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漫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机制优化及建设成效评估思考———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想要遴选出真正具备“一流”实力的专业,需优化评审机制。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更加客观公正进行遴选,建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从“一次性大同行”会议评审改为“匿名通讯+小同
行”会议评审。通讯评审即“盲审”,一般是通过网上评审,根据学科代码自动随机匹配,直接发送评审材料给
若干评审专家。专家审核评审材料后提出评价意见,然后综合各位专家意见,形成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
匿名通讯评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人情”等外在因素对遴选的干扰,有利于保障遴选的客观评价。随着学
科交叉与融合越来越广泛,“大同行”在一些专业问题上很难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作出精准评价;而“小同行”
常常共享所谓的共同范式,有助于消除评议的分歧,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和权威性①。比如,汉语国际教育专
业的本科设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之下,但硕士和博士现在都归属于教育学。曾有学者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应
独立为一个特色交叉学科②,诸如此类的复杂情况只有真正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才更为了解。
因此“小同行评议”十分重要,它能确保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遴选更加科学。
五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成效评估思考
(一)适当延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成效评估的科学性
众所周知,本科学制一般为四年,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需三年完成,不论是从一年级开始建
设到三年级结束,还是从二年级开始到四年级结束,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周期,无法全面反映出建设
成效。此前地方政府已试点开展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开展2017年市属高
校一流专业遴选建设的通知》,“自2017年起,面向市属高校,分批遴选50个左右一流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每
个专业建设周期为5年”③。从人才培养周期和地方政府试点进行一流专业建设的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国家
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由于时间过短,规模过大,最终只能是政府以自身的权威有计划地为部分高校的部分本
科专业进行“贴牌”④。
按照“双万计划”通知,2019年第一批遴选为建设点的高校应该在2022年进行专业认证,以确定是否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根据访谈得知,到目前为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9年遴选出的建设点尚未启动专
业认证,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两步走”的第二步并没有完成。据此,本文建议适当延长一流本科专业建
设周期,可将周期从三年改为四年。经过四年的完整建设,才能更好比较建设前后专业的质量。
(二)构建以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为评估重点的“双核心”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双万计划”通知中第五条提到“两步走”实施建设原则,即:第一步,报送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第二步,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换言之,专业认证是
一流专业评定最关键的一环。我国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专业认证主要有工程专业认证和师范专业认
证⑤,其余大部分专业是没有专业认证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既有师范性质的,又有非师范性质,如何认证
成为问题;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范)缺少对应的认证标准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国家标准只有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而这一《国标》中关于该专业只在课程设置
上与中国语言文学其他四个专业做了区分,无法作为建设成效评估认证的参考。此外,业界对如何建设一流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认识还不充分,未达成共识,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流”标准在遴选和最后的建设成
效专业认证环节均为缺失状态。在缺乏科学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评价标准的情况下,评出的建设点院
校水平可能差距过大,无法有效识别真正的“一流”。因此,应分专业构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评估指标框
架。
如何科学地评价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应做到动态评价,以“互联网
①
②
③
郭喨《学术评价应注重“小同行评议”》,《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3日,第8版。
王治敏、胡水《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期,第86页。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17年市属高校一流专业遴选建设的通知》(京教高〔2017〕1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2017年4月10日
发布,2023年8月10日访问,httpsꢅꢄꢄjwbeijinggovcnꢄxxgkꢄzfxxgkmlꢄzfgkzcwjꢄzwgzdtꢄ202001ꢄt20200107_1563598html。
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重庆高教研究》2019年第4期,第127页。
梅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何去何从》,《江苏高教》2021年第8期,第68页。
④
⑤
⑥
原新梅《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20年第2期,第30ꢆ31页。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