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政ꢄ张姣玉ꢄ新发展格局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价值指向与路径方向
识共享趋于困难。我国在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全球治理,但在知识
共享和科研合作上,面临来自某些国家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阻碍。纵观全局,国际技术转移和知识共建共
享的障碍不仅限制了新质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升级和
产业转型的步伐,影响了全球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利用。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在全球层面上推
动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的便利化,打破现有的壁垒,以实现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四ꢄ新发展格局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方向
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须采取系统化战略路径,其中包括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加快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改革,加强不同经济体的多边合作,加快和建立国际联合研发
平台。
(一)结构优化: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应对国内产能过剩与供需结构错配的问题,需要系统地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内需扩大与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内需扩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孤立的策略,而是相辅相成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两
者提供了新方向。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内市场的潜力显得尤为重要①。扩大
内需不单纯是数量的增长,也应注重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这意味着要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如信息化、数
字化、个性化及绿色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力的投资,从而拓展内需空间②。同时,
政府应增加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完善基础设施,创造条件以激发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增强内需的
综合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融入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减少无效和
过剩供给,同时拓展高质量和高技术含量的供给③。这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
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改进。此外,通过深化制度性改革,打破
行政性垄断,消除市场壁垒,可以促进更高效、更公平的资源配置。总之,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性,在扩展内
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综合运用科技创新、改革机制、政策支持等多重手段,以确保两者相协调,
从而有效提升整体生产力,应对产能过剩和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二)动能激活:构建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并解决就业问题,教育体系的改革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动能。当前国家战略将创新放
在突出位置,而教育正是支撑这一战略的基石。因此,教育改革重点应着眼于培育创新能力和精神,包括改
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育体系的整体适应性和灵活性。首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需要强调实
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传统教育的知识灌输模式需要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模
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设置要与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相匹配,不断更新
科技教育内容,整合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教学,并且推广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多
元技能的人才。其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质量提升也是教育体系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④。必须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分配教学资源,实施教育公平,确保所有人都能接受到优质教育。推动教育资源的均
衡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长远进步。最后,教育体系应更加开放和灵活,减
少行政干预,赋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大的自主权。通过促进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确
保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匹配,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此外,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教育领
域,支持创新项目孵化,从而为教育创新提供更多资源,推进教育体系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为国家战略发展
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秩序推行:加强不同经济体的多边合作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应注重新质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同经济体之间的
①
李晓华《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难点与着力点》,《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8月11日网络首
发,DOIꢆ1014100ꢅjcnki65-1039ꢅg420230810001,第19页。
②
③
④
辛灵、高鹏飞《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现代化的路径》,《宏观经济管理》2023年第7期,第37页。
吴振磊、张瀚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第20页。
ꢀ
朱贺玲、袁本涛《问题与对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8页。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