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元代哪四位山水画家? 董其昌是哪一朝代的山水画家? 这三个问题直接呈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零散孤立的固
定知识,过于关注“知识点”,通过教科书或网络可查找到现存答案。因此,这样的问题启发性不强,不容易激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
威金斯和麦格泰格还认为,“基本问题是通向理解的钥匙,也就是说,通过探究问题,学习者在构建自己的
意义”①,并认为“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突出大概念的。它们像一条过道。通过它们,学习者可以探索内容中或
许仍未被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理论、问题,在借助启发性问题主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加深自己的理解”②。为
此,威金斯和麦格泰格将基本问题比作为理解大概念的“航标”③。“如果我们可以将学生的问题引导到我们的
教学内容上来,就可以利用他们寻找答案的天性帮他们进行深度学习”④。可见,基本问题是诱发学生学习兴
趣,主动获取知识内涵、实现理解的动力。
例如,为什么中国山水画理论比表现技法更先成熟? 为什么宋代之前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为主,而宋代以
后的山水却以水墨为主? 为什么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呈现出孤寂、荒寒的意境? 这三个基本问题都是可以
引起探讨和辩论的。若要研究“为什么中国山水画理论比表现技法更先成熟?”这一问题,需要学生首先了解远
古时期,我们祖先对赖以生存的山和水就有了特殊感情,甚至把山和水加以神化,作为神灵来祭拜。其次,还要
知道汉末至魏晋时期,战乱不断,人们普遍感到世事无常,人命不永。于是一些文人士大夫到老子和庄子那里
寻找精神寄托,开始以山水自然为乐土,把生活的理想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第三,受老庄“安其居,乐其俗”、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等哲学思想的影响,魏晋时期虽然山水画技法还显得稚嫩,但其理论已有哲学高度,已显
得相当成熟了。因此,这样的问题是发人深省和引人思考的,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美术史,甚至中
国古代老庄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回答出来的。
又如,“为什么宋之前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为主,而宋之后的山水却以水墨为主?”这一问题是带有开放性
的。宋之前的山水画,或许与当时追求“心师造化”、“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有关,也可能是当时为
了表现达官贵人悠闲生活和向往人间仙境的审美理想有关。因此,学生仅仅通过记忆知识点是无法有效回答
这一问题的。至于宋之后水墨山水画盛行的原因,在美术史书上还能找到一些答案,如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受
文人画思潮的影响等。
再如,“为什么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呈现出孤寂、荒寒的意境?”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从元代的社会
背景,倪瓒所处的生活环境,他的艺术主张以及文人画思潮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由此可见,基本问题需要高阶思维,需要通过史料、文献、照片、实物等证据进行综合的研判,才能作出回
答,它对引导学习理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关联大概念和小问题,为学生搭建认知框架
在深度学习中,新知识与既存的模式和认知框架要相融合。只有当概念成为这些模式和框架的砖瓦时,概
念性知识才成为理解的基石⑤。郭华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零散、碎片式、杂乱无章的信息,而是有逻辑、
有体系、有结构的知识;学生也并不孤立地学习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当前的学习活动去联想、调动、
激活以往的经验、知识,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从而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结构。”⑥由此可见,学
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原先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进行新的学习活动时,新知识便与这个知识结构发生关联,从而
丰富、完善或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能寻找到知识间的关联及其认知规律,为学生的
学习搭建起一个认知框架,将有助于新的学习。所以,深度学习需要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联通新知与旧
知、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框架,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和知识建构,基本问题正是搭建这个认知框架所
需要的“脚手架”。
①
JayMcTigheꢀGrantWiggins《让教师学会提问———以基本问题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第27页。
②
③
④
⑤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格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21页。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格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21页。
莎娜·皮普斯《深度教学: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有效开展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张春依、田晋芳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第27页。
LorinW AndersonetalꢀedsꢀATaxonomyforLearningTeachingandAssessingꢀARevisionofBloomꢁsTaxonomyofEducational
ObjectivesꢀAbridgedEditionꢁNewYorkꢅAddisonWesleyLongmanꢀ2001ꢂꢀ70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第27页。
⑥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