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ꢃ王夫之的哲学是唯物论吗? ———以“气”与“器”为中心的考察
概之,船山认为,“理”无形无状、不可把握,是“气”的一种重要功能,气化因其秩然有序,生生不已。所以,
“
理”“气”从不分离,“理”只于“气”上见,舍“气”则不得“理”,“理外亦不能成其气”①。一言以蔽之,“气载理而理以
秩叙乎气”②。这无疑表明,形而上的“理”其实是“气”固有的,它们通一无二。因此早有学者批评指出,“在船山哲
学里,‘气’和‘理’没有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③,即对船山哲学的“气”为第一性、“理”为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解读是
错误的。
再次,船山言心言性,亦“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④。这是说,人之心、性皆须系于“气”而言,离
“
气”则无以言心与性。拿“性”来说,“天以其阴阳五行之气生人,理即寓焉而凝之为性”⑤,“就气化之成于人身,实
有其当然者,则曰性”⑥,气化而人生,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寓于“气”而凝为性,“性”指人之为人的当然之理,用现代
学术语言讲就是人的内在本质,船山认为仁、义、礼、智即人之性。反过来说,“性本气之理而即存乎气,故言性必
言气而始得其所藏”⑦,船山有时直认“性即理也”、“性只是理”⑧,那么,“性”首先是精神性的,其次还是“气”本自
具有的,“气之所至……性必凝焉”⑨,“性”与“气”浑然一体,精神性就是“气”的一个重要属性。
由以上三点阐释可知,船山之“气”包含了神、理、性、心,四者皆内在于“气”且须系于“气”而论,用曾昭旭的话
来说,“气乃为首出之概念”,甚至“一切从气之本体生出”ꢈꢇꢉ。非物质性与物质性在“气”中始终并存不悖。
复次,“气”有善、恶、治、乱之分。船山对“气”之化因条理井然而庶物繁兴并各成品汇有如下评论:“乃其品汇
之成各有条理,故露雷霜雪各以其时,动植飞潜各以其族,必无长夏霜雪、严冬露雷、人禽草木互相淆杂之理。故
善气恒于善,恶气恒于恶,治气恒于治,乱气恒于乱,屈伸往来,顺其故而不妄。”ꢇꢈꢊ“今夫气,则足以善、足以恶……
气非有形者也,非有形则不可破而入其中。”ꢈꢇꢏ虽然万事万物都由“气”这一本源生出,但是“气”自身亦有分殊,譬如
善气、恶气、治气和乱气,它们一经形成就恒久不变,善气永是善气,恶气永是恶气,治气永是治气,乱气永是乱气。
显然,“气”概念在此不但被船山运用到了社会历史领域,而且还被赋予了多种精神性的内涵。
以上所有对船山“气”论思想的阐析都证明了一点,船山哲学中的“气”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普遍的物质
实体。论据归结有三:第一,作为万物之本原,“气”的本质特性是真实性而非客观实在性,物质性只是“气”的一种
属性;第二,形而上和精神性的神、理、性等无一不只于“气”上见,本与“气”沦为一体,而非“气”外的与“气”对立的
独立实体,换言之,“气”原本就具有非物质的属性;第三,本原之“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时被赋予了精神的意义。
这三个论据中的任一证据都能够证实“气”与“物质一般”不能画等号,气哲学迥异于唯物主义思想。船山哲学可
视为“气”一元论,但“气一元论不等于唯物主义一元论”ꢈꢇꢐ。
四ꢃ“器”指气化的具体事物
对“器”概念的理解成为有些学者判定王夫之哲学的唯物主义色彩的另一个根据。作为古老的概念,“器”源
于《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ꢇꢑꢈ这一命题,王夫之在不同著作中都对该命题作出过自己的发挥,其
中自然也包括了他对“器”概念的新解。不过,船山所论之“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吗?
船山在《周易外传》里专门探讨过“器”:
①
②
③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十,《船山全书》第6册,第1117页。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船山全书》第6册,第551页。
参见:湖南社联《王船山学术讨论会讨论的几个问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合编《王船山学术
讨论集》下册,第557页。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十,《船山全书》第6册,第1111页。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三,《船山全书》第12册,第121页。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十,《船山全书》第6册,第1113页。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船山全书》第6册,第862页。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十,《船山全书》第6册,第1078、1110页。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九,《船山全书》第12册,第359页。
ꢇꢈꢉ曾昭旭《王船山哲学》,第207、332页。
ꢇꢈꢊ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一,《船山全书》第12册,第19页。
ꢇꢈꢏ王夫之《尚书引义》卷三,《船山全书》第2册,第293页。
ꢇꢈꢐJeeLooLiuꢀꢋWangFuzhiꢌsPhilosophyofPrincipleꢁLiꢂInherentinQiꢀꢍinDaoCompanionstoChinesePhilosophyedJMakehamꢁDor-
drechtꢅSpringerꢀ2010ꢂꢀ357
ꢇꢈꢑ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正义《周易正义》,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1页。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