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的政治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认识深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按照《西藏公路交通
史》的划分,1950年至1959年3月属于西藏公路交通艰辛开创时期,1959年3月至1966年属于西藏公路交
通稳步发展时期,1967年至1978年属于西藏公路交通曲折前进时期,1979年至1995年属于西藏公路交通
开拓振兴时期①。鉴于这是就1950年至1995年西藏公路交通史的总体情况而作的划分,且该书对1995年
之后西藏公路交通史未作记述,因此,具体的“两路”发展史的阶段性划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笔者认为,
可以交通立藏、交通富藏、交通强藏三阶段来进行划分,1950ꢆ1954年为修筑和粗通阶段,1954ꢆ2012年为
保通和升级阶段,2012年至今为新时代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两路”建成通车至今,沿线群众政治认同大
致经历三大跃升性变迁:“两路”修建和通车触发“共产党好”、“解放军好”的具象认同;“两路”保通和升级强
化“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新时代强化以“五个认同”为核心的总体性认同。
二ꢃ“两路”修建和通车触发“共产党好”、“解放军好”的具象认同
1950至1954年的时间跨度是“两路”修建和初次通车的时期,也是“两路”沿线群众形成具象认同的时
期。具象认同是对政治领域的某些具体的人或组织的认可认同,这是最质朴、最原生的一种认同。“两路”修
建中的具象认同主要聚焦于共产党和解放军,并通过“比较”和“受益”来实现。
(一)比较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进藏前的旧西藏和进藏后西藏的新变化,藏胞看在眼里,记在
心上。以前交通不便没人管,现在交通在改善;以前修路是支乌拉(旧西藏的农奴免费给官家、贵族和寺庙上
层僧侣三大领主服劳役),不给工资,现在修路给付工资;以前“三大领主”不把农奴当人看、随意打骂,现在共
产党和解放军实行民族平等②,以诚相待藏族群众。
长期以来,从西藏到内地无数的大山、激流阻碍了藏族人民与内地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往来。直到解
放前,西藏是中国境内唯一没有近代道路和近代交通工具的地区。千百年来,中国西南各民族的经济、文化
交往主要依靠逶迤在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之间的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
茶马古道。“和平解放前的西藏,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交通运输一直处于人背、畜驮、骡马驿道的原始
状态。牦牛、骡、马、驴、羊都要用于驮运。牦牛是主要的运力,适应高寒能力最强,善于长途跋涉,被誉为‘高
原之舟’。一只驮羊能负重10公斤,日行10公里左右,日行夜歇,到达目的地才卸驮子。骡马主要供人骑,
是山区的主要驮力,并供商贾长途驮运。农村田间劳作用毛驴运输。长途人力背运多在山地和险道上。”③
旧西藏交通的落后可见一斑。特别是汉藏之间、西藏与内地之间的现代沟通之路一直未真正修通。解放前,
国民党政府曾在成都至马尼干戈间组织修建过公路。成都至雅安在1923年至1932年修建了粗通公路,长
51公里。1949年底,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破坏了部分桥渡,公路断阻。1935年,蒋介石为堵截红军,将雅安
至康定的公路作为战运干线,命令限期修通。“1940年10月15日举行试车,一辆小客车、一辆大卡车从天
全出发,16日抵达泸定渡口,由小型钟摆式渡船渡过小客车,大车过不去返回,小车经推拉人抬,于20日才
到康定。这段路费时4年半,先后征工13万余人,民众饱受劳役之苦,‘路工死亡三千,负伤者六千’,换来的
只是川康公路的虚假通车。”自康定至马尼干戈477公里,路况很差,只试通车一次即废弃④。藏汉之间本因
语言障碍、风俗信仰不同,而产生彼此的隔阂,道路的不畅,更是横亘在藏汉之间加强人文交流的物理障碍。
没有彼此文化交流,就缺少彼此了解认识,西藏的普通群众只能靠西藏噶厦政府的各类不实、反面的宣传渲
染,这长期影响了普通群众对藏汉关系的认知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新生人民政权的了解和认同。
相比西藏其他区域群众,两条公路沿线群众是最早接触中国共产党的人群,是藏族同胞中对中国共产党
进行人格画像的初始者。旧西藏的军队对待百姓十分嚣张跋扈,处处欺压穷苦人,老百姓都很惧怕藏兵。解
放军筑路部队刚到来时,沿线群众普遍带有担心、怀疑甚至抵触的情绪。十八军政治部于1951年1月颁布
1
①
②
《西藏公路交通史》编委会编《西藏公路交通史》,第10ꢆ633页。
毛泽东《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的谈话要点》(1952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毛泽
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89页。
《西藏公路交通史》编委会编《西藏公路交通史》,绪论,第4页。
③
④
《西藏公路交通史》编委会编《西藏公路交通史》,第19ꢆ20页。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