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为当时重要的实践主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语境下,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实现工业化。毛泽东
对工业化的建设有着深刻而清晰的认识,在他看来,新中国尽管已经具备了工业化建设的基本政治前提,但
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现代性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10%左右的农业大国而言,要真正实现工业化绝
非易事。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①。这一思想开始成为当时推动工业化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指南。同年,毛泽东就新中国以社会
主义推动工业化作出了指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
义,这是定了的”②。通过完成“三大改造”,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社会变革,奠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中国共
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极短时间内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将统筹兼顾视为工业化建设的核心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复杂国际环境和特殊国内环境的双
重影响下,我国工业化建设深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强
调重工业的建设,从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比例失调。但随着苏共
二十大之后苏联工业化模式中弊病的不断暴露,毛泽东开始逐步打破对苏联工业化道路的迷信,开启了从中
国具体实际出发思考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业化道路探索,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辩证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
比例关系问题,形成统筹兼顾的核心原则。早在1951年,毛泽东就强调指出:“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
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设起来。”③到了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论述了重
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强调,“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也要抓好粮食生产。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表示,要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为依
据,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里所指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在推进工业化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所坚持的统筹兼顾的原则,不仅仅局限于
上述内容,他还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具体包括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步推进、沿海工业和内
地工业同频共振、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向发力等内容。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基础
上,科学地认识并处理好工业化与现代化之间的重要关系。随着工业化实践探索的深入,毛泽东从整体性视
角出发,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进行调整,即由之前的工业化调整为“四个现代化”。早在斯大林提出工
④
,
业产值占国民经济全部生产的70%为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时⑤,
毛泽东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衡量工业化的标
准不能过于单一,工业化的实现应该与其他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特别是应该在统筹兼顾的整体性思维
下,把握好工业化和现代化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基于工业化的深入推进而理解好工业化的全景式内涵。
第三,将人民属性视为工业化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作为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
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价值旨归和实践样态。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一条隐
形逻辑,也恰恰是在这一逻辑的作用下,毛泽东时代能够在“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上快速推进工业化。毛泽
东在领导工业化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视为推进工业化的根本依靠力量,同时将人民视为工业化相
关成果的享有者。从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产生的原初历史语境与人民息息相
关,其最终落脚点更是与人民紧密关联。工业化作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会进阶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愿景。近代中国在直面西式工业文明后所构想
的实业救国的方案之所以走向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方案从根本上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关键作用。毛泽东
敏锐地洞悉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历史性作用,因而在制定工业化方案与领导工业化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
民群众的智慧,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人民群众组织和发动起来,为工业化的建设和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
①
②
③
④
⑤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ꢅ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1953年10月15日、11月4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
毛泽东《实行增产节约,反对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1951年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07页。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ꢅ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25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