三丰是明以降道教及社会一般宗教信仰和民间传说中著名的仙真,与此前仙话传说中的仙真不同,其  
产生型塑和传播接受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关于张三丰的当代研究已经颇为深入,但在根本上存在一个  
重要阙失,即对张三丰建构性缺乏深入的认识这里所谓建构性”,是指无论历史上是否存在着人物原  
,“武当继武真君张三丰及其各种形象都是逐渐被人为构造出来的结果此一建构过程相当漫长,可以说从  
明初一直到清代李西月重编托名之作张三丰先生全书为止其中,明初皇室关涉此事甚深,不仅是始作俑者,  
而且是主导力量。  
任自垣(? ꢆ1431)《敕建大岳太和山志6,自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即已开始搜访张三丰”:  
张全弌,字玄玄,号三丰。……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  
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  
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③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成书于宣德六年(1431),编者任自垣曾任太和山提点,并参与道藏的编纂,相关记载  
应非空穴来风,此一说法也被正史采纳。《明史·张三丰传即云:“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又载,此前一年,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之子湘王朱柏(1371ꢆ1399)亲至武  
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有:AnnaSeidelꢀꢇATaoistImmortaloftheMingDynastyꢅChangSan-fengꢀꢈinSelfandSocietyinMingThoughtꢀ  
ed Wm TheodoredeBaryꢁNewYorkꢅ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0ꢂꢀ483-531;孟乃昌张三丰考》,《武当1987年第1,3ꢆ8页  
及第2,21ꢆ30;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刘守华论张三丰传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3年第5,109ꢆ114;Pierre-HenryDeBruynꢀLeWudangshan HistoiredesrécitsfondateursꢁParisꢅLesIndessavantesꢀ  
2
010ꢂꢀ315-322;等等。  
参阅:朱越利张三丰其人的有无乃千古之谜》,朱越利回首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83ꢆ305。  
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6,任自垣卢重华明代武当山志二种》,杨立志点校,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7ꢆ128。  
张廷玉等明史299,中华书局1974年版,7641。  
176  
白艳波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当山朝谒玄帝,寻访张玄玄,访之不遇,乃作赞张真仙诗》:  
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  
山寻不见,徒凄然! 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猕松下眠张玄玄,爱神仙匪抑乘飙游极表,茅龙想驭游  
青天②  
朱柏本人笃信道教,封地在荆州,是诸王中离武当山最近者,对明初张三丰的各种神异传说应该并不陌生。  
结合朱柏此行邀请武当元和观高道李德囦住荆州长春观之举,其寻访张玄玄事可信度较高。  
综上可知,尽管不一定能够确证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遣使寻访,但可以肯定的是,至洪武后期,“张三丰的声名  
已经朝野皆知,对他的搜访已经成为明代皇室的一项重要举措。  
除却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献园睿制集和上引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目前已知社会层面关于张三丰的最  
早记载是杨溥(1372ꢆ1446)禅玄显教编》:  
本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殓讫,临葬发视之,三丰复  
后入蜀,见蜀王。……永乐中,命胡忠安濙驰传遍索于天下,不限时月,数年竟无所见,乃为忆仙宫  
以待之③  
稍晚即天顺五年(1461)初刊的官方文献大明一统志亦载:  
张三丰居宝鸡县东三里金台观本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  
等置棺殓讫,临葬发视之,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又入武当山,或游襄邓间永乐中遣使寻访不遇,  
为宫以待之④  
于此可见,早期张三丰传说具有三个核心因素:一是死而复生”;一是后入蜀,见蜀王”;一是洪武时拂袖长  
,不知所止”,“永乐中遣使寻访不遇”。“复生是仙话的基本母题,洪武永乐时均寻访不获,也是传说中原型往  
往退场的惯例,均可置而不论;“入蜀见蜀王有所不同,涉及到具体的人,体现出浓厚的历史意味,显然  
属于某种消息透露。  
蜀王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四年(1371),十一年被封为蜀王,二十三年就藩成都,永乐二十一  
(1423),谥曰关于洪武后期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一事,虽有前引文献之记述以及明史·张三丰传》  
之继承,但因材料来源不明内容歧异,以致当代研究者观点不一,信从者有之,斥伪者亦有之面对相同的材  
,研究者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原内阁文库)献园睿制集的发现,为学界研究张三丰及其入蜀见蜀献王  
朱椿事迎来了新契机。《献园睿制集乃明朝第一代蜀王朱椿的文章汇编,在明清书目中虽偶有著录,但流通有  
清初,蜀王府遭张献忠兵燹,宫室被焚毁一空,《献园睿制集遂在国内失传因此,《献园睿制集一经发现,  
即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文集卷四与全弌老仙书五篇卷五张丰仙像赞》、卷十二怀仙赋与张三丰直  
接相关,似乎可印证其后入蜀,见蜀王,使蜀献王朱椿与张三丰存在确实交往得到了落实。  
然而,本人深究献园睿制集后认为,其相关文本无一不出于有意识的杜撰亦即洪武后期张三丰入蜀见  
蜀王,实出于蜀献王朱椿本人的建构以下即以献园睿制集为中心,梳理文献内外的线索,尝试还原明初蜀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7:“李德囦……洪武二十三年,湘王殿下来谒武当天柱峰,见师有修炼之功,益嘉之,赐住荆州府长春观。”(《明代武  
当山志二种》,132)据此,湘王朱柏亲至武当山参拜玄帝寻访张玄玄的时间,当为洪武二十三年。  
明代武当山志二种》,36。  
杨溥禅玄显教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15ꢆ16。  
李贤等大明一统志34陕西布政司·凤翔府·仙释》,方志远等点校,巴蜀书社2017年版,1629。  
明史117蜀王椿传》,3579ꢆ3581。  
AnnaSeidelꢀꢇATaoistImmortaloftheMingDynastyꢅChangSan-fengꢀꢈ486;黄兆汉明代道士张三丰考》,46ꢆ48。  
宋立杰虚构的世界:明代蜀王朱椿与张三丰交游考》,《贵州文史丛刊2017年第4,90ꢆ98。  
就笔者所见,最早利用献园睿制集者为RichardG WangꢀTheMingPrinceandDaoism InstitutionalPatronageofanEliteꢁNew  
YorkꢅOxfordUniversityPressꢀ2012ꢂ(中译本,:王岗明代藩王与道教:王朝精英的制度化护教》,秦国帅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国内则以胡开全为代表,其访书始末见:胡开全主编明蜀王文集五种·前言》,巴蜀书社2018年版。  
胡开全李思成明蜀王文集考———兼论从日本新发现的四部蜀王文集与国内仅存的一部》,《文史杂志2017年第3,29ꢆ38;杜阳  
沽酒临邛,逍遥仙洞:张三丰巴蜀行迹考论》,《国学2018年第1,262ꢆ282;袁春霞求道与寻仙:明蜀王朱椿崇道考析———以日  
本内阁文库所藏<献园睿制集>为中心》,《道学研究2021年第1,65ꢆ77。  
17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献王朱椿建构张三丰入蜀见蜀王的过程,并考察此举的政治背景动机与实际效果,以推进学界对献园睿制  
文本价值和张三丰神仙信仰的认识,尚祈海内外方家批评指正。  
献园睿制集所见张三丰入蜀见蜀王辨析  
献园睿制集》,“献园指蜀献王朱椿,“睿制乃表明作者藩王身份的敬辞全书凡17,黑口,双鱼尾,正文  
每半叶10,23由朱椿曾孙第六代蜀王朱申鈘(1448ꢆ1471,谥曰怀”)于成化二年(1466)三月命蜀藩教  
授叶著编集,成化三年(1467)五月刊刻其中,卷四与全弌老仙书五篇卷五张丰仙像赞和卷十二怀仙赋》  
的写作对象都是张三丰”,对于判定二人的关系性质至关重要本节以这三类作品为中心,梳理张三丰入蜀见  
蜀王详情。  
献园睿制集所收三类共七篇以张三丰为中心的作品中,以卷四的五篇与全弌老仙书》(后文提及,简  
称为书一》、《书二》、《书三》、《书四》、《书五》),内容最丰富其中,《书一篇幅最长,为方便分析,略分段落并加  
序号如下:  
(1)洪武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敬问通玄观妙先生全弌老仙:(2)夫自生民以来,未有不得异人而  
有异闻异见者也若黄帝之于广成子张良之于黄石公曹参之于盖公汉文帝之于河上仙翁宋太宗之  
于希夷先生,以至于我皇上之于周颠仙人,古今具载,班班可考或以之而致清静之化,或以之而成将相  
之略,或以之而开太平之运,或以之而辅圣体之康,是皆有大功德于国家者也。(3)予以幼冲之年,分封  
于蜀,切念蜀中乃太上降生之地,汉天师得道之所,必有异人出乎其间,得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有以  
发其愚蒙,谕以道德然求之切切,得之寥寥,不能无所感焉。(4)乃闻全弌老仙,袭神明之裔,佩全真之  
,留形逾于百岁,踪迹半于天下睹异人,得异传,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大父”。短褐长绦,来游陕右。  
(5)予遂起敬起慕,斋戒弥月,遣一介奉瓣香,致尺书,以寓惓惓乃蒙不鄙,惠然肯来,远近闻之,莫不惊  
及其至也,相见靡时,请叩非一,却乃韬光晦美,若无以异于人者予不能无所疑焉相与半载余,  
乃时露一斑半点,尚未倾其怀抱,究其底蕴。(6)今年春季,谓予曰:“天国之山,仙人所居止也,兹行必欲  
造玄真之境,求长生之药,持献左右,以报知己之遇秋来方可会也。”去后,尝附至山笋仙李崖蜜,一  
味一感。(7)迩来形于梦者二,虬髯之状,依稀而瞩乎目;药石之言,仿佛而聆乎耳精神所格,昭昭若  
爰命使者存问起居,颙俟数日,欲见无由使者回报,予心惕焉,再命之往其至之夕,俄闻呼其从  
者之名,从者随而呼之,亦应,及其秉烛四顾,则杳乎其无人也佥曰:“老仙往矣,不知其所之矣。”(8)予  
则叹曰:“老仙与予雅有夙昔之好,飘然长往,有道之士所不为也吾意其入天国,会群仙,从容乎道德之  
,超出乎喧嚣之俗,其乐可知矣然乐则乐矣,其如秋来之约何? 此予心之所以悬悬而不置也。”用是,  
谨遣成都左护卫千户姜福,偕释道弟子原杰吴潜中等奉书虔请,以达衷情惟望速驾云軿,早班鹤驭,  
复予以前言,告予以奇遇,以嘉惠予而罔予弃,则予永有赖焉临风以俟①  
(1)段是作书时间洪武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和奉书对象通玄观妙先生全弌老仙”。《书一标题为与  
全弌老仙书”,“通玄观妙先生的尊号未见于他处,全弌老仙之名则可与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所载张全弌,  
字玄玄,号三丰相对应(2)段是蜀王朱椿自述访寻异人的缘起(3)段是自述访求异人以谕道德的心志。  
(4)至第(7)段是回述此前与全弌老仙建立关系的过程,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包括久闻其  
遣使礼请应邀来访和相与半载余”,后一阶段主要包括老仙辞别蜀王对老仙的日思夜梦和多次遣使入山寻  
访未果(8)段是书信的宗旨:令成都左护卫千户并僧道弟子奉书虔请后面四篇书信基本上是对书一主旨  
的重申,表达了蜀王对秋来之约已过而全弌老仙未返的怅然以及盼其早日采药归来的殷切期望而卷五张丰  
仙像赞和卷十二怀仙赋又分别为与全弌老仙书的赞体和赋体表达,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特征。  
与全弌老仙书献园睿制集所载其他材料,关于异人张三丰及其入蜀见蜀王的信息极其丰富,远过  
于前后他书所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一是前面提到的洪武后期寻访张三丰”,与明太祖征访异人有直接的关  
不过,《与全弌老仙书均没有提到明太祖直接征访张三丰”,这和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的说法有异二是世  
俗流传张三丰袭神明之裔,佩全真之教”(《书一》),表明其出身非凡与全真道士身份其中,“袭神明之裔怀  
朱椿献园睿制集4,明成化三年(1467)刊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14aꢆ15b。  
明代武当山志二种》,127。  
178  
白艳波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仙赋》“繄留侯之仙裔兮,亦云异乎寻常呼应,称赞张三丰为张良后裔,出身非常;“佩全真之教张丰仙像赞》  
复续派于瓜王呼应,指明张三丰为全真道士身份三是此时张三丰已年过百岁,曾云游多地张丰仙像  
所谓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参化人而翱翔四是张三丰道行高深,受人景仰。“是谓瀛洲之  
,实为王者之师”(《书二》)。“睹异人,得异传一句,张丰仙像赞》“既受诀于散圣呼应,谓张三丰曾得异  
人指授。“兹遇全弌仙翁……所言必应,其于事会则周知”(《书二》),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事事皆有先见之  
的描述一致,乃道教异人的重要特征凡此,都是目前所见对张三丰的最早描述。  
以上所述,只是与全弌老仙书献园睿制集所载其他有关张三丰材料的基本内容或曰字面意义”。  
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则需要展开更深入的分析。  
首先,五封书信在文体上均属于帝王对有道高人的征召书”,由使节访求时携带前往,即所谓奉书虔请”。  
它们显然不是一般的书信,而是一种仪式性的文书可以想见,当使节从蜀王府邸出发或到达高人异士所止的仙  
山洞府之时,必然存在着当众宣读或公开展示的仪式情节征召使节除成都左护卫千户姜福”,尚有僧道原杰和  
吴潜中后者未见于献园睿制集他处,但文集中有多篇与僧人原杰相关的作品,可大致勾勒其生平原杰,法  
性空”,禅宗曹洞宗僧人,本籍燕赵,曾云游吴越等地,礼南京天界寺宗泐为师,曾三度出任蜀地佛寺住持,能力  
出众,晚年被蜀王任命为青城山飞赴寺住持,终老于此与蜀王关系十分亲近的僧人原杰,应当就是主持仪式  
并对外宣传征召书内容的主事者。  
前代类似这样的征召书遗存不少,但征召对象皆实有其人就明初而言,至少有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所载  
成祖征召书”: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  
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  
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夙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永乐十年二月初十  
ꢉꢊꢋ  
此当与汉天师世家所载永乐六年(1408)成祖命邀请真仙张三丰敕》“敕真人张宇初:今发去请张真仙书一  
香一炷真仙到山中,尔即投此,教邀一来,以慰朕企伫之诚中之书一通ꢊꢉꢌ,同属一体对比二书,可以明显  
看出,和成祖的征召书相比,蜀王的书一在很多方面与征召书的文体颇不相类第一,《书一(2)(3)段用不  
少文字叙述缘起吐露心志,带有强烈的展示意味尽管蜀王不是太祖成祖那样的皇帝至尊,但至少也是维屏大  
邦之藩王,像成祖征召书那样写上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即足够恭敬,实无必要如此自陈胸怀,特别是重点  
提出了明太祖访求周颠仙的故事”,表明追摹父皇的态度;同时又表述自己访求异人,在于致清静之化”、“成将  
相之略”、“开太平之运”、“辅圣体之康”,唯恐人之不察第二,《书一的后半段主要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情节颇有  
跌宕起伏,生动描述出自己与全弌老仙相见又相别的过程尤其在叙事上,既有实景对话,又有托梦传语,近乎  
小说家笔法此更不符征召书之体因为这个故事明显不是写给全弌老仙”,而是写给仪式的观众听的,或是  
编入文集时给天下读者看的(当然,蜀王生前没有来得及编刊文集)。  
蜀王在书一中明确地宣称自己已经成功征召到了全弌老仙”,只是因为其人若无以异于人者”,“予不能  
无所疑焉”,导致了老仙的离去但书信却没有明确说明自己为什么后来改变了看法,并且重新开始汲汲访求,务  
献园睿制集12,10b。  
献园睿制集5,7a。  
献园睿制集5,7a。  
献园睿制集4,16a。  
献园睿制集5,6b。  
献园睿制集4,16a。  
明代武当山志二种》,128。  
献园睿制集1,9;2,10bꢆ11a;5,4b;14,5;17,18。  
晋王杨广征召徐则手书,见魏征等隋书77徐则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1758ꢆ1759元太祖征召丘处机手诏,分别见:刘志玄等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道藏3,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366;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0,中华书局  
1
959年版,120ꢆ121;等等。  
ꢉꢊꢋ明代武当山志二种》,18。  
ꢉꢊꢌ汉天师世家3,《道藏辑要10,巴蜀书社1995年缩印版,276。  
17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请老仙再次驾临而从文本上看,前文说相与半载余,乃时露一斑半点,尚未倾其怀抱,究其底蕴”,而后面又说  
药石之言,仿佛而聆乎耳”,“老仙与予雅有夙昔之好”,明显矛盾如前文已论,在蜀王朱椿之前,至少有湘王朱  
柏亲至武当山寻访张三丰,但无所获;然而,一向行踪飘忽的张三丰,“短褐长绦,来游陕右”,就迅速被蜀王所知;  
且面对蜀王的礼请,“惠然肯来”,并在王府逗留半年以上,对待皇室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而辞去后,又屡访不获,  
与入蜀时的积极应召,形成强烈反差在这些方面,《与全弌老仙书所述二人关系完全不相吻合。  
在老仙辞别的时间上,五篇与全弌老仙书怀仙赋所述亦颇多抵牾,具体表现在年份和季节两方面。  
(1)洪武二十七年与二十八年的矛盾。《与全弌老仙书前三篇有题署时间,《书一》“洪武二十七年”,《书二》、《书  
》“洪武二十八年,但根据内容,这三篇书信应作于老仙春季辞别之同一年。(2)春季和夏季的矛盾。《书  
:“今年春季谓予曰:‘……秋来方可会也。’”书二》、《书三怀仙赋的季节信息皆一致书五则  
:“乃去夏六月二十八日,使告于予曰:‘……旋归之日,以秋为期。’”明确提到老仙辞别日期,属夏季全弌老  
仙与蜀王朱椿相处半年后辞别,未再相见,因此,辞别只有一次,春季去夏六月二十八日相差甚远,自相  
矛盾。  
相关文本中矛盾的地方还有很多张三丰名号及年龄的歧异与全弌老仙书怀仙赋,称张  
三丰为全弌老仙全弌仙翁”,且内容多有呼应;而在张丰仙像赞,却改称张丰仙”。又如年龄的歧异。  
书一明确提到留形逾于百岁”;《张丰仙像赞却说吾不知其甲子之几何”。这样明显的差异,出现在同一文集  
,令人费解因为既然确实已经见到过张三丰”,蜀王朱椿所撰(或词臣代笔)《与全弌老仙书本应为实录文  
,但实际情形却正相反,其中连张三丰名号年龄和辞别时间等基本信息都自相矛盾,这显然存在极大的问题。  
最后,尤令人奇怪的是,《书一中蜀王宣称当其他人皆不知老仙所往时,自己已经断定其必在天国山中天  
国山乃蜀中道教名山青城山第五洞,与鹤鸣山相连明代蜀王府距离鹤鸣山仅约70公里,蜀王在这里是想表明  
自己与老仙神有遇合,还是意在宣扬张三丰与蜀地张天师的渊源? 抑或表示必能访获老仙? 既然近在天国山  
,但又为何数访不遇呢? 或许天国山只是僧人原杰等公开宣读征召书的合适场所?  
经过以上分析,蜀王朱椿在书一中宣称的所谓全弌老仙”,“乃蒙不鄙,惠然肯来”,可以肯定为蜀王的一面  
之辞;整体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无疑更出于一种有意识的建构也许不能否认洪武时期确实有某一位异人上  
闻帝阍下播人口,但其能死而复生并出现在蜀地,与当时正陷于某种境地的蜀王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毫无疑问是  
蜀王一力营造的结果。  
贤王与异人:建构动机及其策略  
那么,蜀王朱椿如此不遗余力地建构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并大张旗鼓地宣扬其与道教异人张三丰的关  
,有何目的? 综合献园睿制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考察,此举应与化解蓝玉案引发的政治危机直接相关。  
书一所署时间为洪武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相与半载余”、“今年春季老仙辞别等表述可知,朱椿  
宣称与张三丰在蜀地初次会面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夏秋之际,而著名的蓝玉案即发生在本年初当时的蜀  
王妃蓝氏,为蓝玉之女更为不同寻常的是,蓝玉案爆发时,蜀王恰好从成都赶到京师太祖实录记载,洪武  
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蜀王椿来朝并长沙护卫于越州卫凉国公蓝玉谋反伏诛……丁亥,蜀王椿还国,其从官  
侍卫赐予有差乙酉为二月初十,丁亥为十二日,蜀王来朝与返国仅相隔一天,行程紧凑蓝玉案详情,还可参  
考蓝党供状逆臣录》。由丁僧儿蒋义等人的供词可知,蓝玉案事发于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日,两天后蓝玉伏  
献园睿制集4,15b16b。  
书四》、《书五未署写作时间,但由内容可推知大概范围其中,《书四提到自秋徂腊今当新岁之届临”,当作于老仙辞别当年十二月  
除夕前不久;《书五提到乃去夏六月二十八日使告于予曰岂老仙以余初度之辰,将祝予以寿者耶”(《献园睿制集4,17bꢆ18b  
),当作于老仙辞别次年初朱椿生辰(三月十八日)之前。《怀仙赋亦未署写作时间,但提及创作背景,“纪闰余以成月兮,时又届乎肃霜”  
(《献园睿制集12,11b),其中闰余指闰月,“肃霜通常指代农历九月查洪武二十八年乙亥闰九月,纪闰余以成月兮,时又届  
乎肃霜完全契合,因此怀仙赋应作于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  
献园睿制集4,18a。  
献园睿制集12,10bꢆ11b。  
祝穆方舆胜览52成都府路·崇庆府·山川》,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3年版,929。  
明太祖实录225,台湾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校印版,3296ꢆ3297。  
明太祖敕录逆臣录》,王天有张何清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21286。  
180  
白艳波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蓝玉案牵连甚广,蓝玉本人伏诛,被夷灭三族,连坐论死者15000余人蓝玉之女蜀王妃蓝氏也于次年二  
月去世朱椿本人虽不在连坐之列,但来朝当日就亲见岳父伏诛,王妃又因此早逝,年轻蜀王内心的惊惧沉痛  
不难想见。  
其实,蜀王并非唯一因姻亲关系而被卷入政治风波的明初藩王明史·潭王梓传记载:  
潭王梓,太祖第八子……妃於氏,都督显女也显子琥,初为宁夏指挥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显与  
琥俱坐诛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③  
在这场政治风波中,潭王朱梓并非胡党,却因王妃於氏的父兄牵连其中而惊惧过度,与王妃自焚而死颇具  
讽刺意味的是,促使潭王大惧,与妃俱焚死,恰恰是太祖遣使慰谕,且召入见这一表达善意之举,由此可见  
朱元璋平日行事之严酷。  
同为藩王,朱椿与朱梓关系如何? 对此事又作何反应?献园睿制集4有两篇与潭府书》,可以佐证二人  
的亲密关系: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十日,弟端肃奉书兄潭王殿下:小弟自十月十有一日陛辞,至正月二日之国,仰巫  
峡之高,历瞿塘之险,间关万里,幸获平安,无非吾兄亲庇之所及也……且畴之夜,魂梦之相接,精神之交  
,非其平日友爱之笃诚于中而形于梦者耶?④  
在该书信中,朱椿首先详述了就藩行程之艰险,并将自己平安抵达归结为兄长的庇佑;该书信中还提到梦中  
相见,可作为平日友爱的印证第二通书信则追忆了少年时代的共处之乐,并表达问候凡此皆可证明二人关  
系较为亲近对于王兄的遭遇,年初就藩时尚有书信往来的朱椿,一定十分惋惜与悲痛,同时对政治的残酷留下  
了深刻印象。  
从临行前其从官侍卫赐予有差来看,太祖对朱椿还是信任的朱椿在京城仅逗留一天,这一反常举动应与  
蓝玉案有关谋反伏诛前,蓝玉曾两次在四川担任总兵官,与蜀地关联匪浅。《逆臣录即收录了四川都指挥周  
助之子周鉴等蜀地高层武官及其亲属的供词,可见蓝玉案对当地政局的巨大震荡由此推断,朱椿之紧急返  
,是为了应对蓝玉谋反伏诛的余波,稳定政局因此,尽管此次得以顺利返国,但蓝玉案带给蜀地和朱椿本人的  
政治危机远未解除。  
洪武二十六年初的蓝玉案,与朱椿宣称的本年夏秋之际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是否有关? 通过梳理朱椿自蓝  
玉案爆发至与张三丰会面的行程,可以更直观地发现两个事件的关联如前所述,朱椿自称与张三丰初次会  
面不晚于洪武二十六年夏秋之际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二日,朱椿从京师出发返回蜀地,到达蜀地的具体日期已  
不可知但据前引与潭府书》,朱椿从京师到成都就藩,耗时80以此为参照,则洪武二十六年朱椿返回成都  
当在五月初三前后,时值仲夏书一》,遣使致书前,蜀王还作了斋戒弥月等准备,“离京还国礼请老仙”  
两项活动的衔接更为紧凑,朱椿几乎是刚返回成都就立即采取了行动由此可以进一步佐证此前的判断:洪武二  
十六年,蜀王朱椿从京城返回蜀地不久即成功召至张三丰”,这并非历史巧合,而是当事人朱椿主动营造的结果。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建构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与化解蓝玉案所引发的政治危机有何逻辑关联? 为何选  
择这种方式? 个人认为,总体上说,朱椿的这一选择乃是对历史上圣贤得异人政治传统的继承,其中明初太祖  
朱元璋与周颠仙的关系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  
朱椿建构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首先是对历史上圣贤得异人政治传统的继承。《书一(2)段是对历  
史上圣贤与异人关系的总结,其中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事见于庄子·在宥,“张良受太公兵法于黄石公事  
明史94刑法志二》,2319;132蓝玉传》,3866。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32,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570。  
明史116,3574ꢆ3575。  
献园睿制集4,5bꢆ6a。  
献园睿制集4,6。  
明太祖实录》,2931303932093246。  
逆臣录》,256ꢆ259。  
王先谦庄子集解3,沈啸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93ꢆ95。  
18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见于史记·留侯世家,“曹参求治道于盖公事见于汉书·曹参传,“汉文帝受经于河上公事见于神仙  
,“宋太宗问道于希夷先生事见于宋史·陈抟传,“明太祖问计受仙药于周颠仙事见于御制周颠仙人  
这六组人物中,前者(受命于天的圣君贤相)致清静之化等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者(作为天命  
化身的道教异人)的传道或辅佐,因此朱椿盛赞广成子等是有大功德于国家者”。  
上述六组人物关系所代表的圣贤得异人政治传统,本质上正是当时或后世之人所建构的政治神话,目的在  
于借助道教异人来美化君王或名臣的形象在此意义上,《书一开篇之铺叙传统,恰恰是在为后文建构与异人张  
三丰的关系寻求历史渊源和理论支撑相较于黄帝之于广成子等历史典故,“我皇上之于周颠仙人作为本朝  
典范,对蜀王朱椿建构与张三丰的关系,具有更直接的示范作用。  
作为明初著名异人,周颠仙在朱元璋崛起过程中的神异表现,经过明太祖本人与明初文臣的大力渲染,在  
当时已广为人知,对烘托受命于天的圣君形象增强其帝王正统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朱椿从小耳濡目染,对此  
自然不会陌生洪武二十六年七月,朱元璋与周颠仙的关系又有新进展:  
辛未,遣礼部员外郎潘善应司务谭孟高往祭庐山,为周颠仙立碑颠仙姓周……洪武癸亥秋,有僧  
名觉显者,自言庐山岩中老人使来见,上以其虚诞,却之至是,上不豫,饮药未瘳前僧复徒跣至,云周  
颠仙遣进药上不纳,僧具言前事,乃饵其药,觉有菖蒲丹砂之气,是夕疾愈僧亦去,不知所之遂亲  
为文勒石纪其事,命善应等往祠焉⑧  
周颠仙遣进药延续了此前传说的神异特征,“觉有菖蒲丹砂之气,是夕疾愈暗示了太祖所服为道教仙药。  
其间,洪武癸亥(十六年,1383)以来,赤脚僧多次求见,而太祖以其虚诞,却之”,此次上不豫,饮药未瘳却仍不  
”,“僧具言前事,乃饵其药的情节铺垫,其实都是为了证明周颠仙遣进药并非虚诞”,可谓欲盖弥彰而太  
祖之为周颠仙撰文勒石,遣使往祭庐山,主要也是出于政治需要,意在烘托自身受命于天神灵庇佑的圣君形象。  
太祖亲为文勒石纪其事”,即广泛流传的御制周颠仙人传》。遣使立碑事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七月辛未(二  
十八日),而所谓周颠仙遣进药及朱元璋亲撰周颠仙人传都在此之前朱元璋围绕周颠仙的这一系列政治操  
,距离蜀王宣称与张三丰的初次会面(洪武二十六年夏秋之际)不远这一时间点上的再度巧合”,为追溯  
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的建构提供了新线索。  
书一》“或以之而辅圣体之康”(对应我皇上之于周颠仙人”)的描述来看,蜀王在洪武二十七年七月二十  
七日制作第一篇与全弌老仙书前已知晓周颠仙遣进药,而信息来源应该就是太祖御制周颠仙人传》。《书  
引入我皇上之于周颠仙人时事,正是蜀王对效法太祖建构与异人关系的自我坦白。“周颠仙遣进药张  
三丰入蜀见蜀王这两个情节,不仅在建构时间上前后相继,在建构动机(烘托帝王/藩王形象)和建构手法(撰文、  
遣使)上也一脉相承由此可以断定,蜀王之建构与张三丰的关系,是以太祖与周颠仙的关系为样板。《与全弌老  
仙书等张三丰入蜀实录之撰作,正是受太祖御制周颠仙人传的直接启发,目的在于增加张三丰入蜀见蜀  
情节的可信度并扩大其政治影响,以化解此前蓝玉案引发的政治危机。《书一开篇特意将我皇上之于周颠  
仙人加入古今圣贤得异人之列,还包含了称颂太祖比肩黄帝等古代圣君之意。  
为进一步增加可信度,蜀王在作品中对封地蜀中悠久的道教传统特别予以强调除了前引书一(3),  
这一地域优势在书五开篇被再次提及:“尝闻尹真人亲受太上之经,张天师亲传太上之道,皆得之于蜀中余也  
司马迁史记55,中华书局2014年版,2473。  
班固汉书39,中华书局1962年版,2018。  
葛洪撰胡守为校释神仙传校释8,中华书局2010年版,293ꢆ294。  
脱脱等宋史457,中华书局1985年版,13420ꢆ13421。  
朱元璋御制周颠仙人传》,沈节甫辑纪录汇编6,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4年影印版,45ꢆ48。  
详见朱元璋御制周颠仙人传天潢玉牒》(《纪录汇编12,119ꢆ122)等明初文献。  
相关研究,详见:Hok-lamChanꢀꢇTheRiseofMingTꢍai-tsuꢁ1368-98ꢂꢅFactsandFictionsinEarlyMingofficialHistoriographyꢀꢈJournal  
oftheAmericanOrientalSociety95ꢀno4ꢁOct-Decꢀ1975ꢂꢀ679-715;罗卡明太祖与道教》,《宗教学研究1988年第1,11ꢆ16、  
3;龚志强刘正刚从明初庐山佛教信仰嬗变看国家宗教政策取向》,《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3,70ꢆ75;程宇昌文化认同与社  
2
会控制:明清鄱阳湖区周颠仙信仰》,《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第5,12ꢆ15;等等。  
明太祖实录229,3348ꢆ3350。  
182  
白艳波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分封兹土,窃有喜焉,意谓必有有道之士生于其间,得闻道德之言而玄教寥寥,可为太息。”太上老君和张天  
师都是道教史上的核心人物,蜀王标举二者与蜀地的因缘,正是利用其权威地位,张三丰入蜀及后续见蜀  
”、“求长生之药等情节提供历史依据,这一铺垫反证了情节本身的建构性与全弌老仙书张三丰入  
天国山后不知所之的情节设置,也使得对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的解释权牢牢掌控于蜀王朱椿一人之手。  
总之,以上诸多策略成功地构建出唯一曾与异人张三丰相与的藩王,朱椿的贤王形象无疑得到了极大的凸  
。  
宗室最贤三丰复生”:建构的政治效果与历史影响  
从后续历史进程来看,蜀王朱椿的确成功化解了蓝玉案引发的政治危机,避免了此前兄长潭王朱梓身死国除  
的悲剧,成为明初藩王中难得的善终者除了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变幻莫测的政局中保全自身,朱椿还受到了  
太祖成祖的特别褒赞与优待,并在去世后收获宗室最贤之名。  
太宗实录记载,洪武三十五年(1402)九月,“丁酉,蜀王椿辞归赐敕谕曰:‘贤弟天性仁孝,聪明博学,声  
闻昭著,军民怀服……’赐椿钞二万锭,其从官赐钞有差。”永乐三年(1405)二月,“戊寅,蜀王椿辞归宴如初至,  
赐赉甚厚并赐其从官钞有差。”这两次辞归皆在成祖登基之初,此时政局未稳,成祖的多次褒赐带有明显的拉  
拢之意,因此敕谕可能含有褒美成分;但其中声闻昭著,军民怀服的描述当有现实依据,极有可能得益于张三  
丰入蜀见蜀王情节的烘托。  
永乐二十一年(1423)三月,“戊申,蜀王椿讣闻上哀悼之,辍视朝七日,赐祭,谥曰’……王性惇厚慈祥,  
孝友笃至,循执礼法,表里惟一潜心儒术,旁及佛老,读书为文,苦志不懈喜延贤士大夫,讲论或至夜分,不为  
声色游畋之事王府官属能进善言,厚礼之,终身仍恤其后喜扶植名教,遇古书可以表范厚俗者,刊印以惠后  
,大书忠孝维藩四字于燕居之所以自励太祖皇帝尝称椿曰蜀秀才’,盖在宗室为最贤。”本段是蜀王椿讣  
成祖赐祭定谥时的评述,具有官方传记性质,值得重视这份小传对朱椿评价极高,呈现的是一个典型的儒家  
贤王形象其中,“太祖皇帝尝称椿曰蜀秀才’,盖在宗室为最贤”,概括了蜀王朱椿在洪武一朝的表现。“蜀秀  
是明太祖对朱椿博学善文的认可;“盖在宗室为最贤则直接将朱椿置于明初第一贤王的地位,应是太宗实  
编纂者的评定虽带有揣测口吻,但亦可见朱椿的贤王形象在当时已深入人心。“宗室最贤这一定位也被后  
世朱椿传记所继承,成为盖棺之论。  
然而,洪武后期蜀王朱椿苦心建构的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并未出现在上述传记中,仅在大明一统志和  
明史》“张三丰条目之下被一笔带过不仅如此,官方文献几乎完全抹除了蜀王生平中的道教因素,转而将其塑  
造为儒家贤王典范这样的记述,显然是官方表述进行某种选择后的结果。  
其实,朱椿在就藩之初即因地制宜地确立了扶植佛道以阴翊王度的宗教政策,颇得太祖真传大慈寺  
题名记:  
且夫奸臣贼子,其气焰足以涂炭夫人,其视纲常之道,何有于己? 而闻释子之说,忏悔修省,舍恶趋  
昔贤以阴翊王度,讵不信然? 稽诸载籍,我西土杂居羌戎,勇悍善斗,虽死不厌,惟僧可化,是我蜀  
,奉之为甚……迨夫我朝混一,崇教安僧,始有复其旧观⑥  
此记作于洪武二十三年三月初一日,朱椿就藩两月,尚处在探索治蜀方针的阶段奸臣贼子无视儒家纲常之  
,却在听闻释子之说后崇信佛教舍恶趋善这一描述深刻地揭示了传统儒家在现实政治中的局限。“阴翊王  
是对佛教与王权关系的精妙总结,与太祖“(二教)暗理王纲,于国有补无亏”(《释道论》)其佛仙之幽灵,暗  
助王纲,益世无穷”(《三教论》)相映成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崇教安僧作为明初太祖确立的国策,与蜀地杂  
居羌戎,惟僧可化的特点正相契合,因此,在朱椿就藩后得以继续贯彻相关讨论,虽为佛教而发,但全篇多处  
献园睿制集4,17bꢆ18a。  
明太宗实录12,台湾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校印版,219。  
明太宗实录39,655。  
明太宗实录257,2375ꢆ2376。  
黄瑜双槐岁钞2,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21;谈迁国榷17,张宗祥点校,中华书局1958年版,1200;等等。  
献园睿制集12,1bꢆ2b。  
朱元璋明太祖集10,胡士萼点校,黄山书社1991年版,213215。  
18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僧道并称,实际可视为对蜀地佛道政策的总体论述。《祭北极真武亦载:“眷兹蜀地,实是边城匪依人力,赖  
神之灵。”精准地概括了蜀地区域政治特点此文作于洪武二十九年三月,朱椿就藩六年,对封地已有较多了解  
和认识,即蜀藩偏居边地,借助当地佛道神灵信仰能有更显著的治理效果。  
由此不难看出,历史上朱椿在治理蜀地时,仰赖更多的是佛道教,而非传统儒家的礼乐之教但是,蜀王朱椿  
对佛道二教与蜀地政治关系的认识和实践皆被排除于官方文献之外,一如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之失载于朱  
椿传记在儒家知识分子所主导的官方文献传统中,这样的情形并不稀见。  
虽然朱椿所着力建构的,对其成功化解政治危机烘托贤王形象曾发挥关键作用的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  
,被中央朝廷官方文献刻意屏蔽,但若转向民间文献,仍能发掘出不少信息在此方面,清道光年间李西月重编  
张三丰先生全书》,保存了不少明清以来与蜀献王朱椿和张三丰相关的文献,可供参考其中,“显迹·见蜀王  
椿在铺叙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后总结道:“或曰:其后诸王如谷王穗辽王植,多有不保其封,而蜀王得以居  
安乐土者,皆祖师教之云。”通过对比永乐年间被改封长沙后因谋逆而被废为庶人的谷王朱橞和被改封荆州、  
后被削去护卫的辽王朱植,可以进一步凸显出张三丰入蜀见蜀王对蜀王朱椿居安乐土的关键作用。  
同书古今题赠中的三丰楼怀古,亦可佐证张三丰对蜀王朱椿的历史影响此诗基本是对明史·张三  
丰传的复述,其中前不见洪武,后不见永乐缘何独谒蜀献王,秀才奇遇增辉光四句与朱椿直接相关,句末原  
洪武呼献王为蜀秀才’”在作者的认知中,相较于同为皇室且地位更为尊贵的太祖成祖先后寻访张三  
而不得,“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一事确曾对烘托蜀献王朱椿声名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引张三丰先生全书中的情节描述按语题诗在主题上高度一致,是明清两代有关张三丰入蜀见蜀王”  
情节的历史记忆残存,“秀才奇遇增辉光基本可视作明清以来蜀地民众对张三丰与蜀献王朱椿关系的普遍认识。  
官方所主导的评价,虽然成功抹除了朱椿贤王形象中的道教底色,转而将其塑造为儒家贤王典范,但在民间文献  
传统中,“秀才奇遇增辉光的历史记忆却流传不绝。  
除了成功烘托蜀王朱椿的贤王形象,洪武后期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对张三丰神仙信仰也产生了巨大  
影响,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与三丰宝鸡复生传说结合,促成了明初真仙张三丰的诞生。  
在历代神仙传说中,“复生”(或曰尸解”、“阳神出游)是神仙异人的重要特征。“复生故事通常由两大情  
节单元构成:()众人见证此异人于某时某地去世;()某官员称曾在异地见到此人,目击时间与其去世时间一  
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达到突破时空的超自然效果,突出复生情节的神异性;另一方面,异地目击者的身份  
通常为朝廷官员,从而增加了情节的可信度在此方面,明初铁冠道人张中的复生故事就很典型明都穆  
(1459ꢆ1525)《都公谈纂:“铁冠道人张景华者,精天文地理之术……道人一日无故投大中桥水而死后潼关  
守臣奏:有铁冠道人者,以某日过关计之,即投水之日也盖异人云。”铁冠道人张中复生的目击者是潼关守  
,核心情节是投水之日”(南京大中桥)过关之日”(陕西潼关)。  
以此视角考察明初张三丰神仙信仰,洪武后期的入蜀见蜀王情节在这两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三  
丰复生神话得以成立的关键明代文献在提及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之前,往往会铺叙三丰复生一事(见  
前引禅玄显教编):民人杨轨山等亲眼见证张三丰于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辞世而后复生”,构成第一个  
情节单元;“后入蜀,见蜀王则构成第二个情节单元但是,由于杨轨山等并不具备足够的公信力,真正发挥目击  
者作用并体现传说神异性的是后入蜀,见蜀王情节一方面,明代前期文献禅玄显教编》、《大明一统志等所  
载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的去世时间为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书一所称朱椿与张三丰初次会面时间  
(
洪武二十六年夏秋之际)之下限,常人根本无法从陕西宝鸡瞬移到四川成都,由此就达到了与铁冠道人张中  
复生传说中投水之日过关之日相同的超自然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张三丰后入蜀,见蜀王情节的亲  
历者蜀王朱椿,其社会地位仅次于皇帝,其尊贵的政治身份和在与全弌老仙书中的虔敬态度,极大地增加了张  
献园睿制集7,4。  
张三丰全集》,方春阳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331ꢆ332。  
明史118谷王橞传》,3603ꢆ3604。  
明史117辽王植传》,3586ꢆ3588。  
张三丰全集》,373ꢆ374。  
都穆撰陆采编次李剑雄校点都公谈纂卷上,叶子奇等草木子(外三种)》,吴东昆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155。  
184  
白艳波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三丰宝鸡复生”、“后入蜀,见蜀王这两个连续情节的可信度。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蜀王朱椿是明初三丰复生神话得以成立并流行的关键人物,其所建构的洪武后期  
张三丰入蜀见蜀王情节是张三丰神仙信仰在明初的一次大发展,实乃永乐年间声势浩大的寻访真仙张三  
活动之前奏。  
NewResearchontheTaleofꢀZhangSanfengWentintoShuandMetthe  
PrinceofShuꢁ  
BaiYanbo  
SchoolofLiberalArt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  
AbstractIntheearlyMingdynastyꢀtheRoyalfamilyꢍssearchingforꢇtheUnusualꢈplayedakeyrolein  
theformationandspreadofthebeliefintheimmortalꢇZhangSanfengꢈꢀamongwhichtheeventꢇZhang  
SanfengwentintoShuandmettheprinceofShuꢈhappenedinthelateHongwueraisthemostimportantꢎ  
howeverꢀtheacademiadidnꢍthaveaclearunderstandingofitsconnotation WiththeꢇYuQuanyilaoxian  
ShuꢈꢀꢇZhangFengxianXiangzanꢈandꢇHuaixianFuꢈinXianYuanRuiZhiJibyZhuChunꢀPrinceXian  
ofShuꢀfoundintheNationalArchivesofJapanrecentlyꢀitcanbeclearlyprovedthatꢇZhangSanfeng  
wentintoShuandmettheprinceofShuꢈwasactuallyfabricatedbyZhuChunhimselfTakingthestoryof  
TaiꢍzuandZhouDianxianastemplateꢀZhuChunmadeuseoftheTaoistimmortalZhangSanfengtoshape  
hisownimageofawiseprinceꢀtoresolvethepoliticalcrisiscausedbytherebellionofLanYuꢀhisfather-  
in-lawꢀandtoavoidrepeatingthesametragedyasthedeathofhiselderbrotherZhuZiꢀthePrinceofTan  
andabolishmentoftheTanKingdom AsaresultꢀZhuChunsurvivedthecrisisꢀandwonthetitleofꢇthe  
wisestintheimperialclanꢈꢎtheplotꢇꢁZhangSanfengꢂthenwentintoShuꢀandmettheprinceofShuꢈ  
wasalsosuccessfullyabsorbedintothelegendofZhangSanfengꢀbecomingtheofficialproofofthemyth  
thatꢇSanfengresurrectedꢈ  
KeywordsThePrinceXianofShuꢎZhuChunꢎXianYuanRuiZhiJiꢎZhangSanfengꢎthecaseofLan  
Yu  
[责任编辑:凌兴珍]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