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间,“压迫带有驯化人的性质” ,形成了具有压迫性的异己力量,背离了使儿童幸福成长的天职,天然的亲子
关系受到这种外部压力的强大冲击。如此,家庭中最彻底的安全感被破坏了,亲子关系的特征向相反方向发
生转变,家长与儿童沉陷于追求学业成绩的加速前进中,成为不平等的、不信任的、疏离的被动式存在关系,
于是家长角色从儿童幸福成长的“守护者”降格为“压迫者”。
①
家长角色的降格使家庭转变为压迫性场域,儿童的存在样态在这种压迫性场域中难以舒展。家庭空间
何以成为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压迫性场域?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与儿童之间关系的异化。从理想状况
来看,家庭绝非压迫性场域,而是充满丰富情感的、幸福的生活空间。然而,家长往往舍本逐末,将儿童的学
业成绩作为儿童发展的全部,把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目的化,以儿童心智尚未成熟为借口,过分焦虑儿童成
人之后的前途问题,而没有充分考虑家长与子女是否具有一致的高教育期望②,从而将不切实际的教育期望
强加给儿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干预儿童的日常生活。这种过分干预是在不平等的亲子关系的
基础上实施的,家长站在为了儿童前途的立场实施强制性干预行为,却忽视了家庭空间中儿童的现实需要与
情感态度。但是,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并非家长进行强制性干预的充分条件,而是儿童发展面临多种可能性的
前提,儿童并非家长的附属物,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向未来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命主体,家长的使命
在于扮演好“守护者”的角色,鼓励儿童多方面地去体验自然、生活与社会。“当肯定的象征意向打入这种黑
暗时,希望开始发挥作用”③。然而,家长角色的降格使其与儿童之间的心理距离越发疏远,亲密关系被破
坏,肯定的象征意向无法打入黑暗,希望无法发挥作用,他们既不能增进对儿童的理解,也不能更好地体验儿
童的感受。因而,家长对儿童的严苛要求替代了亲密无间的对话,无视儿童的自主性意识、态度与行为,原本
纯粹的爱发生了变化,单向度的“压迫”替代了亲子间明白晓畅的亲密互动。在这种对于儿童的压迫姿态下,
当面对儿童时,家长不再平等地与儿童交往,甚至刻意避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以便在功利逻辑的主导下
维持这种压迫性关系,督促儿童专注于学业竞争。
(四)儿童成长的“自然秩序”让位于“速成法则”
儿童的成长理应遵循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自然秩序”,但家长却受限于社会加速下结构性压力的控
制,无视育人的规律性和长期性,唯恐子女输在起跑线以及赛道上,于是屈从于功利性的“速成法则”。然而,
自然生命力的缓慢成长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符合儿童成长的“自然秩序”,需要家长的细心呵护与耐心等
待。这种儿童成长的“自然秩序”是无法突破与超越的,家庭教育不能走过度功利化的道路,而是要遵循儿童
成长的自然规律。因为,“教育儿童的全部艺术就是培养耐心,让自然有时间开花结果,尊重自然的韵律和发
展顺序。危险的替补很快毁灭了自然界缓慢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力量。在‘迅速汲取’自然经验时,它不断地
迅速发展,所消耗的能量一去不复返”④。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焦急代替耐心是危险的,这种危险情
态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是无法弥补的,将会破坏儿童内在世界的自然性与完整性。在加速逻辑支配下,“速
成法则”逐渐侵占了“自然秩序”的地位,学业任务优先于其他任何活动。然而,家长忽视了儿童与自然世界
中多元事物之间缓慢但直接的绵延式连结过程,“速度技术消灭身体经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人的感知去
现实化” ,身体此时此刻的感受性与真实世界逐渐疏离,身体被悬置、灵魂被虚化,儿童与世界之间的有机
连结被割裂了。因而,这不仅仅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同时也是短视的、冒进的和危险的,会使家长与儿童
陷入学业竞速引致的集体焦虑中,威胁着儿童幸福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⑤
在社会加速逻辑的支配下,“速成法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主导了家长对于儿童成
长过程的观念与行为。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焦虑弥散于社会生活之中,“快速的现代性体验从时间感
知的维度上建构了一种情感的现代性” ,亦即一种现代性的紧迫感、焦虑感和虚无感。如此,人们仿佛身处
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30周年纪念版)》,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李佳丽、胡咏梅《“望子成龙”何以实现? ———基于父母与子女教育期望异同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3期,第204ꢆ224页。
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第1卷,第367页。
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第221页。
卓承芳《速度与生存恐慌———维希留的技术批判理论》,《哲学研究》2019年第5期,第35页。
杨向荣、雷云茜《速度、情感与审美———加速时代的情感焦虑及其反思》,《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3期,第106页。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