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个维度。有吸引力的内容才能让游客前往观赏,有内涵的故事才可以让游客引发深思。演艺内容是游客
形成思维沉浸的关键因素。
2
.游客认同
旅游演艺项目的展演过程获得游客认同(景观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会促进游客生成沉浸体验。
游客在猎奇新景观、凝视异文化时,会通过感知和理解所遇见的人、事、物等,生成各种形式的认同。其中,景
观认同普遍被定义为“主体察觉到景观的独特性”。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游客在接收到景观的独特美学信息
时,会快速调动多维感官进行感知并形成浅层次的感官沉浸①。从符号表征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解读具有地
域文化特色的景观符号意义时,会唤醒历史文化记忆进而生成情感沉浸和思维沉浸。身份认同是指个人在
集体中对自我身份的确定。旅游演艺通过塑造特定的文化景观和环境氛围,会强化游客对自我文化身份的
确认②,进一步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文化认同指的是游客对目的地所展示的文化价值的理解和
认可。旅游演艺通过叙事化的表演形式来拉近游客与历史事件、民族文化的距离和联系③,并在由文化符号
系统组成的特定场域里,引导游客主动探索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激发游客对中华文化价值观
的深度思考。
(二)形成机制分析
旅游演艺特质和游客认同是影响游客沉浸体验的主要因素,具体可归纳为旅游演艺特质对游客沉浸体
验的基础支撑作用以及游客认同对游客沉浸体验的中介促进作用。
1
.旅游演艺特质对游客沉浸体验的基础支撑作用
旅游演艺是旅游目的地在特定的空间中为游客提供的文化观赏、参与和体验的展演活动④,其自身特质
决定了旅游吸引力,也是游客产生沉浸体验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其一,面面俱到的服务让游客在陌生的
环境下放松自我,专注体验内容。例如,“全程都有景区引导人员帮忙指路,态度特别好”(A17)。其二,精美
的空间设计让游客在感官上产生刺激,印象深刻。例如,“回家的路上脑海里回忆的还是当天的剧情和场景”
(A205)。其三,专业的表演将游客带入情境与演员共情。例如,“果然是沉浸式的体验,演员就在我面前,没
麦没音响,声情并茂”(A80)。其四,幻城深入挖掘河南的历史文化,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延伸故事的思想内
涵,让游客在有所闻后有所想。例如,“在里面我看到了1942年的河南,体会到当时年代的艰苦与不容易,更
加珍惜今天的生活”(A201)。
2
.游客认同对游客沉浸体验的中介促进作用
在旅游体验的研究中,学者多倾向于从“主体性”出发构建理论,而游客认同恰恰是表征“主体性”的一个
基本维度⑤,二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在本研究中,旅游演艺特质会刺激游客认同,而游客认同会进一步促
进游客沉浸体验的形成。具体来说,其一,幻城借助独特的地域元素进行景观布置,打开游客的审美阈限并
使其产生认同。例如,“建筑真的有着独特的美感,天气晴好,随手一拍就是大片”(A126)。游客的景观认同
会进一步促进沉浸体验的生成。例如,“给我的感受是建筑外观仿佛看到3600年前的商代故城,三百多米的
夯土墙,用古老高明的筑墙工艺,很是震撼”(A52)。其二,幻城里的建筑细节(如“地名墙”)、故事情节(如
“饥荒”)等所承载的族群记忆,能够使游客切实感受到集体归属感,刺激其产生身份认同。例如,“走进园区
大门感到特别的震撼,映入眼帘的麦田,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商丘”(A51)。游客的身份认同会进一步促
进沉浸体验的生成。例如,“看了火车站剧场和李家村剧场,感受到了身为河南人的骄傲,感动得哭得稀里哗
啦”(A117)。其三,幻城的故事从夏商贯穿至今,引导游客在尽是河南意象的空间里探索河南这片土地的文
化精神,创造并巩固文化认同。例如,“看到这片麦田,就知道为什么河南人爱吃面,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A106)。游客的文化认同会进一步促进沉浸体验的生成。例如,“准确地说是一个艺术文化的欣赏地,会让
①
②
③
④
⑤
吴恒、何文俊《因何而美:旅游审美体验的溯源与机制》,《旅游学刊》2022年第1期,第100页。
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97页。
徐翠蓉、赵玉宗《文旅融合:建构旅游者国家认同的新路径》,《旅游学刊》2020年第11期,第12页。
光映炯《认识“旅游展演”:基于“行为ꢋ文化ꢋ场域”的阐释路径》,《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第5期,第117页。
陈才、卢昌崇《认同:旅游体验研究的新视角》,《旅游学刊》2011年第3期,第37页。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