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亚芳ꢃ孙治ꢃ蒋晗静ꢃ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地方文化活力的维度探测与量表开发
化设施POI密度”进行测量①;向苏娜认为文化活力的结构是多维的,包括“管理运行”、“文化载体”和“文化活
动”②。此外,目前学界对于文化活力结构和测量的探讨大都基于城市情境或公共空间的视角,强调物质空间及
其空间中的文化设施或文化活动,而忽视了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激发文化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文化作为
生命体是文化具有活力的前提,而文化的生命体特征来源于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对于传统村落而言,村落文化
的活力本性在于村民创造村落生活的本性,村落中的文化因人的实践而被赋予“生命”内涵,作为赋予村落文化以
生命的村民理应成为激发其地方文化活力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现有有关文化活力结构和测量的研究结果存
在诸多不足,难以适用于传统村落情境下地方文化活力的测度。
鉴于此,本文从村落文化主体———村民的视角出发,以质性分析结合量化探索的研究方法,交织混合建构主
义和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选取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示范区———浙江省松阳县为案例地,试图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
传统村落地方文化活力的结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测量量表,以推动文化活力在传统村落领域的研究
进展。
二ꢃ研究设计
(一)案例地选择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域范围内隐藏着百余座格局保护相对完整的
传统村落,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截至2019年,松阳县有75座村落入选《中国传统
村落名录》,数量位列华东首位③。传统村落是“生活着”的文化遗产,也是松阳最宝贵的资源。但是,近年来随着
年轻人外出打工,松阳的传统村落同样面临“空心化”的困境,老屋一度黯然失色。
2
016年1月,松阳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松阳也
把“拯救老屋行动”作为乡村文化修复、人心修复、经济修复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并且始终将村民作为老屋修
缮和再利用的主体,通过“技术助力、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的模式激发村民保护、活化传统居民建筑的内生动力④,
增加村民对村落的文化认知和自信⑤。截至2021年8月,松阳共修缮老屋265栋,其中超过1/3的老屋成功植入
民宿、餐饮、艺术家工作室、展览馆等新业态,实现了古村传统与乡村旅游、当代艺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松阳扎
染、非遗高腔、古法红糖、古法造纸、竹溪摆祭等本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使得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
的实践中“活”了起来。其中,四都乡平田村、陈家铺村和西坑村、三都乡杨家堂村、赤寿乡界首村、枫坪乡沿坑岭
头村以及安民乡安岱后村7座中国传统村落巧借各村独特的地方文化,不断推进旅游赋能村落高质量发展的进
程,成为典型的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在本研究中,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指社区居民仍生活其中,并依托村落内
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传统村落。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根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是激活我国传统村落地方文化活力的重要路径,因此,以上述7座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⑥为研究场域具有一定的
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地方文化活力的内在结构,并据此开发量表,主要涉及理论建构
和实证检验两个部分。理论建构部分,由于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地方文化活力的内在维度尚不明晰,有必要采取
具有理论探索性功能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直接从原始资料入手,通过系统分析与归纳从而抽象出理
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无疑适用于面向新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法对旅游发展型传统村
落地方文化活力进行结构识别和理论探测。实证检验部分,根据深度访谈文本开发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地方文
化活力的初步量表,并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删减、优化量表题项,依次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
因子分析等,最后对理论探测得到的地方文化活力结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塔娜等《基于大数据的上海中心城区建成环境与城市活力关系分析》,《地理研究》2020年第1期,第61页。
向苏娜《基于“PSPL调研法”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以湘西捞车河村为例》,湖南工业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3页。
鲁晓敏等《松阳传统村落最后的江南秘境》,《城市地理》2019年第17期,第30页。
黄印武《一样的乡村,不一样的松阳———松阳路径研讨会综述》,《建筑学报》2021年第1期,第38ꢈ41页。
徐甜甜、汪俊成《松阳乡村实践———以平田农耕博物馆和樟溪红糖工坊为例》,《建筑学报》2017年第4期,第53页。
旅游发展型传统村落统计标准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或“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名村”,或“全国乡村旅游
重点村”,或“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或“浙江省休闲旅游示范村”,或“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的村落。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