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卷第4期  
024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Vol51ꢁNo4  
ꢂSocialSciencesEditionꢃ  
Julyꢁ2024  
镜像·想象·真相:  
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张利娟  
ꢄꢄ摘要:基于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占比关键词汇出现的频率统计及对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英国  
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呈现出如下特征:神秘的国度,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衰败的帝国,百年屈辱的近代中国;红色的  
中国,红色朝圣地与个人崇拜的革命年代;觉醒的巨龙,高速发展与威胁西方并存的当代中国中国形象是一面镜子,  
在镜像中国里,英国人看见的是自己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与其说是中国的现实与真相,不如说是英国的想象  
与期望中国的国际形象是中外综合国力长期博弈的历史产物中国需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积极向外讲述中  
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让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的中国。  
关键词: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国史内容;中国形象  
DOI1013734ꢅjcnki1000-531520240707  
收稿日期:2024-0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8XZS02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利娟,,重庆潼南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  
外历史教育比较,E-mailꢆ329040354@qqcom。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受到愈来愈多学者的关注在信息  
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往往通过形象认识现实”,“现实也往往被等同于形象”。国家形象兼具价值性和工具  
性功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国家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名利双赢的国力  
运作过程,也是一个国家为自己文化正名的过程历史证明,国家形象的自我认知与构建对于国家影响力的形  
成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他国媒体中的我国国家形象来实现国家形象在新时代的有效构建。  
教科书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代表主流阶层和社会的意志与利益,是特定阶级对其他阶级实施社会控制的中  
他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对塑造他国公众对华认识及态度产生重要影响英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其对中  
国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西方如何看待中国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英国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广最  
具革命性的教育立法在其出台之前,英国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1991,英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国家历史课  
程标准颁布,随之相继发行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教科书学术界真正意义上针对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形象  
的研究,据笔者眼力所及,迄今为止,无一本专著出版搜索各大期刊数据库网站,只发现一篇硕士论文从整体上  
论述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还有几篇论文是对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某一时段某一事件所呈现出的  
①RichardAldrichedꢁHistoryintheNationalCurriculumꢂLondonꢆKoganPageLimitedꢁ1991ꢃꢁ1  
162  
张利娟镜像·想象·真相: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形象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拟选择1991年至今的英国历史教科书,对其中的中国形象进行研究,以弥补学界  
既有研究的不足。  
英国历史教科书样本选择及其中国史内容占比和关键词频次统计  
()教科书样本选择  
与中国的教科书编写机制不同,英国中小学教材实行的是选定制(自由制),教材的编写出版选用,国家不予  
干涉,民间可自由编写发行和选用英国中小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这造成了英国的历史教科书数量众多。  
笔者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1991年至今的几百种英国历史教科书,发现只有39种英国历史教科书(参见表1所列)  
中有明显的中国史内容,因此,本文围绕着这39种教科书样本展开讨论39本历史教科书大多数针对英国7ꢇ  
11,学生学习完该阶段课程后,参加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历史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普通中等  
教育证书另有几本历史教科书是针对IBA-Level考试而编写的。IB即国际预科证书课程,12ꢇ13年级学生  
学习完该课程后,获得国际预科证书文凭,该文凭被全世界诸多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A-Level课程即普  
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针对12ꢇ13年级学生,由六年制中学或独立学院开设,学生学习完此课程后,  
参加全国历史A-Level考试,即可进入大学就读。  
39本英国历史教科书,其中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13,占教科书总量的33.3%;21世纪最初十年出版的  
230.8%21  
; 世纪第二个十年出版  
,
14,35.9%,21史  
1
教科书样本的一半以上一般而言,由于教科书编写机制的原因,同一教科书在英国的使用年限达到10年或者更  
因此,我们通过对这39本教科书样本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得出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30余年间英国历史教  
科书中的中国历史形象。  
()中国史内容占比和关键词频次统计  
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内容分析法通常用于如教科书报纸杂志档  
案或其他书面材料等文本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最早出  
现在传播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获取了许多军政机密情报战  
,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  
围大为拓展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文本中某主题出现的频率来判断其重要性,也可以评估出文本中存在的偏见和  
成见③  
内容分析法是如何展开的呢?埃兹(Ezzy)指出,内容分析法首先从定义一个研究样本开始,然后编码和分类  
(
包括计算和记录单词短语句子等出现的频率),分析数据,最后总结,即从文本中得出结论在内容分析法中,  
通过对教科书中的专业术语个人或群体出现的频率的统计,以及对某国家人物事件等所占据的教科书内容比  
陕西师范大学鲍文蓉2021年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中国形象》,选择了英国三家出版社2008ꢇ2009、2010、2015年出版的3  
5册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进行研究,2008年之前及2015年之后出版的英国历史教科书不在作者研究范围之内,而且选择的这5册历  
史教科书样本中只有2册全部为中国史内容,其余3册只有几页中国史内容,由此归纳得出的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富强文明与专制  
停滞的古代中国形象落后分裂与改革自强的近代中国形象在挫折中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形象———因样本量少时效性不强而准确性可靠性难  
获保证另外,朱慧敏张婷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古代中国形象———基于朗文牛津版<中国皇朝>的比较研究》(《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5  
,176ꢇ181、175),朱慧敏李月琴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形象———<剑桥国际AS-Level国际史(1871ꢇ1945)>为例》(《历史教  
学问题》2019年第4,127ꢇ131),以及张利娟《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近现代中国形象———以麦克米伦出版社<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为  
》(《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3,3ꢇ6)三文,分别选择了4本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古代中国形象近现代中国形象进行研究,虽然注意到  
所选教科书的代表性和使用年限,但亦因教科书的样本量不足而难以有效揭示英国历史教科书的全貌此外,张利娟被忽略的中国:30年来英国  
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叙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151ꢇ157]、王若茜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抗日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8ꢇ16]、张利娟论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鸦片战争叙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
023年下卷(总第2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265ꢇ282]三文,选择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和鸦片战争叙事内容进行  
研究,虽注意到英国历史教科书的样本量,并且归纳出抗日战争时期和鸦片战争中的中国形象,但这两大事件中的中国形象并不足以代表中国历史  
形象全貌。  
StuartFosterꢁAdrianBurgessꢁꢈProblematicPortrayalsandContentiousContentꢆRepresentationsoftheHolocaustinEnglishHistoryTextbooksꢁꢉ  
JournalofEducationalMediaMemoryandSociety5ꢁno2ꢂAutumn2013ꢃꢆ22  
GaryAndersonꢁNancyArsenaultꢁFundamentalsofEducationalResearchꢁ2ndedꢂLondonꢆFalmerPressꢁ2005ꢃꢁ109  
ꢀ ꢀ ꢀ ꢀ ꢀ  
DouglasEzzyꢁQualitativeAnalysisꢀPracticeandInnovationꢂLondonꢆRoutledgeꢁ2002ꢃꢁ83-84  
16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例的分析比较,可得知教科书的重点及选材标准笔者对39本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所占比例及其有  
关章节名目录名中的关键词汇进行频率统计,其结果如表1。  
1ꢄ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占比及关键词汇出现频次表  
书名  
版本  
页数  
占比(%)  
关键词汇及频次  
毛泽东的中国:1936ꢇ1997  
近现代中国的形成:1860ꢇ1997  
毛泽东的中国:1945ꢇ1976  
中国:1839ꢇ1997  
霍德教育出版社2019  
培生教育有限公司2017  
培生教育有限公司2017  
霍德教育出版社2016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  
霍德教育出版社2010  
纳尔森索恩出版社2008  
海涅曼出版社2006  
朗文出版社1996  
256 100  
192 100  
159 100  
322 100  
224 100  
170 100  
152 100  
183 100  
(
中国)共产党54  
毛泽东53  
文化大革命34  
经济29  
国共内战(中国内战)20  
(中国)国民党20  
中国的转型:1936ꢇ1997  
共产主义20  
中日战争(抗日战争)15  
政治14  
从中华帝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00ꢇ1949  
毛主席的影响:1946ꢇ1976年的中国  
中国:1900ꢇ1976  
大跃进13  
工业10  
1
900年以来的中国  
48  
48  
64  
80  
100  
100  
100  
100  
邓小平8  
外交8  
中华帝国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  
海涅曼出版社1991  
朗文出版社1991  
军阀8  
中华帝国  
清朝8  
中华帝国:从秦始皇到忽必烈  
政府体制:共产主义  
农业7  
改革7  
埃文斯出版社2005  
培生教育有限公司2015  
剑桥大学出版社2011  
霍德教育出版社2015  
剑桥大学出版社2011  
霍德·吉布森出版社2006  
霍德·吉布森出版社2010  
麦克米伦教育出版社1991  
柯林斯教育出版社2001  
铜锣出版社1996  
15 31.3  
118 29.1  
朝鲜战争7  
2
0世纪的共产主义国家  
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亚洲的冷战:1945ꢇ1993  
权力主义者和一党制国家  
标准等级现代研究:世界  
中级现代研究  
意识形态6  
中国与世界6  
60  
25  
蒋介石5  
发明5  
58 22.5  
49 20.4  
秦始皇5  
长征5  
30  
16  
辛亥革命4  
孙中山4  
红卫兵4  
妇女4  
28 12.3  
学懂世界近现代史  
21  
25  
20  
49  
38  
17  
20  
20  
10  
6
9.3  
8.9  
8.4  
7.8  
6.8  
6.6  
6.6  
6.3  
5.1  
5
创造历史:1914年至今的世界史  
世界近现代史  
五年计划4  
统一战线4  
美国4  
世界近现代史要论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  
朗文出版社1993  
苏联4  
2
0世纪的世界史  
宋朝3  
同一世纪的世界:使用证据  
世界近现代史  
柯林斯教育出版社2001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  
朗文出版社1992  
满洲(满族)3  
医疗3  
教育3  
2
0世纪的历史  
延安3  
世界近现代史  
霍德和斯托顿出版社1993  
朗文出版社2002  
国际关系3  
中美关系3  
中苏关系2  
人权2  
思想与机器:1750ꢇ1900年的英国  
理解历史:1066ꢇ1509  
改革和革命  
霍德教育出版社2014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  
6
4.5  
4.5  
百花齐放2  
8
164  
张利娟镜像·想象·真相: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掌握世界近现代史  
麦克米伦出版社2013  
海涅曼出版社2008  
朗文出版社1993  
31  
8
4.4  
4.2  
4
鸦片战争(中英战争)2  
整风运动2  
西安事变1  
天安门事件1  
游击战争1  
汉朝1  
发展中的历史:1603ꢇ1901  
2
0世纪的历史:1900年以来的世界  
寻找历史:20世纪的世界  
发展中的历史:1901年至今的世界  
发展中的历史:1066ꢇ1603  
世界近现代史  
12.5  
4
霍德和斯托顿出版社1991  
海涅曼出版社2009  
海涅曼出版社2008  
霍德教育出版社2013  
剑桥大学出版社2011  
3.1  
2.1  
2.1  
2.1  
1.9  
4
4
隋朝1  
7
唐朝1  
冷战  
3
ꢄꢄ备注:上表中页数栏中的数字指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所占页码数,“占比栏目中的数字指中国史  
内容占据整本教科书的内容百分比。  
通过表1中的频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除专门讲述中国史内容的12本英国历史教科书外,其余  
27本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占比最高的31.3%,  
最低的1.9%,平均占比 ,有  
9.6% 20科  
书的中国史内容占比低于10%,加上如前所述的自1991年至今的几百种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只有39本教科  
书有明显的中国史内容,显然中国史内容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占比甚小地位很低。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教  
科书将重点放在对近现代中国的书写上无论从教科书选材的数量分布(39本教科书中只有6本有中国古  
代史内容,其余33本都是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来看,还是从关键词汇的出现频次来看,教科书给予近现代中  
国历史更多关注,尤其突出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外交问题。“中国共产党出现频次  
最高,其次是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经济”、“国共内战”、“中日战争”、“中外关系”、“邓小平是教科书的  
重点之一第二,教科书也不乏对古代中国史的某些方面予以凸显如对古代的科学发明着墨甚多中国的  
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等都有所书写第三,教科书重点书写政  
经济问题,但对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甚为关注,如女性及教育问题都设有章节详细阐述。  
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下面笔者将以时间为经主题为纬,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的时间顺序,简要分析  
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史内容叙事,进而归纳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特征。  
()神秘的国度:辉煌灿烂的古代中国  
在英国历史教科书的描绘中,古代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一个遥远神秘富庶的国  
孔子的伟大思想秦始皇的恢宏陵墓辛追夫人的奢华生活唐朝宫廷妇女的多彩娱乐宋朝宏大的城市  
气象元朝的雄伟国度等,都有相关叙述,涉及思想制度社会生活等层面。  
英国历史教科书指出,中国拥有自己的宗教哲学信仰体系,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儒教关  
注人类在社会中的地位,道教关注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佛教则给予人们来世的希望英国历史教科书对  
孔子所代表的儒教及儒家思想着墨甚多,认为,“孔子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汉朝及之后的朝代  
都遵循孔子的思想,一直到20世纪,孔子建立的一套系统的道德规范成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孔子的思  
想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思想基础③  
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家文化曾在西方学界风靡一时  
,孔夫子的中  
的道德实践自然哲学开明君主制度,成为批判欧洲社会堕落宗教迫害与君主暴政的武器西方通  
过推崇孔夫子的儒家文化精神,来抨击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历史观,以建构现代的世俗历史观念,为西方人  
本主义思想的确立提供自我确证,找到合理性来源英国历史教科书通过对孔子及其思想的介绍,塑造出一  
JoshBroomanꢁImperialChinaꢀFromtheFirstEmperortoKublaiKhanꢂHarlowꢆLongmanGroupUKLimitedꢁ1991ꢃꢁ47  
FionaReynoldsonꢁImperialChinaꢂOxfordꢆHeinemannꢁ1991ꢃꢁ28ꢁ29  
CarolGleisnerꢁImperialChinaꢂOxfordꢆ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ꢃꢁ14ꢊFionaReynoldsonꢁImperialChinaꢁ48  
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76。  
16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个开明宽容仁爱的文明之邦的中国形象。  
英国历史教科书通过对中国秦汉唐宋元时期历史的描绘,塑造出一个物产丰富城市繁荣包罗万象的  
古代中国形象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车轨,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国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通  
丝绸之路,商人们载着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欧洲印度和非  
洲的马匹象牙玻璃制品也被运到中国,同时,知识也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商人们把中国的思想和发明带到  
西唐朝首都长安作为一座国际化都市,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来此居住在唐朝,中国人对外国思想、  
宗教(如佛教)、食物和商品的开放程度超过了20世纪之前的任何朝代7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了鼎盛时  
,宋朝纵横交错的水陆交通人声鼎沸的酒肆茶楼繁忙的商贸  
往来,塑造出繁荣的宏大城市气象元朝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广大的帝国,曾一度打到欧洲,横扫俄罗  
波兰和匈牙利英国历史教科书指出,蒙古人虽然非常凶猛,但忽必烈是一位智慧而宽容的君主。  
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古代中国,特别是唐宋元时期,相对于中世纪贫穷落后的欧洲来说,都是人间  
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历史教科书多次引用马可波罗游记来佐证以元朝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繁荣富  
元朝时的杭州,无可争议的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对于萌芽于中世纪晚期的世俗精神来看,  
元朝繁华的市井形象,既是中国这个他者的现实,也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西方人想象中的世俗  
乌托邦人们需要上帝与来世的天堂,也需要尘世的财富与享乐,用元朝繁华的市井形象来向代表欧洲基督  
教禁欲主义的教权王权挑战,“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物质化的中国形象不仅激  
发了西方文化中的世俗欲望,还为他们的商业精神君王权威提供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楷模《  
人们从马可  
波罗游记描绘的元朝形象中体会到自己的欲望与想象,也找到了超越自身改造社会的动力如果说马可  
波罗游记中的中国形象是一面镜子,与其说它反映了元朝的中国形象,不如说它表现了西方文化的集体无  
意识幻象,对中国式美好生活的向往,折射出西方中世纪文化压抑中的欲望。  
()衰败的帝国:百年屈辱的近代中国  
如果说古代中国以辉煌灿烂悠久文明的历史而著称,当时钟走到近代,悠久的历史意味着所谓历史停  
,荣耀也就变成了耻辱近代中国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呈现出的是一副衰败的帝国形象。  
封闭停滞衰败贫穷愚昧落后等词汇充斥在英国历史教科书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描绘中英国历史  
教科书的叙事充满了对一个失去生命力的统治集团的蔑视政治方面,近代中国是专制帝国,皇帝拥有绝对  
的权力;经济方面,近代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科技方面,近代中国停滞不前;外交方面,近代中国闭关锁  
,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时间流逝于此,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形象由孔教乌托邦发展到半野蛮的  
东方专制主义帝国,“道德中国变成了专制中国”。这里,英国历史教科书把近代中国的历史简单地定义为  
专制的历史,这是必须加以批判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是冷战产物,不能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简单  
地称为君主专制制度,也不能将中央集权等同于封建专制。  
英国历史教科书的叙事逻辑是,虽然中国古代曾有很多重要的科学发明,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  
JoshBroomanꢁImperialChinaꢀFromtheFirstEmperortoKublaiKhanꢁ7-10ꢊFionaReynoldsonꢁImperialChinaꢁ12-17ꢊCarol  
GleisnerꢁImperialChinaꢁ9-13  
②FionaReynoldsonꢁImperialChinaꢁ35ꢁ42  
ꢀ ꢀ ꢀ  
FionaReynoldsonꢁImperialChinaꢁ42  
JoshBroomanꢁImperialChinaꢀFromtheFirstEmperortoKublaiKhanꢁ29  
MartinCollierꢁRosemaryReesꢁHistoryinProgressBook11066-1603ꢂHarlowꢆHeinemannꢁ2008ꢃꢁ86  
IanDawsonꢁNeilBatesꢁAlecFisheretalꢁMakingSenseofHistory1066-1509ꢂLondonꢆHodderEducationꢁ2014ꢃꢁ110ꢊMartinCollierꢁ  
RosemaryReesꢁHistoryinProgressBook11066-1603ꢁ86-87ꢊCarolGleisnerꢁImperialChina 3ꢁ5  
⑦IanDawsonꢁNeilBatesꢁAlecFisheretalꢁMakingSenseofHistory1066-1509ꢁ110  
周宁契丹传奇》,《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1,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206。  
金寿福东方专制主义理论是冷战产物》,《历史评论》2020年第2,80。  
ꢋꢌꢍ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历史评论》2020年第3,20。  
166  
张利娟镜像·想象·真相: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这种自大还可以从中国的命名可以看出:  
中国,从字面意思理解是处于中央的国家,中央之国’。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  
,其他国家都不如中国。”中国人没有国家间的平等意识教科书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浓墨渲  
。1792,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公爵出使中国,商讨两国贸易之事,遭到乾隆皇帝拒绝马戛  
尔尼使团访华事件,使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由辉煌灿烂的孔教乌托邦向半野蛮的东方专制主义帝国发生  
,西在英国人眼中,中国成为对世界一无所知,对科学与技  
术一窍不通,愚昧无知自傲自大的庞然怪物当时英国主流观点认为,清朝自傲自大,愚昧无知这正好  
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如果中国彬彬有礼,注重礼尚往来,英国怎有发动战争的理由?  
所以,“当时的中国真实情况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英国主流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形象,以服务  
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商人的利益需要以及扩大海外殖民地推销商品和原料市场的需要,塑造一个被否  
定的邪恶的中国形象,不仅为鸦片战争与殖民统治掩盖了毒品贸易与战争的罪恶根源,而且为掠夺与入侵  
提供了所谓正义的理由’”英国历史教科书宣称文化冲突引致鸦片战争,这不仅淡化了鸦片战争中  
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反而竭力把西方美化为中国的救世主”。但是,“近代中国的落后决不意味着英国发  
动鸦片战争是合理的正义的侵略就是侵略强盗就是强盗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不正当的侵略战  
,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野蛮战争,是西方扩张与侵略的典型例证,无论何种理由都  
掩盖不了英国侵略中国的事实。  
英国历史教科书指出,1850年以来,中国国内一直叛乱不断,而清政府既无法镇压叛乱,也无法同时  
打败外国人晚清中国被西方打败了,西方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英国法国和美国从清朝的敌人变成了清朝  
的盟友,“接受西方政权的军事支持,对中国抵御国内叛乱和维持自身统治至关重要”,“事实证明,在第二次  
鸦片战争之后的几年里,西方扮演了一个两面性的角色:掠夺者和救世主,  
显然英国历史教科书认为,  
中国无力抵抗西方列强和国内叛乱,清朝需要接受西方的帮助,以镇压国内叛乱和维持自身统治,西方成为  
中国的盟友救世主”。  
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国历史教科书写道:“英国决心给中国一个惨痛教训  
军队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夷为平地……洗劫圆明园的行为主要是想明确告诉中国这样一个事实:中国除  
了服从外国列强之外别无选择。”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与无辜  
百姓占领北京后挨家挨户抢掠金银财宝等行为轻描淡写地叙述,而对于义和团围困使馆和教堂事件以及在  
华西方人的苦难则浓墨重彩地渲染,旨在告诉阅读者和学习者,义和团事件是所谓野蛮对抗文明”、“中国  
对抗世界的冲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则是文明征服野蛮正义行动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肇始,到太平  
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史的呈现都  
是邪恶多于光明,对中国既敌视又蔑视,中国地大物博但国力虚弱,有发明创造但墨守成规,讲迷信而又信仰  
缺失,故步自封而又腐败无能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义和团运动鸦片帝国的描绘,刻画出一个处于失控状态  
不遵纪守法的混乱中国形象,而这种形象构成了百年屈辱的近代中国历史形象主流。  
BrynOꢎCallaghanꢁAHistoryoftheTwentiethCenturyꢂLondonandNewYorkꢆLongmanꢁ1992ꢃꢁ267  
NicholaBougheyꢁSteveDayꢁColetteRobertsetalꢁHistoryinProgressBook21603-1901ꢂHarlowꢆHeinemannꢁ2008ꢃꢁ28  
GeoffStewartꢁChina1900-1976ꢂOxfordꢆHeinemannꢁ2006ꢃꢁ11  
PJ MarshallꢁꢈBritainandChinaintheLateEighteenthCenturyꢁꢉinRitualandDiplomacyꢀTheMacartneyMissiontoChina1792-  
1794ꢁedR A BickersꢂLondonꢆWellsweepPressꢁ1993ꢃꢁ11  
张利娟论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鸦片战争叙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3年下卷(总第29),270。  
周宁鸦片帝国》,《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4》,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引言3。  
如英国教科书思想与机器:1750ꢇ1900年的英国第十三章东西交汇———文化冲突如何引致英中战争?》整章叙事都是围绕着中英文化冲  
突如何引致鸦片战争而展开详见:JamieByromꢁChristineCounsellꢁMichaelGormanetalꢁMindsandMachinesBritain1750-1900  
ꢂLondonꢆLongmanPressꢁ1999ꢃꢁ104-109  
侯中军强盗就是强盗,无法开脱———评有关鸦片战争的几种谬论》,《历史评论》2020年第3,38。  
LarryAuton-LeafꢁNickShepleyꢁTheMakingofModernChina1860-1997ꢂLondonꢆ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17ꢃꢁ70ꢁ69  
ꢋꢌꢍLarryAuton-LeafꢁNickShepleyꢁTheMakingofModernChina1860-1997ꢁ66-67  
16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近代中国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呈现出的是一副衰败的国家形象,其目的是用来论证英国殖民扩张的合  
理性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民主消灭专制,文明征服野蛮,进步取代落后,被视作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在  
西方近代所谓进步”、“自由”、“文明的宏大历史叙事中,中国是作为否定性的他者形象出现,以帮助西方  
,西衰败的中国,需要进步自由文明的英国  
来拯救,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被披上了正义的外衣对于英国的侵略扩张而言,丑化的中国形象,  
不仅掩盖了英国对华毒品贸易与对华侵略战争的罪恶,而且为其对外掠夺与殖民扩张提供了合理的借口。  
在这里,知识转化成意识形态,知识使权力变成了真理。  
总之,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历史叙事受到曾盛行于西方学界的冲击回应模式和西方中心  
论的影响,多从西方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过度夸大了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与作用,忽略了近代中国内部发展  
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西方外来的刺激,只有在中国内部本身发生改变才能起作用,中国社会演变的动力更多  
来自中国内部本身,而不是外部的刺激英国历史教科书以中西文明对立的视角来解读近代中国历史并不  
可取。  
()红色的中国:红色朝圣地与个人崇拜的革命年代  
红色的中国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指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延安英国历史教科书高  
度赞扬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从中华帝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00ꢇ1949》指出:1935年至1936,中  
国其他地区发生了大规模饥荒,延安苏维埃政权以其可靠的(虽然少得可怜的)粮食供应学校和医院,为  
其居民提供了以前无法想象的一定程度的安全和福利延安不仅满足了人们一直渴望的物质需求,还弥漫  
毛泽东的中国:1936ꢇ1997引用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口号,号召全国人民  
联合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作了详细介绍:19408,  
在彭德怀总指挥下,中国共产党100多个团40万兵力,对华北和华中地区的日军发动了系列进攻在两个  
月的时间里,共产党取得了巨大胜利。”英国历史教科书特别将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作一比较,与  
国民党的节节败退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使用游击战术在对日作战中取得了成功,中国共产党  
越来越被视为新中国的真正希望毛主席的影响:1946ꢇ1976年的中国讲述了共产党采取游击战术  
打击敌人,赢得人民的支持和尊敬,然后以小栏目突出显示的形式介绍了什么是游击战创造历史:1914  
年至今的世界历史介绍了游击战的基本原则以及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鱼水关系枪杆子里面出  
政权,在学生活动部分还附有一首红军歌曲,并针对歌曲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回答世界近现代史要论》  
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采取成功的游击战术抵抗日军随着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出版,红色中国形象  
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胜的原因,英国历史教科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  
胜利,也是政治经济外交宣传和公共关系上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军事技  
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287。  
ꢀ ꢀ ꢀ ꢀ  
MichaelLynchꢁChinaꢀFromEmpiretoPeopleꢁsRepublic1900-49 2ndedꢂꢂLondonꢆHodderEducationꢁ2010ꢃꢁ84  
MichaelLynchꢁMaoꢁsChina1936-97ꢂLondonꢆHodderEducationꢁ2019ꢃꢁ12  
AllanToddꢁTheModernWorldꢂOxfordꢆOxfordUnivPressꢁ2001ꢃꢁ274  
MichaelLynchꢁMaoꢁsChina1936-97ꢁ10  
MichaelLynchꢁChinaꢀFromEmpiretoPeopleꢁsRepublic1900-49ꢁ111 有关百团大战的论述,另见:GeoffStewartꢁChina1900-1976ꢁ  
7
3ꢊAllanToddꢁTheModernWorld 275ꢂ  
DerekHeaterꢁPresentingthePastBook3ꢀReformandRevolutionꢂOxfordꢆ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ꢃꢁ138  
GeoffStewartꢁChina1900-1976ꢁ72  
RobertWhitfieldꢁTheImpactofChairmanMaoꢀChina1946-1976ꢂCheltenhamꢆNelsonThornesLtdꢁ2008ꢃꢁ6-7  
ꢋꢌꢍChristopherCulpinꢁMakingHistoryꢀWorldHistoryfrom1914tothePresentꢃLondonꢆCollinsꢁ2001ꢃꢁ169-170  
ꢋꢌꢏStevenWaughꢁEssentialModernWorldHistoryꢂOxfordꢆOxfordUniversityPressꢁ2014ꢃꢁ592-593  
ꢋꢌꢐMichaelLynchꢁChinaꢀFromEmpiretoPeopleꢁsRepublic1900-49ꢁ148  
168  
张利娟镜像·想象·真相: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战术才华领导能力民众支持和国民党弱点的综合结果其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  
导以及土地改革政策和严明的纪律,使之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重要原因。《毛泽东  
的中国:1936ꢇ1997》单独设目讲述了毛泽东军事领导的重要性从中华帝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00  
,
ꢇ1949,,史  
教科书还指出,农民的支持,也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毛主席的影响:1946ꢇ1976年的中  
特别开辟子目,单独讲述中国共产党的严明纪律和土地改革对人民的影响英国历史教科书通过对抗  
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描绘,塑造了一个经济上进步政治上民主社会生活上爱民为  
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红色中国形象。  
其二,指的是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科书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  
期的中国为所谓红色恐慌个人崇拜狂热且失去理智的革命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带给英国更多  
的是震惊与恐惧英国历史教科书在称呼上用红色中国”(RedChina)代替中国对于这一时期的中国,英  
国历史教科书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红卫兵闹革命个人崇拜等事件英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的批评,掺杂了编  
者对英国价值观难以言传的强烈认同感英国历史教科书似乎只有高擎反对社会主义的大旗,才能彰显为  
西方现代性奠定政治哲学基础的自由民主之精神。  
()觉醒的巨龙:高速发展与威胁西方并存的当代中国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英国历史教科书花了大  
量篇幅讲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历史。《毛泽东的中国:  
1
9361997,19812000,9%;2000,14%;从  
995年到2010,从  
1
5720亿7680亿,7700亿6500亿美  
,贸易总额从10650亿美元增至14800亿美元,贸易顺差从330亿美元增至1070亿美元,“邓小平作为领  
导人的最大成功无疑是将中国转变为一个世界经济和商业强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获得了国际公认  
的超级大国的国际地位近现代中国的形成:1860ꢇ1997指出,邓小平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举措,可能  
20世纪任何国家中最成功的经济改革。……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经济黄金时期,美国和  
欧洲也无法将自己的经济成就与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1997,中国已经成功地  
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网络的重要的制造业和工业强国掌握世界近现代史》  
用了6页篇幅,详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对中国历届政府执政期间的政治经济改革  
作了详细介绍,指出:“当世界其他地区遭受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似乎未受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继续陷入危  
,2011,有报道称法国萨科齐总统在讨论如何拯救欧元区的峰会结束后,致电北京寻求帮助整个欧洲  
和美洲都发出了这样的呼声:‘中国会拯救世界吗?’”相对于衰败的近代中国是英国征服和救赎的对象而  
,觉醒的中国充满了生机与力量,中国反倒成为世界获救的希望。  
但是,英国历史教科书认为,高速发展的中国,在给世界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西方带来了威胁它们指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中国拥有13座核电站,并计划到2020年至少达到120。……所有这一  
切引发了许多问题: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如果中国的经济奇迹继续下去,这会让  
欧洲和美国陷入大规模失业和破产吗?”在教科书编者看来,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已逐渐转化为政治军事  
实力,作为全球性大国形态日益彰显,中国被认为是英国当前与未来的战略竞争对手,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对  
RobinBunceꢁMaoꢁsChina1945-1976ꢂLondonꢆPearsonEducationLimitedꢁ2017ꢃꢁ15  
MichaelLynchꢁMaoꢁsChina1936-97ꢁ45  
MichaelLynchꢁChinaꢀFromEmpiretoPeopleꢁsRepublic1900-49ꢁ148 类似表述还有在所有决定中国共产党最终胜利的因素中,毛泽  
东的军事领导是最重要的”,详见:MichaelLynchꢁMaoꢁsChina1936-97ꢁ45  
RobertWhitfieldꢁTheImpactofChairmanMaoꢀChina1946-1976 25-28  
MichaelLynchꢁMaoꢁsChina1936-97ꢁ193ꢁ204ꢁ215  
LarryAuton-LeafꢁNickShepleyꢁTheMakingofModernChina1860-1997ꢁ53ꢁ36  
NormanLoweꢁMasteringModernWorldHistoryꢁ5ndedꢂBasingstokeꢆMacmillanPressLtdꢁ2013ꢃꢁ444  
NormanLoweꢁMasteringModernWorldHistoryꢁ444  
169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方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包括经济威胁,还包括政治威胁军事威胁;与之相反,这一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秩  
序风云巨变,“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华尔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作为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意识形  
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上与英国存在巨大差异作为异己国家,理所当然是英国的假想敌另外,从历史  
渊源看,“中国威胁论在西方根深蒂固。13世纪,蒙古人一度打到欧洲,攻占波兰匈牙利,打败德意志的骑  
士团,蒙古人带来的恐怖气氛弥漫了整个欧洲,“黄祸的恶魔形象由此在欧洲人心里扎根。“中国威胁论唤  
醒了这个古老的噩梦”。在英国历史教科书的宏大叙事中,“觉醒的巨龙与中国威胁论并存,隐含了英国人  
的悲观主义心理对中国的崛起持既欢迎又担忧的矛盾态度,反映了英国人对自身文化衰落的悲观判  
虽然英国历史教科书肯定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亦以他者形象排斥贬低和否定中国。  
余论  
教科书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无论是统编制审定制,还是市场制”,教科书都要  
体现国家意志因此,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其知识和权力在对中国史内  
容呈现施加影响的同时,亦强有力地规范着英国青少年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  
形象构建的背后,反映了中英两国之间政治经济利益和综合实力的博弈以及彼此文化认同之间的较量。  
中国形象在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经历着各种变幻:从古代中国的神秘莫测,沐浴着儒家圣哲光环,风靡一  
时的辉煌中央王朝”,到保守落后、“无视欧洲之强盛”、夜郎自大的近代中国,再到结束百年屈辱获得民族  
独立的新中国成立,以至红色恐慌”、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政治实力崛起这些中国形象叙事的构建,取决于  
英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也取决于中国自身变化的复杂性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具有  
的多面性复杂性脆弱性以及不确定性,折射出英国社会乃至西方社会对华态度及种种错综复杂的利益  
关系。  
中国形象是一面镜子,在镜像中国里,英国人看见的是自己。“‘注视他者,而他者形象同时也传递了  
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是英国现代文化的他者”  
镜像这种中国形象代表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中国,而是英国人自己想象中的文化他者它们经过了教科  
书编者的个人喜好现实需求价值判断的选择过滤而形成编者无法避免伽达默尔所指出的先入之见”  
的影响,教科书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客观公正”。上述的中国形象,与其说是在刻画中国的  
现实与真相,毋宁说是在述说英国文化的想象与期望。  
中国的国际形象是中外综合国力长期博弈的历史产物中国自身的实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既有认知  
与态度,以及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等因素,都影响着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我们不能因为中国  
形象被西方幻象化而自恋,放弃对自我的反思,更不能因为中国形象被西方妖魔化而激愤,放弃与他们的对  
正如习近平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  
,中国需要探求自身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积  
极向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让国际社会了解真实的中国。  
[责任编辑:凌兴珍]  
张利娟《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近现代中国形象———以麦克米伦出版社<掌握近现代世界史>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20年第3,第  
6
。  
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57。  
张利娟被忽略的中国: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叙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157。  
吴秀明方爱武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1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517),《人民日报》2016519,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月  
1
8),《人民日报》20171019,2。  
170