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远ꢃ闫铭ꢃ谷平平ꢃ场域共在与集体欢腾:节庆旅游剧场中的游客体验共睦态形成研究
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整个宇宙由符号构成①。在此思想影响下,旅游目的地被看作是符号的集合体②。
从符号互动的角度来看,肇兴侗寨可以认为是群体通过符号交互的空间。在交互空间里,群体成员共享着某
种情感③,这种思想上的交流对于社群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共睦态体验的产物,共享情感的产生受到
共同事件(活动)参与因素和被当地人接纳与交融的影响。交融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人们以平等
身份识别对方,从而进入一种平等关系的状态。在交融状态中,人们通过即时的互动,分享着彼此间的情感
体验,形成一致的感情聚集,使得成员之间的关系愈加牢固。有游客提到:“七八位老人悠闲地围着火坑、坐
在鼓楼内聊天,并给我这个异乡客挪了个座位,所幸期间有两位懂得普通话的侗族兄弟,使得我很自然地就
融入了他们的聊天。”(XC03)语言上的差异为主客互动设置了障碍,但当地村民向游客传递了质朴和热情的
符号,同样促进了村民与游客之间的感情互动。受访者谈到:“有的交流,我们虽然听不懂,但是我们觉得这
种感觉很奇妙,觉得这段旅行挺值得的。”(PF13)因此,有效地增进东道主与游客的交流成为游客体验共睦
态达成的重要途径。除了普通话的学习与推广,通过热情、友好的待客方式及无需语言的参与互动等可以让
游客与东道主获得共通的基础,并通过多种形式增进游客对肇兴侗寨旅游剧场中各种符号的认识。
五ꢃ节庆旅游体验中共睦态效果
(一)情感能量聚合与最大化
旅游体验共睦态的达成是互动的结果,本质上是参与者之间情感能量的交换,没有情感的流动,社会互
动不可能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互动仪式是一种承载着情感能量的符号表达,为符号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动态
的过程模型④。旅游者的体验本质上是一种符号互动现象,也是一系列符号采撷的过程⑤,这些由主体所感
知到的符号是情感能量得以聚合的基础。肇兴侗寨节庆旅游剧场好比一个大的符号系统,蕴藏了景观、人
物、活动等具有各种意义的符号,为整个场域孕育着情感能量。该剧场中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东道主,其外
表打扮就向旅游者传递着多重符号意义,并会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东道主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可以
使旅游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暂离了惯常居住地,并进入到了旅游世界。这种外观打扮其实是旅游目的
地移动的形象招牌,穿着特色民族服饰的东道主扮演着“文化经纪人”的角色,即作为中间人把游客引入真正
的民族文化氛围中。符号域被视为由东道主和游客所构建的场域,处在不断的动态演变过程中,而非一个封
闭、静态或僵硬的结构。随着旅游主体之间的互动以及符号的互译,情感符号不断地生成并向中心聚集。符
号解译过程不顺利或者符号意义解读存在差异,会导致情感对中心的离散和淡化。因此,共睦态形成的理想
状态是旅游场域内部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地产生情感符号,并积极地向中心聚集,让游客产生兴奋、畅快、自
豪、陶醉和享受等心灵感受。个体的身份符号与群体成员的身份达成一致,产生了情感共鸣,使得整个群体
互动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二)集体欢腾下的符号狂欢
集体欢腾是涂尔干(Durkheim)描述澳洲原始部落举行的宗教仪式庆典而提出的概念,是指当游客聚集
在一起所形成的如触电般的激流,促使人们达到极度亢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灵是完全敞开的,任
何的情感表达都是畅通无阻的⑥。肇兴侗寨游客通过参与系列活动,他们的情感被唤起,实现了和大家一起
“嗨”的状态,此时的游客无关身份、区域和文化背景,而是作为旅游者单纯地和大家一起互动,感受这场欢快
的节庆活动,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当下的快乐,人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达到最优的高峰体验。旅游者回忆
在侗寨参加谷雨节:“当天晚上,寨子的大街小巷到处是要乌米饭的人,不论认识与否,只要走在河边、街巷,
看见人就抹锅烟灰,整个寨子像沸腾般,全寨男女老少、商家、游客都处于极度的狂欢中。”(MFW04)互动性
与自由感引发了在场表演者集体性的关注,彼此的身体在场使得参与者形成了一种高涨的热情感和集体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43页。
DeanMacCannell《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张晓萍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ꢆ132页。
赵星植《论传播与社群:一个皮尔斯传播符号学路径》,《中外文化与文论》2017年第1期,第92页。
诸葛达维《游戏社群情感传播的互动仪式机制研究》,《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124页。
彭丹《旅游符号学的理论述评和研究内容》,《旅游科学》2014年第5期,第88ꢆ90页。
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ꢆ289页。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