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1年后,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文学艺术界的整风学习运动在全国逐渐开展起来。如何恰当处理政治
和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思想改造,成为知识界广泛关注的问题。1952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曾
提出,对于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各个人民民主国家来说,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它们的指南,苏联的文化
建设经验是它们的榜样①。类似的观点并不鲜见。这表明,知识界对列宁学说的宣传和阐释进入了一个新
阶段。
(一)对列宁知识分子理论的阐释
951年秋至1952年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1
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②。尽管经过新中国
成立之初两年左右的政治学习,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改革运动,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心理已经发生了迅速变化,正
在积极调整自我以适应新国家和新社会的要求。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看来,这种变化和调整对旧有价值观乃至
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震撼力太弱,因此有必要开展一场更为集中的思想改造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来肃清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克服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和作风。而在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中,列宁是谈论知识分子较多的一位,其有关知识分子的认识和论述“对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无产阶级
政党处理该问题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和策略”③。因此,作为思想改造的主体,知识界面对需要自我教育和自
我改造的客观现实,在重新审视自身的过程中尝试从列宁学说中寻找理论资源。这样,列宁有关知识分子的理
论便时常被此期的主要理论报刊引用和提及。通观这一时期的相关文献,知识界主要阐释了列宁知识分子理
论的如下三方面内容。
其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性。知识分子何以需要思想改造? 这是知识界首要关注的问题。1952年
月
,《新建设》杂志刊载的《论知识份子的思想改造问题》一文以列宁学说为根据论述了这一问题。文章指出,
3
列宁曾说,知识分子并不愿放弃旧的思想意识,既经“先入为主”,总要“抱残守缺”,如果不经过一场激烈的思想
斗争,思想改造是不能完成的。“现在也有人还这样想,以为全国革命既经胜利,……各种知识份子,在思想意
识方面,也自然会循着政府的政策法令逐步改变。用不着什么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斗争,就会和平的达到思
想改造的完成。事实怎样呢?这也是幻想”④。显然,该文是从列宁强调的思想意识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角度展
开分析的。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认真改造思想,坚决面向工农兵!》一文通过大量引用列宁《进一步,
退两步》中“知识分子同无产阶级在经济上是没有任何对抗的。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却是非无产阶
级的,因此在情绪上和思想上也就产生某种对抗”等论述,强调了知识分子阶层特有的两面性和矛盾性⑤。这又
着重从列宁有关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论述出发,阐释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性。
其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可能性。1952年5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论“三反”和“五反”运动以后的
思想改造问题》一文较详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文章指出,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谈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知
识分子时曾表示,个别知识分子完全可能加入到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当这种情形出现时,知识分子也就改变了
自己的性质。因此,在列宁看来,知识分子一般不占有生产资料,也不剥削别人,在这一点上和工人阶级是十分
相近的,这是他们思想改造的便利条件⑥。通过分析和引述列宁的上述观点,该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知识
分子尚且有改变其性质的可能,今天知识分子的思想完全是可以改造的。
其三,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方法和途径。1951年1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报纸上的批评和图书评论》
一文大段引用1908年2月7日列宁致高尔基信中的内容,指出列宁在信中教导作家要“离开这种知识分子的陈
旧的、老爷式的作风”,学习“党性的批评”,这“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全部的生命”⑦。显然,该文突出了批评和自我
ꢀ
①
②
巴维尔·尤金《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辉———论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化革命》,张振亚、君强合译,《人民日报》1952年4月18日,第3版。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51年10月23日、11月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
ꢀ
1
999年版,第184页。
ꢀ
③
④
⑤
⑥
⑦
杨凤城《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述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42页。
ꢀ
邓初民《论知识份子的思想改造问题》,《新建设》1952年第3期,第4页。
茅盾《认真改造思想,坚决面向工农兵!》,《光明日报》1952年5月23日,第2版。
关梦觉《论“三反”和“五反”运动以后的思想改造问题》,《光明日报》1952年5月13日,第3版。
ꢀ
查斯拉夫斯基《报纸上的批评和图书评论》,刘辽逸译,《人民日报》1951年1月7日,第6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