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感和在场感。基于全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立体化、交互化,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可以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
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新旧平台在内容和传播层面的共融共通,形成红色文化传播合力。
(二)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
高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不仅体现在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中,更体现为培养又红又
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①。因而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基因
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全媒体的媒介特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
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
高校作为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将红色文化逐渐融入高校校园空间、课堂教学、网络空
间、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之中,以红化人,以红育人,从而实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红色文化
融入校园空间,可在媒介层面通过整合校园LED屏、校园BBS论坛、校园广播等传播红色的意识形态;在文
化层面借助全媒体的传播优势将红色的校园党团活动和文艺活动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生活空间中。红色文
化融入课堂教学,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形式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课程思政的精准对接。红色文化融
入网络空间,糅合了视频、音频和文本的超媒体,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针对大学生开
展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文化浸润。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依靠全媒体的技术优势组织各类
红色“云实践”和“云交往”活动,如寒暑假社会实践的“云参与”、公益实践的“云探访”以及文艺实践的“云观
赏”等,用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交往染色,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生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随着全媒体的发展,信息泛滥、网络暴力、文化恶搞等
负面效应也相伴而生,使得青年亚文化在网络空间中不断演变与升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舆论话题经过网络生成、传播和发酵,鉴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多处于低层水平
状态,理性思考与反思意识欠缺,容易出现网络围观、群体极化、认知偏差等行为,这对高校的舆论引导工作
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亟待因时因势调整舆论引导方式,借助全媒体的传播优势,以红色
文化作为优质文化内容,抓住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和确认的关键时期,通过红色文化传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强调,要“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②。红色文化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之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强大的精神感染
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全媒体作为大学生学习实践、文化参与和信息获取的主要媒介,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念
的形成和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爱国奉献、英勇斗争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
合,全媒体视域下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的红色文化传播对于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引导大学
生塑造价值观念和培育精神品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中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具有极强的
感染力,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在全媒体全时、实时、互动的红色文化
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群体。红色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反映历史传承与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本源统一,这意味着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更需要顺应时代
发展需求,结合大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创新红色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借助全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入挖掘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帮助大学生疏理负面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优化认知方式、重塑价值观念。
二ꢃ全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长期以来,受传统“你说我听”、“自上而下”教育方式的影响,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模式单一、内容滞后。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面临传播割裂、融合乏力和文化媚俗的现实困境。
(一)传播割裂:红色文化传播与接受需求的脱节
伴随着全媒体对高校知识传授和文化传播活动的日渐渗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教学和育人工作中,
①
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17年2月28日,第01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